“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探究

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在这个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也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多元化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工作转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

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收集和借阅各类书籍、期刊、报纸、音像资料和电子资源的场所,提供读者以免费的阅览、借阅、预约、归还等服务;公共图书馆设有参考咨询台或者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由专业图书管理员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参考咨询等服务;公共图书馆为学术人员和研究者提供使用电子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库、文献传递等服务;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书展、读者沙龙、读书会等活动,推广阅读和知识传播。

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服务方式:传统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形式是等待型、被动型的服务,数字图书馆要求我们提供的服务由被动型服务转变成自助型服务。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馆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访问、检索、借阅和下载等借阅服务,满足读者借阅和阅读各种图书、杂志、报纸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平台为读者提供专业、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如在线聊天、视频会议、在线参考咨询,读者答疑等;公共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文化普及教育活动,例如线上读书俱乐部、名家讲座、展览等。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滞后,计算机设备有限

一是基础设施不达标。根据最新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为:服务人口在150万以上的,需配备大型图书馆;服务人口在20~150万的,需配备中型图书馆;服务人口在20万及以下的,需配备小型图书馆。但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是不达标或勉强达标的。比如玉林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玉林市常住人口为579.68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30.94万人,其中玉州区常住人口908121人,人口规模排广西壮族自治区第2位,十年来位次保持不变。但玉林市图书馆旧馆,从1991年落成使用至2022年,以现代化中型公共图书馆为建设标准的玉林市图书馆新馆,则于2020年10月才建成投入使用。由此可见,玉林这样一个人口大市,多年来并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达标的公共图书馆。

(二)服务资源——文献资源形式单一,数字资源有限且共享少

传统文献资源最主要的是形式单一和藏书更新慢,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只能想办法通过接受捐赠或少量购买部分图书维持藏书更新。藏书更新量小而慢,群众享受阅读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图书馆逐渐失去吸引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别提满足读者对多样化服务资源的需求了。

数字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立足之本,是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当前,数字资源突出的问题有:一是数字资源有限。早在十二五规划时,国家就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方面,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30TB。但,根据部分公共图书馆2021年度统计数据表显示,达不到30TB的市级馆仍较多,如玉林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为23.5311TB、贵港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为23.56TB等。二是数字资源共享不够。一般来说,单一馆内数字资源少的情况下,馆与馆间的数字资源共享也不佳。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于同质化,对于特色的数字化资源或地方信息资源相对缺乏。

(三)服务效能——图书检索定位不精确,人员队伍存在缺陷

1、图书检索定位不精确,读者找书失败率较高

客观上,在传统图书借阅服务上,常常会出现图书检索定位不精确,读者找书困难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图书分类体系不同,如不同地方的图书馆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影响着读者检索的准确性。而,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借阅服务方面,大多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如在检索条件模糊时,难以准确搜索到所需图书的问题,这也会导致读者找书成功率低。主观上,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借阅服务的过程中,读者都可能出现由于不熟悉检索方式或者对检索内容的不理解,从而导致检索结果不精确,无法找到所需的书籍的情况。

2、人员队伍存在缺陷,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进行的尝试

(一)“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四个基本服务板块,即文献阅览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数字化资源服务和公共教育服务,以及一个实体设施服务,旨在通过它来统筹图书馆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需求。为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加强了文献采购、收集,丰富阅览资源,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阅览服务;公共图书馆通过单个处理、综合推荐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满足读者不同需求;公共图书馆加强数字化馆藏,丰富了文献资源,数字阅读器设备的引入,推进了文献资源和阅读体验的多元化发展;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够为知识的传递提供平台,而且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组织文艺演出、儒雅书苑,开展名家讲座、手工教学、科普实验等公益活动,提升全民素养;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也做了一定的升级,打造智能数字化阅读空间,提高了图书馆环境功能性和绿色可持续性。

(二)在设施设备建设上的突破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普遍应用RFID标签电子技术,有效地将图书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简化了图书馆管理流程,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引进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粘贴有RFID标签的书籍资料进行扫描、识别和借还处理及办证发卡,减少人工借还的繁琐手续,简化借还流程,进而降低图书馆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借阅效率和服务品质;公共图书馆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门禁、智慧无感通道等设备,可快速检测经过通道的标签,对非法标签进行声光警报,也可识别人员进出,进行人数统计,为图书馆增添智慧和科技气息;如自助分拣系统等设施,实现了不同楼层、分区等图书分拣的统一运行与管控,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分拣效率,节省了图书馆馆员工作时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如智慧书架、智能导览系统等设备,实现图书监控、盘点、查询定位,方便读者找书和馆员管理图书。

(三)在资源建设上的进展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大力增加传统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样的学术、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文献资源,如专业期刊、研究报告等;公共图书馆全面建设数字资源,包括数字资料库、电子图书、音频和视觉媒体等,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同时也不断的对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进行创新与发展,拓宽数字资源的范围、提高数字资源的种类、增加数字资源的数量。同时,公共图书馆探索开发数字阅读平台,提供电子书、音频书籍、杂志等在线阅读服务,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吸引力和读者满意度。

(四)在阅读推广上的改进

四、“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一)服务设施的创新

1、馆舍建设上,空间设计的特色化

公共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智能识别等,打造智慧馆舍空间。在馆内安装智能门禁、自助借还书机等智能设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现借还图书的自动化和无人值守,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增强了馆舍空间的科技感和现代感;现在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读书场所,更是一个社交空间,可以利用空间设计打造社交化、多元化的阅读空间。例如,在馆内构建一个多功能休闲阅读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配备一些人气咖啡馆、书店、餐厅等配套服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享乐性;利用数字化技术,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打造具有虚拟真实感的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远程查询、借阅和阅读服务。

2、服务设备上,服务终端多元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通过移动端APP提供借还书等服务,或为读者提供可以在任何地方查询和借阅图书的移动端服务,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现代化智能化的自助服务设备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例如,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等装备都可以极大地提升借还书、查询等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设备,如语音导航、人脸识别等技术,使服务设备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服务设备层面构建多元化的服务终端,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个性化的多媒体服务终端,如提供VR/AR实景浏览、数字阅读等多种多媒体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二)服务资源的创新

1、资源建设上,资源形式数字化

数字资源库是一种由数字化资源组成的、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的数字化文化资源库,其中包括文化遗产、文献、图片、音视频等各种资源,大大拓展了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法。数字资源库采取自由开放的模式,为读者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和深度挖掘公共文化知识的平台;每个公共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和专业领域,通过将这些馆藏资源数字化,丰富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

2、文献传递上,信息资源导航化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进程,通过提供数字化服务、智能化服务以及面向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和质量,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可以将提供电子图书、期刊等数字资源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数字阅读服务。

THE END
1.杭图借用“互联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读者变采购员卖书的新华书店能免费借阅新书了,因为图书馆会买单。7日,记者从杭州市图书馆获悉,杭图从本月起正式推出新年“悦读”服务计划,与杭州市新华书店合作,读者可自行前往书店挑选新书借阅,由杭图作为馆藏图书随后买单,通过此举释放全民超量阅读潜能。 新年“悦读”服务计划,是杭州图书馆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新https://www.cac.gov.cn/2016-01/08/c_1117707695.htm
2.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文史纵横理论频道“图书馆+”与“阅读+”要有机结合 “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本质内涵给我们更重要的启示是:因为阅读也是无所不在的,而且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永远是“阅读”,所以可以充分运用“图书馆+”战略来实现“让阅读无所不在”的愿景。阅读可以在几乎所有场景和场所中发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纸质阅读到现代数字阅读,https://www.workercn.cn/254/201504/24/150424103143379.shtml
3.互联网时代下,实体书店的探索与变革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安徽省的铜陵新华书店与铜陵图书馆合作,将书店搬迁并开设在了图书馆的楼上,成为全国第一个“图书馆+书店”的结合体。2016年初,这一消息被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并配上了大幅彩色照片,报纸这么描述:“这是集展演活动、艺文空间,文创商品、图书音像经营板块为一体的体验式情景书局,充满人文艺术氛围”。业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06226
4.“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摘要:在当代“互联网+”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互联网网络迅猛发展,同时也为了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战略政策的提出,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变革,利用互聯网等网络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网络先进技术在线上不断整合公共服务图书资源,图书馆应精准的为阅读者们提供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910/10027762.shtml
5.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移动阅读推广新模式智慧图书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在智慧化中不断构建书与人、书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其与传统图书馆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当前图书馆建设发展最高端的形态之一。为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目标,不仅要明晰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之于移动阅读推广的意义,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902/f1dcf5a6b6284b60838a7de237798ec8/c.html
6.“图书馆+”使阅读无处不在自从互联网开始插上“+”的翅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开始发生连锁反应。阅读方式也同样如此,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旧有模式,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对其重新建构。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全民阅读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也在这种趋势下,积极转变,寻求着跨界合作的新思路。“图书馆+”正蓬勃兴起,以“1+X”的无限可能,https://culture.qianlong.com/2016/0323/476510.shtml
7.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图书馆来了)书评诸多问题都可以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与管理,在这本书中都会看到相关的智慧方案。作者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各类文献及丰富的实际案例,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有志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群以及对此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些相应的参考。 全书共分为五章:1、数字阅读推广全貌概述2、数字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39028/
8.“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在各大媒体上也不断出现互联网+图书馆的话题,新华网以“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为题提出推广全民阅读需要“互联网+”战略和“图书馆+”与“阅读+”要有机结合。中国经济网以“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浙江省各个图书馆“互联网+”的尝试,主要内容是浙江全省12个公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27/14/80234498_1041586097.shtml
9.“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创新探索分析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 “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思路,用户思维、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将促进图书馆改变现有孤立发展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区域,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从“互联网+”战略的崛起;“图书馆+互联网”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ca437bb15c7303481722405.html?q=C/N&uorg=999999
10.图书馆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图书馆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 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传统的图书馆系统。过去,图书馆主要依靠实体书籍和期刊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但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成为图书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便利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https://wenku.baidu.com/view/27dd7c8e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html
11.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智慧图书馆:AIIOTRFIDBlockchain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学习场所的重要载体,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传统的图书馆已经逐渐向智慧图书馆转变,利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射频识别(RFID)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性。本文将探讨智慧图书馆多技术融合的意义和实践,展望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https://www.gzandea.com/index.php/xydt/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