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数字“心跳”让图书馆更“智慧”读者书店杭州图书馆

当前,数字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快速发展,利用多种数字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务广大读者。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模式,还成为了一把突破资源局限与空间局限的钥匙,通过对海量图书资源的数据整合,实现最大化的信息共享。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这意味着,智慧图书馆已经从研讨层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是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后,新一轮全国规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

文化和旅游部于今年2月,面向全国启动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征集工作,遴选以数字化创新实践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在近日公布的10个“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与20个“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中,“一键借阅”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平台、“无感借还”智慧流通服务系统、智慧甘图综合管理平台,为各地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参考样本。

“云”集图书资源书香“一键”满杭

数字借阅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借阅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然而“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分散”“各个图书馆文献服务体验感差异大”“现有线上借书平台使用体验感不佳”等问题日益显著,这与读者对高便利性,高体验感的阅读追求产生了较大矛盾。

在此背景下,杭州图书馆启动“一键借阅满城书香”图书服务大提升行动,通过数字扩容和功能优化突破单体馆服务局限,联合杭州市各区县级图书馆,打造“一键借阅”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平台,利用数字赋能,“云”集市区14家公共图书馆“线上借书”“书店借书”“数字阅读”三大服务场景,为杭州市民提供“服务全覆盖、共享无差别、借还零距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这一实践做法在浙江省属首创。

通过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在杭州市范围提供三大借阅服务,实现平台线上线下通借通还,形成实体馆可借、自助可借、书店可借、线上可借等多渠道“智慧借阅服务”,使读者享受“全体、全域、全时段覆盖”的跨场景联动图书馆服务。主动收集读者反馈,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扩充平台资源,优化用户使用体验,常态化推出“一键借阅读书日”、免邮券、新书推荐等优质服务,让城乡市民都能享受到“手指点点,尽享百万免费数字资源”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使更多沉睡的图书资源“活”起来,让图书馆成为杭州市民的“家庭书房”。

关于“全体、全域、全时段覆盖”,胡芳还做了进一步介绍:“现在‘一键借阅’线上服务是可以覆盖杭州全城,即便是在离图书馆距离较远的地方,在线上下单,快递也都能送到。通过这项服务,我们把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到乡村了,这就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够城乡一体化地去覆盖,缩小了城乡阅读服务之间的差距,我们希望图书馆通过这个服务,对精神共富有所贡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杭州图书馆“一键借阅”全年线上服务新增用户7.3万人、借还文献17.9万册。2022年“一键借阅”服务加大专项经费投入,线上可借纸本图书近百万册。2022年1月至9月,“一键借阅”线上服务新增用户8.5万人、借还文献21.3万册,已超上一年度全年数据。

数“智”赋能图书馆打造城市“悦读新空间”

时代在变化,技术在革新,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正变得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愈加数字化、智能化。因此,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包括通过数字化创新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江西省图书馆在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进程中,以新馆建设为契机,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的公共数字创新服务。主要包含图书馆大数据平台、“无感借还”智慧流通服务、图书馆服务数据智慧墙、智能书架服务、基于5G的图书馆空间网络服务等公共文化数字化创新服务。在这些创新服务中,“无感借还”智慧流通服务的成效最为突出。

除了“无感借还”智慧流通服务给读者带来便利,江西省图书馆还在信息检索、智慧阅读、数据获取、高效咨询等方面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城市“悦读新空间”。

江西省图书馆通过建设智能书架,实现在架图书的智能检索、精准定位和实时盘点功能,读者可快速获取想要的图书资源,解决因图书错架导致找书难的痛点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智能书架累计服务读者约33.9万人次,浏览时长15.7万小时,累计借阅3.8万人次,图书定位频次1442.8万次,显著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江西省图书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语音交互、虚拟现实、AI光影等技术,在四层北区打造智慧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集阅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智慧化阅读体验。通过大数据智慧墙提升了读者获取图书馆服务数据的便利性。读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智慧墙查看近期发布的新书推荐、活动预告、热搜关键词、图书馆外购及自建特色资源库等信息,为读者快速了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活动和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江西省图书馆还引入AI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前期设置关于图书馆咨询导读的问答,并利用机器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实现了读者咨询引导服务工作,有效提升读者获取咨询引导服务的便利性。

聚“合力”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破新题”

数字技术为人与书、人与人、馆与馆之间的有机连接提供了便利。数字技术的使用也成为了现代图书馆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频使用,各级各类图书馆使用的信息系统与设备日趋繁杂,智能应用场景与规模不断攀升,呈现出系统部署分散、数据标准不一、管理难度增大、无法集中进行深度分析等难题。因此,如何消除信息壁垒,打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综合管理平台,成为智慧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创新实践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破解难题、更好地探索这一重要方向,实现数据的一体化、可视化管理,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打造一键式的智慧管理平台,促进服务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甘肃省图书馆启动了“智慧甘图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平台采用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据中台,实现对图书馆人、资源、设备、环境、过程等要素的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与可视化管理,为读者提供多样、优质、便捷的服务。

甘肃省图书馆副馆长陈军向记者介绍:“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甘肃省图书馆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认识过程,从资源为王到服务优先,从场馆建设到信息人才培养,如何才能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我们与技术支持方安泰股份通过反复研讨,共同针对图书馆的生态进行梳理和抽象,提出了建设智慧甘图综合管理平台的思路,这个平台可以看作是甘肃省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在这个平台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我们总结出针对大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三全管控理念,就是全要素、全业务和全流程,这可以认为是一种模式创新。平台从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角度入手,首先将重点放在对各类现有运营数据的获取、分析上来,在此基础上,引入读者视角,进一步谋求资源的获取便利与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智慧甘图综合管理平台自运行以来,有效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约了运维成本,降低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初步实现了各类信息系统的高效衔接,使得图书馆服务更加便捷,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为提升图书馆整体创新服务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在图书馆数据开放、智慧服务、科学管理、循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采访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协调支持,文中图片均由案例申报单位提供)

THE END
1.杭图借用“互联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读者变采购员卖书的新华书店能免费借阅新书了,因为图书馆会买单。7日,记者从杭州市图书馆获悉,杭图从本月起正式推出新年“悦读”服务计划,与杭州市新华书店合作,读者可自行前往书店挑选新书借阅,由杭图作为馆藏图书随后买单,通过此举释放全民超量阅读潜能。 新年“悦读”服务计划,是杭州图书馆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新https://www.cac.gov.cn/2016-01/08/c_1117707695.htm
2.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文史纵横理论频道“图书馆+”与“阅读+”要有机结合 “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本质内涵给我们更重要的启示是:因为阅读也是无所不在的,而且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永远是“阅读”,所以可以充分运用“图书馆+”战略来实现“让阅读无所不在”的愿景。阅读可以在几乎所有场景和场所中发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纸质阅读到现代数字阅读,https://www.workercn.cn/254/201504/24/150424103143379.shtml
3.互联网时代下,实体书店的探索与变革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安徽省的铜陵新华书店与铜陵图书馆合作,将书店搬迁并开设在了图书馆的楼上,成为全国第一个“图书馆+书店”的结合体。2016年初,这一消息被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头版发布,并配上了大幅彩色照片,报纸这么描述:“这是集展演活动、艺文空间,文创商品、图书音像经营板块为一体的体验式情景书局,充满人文艺术氛围”。业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06226
4.“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考摘要:在当代“互联网+”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互联网网络迅猛发展,同时也为了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战略政策的提出,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变革,利用互聯网等网络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网络先进技术在线上不断整合公共服务图书资源,图书馆应精准的为阅读者们提供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910/10027762.shtml
5.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移动阅读推广新模式智慧图书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在智慧化中不断构建书与人、书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其与传统图书馆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当前图书馆建设发展最高端的形态之一。为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目标,不仅要明晰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之于移动阅读推广的意义,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902/f1dcf5a6b6284b60838a7de237798ec8/c.html
6.“图书馆+”使阅读无处不在自从互联网开始插上“+”的翅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开始发生连锁反应。阅读方式也同样如此,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旧有模式,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对其重新建构。公共图书馆,作为提供全民阅读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也在这种趋势下,积极转变,寻求着跨界合作的新思路。“图书馆+”正蓬勃兴起,以“1+X”的无限可能,https://culture.qianlong.com/2016/0323/476510.shtml
7.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图书馆来了)书评诸多问题都可以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与管理,在这本书中都会看到相关的智慧方案。作者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各类文献及丰富的实际案例,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有志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群以及对此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些相应的参考。 全书共分为五章:1、数字阅读推广全貌概述2、数字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39028/
8.“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在各大媒体上也不断出现互联网+图书馆的话题,新华网以“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为题提出推广全民阅读需要“互联网+”战略和“图书馆+”与“阅读+”要有机结合。中国经济网以“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浙江省各个图书馆“互联网+”的尝试,主要内容是浙江全省12个公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27/14/80234498_1041586097.shtml
9.“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创新探索分析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 “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思路,用户思维、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将促进图书馆改变现有孤立发展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区域,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从“互联网+”战略的崛起;“图书馆+互联网”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ca437bb15c7303481722405.html?q=C/N&uorg=999999
10.图书馆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图书馆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 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传统的图书馆系统。过去,图书馆主要依靠实体书籍和期刊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但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成为图书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便利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https://wenku.baidu.com/view/27dd7c8e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html
11.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智慧图书馆:AIIOTRFIDBlockchain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学习场所的重要载体,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传统的图书馆已经逐渐向智慧图书馆转变,利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射频识别(RFID)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性。本文将探讨智慧图书馆多技术融合的意义和实践,展望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https://www.gzandea.com/index.php/xydt/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