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籍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古籍数字化的传播趋势与社会需求皆与日俱增。,古籍。作为当下一种主要的古籍整理形式,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应该把“保真”作为首要的原则。,古籍。①闻一多先生曾经创造性地将诗学、美学批评中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原则引入古籍整理之中,提倡在古籍整理中求真、求美、求善,其中又以求真居于第一。本文拟在描述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基础上就如何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坚守“保真”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目前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概况
虽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陆续有国外汉学家和台湾的学者尝试将中国古籍数字化,建立一些小型的古籍索引系统,但是,古籍数字化在中国大陆真正大范围的兴起当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电子版古籍开始涌现市场,渐成气候,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全唐诗》网上电子检索系统;袁林等人开发的《二十五史》、《大正藏》全文检索系统;上海图书馆的“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尹小林先生的“国学宝典”等。,古籍。,古籍。在这些数字化成果中当以“四库全书”和“国学宝典”大型数据库为典型代表,为当前学界广泛使用。毫不夸张地说,古籍数字化正在由浅入深地改变着学者的研究方式和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
二、古籍数字化的主要形式及其保真度比较
一般而言,当前不论是个人还是学术机构制作数字化古籍的关键词的检索,又可以将文本与图像对照。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显然要最大限度的实现电子版古籍的保真,图文检索版应该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三.如何达到电子古籍的保真要求
除了要选择要图文检索版的处理方式,当前和今后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还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①俞兆平,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
②王小宁,古籍数字化需要规范和引导——首都师大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学网总裁尹小林谈古籍数字化的使命与前景,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07年//8月/27日/第CO1版。
③池玉玺,古籍电子版有了统一体例,中国文化报/2009年//1月//18日/第001版。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
1古籍数字化概述
古籍数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并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进行保存和传播。随着数字技术及存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古籍数字化将成为古籍整理和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它除了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以外,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保存古籍善本方面也有着光明的前景和难以替代的功能。
2蓬勃发展的古籍数字化工程
(1)《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以抢救、保护和发掘古籍善本为宗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2002年7月正式启动。该项工程通过对珍稀善本的“再造”,使之化身千百,分藏于各地,从而确保珍贵文献的传承安全并扩大流通,促进古籍善本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截至2008年,《中华再造善本》一期收录唐宋金元时期善本758种,29种二期工程“明代编”“清代编”的古籍也完成了试制。《中华再造善本》已初步实现了立项时“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标。
(2)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nlc.gov.cn/)。该工程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倡议于1998年,200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其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掘历史遗产,目前已开发出包含甲骨文、碑帖等图文数据库。
(3)北京大学“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cn-classics.com/default.htm)。该工程1998年正式启动,全套光盘库共500张,分哲学、史地、艺文、综合4个子库20个大类,范围涉及先秦至民国的重要典籍1万余种,并提供多重检索功能,每种典籍有1个通行版本的全文信息,另附1~2个珍贵版本的图像数据,预计全文20亿字、版本图像2千万页。
(5)台湾典藏数字化计划(digiarch.sinica.edu.tw/)。该计划于2001年启动,参加机构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大学等。目前已建立台湾原住民数字典藏、台湾史前及17世纪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中原考古遗址出土文物、历史地图遥测影像及航照图、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名人知识库、汉籍全文数据库等人文与自然等方面的高质量的内容。
(6)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yugong.fudan.edu.cn/)。由中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亚洲空间数据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发。项目目标是建立中国历史时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使其成为中国历史GIS数据的基础平台。这是一个研究性、工具实用性都很强的开发项目,与单纯的把古籍转化成图片或检索文本的数字化不同,也显示出另一种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7)“国际敦煌学”项目(idp.bl.uk)。1993年由英国图书馆开发。项目中包括英国(并计划扩展到世界范围内)的敦煌文献数字化。目前可在线上查看英国图书馆收藏的30000余件中亚写本和印本文件以及15000余件残片的高质量彩色图片。
(8)“古藤堡计划”(promo.net/pg/)。由美国伊林诺斯大学文理学院米歇尔哈特倡议,始于1971年。计划对世界上的一些经典古籍进行数字化,其中包含了中国经典文学、历史和地图等方面书籍和资料的数字化内容,如《论语》《桃花源记》《三国演义》等。其中国境内访问的镜像站为ftp://ftpbook.dhs.org/mirrors/gutenberg/。
3在古籍数字化处理过程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毫无疑问,古籍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更大范围、更便捷、更有效地让古籍文献为人们所利用。然而,由于用户群体的不同,其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个“用”也显示出不同的层次。为了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研制和开发检索快、功能全、质量高的古籍数字化产品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制订并规范古籍数字化的元数据标准
3.2统一古籍数字资源的文件格式
目前用于存储古籍数字资源的文件格式有纯文本(txt)、超文本(html)、便携式文档(PDF)、电子书e-book(CEB)、超星图书(PDG)等,名目繁多,甚至有些从事古籍数字化的专业机构或公司出于产权保护的需要自行开发数据系统并制订相应的文件格式。这无疑对数据共享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从古籍数字化的长远目标来看,我们应当统一其文件格式,这种格式既要适合汉字尤其是繁体字的存储,又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加密功能,以保护各自的知识产权。同时,为保证数字化古籍的科学、严谨、规范,这种文件格式还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汉语拼音标注和人名、地名标记。另外,这种文件格式应有利于进行全文检索,并能够对检索出的字词予以凸显或标记。
3.3建立完善的汉字字符代码集
汉字种数约有十万左右,其中常用字不过三四千,绝大多数字属于僻字,而这些不常见的僻字是计算机无法识别的。因此,在古籍整理及数字化处理过程中遇到无法录入的僻字时,常常用方框、黑块等符号表示空缺,或者用数字代替,链接到字形图片,或者说明偏旁的上下左右内外等,这就给阅读造成了极大障碍。目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中列有“中华字库”工程——建立全部汉字的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集,希望能够解决此类问题。
3.4尽量找“全”、找“准”古籍文献
以《国学宝典》为例,目前收录的电子文献已经不少,容量相当可观,但仍遗漏了许多应该收录的内容。比如“宋初四大书”,其他三种都已收录,唯独文学价值最高的《文苑英华》未收。又如,诗话类著作收了一些,但重要的《沧浪诗话》却未收录,尤其是别集类文献。对于研究者来说,事实上别集往往比总集更重要、更有用。总集通常用以检索,别集则是阅读和研究的依据,但大量收入别集,靠目前的录入法是很难实现的。可行的办法是挑选别集善本,尤其是经今人精校、精注的别集,通过扫描加以“复制”,就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5建立功能完善的古籍全文检索系统
古籍数字化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进行检索,所以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检索程序是古籍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标准。
(1)检索速度要快。在几秒钟之内,应列出关键词所在页面的所有条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3)满足多条件检索。古籍专家学者或古籍爱好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其所需的古籍资源时(特别是精确查找),往往需要选用能同时满足多条件查找的复合检索方式(比如按朝代、作者、文体……),即“A+B+C+……”条件组合检索,这些功能在学术研究上都是非常有用的,只可惜目前现有古籍软件的检索功能较单一,难以做到精确检索。比如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有“与”“或”“非”三种组合选项,但当软件把“与”“或”“非”的出现条件限定在“一卷”而不是“一个页面”的范围时,“与”“或”“非”的检索基本上无意义。又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提供按朝代检索的功能,但一次只能选一个朝代,不能同时多选,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4)检索结果应显示详细出处并能复制。一条完整的出处应包括作者、作者所属朝代、书名、卷数、篇名五项信息,这样的出处才符合学术需要,然而目前还没有符合这一标准的电子古籍。“中国基本古籍库”5.0以前的版本没有出处复制功能,最新的6.0版能在检索到的条目页面下显示出处,并提供出处复制,但只有书名和卷数,过于简单,使用者还得通过翻检补充朝代、作者、篇名等信息。
3.6合理选题、优化资源是建设高学术水准古籍数据库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段泽勇.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
一、为教师解决备课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
二、为课堂教学提供一手的教学资料
在中学语文和历史教学中,经常会使用材料来进行教学,起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等作用。在文言文或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便是原始史料难以寻找,以致使用的多为转述的二手材料或反复使用没有新意的材料,如能利用古籍数字化产品庞大的古籍数据内容,则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例如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大象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书的王安石变法一章中,需要拿出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说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过程与效果。没有详实的史料是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王安石变法,而探讨王安石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是正确还是错误更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史料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字化产品提供的大量第一手教学资料,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为出考试出题提供材料
无论是中学语文还是历史科目的教学不可避免要进行考试,出题就成为了中学语文和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古籍数字化产品中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从而为出好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以及历史试卷中的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试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例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III)文言文阅读一题中的文言文便节选自《明史傅传》。题型包括对文中内容的概况与分析以及翻译等,来考察当代中学生的古代汉语阅读与理解能力。又如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篇)其中一选择题中引用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这道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读懂史料。如此种种,史料在中学语文和历史试卷中的运用不胜枚举。这些史料大多取自中国古籍,而数字化时代,老师们对古籍方便快捷地利用,更是提高了出题效率。
(一)丰富多样的文件格式
从文件格式上来看,目前的数字化古籍除常见的txt、doc、html格式外,还有exe、pdf、wdl、pdg、ebk、edb等。
1.exe格式。所见有秦昌荣(秦堤居士)的“家庭百宝箱”系列(含诸子百家、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三种)(中华文史软件网jtbbx.com/)。另外,北京天安亿友公司(eyousoft.com/html/index.htm)出品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也包含了这种格式,详见2688阿里巴巴网站(2688.com/product/zmkmdefault.asp)的“芝麻开门”图书系列。
2.pdf格式。所见有红旗出版社(5051.peoplespace.net/)的“家庭藏书集锦”所包含的部分古籍。博库(bookoo.com.cn/default.asp)图书也采用了这种格式。需要pdf格式文件专用浏览器,如Adobe公司的AdobeReader、北大方正的ApabiReader。
3.wdl格式。北京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dynalab.com.cn)开发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所见有博库图书采用了这种格式。它保留了原来的版面设计,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将下载到本地机阅读。需要该公司的专用阅读器DynaDocFreeReader。
4.ebk格式。所见有深圳市百博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百博书城”(bbook.net/gb/default.asp)图书使用。书籍可在线阅读,也可下载到本地。需要百博专用的图书阅读器。
5.edb格式。北京天安亿友公司开发的图书格式(EyousoftDigitalBook)。
6.oeb格式(OpeneBook)。所见有辽宁省出版集团开发的掌上书房(cnbook.com.cn/bottom/aboutus.htm)使用,有专用阅读器,也可使用北大方正的ApabiReader阅读器阅读。
7.sep、ifr格式。由书生之家(21dmedia.net.cn/zhtsw.asp)开发的电子图书格式,需要其专用阅读器来阅读。
8.xeb格式。以oeb(OpeneBook)为基础,以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为核心的中文电子图书格式。北大方正的ApabiReader等浏览器支持阅读。
9.pdg格式。超星公司(ssreader.com/)开发的图书格式。需通过超星专用的图书浏览器阅读。
10.nlc格式。中国数字图书馆(d-library.com.cn/index.php)采用的图书格式,需要其专用浏览器NLCReader阅读。
11.基于unicode(通用多于8位编码字符集)、仓颉码、Big5码或其他字符集,以html、xml、sgml等为核心的全方位电子文献全文检索格式。这是目前势头最盛、也显然是更有发展前途、更具实用价值的一种古籍数字化形式。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sinica.edu.tw/ftms-bin/ftmsw3)、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合作开发的《四库全书》标题检索版和全文检索版(sikuquanshu.com/、skqs.com)、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unihan.com.cn/html/index.htm)开发的《四部丛刊》等全文检索版均属于这种形式。汉文化联盟开发的《汉文化资料库》和目前北京大学正在开发的《中国古籍基本库》也应属于这种形式。
此外,笔者还见到有位图形式和多媒体格式的数字化古籍。前者如济南开发区汇文科技开发中心研制、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后者如方圆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书库》(见2688阿里巴巴网站2688.com/product/zmkmdefault.asp的“芝麻开门”图书系列),包含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后案惊奇》、《儒林外史》、《醒世名言》、《喻世通言》及《警世恒言》10部古典名著全文,还包含由北京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配音的唐诗三百首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带联机字典及语音。另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ptpress.com.cn)的《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也利用了多媒体形式,该产品除收录百衲本二十四史和关外二次本《清史稿》的全部内容外,还配置了简繁字异体字对照表、古代年表等,附录了《历代舆地图》近2000幅大比例历史地图和张元济校辑百衲本二十四史时所撰《校史随笔》以及《左传》、《战国策》等多部史学名著、清至当代学者的部分辑佚与校勘成果。
显而易见,如此众多的图书格式,显示出中国古籍数字化的途径非常多样。而且,也正是通过这些途径,数字化了的古籍才快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为广大爱好者和专业学术研究人员所注意。
(二)便捷灵活的传播途径
1.网络传播
数字化的古籍大范围进入研究者的视域,应该归功于网络。网上书库、网络全文检索、网上图书馆和相对专业的个人网站相得益彰,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古籍电子文献的不同的使用路径。
网上书库多数属于个人网站。从内容不限于古籍的黄金书屋(现地址goldnets.myrice.com/)、新语丝网上书库(xys.org/library.html)、陈清书斋(chenqin.com/)、亦凡公益图书馆(sousuo.shuku.net/)、中华古籍(pastbook.myrice.com/)等等到相对专门的国学网站(guoxue.com/),一大批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将一些常用古籍搬上了网络,对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和使用需求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专业研究者、学人集体和研究机构也利用网页提供了一些专门的书籍。比如简帛研究(bamboosilk.org/index.htm)上提供的部分简帛资料、孔子2000(confucius2000.com/)上所提供的部分儒学原著、《象牙塔》(xiangyata.net/history)提供的几种史籍资料、中华佛典宝库(ccbs.ntu.edu.tw/DBLM/cindex.htm)提供的《大藏经》的免费阅读和下载,等等。这些资料因多数为研究者个人积累或专门机构特别提供,所以常常起到补现有一些大型数字化图书之不足的作用。
在中国大陆,目前利用率最高的当属一些网上图书馆。这方面,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特别值得提起。尤其是超星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图书馆。它在2000年1月由北京时代超星公司与广东中山图书馆合作开通,现已成为一个由全国各大图书馆支持的庞大数字图书展示推广平台,并已将其数字化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央档案馆、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温州图书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等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其“馆藏”的古籍,集中于“专题图书馆”中的“北大图书馆古籍”,以及“古代文献图书馆”、“国家档案文献库”、“地方志图书馆”等图书馆。而其数量之多,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阅读需求。此外,超星公司目前还在开发自己的e_Book。
2.专用电子书阅读器
专用电子书阅读器虽然并非专为古籍数字化开发,但因其体积小、容量大以及携带方便、无特殊阅读条件的限制,而相应的电子书籍中又包括不少古籍,其对一些古代经典著作的传播无疑会发生积极作用。
尽管在这些传播方式中,有些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如网上书库、个人网站的建设),但它们在推进中国古籍数字化上的作用还是不应被忽视。就广大的中国文化爱好者甚至是专业研究者而言,其对古籍数字化之价值的认识,并非靠专门制作的大型数字化系列图书,而恰恰来自他们简单的网页浏览。
(三)恢宏阔大的开发规模
1.北京大学刘俊文先生主持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cn-classics.com/default.htm)。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古籍数字化工程了。该工程1998年正式启动,全套光盘库共500张,分哲学、史地、艺文、综合4个子库20个大类,范围涉及先秦至民国的重要典籍1万余种并提供多重检索功能,每种典籍有1个通行版本的全文信息,另附1-2个珍贵版本的图像数据,预计全文20亿字,版本图像2千万页。应该说,这个项目具有很好的前瞻性,一旦开发成功,将基本上可以满足文史和其他方面研究者的研究需求。
3.中国中医药文献数字化。国家科技部基础工作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cintcm.ac.cn/catcm/ys/yssjj.htm)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浙江省中医研究院、天津中医研究院等十四家中医药教育、科研单位协作。
4.《历代石刻史料汇编》、《永乐大典》全文检索。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有限公司开发,预计不久即可见成果。该公司亦将地方志的数字化列入了规划。
5.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nlc.gov.cn/dloff/)。该工程由中国国家国家图书馆倡议于1998年,2001年10月正式国务院批准立项。目前已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联络了41家公共图书馆、30家高校图书馆、8家科研机构图书馆、7家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和14家技术公司。该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宽带IP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资源群,支持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络系统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服务。其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掘历史遗产。
7.台湾典藏数位化计划。2001年启动,参加机构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大学等。
8.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yugong.fudan.edu.cn/chinesegb.asp#)、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亚洲空间数据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发,主要资助单位是美国罗斯基金。项目目标是建立中国历史时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使其成为中国历史GIS数据的基础平台。这是一种研究性、工具实用性都很强的开发项目,与单纯的把古籍转化成图片或检索文本的数字化不同,也显示出古籍数字化的另外的发展方向。
9.“国际敦煌学项目”(TheInternationalDunhuangProject,简称IDP)(idp.bl.uk)。英国图书馆开发,开始于1993年。项目中包括了英国(并计划扩展到世界范围内)的敦煌文献数字化。目前可线上查看英国图书馆收藏的3万余件中亚写本和印本文件,以及15000余件残片的高质量彩色图片(idp.bl.uk/IDP/idpdatabase.html)。
合现在已有的成果而观之,中国古籍数字化规模之宏,形式之夥,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都标示出其良好的发展路向。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古籍,而且在丰富人们的学习资源、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以及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上,无疑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毫无疑问,古籍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更大范围、更便捷、更有效地使这些文献为人们所利用。而由于用户群体及其需求的差异,这个“用”也显示出不同的层次。因此,满足这些用户群体的需求,也应该是古籍数字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这方面看,目前的古籍数字化产品还有不少可以完善的地方。
(一)选题内容重复,分散了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力量
选题的好坏直接关乎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在这方面,《四库全书》的原文电子版(图像,济南)、《四库全书》的全文检索版、《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版,以及超星图书馆中的北大古籍等“馆藏”(pdg图像格式),等等,从解决用户的迫切需求上而言,都是成功的。但也无庸讳言,在今天的各种数字化产品中,内容的大量重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重复不仅存在于一些小规模带有普及性的电子书制作上,而且也同样存在于一些大型的数字化工程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二十五史》,几乎现在称得上数字化项目的产品都全部或部分包含了它们。这种重复在人力和财力上都是一种浪费,它提高了开发成本,相应减少了对其他可开发项目的投入。
(二)文件格式繁多,造成了阅读和资料提取的麻烦
(三)队伍组织、项目规划单调,导致了产品开发缺乏连续性
在队伍组织方面,多数项目的开发以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人员为主,技术公司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因为图书馆拥有原始文献资源。而图书馆本身对馆藏图书的数字化,又常常拘泥于传统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形式,而只是将过去的人工手段转化成计算机通讯(这可能也是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多数采取图片存储格式的一个原因)。在这一点上,现在的一些项目的开发与用户的需求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应该说,在队伍组织和项目规划方面,目前并非没有比较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系列电子化项目、元智大学的“网路展书读”、汉文化联盟的《汉文化资料库》采取的都是专业研究专家与技术人员、图书馆三方合作的方式,使得开发的项目与用户(尤其是专业研究者)的实际需求相切合。北京大学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在设计思路上也采取了这种方式。而超星数字图书馆目前在其浏览器设计中已加入了可由用户编辑专题的虚拟图书馆,使资源开发者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动态合作关系,也显示出一种可喜的变化。
在项目的整体规划方面,也有不少可以挑剔的地方。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一个项目的开发至少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步骤:
开发者对自身开发能力的合理评估和发展目标的合理定位-根据前者选择选题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和确定选题-选题可开发内容的信息搜集-确定开发的具体目标(主产品和副产品)-采样-技术处理过程-测试-修改与完善--市场反馈-补丁。
可以看出,从选题开始,项目开发就是一种多方互动的活动。从选题方式上看,单纯依赖开发者自己的想像,或者依赖文献资源拥有者的倡导,或者依赖部分学者的评议,甚至依赖权威的一两句断言,显然都是不合适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项目开发应该根据“什么最需要”而非“是否有价值”(如果考虑到开发公司自身的生存问题,还应该加上“是否能够盈利或具有盈利的希望”)的原则去选定,而专家学者的看法通常着眼于“价值”,这种价值认定又往往因其专业限制而难免有局限。
选题确定以后,对选题可开发内容的信息搜集直接关乎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尤其是一些具有“原创”性质的开发项目,其本身所具有的系列开发内容就很丰富。仅我个人所思及,就有这样一些方面:
其一,版本信息(版本类型、年代、版式、字体、刊刻地点、刻工姓名等)。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扫描而得到影象资料而进一步开发。
其三,最常用或极具价值的书籍资料(单行或选编进一类专用书籍中,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反观现在的一些开发项目(特别是全文检索项目),除了所谓“单机板”、“网络版”之类的“系列”外,在其他方面的开发几乎为零。项目开发者常常抱怨开发出的好产品没有更多的用户使用,却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利用已有的开发成果,而再开发出能适应不同用户群体需求的产品来?
除以上三方面外,技术处理上的缺陷、成果推广上的迟缓、开发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过高等,也都对成果的更大范围的应用有着一些影响。
选择《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作为案例,是因为它是目前古籍数字化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代表。而对它进行分析,只是想根据我自己的使用感受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用户究竟需要什么?
(一)信息容量
包含3400余种书的《四库全书》全文检索,无疑是现在容量最大的一个古籍数字化工程了。虽然《四库》本身因编纂、版本等方面的问题而为学者所诟病,但因其文献集中,而影印本又可以很快解决扫描底本问题,选择它进行数字化在目前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比较一下它和《中国基本古籍库》的工作进度,就可以发现《四库》全文检索在解决用户的最迫切需求上厥功甚伟。《中国古籍基本库》自1998年启动,至今将近四年,尚未见到成型的产品面世。而《四库》前后仅三年就完全开发成功。甚至当初极力反对这项工程的学者,现在也成为它的积极的使用者,这本身就说明了这项工程的价值所在。
(二)显示模式
《四库》电子版采取了检索结果、原文图像、全文阅读三种显示模式并可快速切换,亦属独创。这种显示模式的确有它的好处。原文图像和全文阅读的精确对应,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勘校关系,可以解决全文阅读时的部分文字错误。特别是对古今字、异体字、避讳字等的关联检索没有达到完善匹配的时候,原文图像在补字和校正错字方面就有重要作用。
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汇总如下。
1.检索结果方面
1)单机版的检索结果能打印但不能复制(网络版可以通过网页拷贝方式复制),有卷数、书名而无其他可显示该条资料的内容,使得在缺乏随身携带全文检索的情况下无法与其他的书籍内容进行比对。(这一点在书同文《四部丛刊》的开发中已经得到修正。)
2.原文阅读方面
1)原文显示上区分正文和注文,一方面将有些并非注文的小字误作注文,另一方面在拷贝时将注文置于页末,颇为不便。(后者在《四部丛刊》全文检索中已经得到纠正。)
此两者可举《晦庵集》中一条为例。原文截图如下:
3.原文图像方面
笔者无意否认附带原文图像的价值,但这种做法事实上造成了产品难以在更大范围推广。《四库》的全文检索安装盘仅16张光盘,而图像盘高达167张,这无疑也提高了制作成本,从而相应带来了价格的提高。国内不少用户对《四库》全文检索心向往之,却最终没有去购买,高昂的价格大概是使他们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检索模式
感觉不方便的地方是:原文的卷次显示于页面的底端,位置不当。有些著作的卷次显示尤有问题。比如别集类明代的一些著作,标成“集部,别集,洪武至崇祯,?…”(?为书名的第一个字),显示了前面一堆无用的信息,而关键的卷次信息却被省略。
(四)检准率
要求《四库》全文检索在命中率上达到完全无误,显然是一种太过苛刻的要求。但从完善产品的角度言,《四库》在检索的准确率上的确还有待提高。由于版本不同,笔者无法用其他的全文检索产品来进行对比,在此仅列举一个事例以作说明。
检索“讲会”二字资料,得36卷、37条。然通过个人所知者复核,发觉《四库》脱漏甚多。比如《法苑珠林》一条,另载于《广博物志》卷五、《太平广记》卷九九两条未检出;《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所载“赴讲,会”条,另载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0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五、《伊洛渊源录》卷四、《二程遗书》附录、《近思录集注》附说、《御纂朱子全书》卷五三、《晦庵集》卷九八诸条未检出。《晦庵集》检索得一条,但笔者所知另一条《白鹿讲会次卜丈韵》诗(卷七)未能检出,而此诗又载于《江西通志》卷一五四、《性理大全书》卷七0、《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六、《宋诗钞》卷六0,亦未检出。此外,史部正史类无一条检出,而《旧唐书·萧俛》附萧仿传,《明史》沈懋学、史孟麟、吕维祺传及顾宪成等传赞、儒林传之陈时芳传中均有“讲会”字。一条检索出现如此多的失误,对一个成熟的产品来说是不应该的。
此外,《四库》全文检索中还有不少错字,也影响了它的质量。(《四部丛刊》全文检索版允许用户在本地机改正错字,值得提倡。
【关键词】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三维建模
一、引言
二、数字化保护系统的总体设计
三、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一)研究对象概况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家的“牌坊”为研究对象,将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学科与建筑工程学科相结合,将计算机领域当前主要的二维数字化及三维建模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古建筑的数字化保护,并为珍贵古建筑、遗迹等文物的修缮和复原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工程数据。
(二)二维数据采集与处理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信息领域最新发展技术,将现有保存下来的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如进行照片的拍摄,利用传统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再结合计算机图形学软件AutoCAD将测绘出来的数据进行绘制。如图2所示,就是某一牌坊的CAD图纸。
(三)三维数据采集与处理
将古建筑测绘的信息包含于三维模型中,数字三维模型比二维图形包含更丰富的信息,更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问,能够精确、形象、丰富地记录建筑物的外形外观、建筑风格、内部结构等。三维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有“三维点云数据采集”。对工程图进行三维重建主要是指从工程图所提供的二维信息中提取三维信息,然后进行处理;根据绘制的牌坊标注草图,在AutoCAD中绘制出牌坊的正立面图、左立面图、背立面图以及右立面图的主要轮廓,并且将所有线条设为同一种颜色,以便于在3DMAX中编辑处理。
(3)古建筑的三维模型重建。要将经过扫描得到的点云转化为通常意义上的三维模型,系统软件至少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常用的三维模型组件(如柱体、球体、管状体、长方体等立体几何图形);与模型组件相对应的点云匹配算法;几何体表面TIN多边形算法。当进行三维建模时,可利用系统软件提供的自动分段处理工具从扫描的点云图中抽取出一部分,共同组成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点,以进行自动匹配处理,但这种自动匹配方式的处理只适用于那些与软件中所包含的常用几何形体相一致的目标实体组件。得到物体真实的三维立体影像。图4为建模、渲染后某一牌坊的效果图。
四、数据库的建立
(一)古建筑数据库的建立
(二)古建筑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是将图形数据、影像数据、统计数据等资料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形式。主要由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组成,栅格数据主要包括激光扫描图等。矢量数据是利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精确表达建筑物的边界和内部体元;矢量数据主要包括由激光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三维模型等。
(三)古建筑属性数据库
五、古建筑监测分析
对古建筑需要进行环境监测与分析,通过周期性的测量,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信息更新及评估依据。主要完成对古建筑所处环境以及古建筑构件、营造技术的监测与分析,担负古建筑复原方案的确定与实现,是整个系统的重要核心。古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数据监测体系是进行可持续古建筑保护研究的基础和首要条件。环境监测功能应实现对太阳日照、风速风向、空气污染等情况的计算与分析。而对古建筑构件、营造技术或方式的监测与分析,就是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虚拟环境中,根据已建立的数字化模型,对历史建筑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并将模型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融合,建立古建筑修复评估体系,对细部和装饰残缺的或已经破坏的古建筑进行复原。
六、结语
总之:古建筑不仅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是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也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许多古建筑、园林等都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场所。我国在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方面还比较落后,还未能充分地体现现代技术对古建筑保护和开发的巨大作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不仅能够为古建筑、遗迹等文物的修缮和复原工作提供精细的、准确的、工程化的基础数据;减少人们对实物接触的同时,增加人们对细节的了解;对古建筑数字化及三维建模技术的研究,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1]王茹,古建筑数字化及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贺斌,刘洋,张大为.三维激光扫描在古建筑物修缮中的应用.吉林地质,2009.
[3]王京卫,周亚飞,孟祥国-基于3DGIS的古建筑物的三维数字化保存研究.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
[4]周华伟,朱大明,瞿华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GIS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工程勘察,2011.
[5]范张伟,邢昱.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古建筑保护研究.北京测绘,2010.
[6]张笑楠.河南地区明清会馆建筑及其室内环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博士论文,2007.
关键词谷子;简化栽培技术;应用成效;建议
SimplifiedCultivationTechniquesofFoxtailMilletandItsApplication
SONGShu-xianZHAIYu-zhuWANGRu-fangTIANBo-hongWANGJian-guangLIUYan-li
(CangzhouAcadem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SciencesinHebeiProvince,CangzhouHebei061001)
AbstractSimplifiedcultivationtechniquesoffoxtailmilletisanewtechnologypromotedinthefoxtailmilletproduction.Inordertosovlebottleneckproblemssuchasweedcontrolandlowbenefit,CangzhouExperimentStationdemonstratedandpopularizedthisnewtechnologyinCangzhoufrom2011to2015.Theapplicationofthemethodstremendouslydecreasedthemanualinvestmentintheproductionandimprovedtheefficiency,aswellasyieldandcroppingscale.Thispaperintroducedsimplifiedcultivationtechniquesoffoxtailmilletfromvarietyselection,rotation,sowing,sprayingherbicide,fieldmanagement,pestcontrol,harvest.Atthesametime,thispaperdiscusseedthemainmethodsandachievementsofthetechnology,inorder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milletindustrialization.
Keywordsfoxtailmillet;simplifiedcultivationtechniques;applicationeffects;suggestion
谷子是我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杂粮热的兴起,谷子市场前景看好。但是,当前的谷子生产技术仍然十分落后,已成为制约谷子规模化生产的瓶颈难题[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进行了简化栽培谷子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方法的研究,应用育成的谷子品种再通过采用配套栽培技术,可以实现谷子简化栽培,使谷子生产效率由每户0.33hm2提高到6.67hm2以上,被誉为“谷子生产的一次技术革命”[2]。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是顺应农业发展和新形势要求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1谷子简化栽培技术
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的核心是把抗除草剂品种和不抗除草剂品种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加大播种量来保证全苗,然后在苗期喷施除草剂,杀除多余不抗除草剂的谷苗,达到大田生产所需的留苗密度[3-4]。
1.1品种选择
在选用品种时,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模式、气候、土质等条件,产量高、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以及可以实现化学除草、间苗的品种。谷子简化栽培应用的抗除草剂品种主要是张杂谷系列、冀谷25、冀谷29、冀谷31、沧谷6号。
1.2轮作倒茬
谷子不宜重茬,应进行轮作。一般相隔2~3年倒茬1次。谷子属小粒作物,旱地春播应早浅翻踏墒、早镇压提墒、早耙耱保墒。播种前灭除杂草,底施农家肥30t/hm2或氮磷钾复合肥225~300kg/hm2。
1.3适时播种
采用适合简化栽培的优良品种,播种前进行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冀东及冀西丘陵区晚春播适宜播种期为5月25日至6月10日;冀中南夏播适宜播期为6月15―30日。最佳的播种方式是采用小型播种机播种,其次是采用耧播,效果最差的是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播种适宜行距35~40cm,山区丘陵旱春播地块播种量以12kg/hm2最佳;麦收耕地后播种的地块,特别是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的地块,播种量以16.5kg/hm2最佳;平原春白地或贴茬播种量13.5kg/hm2。
1.4播后喷施除草剂
本项技术配套的药剂有2种,即谷友和壮谷灵。谷友于播后出苗前封地使用,用于防治双子叶杂草,抑制单子叶杂草,用量1.2~1.5kg/hm2,兑水750kg/hm2。壮谷灵于三至五叶期茎叶喷施,用于防治单子叶杂草和谷莠子,同时杀掉多余谷苗,用量1200~1500mL/hm2,兑水450~600kg/hm2。若谷子播种量过大、出苗密度过大或杂草出土较早,可以分2次使用壮谷灵,第1次于谷子二至三叶期使用,剂量为750mL/hm2;第2次六至八叶期使用,剂量为1050~1200mL/hm2。
喷药应在晴朗无风、12h内无雨的条件下喷施,确保不使药剂飘散到其他谷田或作物。若出苗密度合适或出苗稀时,不可再喷药间苗,以防引起缺苗。
喷施配套药剂前、后都要用洗衣粉浸泡和清洗喷雾器,并注意人畜安全。壮谷灵为简化栽培品种专用药剂,不可用于其他谷田和其他作物。
1.5土肥水管理
苗期注意蹲苗,定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拔节后彻底清垄,拔除病虫苗、弱苗、杂草等。谷苗9~11片叶(或出苗25d左右)追施尿素300kg/hm2,随后耘地培土。抽穗前根据天气情况及田间长势进行浇水施肥,追肥量不超过300kg/hm2,孕穗至灌浆期间注意浇水。
1.6病虫害防治
1.7适时收获
当谷穗变黄、籽粒变硬时即可适时收获。一般以完熟初期或蜡熟末期收获最好。
2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2.1主要做法
2.1.1建立示范基地,树立科技示范户。在沧县、孟村、盐山、献县和黄骅5个示范县和海兴国营农场、河间、青县建立示范基地8个,通过辐射区、示范区和核心区建设,加快了谷子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作用[5-7]。在每个县谷子种植村树立科技示范户近100个。谷子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应用的抗除草剂品种主要是冀谷31、张杂谷8号、沧谷6号。累计示范推广面积,核心示范区达152hm2,辐射示范区达3260hm2。
2.2简化栽培技术集成应用成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谷子等杂粮健康食品认识的逐步提高,谷子市场需求旺盛[8]。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谷子产业区建设日益加强,在其周围形成了优势明显的集中产区,为谷子生产加工提供了全程的科技服务。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简化栽培技术集成应用将加快发展。
简化栽培是近些年谷子种植采用的新技术,适合机械化生产,为谷子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9]。通过采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农民增产增收显著,简化栽培谷子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增产增收效果良好。示范基地谷子品种的平均产量均达到5250kg/hm2以上,较一般生产的谷子增产10.9%~30.6%,收益在10500元/hm2以上。通过示范,很好地展示了谷子简化栽培技术。通过喷施除草剂间苗、除草,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可节省用工60~90个/hm2,节支增收9000~10500元/hm2。与玉米相比,玉米耐旱差,生育期间至少浇水1~2次,增加了生产成本,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减产50%以上,春、夏播玉米甚至绝收,简化栽培技术品种效益超过了玉米的效益。在谷子品种内部比较上,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技术优势明显。
谷子简化生产技术与示范列为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2011―2015年重点研究任务,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正在推向全国。本项技术全面推广后,谷田苗荒草荒、良莠不分、收获靠镰刀、脱粒靠碌碌的场面将成为历史。全国谷子面积可望恢复到200万hm2以上,对于干旱地区提升干旱区特色谷子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水资源紧缺状况、调整种植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2.3建议
谷子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0],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建议科研单位培育对密度相对不敏感、群体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品种类型;培育能使用一种除草剂就能较彻底除草和间苗的品种类型;培育能2次化学间苗的品种类型,以便于灵活间苗。简化栽培技术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目的,从解决人工间苗、除草入手,与农技单位合作,深入研究了谷子配套机械,从而形成了谷子全程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3参考文献
[1]刁现民.中国谷子生产与发展方向[C]//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2-43.
[2]程汝宏.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4.
[3]程汝宏.谷子简化间苗除草新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5-01-06(B06).
[4]夏雪岩.谷子简化高效栽培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5-05-17(007).
[5]蔺桂芬.推广优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促进邯郸市谷子产业化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15-116.
[6]刘要辰,张文兰,谷志刚,等.伊川县谷子简化栽培实践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11(6):24-25.
[7]刘斐,孟建,夏雪岩,等.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探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5,19(5):104-108.
[8]刁现民.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论文摘要: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的调查、分析与诊断的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一旦查明了原因,故障也就几乎等于排除了。因此故障分析诊断的方法十分重要。
一、故障的调查与分析
这是排故的第一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主要应作好下列工作:
1、询问调查在接到机床现场出现故障要求排除的信息时,首先应要求操作者尽量保持现场故障状态,不做任何处理,这样有利于迅速精确地分析故障原因。
2、现场检查到达现场后,首先要验证操作者提供的各种情况的准确性、完整性,从而核实初步判断的准确度。由于操作者的水平,对故障状况描述不清甚至完全不准确的情况不乏其例,因此到现场后仍然不要急于动手处理,重新仔细调查各种情况,以免破坏了现场,使排故增加难度。
3、故障分析根据已知的故障状况按上节所述故障分类办法分析故障类型,从而确定排故原则。由于大多数故障是有指示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对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诊断手册和使用说明书,可以列出产生该故障的多种可能的原因。
4、确定原因对多种可能的原因进行排查从中找出本次故障的真正原因,这时对维修人员是一种对该机床熟悉程度、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考验。
5、排故准备有的故障的排除方法可能很简单,有些故障则往往较复杂,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工具仪表的准备、局部的拆卸、零部件的修理,元器件的采购甚至排故计划步骤的制定等等。
下面把电气故障的常用诊断方法综列于下。
(1)直观检查法这是故障分析之初必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感官的检查。
①询问向故障现场人员仔细询问故障产生的过程、故障表象及故障后果,并且在整个分析判断过程中可能要多次询问。
②目视总体查看机床各部分工作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例如各坐标轴位置、主轴状态、刀库、机械手位置等),各电控装置(如数控系统、温控装置、装置等)有无报警指示,局部查看有无保险烧煅,元器件烧焦、开裂、电线电缆脱落,各操作元件位置正确与否等等。
(3)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
①硬件报警指示这是指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在内的各电子、电器装置上的各种状态和故障指示灯,结合指示灯状态和相应的功能说明便可获知指示内容及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②软件报警指示如前所述的系统软件、PLC程序与加工程序中的故障通常都设有报警显示,依据显示的报警号对照相应的诊断说明手册便可获知可能的故障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7)交叉换位法当发现故障板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故障板而又没有备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系统中相同或相兼容的两个板互换检查,例如两个坐标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交换从中判断故障板或故障部位。这种交叉换位法应特别注意,不仅硬件接线的正确交换,还要将一系列相应的参数交换,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产生新的故障造成思维的混乱,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设计好软、硬件交换方案,准确无误再行交换检查。
(8)特殊处理法当今的数控系统已进入PC基、开放化的发展阶段,其中软件含量越来越丰富,有系统软件、机床制造者软件、甚至还有使用者自己的软件,由于软件逻辑的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会使得有些故障状态无从分析,例如死机现象。对于这种故障现象则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理,比如整机断电,稍作停顿后再开机,有时则可能将故障消除。维修人员可以在自己的长期实践中摸索其规律或者其他有效的方法。
二、电气维修与故障的排除
电气故障的分析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因此电气故障的一些常用排除方法在上一节的分析方法中已综合介绍过了,本节则列举几个常见电气故障做一简要介绍,供维修者参考。
2、数控系统位置环故障
①位置环报警。可能是位置测量回路开路;测量元件损坏;位置控制建立的接口信号不存在等。
②坐标轴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产生运动。可能是漂移过大;位置环或速度环接成正反馈;反馈接线开路;测量元件损坏。
3、机床坐标找不到零点。可能是零方向在远离零点;编码器损坏或接线开路;光栅零点标记移位;回零减速开关失灵。
上市公司,其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或者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一家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宏观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迁,国门经济的发展水品和发展速度,国家财政政策和经济经济政策的变更和倾斜;微观方面,企业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领导的更替,诸如此类,都将影响一个上市公司的价值。
影响投资标的物价值的因素越多,其价值的波动性越大,从而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越多。
二、投资便利性:份额化VS股票
先说股票,中国的股票发展较晚,所谓后来者居上,中国的股票投资还是相当的便利的,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投资者可以足不出户实现股票投资。股票采取T+1模式,流通性也不错。
再说艺术品投资,此艺术品投资非彼艺术品投资,我这里说的是份额化的艺术品投资。份额化的艺术品投资也属于后来者,鉴戒当前前沿科技当然不在话下。在区别鉴戒当前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的条件下,份额化投资采取了T+0的交易模式,投资的活动性更强,更加便利投资者及时改变投资策略。
三、收益性:艺术品投资收益VS股票投资收益
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无需多谈,你可以看看身边的人赚钱的多,还是赔钱的多。
份额化的艺术品投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可以参照以下实例想象一下:
1、伦敦克里斯蒂、苏富比两家公司曾公布过中国瓷器的价格指数,他们以1975年1000美元的瓷器为基准,显示其价格逐年攀升,1995年达到9000美元,15年涨幅9倍。
2、齐白石《山水册八开》:1998年:159.5万元-----2003年1661万元;
4、宋徽宗《写生珍禽图》:2002年:2530万元-----2009年:6171万元;
5、达芬奇《科学手稿》:1980年:560万美元-----1994年:3080万美元;
6、刘小东《三峡新移民》:2004年:不及100万---2006年:2200万;
7、最近9年来的统计显示,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黄宾虹的作品每平方尺价格分别增长了8.18倍、5.48倍、4.73倍、9.65倍和8.25倍,作品升值的幅度惊人。
关键词越流粒子群优化算法抽水试验含水层参数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10.021
Applicationof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to
DeterminationofAquiferParameters
YUANFan
(CollegeofScience,Changan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4)
AbstractBasedontheanalyticalsolutionstowellflowproblemsofunsteadyflowsinthefirsttypeleakagesystem,theparticleSwarmalgorithmwasemployedtoanalyzethedataofpumpingteststodetermineaquiferparameters.NumericalresultsshowthattheParticleSwarmalgorithmcanbeeffectivelyappliedtoanalyzingthedataofpumpingtestforestimationofaquiferparameters,thismethodhasfastspeedandhighaccuracy.
Keywordsleakagesystem;particleswarmalgorithm;pumpingtests;aquiferparameters
遗传算法是对粒子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处理,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将操作中的每一个个体视为N维搜索空间中的一个没有体积和质量的微粒,每一个微粒代表一个被优化问题的解。在N维搜索空间中,粒子个数为,第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分别为=[,,…,],=[,,…,],则在第+1次迭代计算时,粒子根据以下规则来更新自己的速度和位置:
式中:(),()为粒子在第次迭代时第维的位置和速度;为粒子达到目前最佳位置时第维的位置坐标;为种群目前达到最佳位置时第维的位置坐标;为惯性权重系数,一般从0.9线性递减到0.4;、为加速因子;是[0,1]之间的随机数。为了防止微粒远离搜索空间,限制微粒飞行的最大速度被定义,其值通常取决策变量的上下界之差。
1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构造
标准PSO算法步骤为:
Step1:随机初始化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将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设为pbest,并计算出当前的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并记录全局极值的粒子序号,将其位置设为gbest;
Step2:初始化迭代次数和,若
Step3: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更新每一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评估粒子的适应度值,更新局部最优pbest和全局最优gbest;
Step4:迭代=+1并返回Step2,直到精度达到要求时输出结果。
2汗土什公式
在含水层为均质、各向同性和无线延伸的理想条件下,以定流量进行抽水,在抽水开始后时刻,含水层中距抽水主井距离为点处的水位降深可以表示为:
在应用PSO算法时要求(5)式所要求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即
式中:为在抽水开始后第时刻观测到的实际水位降深值(m);为利用(3)式计算得到的第时刻的水位降深值(m);为待估参数向量,在第一类越流系统中有3个待估的含水层参数,分别是导水系数、储水系数和越流补给因子1/B,分别视为,,。
3数值试验
3.1算例
3.2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根据多次的试算取粒子个数为50,学习因子==2,迭代次数为200,含水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9m2/min≤≤3.8m3/min,0.002≤≤0.005,0.001m-1≤1/B≤0.004m-1;收敛标准取目标函数小于3e-04。计算结果见表2。表2也给出了其他算法的计算结果。
为了检验PSO算法反演含水层参数的可靠性,将表2中所求得的参数、、1/B代入公式(3),分别求出表1中未参与含水层参数反演运算的各时刻水头降深值,并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表3中可以看出,用所求得的参数反演各个时刻水头值与实际观测值得误差很小,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5%,观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这说明PSO算法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4结语
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强的特点,利用解的适定性将反问题化为一系列的正问题进行求解,克服了实际测量数据的不稳定性对反问题解的精确性的影响。数值试验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反演含水层参数具有比较好的精度,是一种值得在实际中推广的反演含水层参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敏强,寇纪淞.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
[2]KennedyJ,EberhartRC.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C].In: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s,Perth,Australia,1995:1942-1948.
[3]EberhartR,KennedyJ.Anewoptimizerusingparticleswarmtheory[C].In:Procofthesix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achineandHumanScience,Nagoya,Japan,1995:39-43.
[4]范娜,云庆夏.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2006(1):53-56.
[5]陈崇希,林敏.地下水动力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70-120.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一、城市建设及生活固体废弃物现状
对于城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很多,如污泥、煤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而污泥主要来自于水处理场合城市下水道,在处理中存在的难点在于干燥和收集以及二次处理污染的控制过程环节等,其最终的处理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同。而这种处理方式难以起到资源化的作用。
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法、热分解、焚烧法、堆肥法等,填埋法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而且还产生了二次污染问题。这种方法投资巨大,使用期限也有限,许多可回收资源被浪费了。热分解法虽然控制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填埋量仍然巨大也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在投资上也较大。堆肥法有利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利用,但所处理的垃圾要求较高,垃圾中存在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成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从而进入食物链,其中的残留物与病菌、病毒的控制是相当棘手的。焚烧法使用垃圾供热或发电,其作为城市垃圾减量的重要手段,但其焚烧设备投资巨大而且运行成本高,在焚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氯化氢、氧化氮、氧化硫和有剧毒的二噁英等有害气体,焚烧后还会有垃圾会需要填埋。虽然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经过改良后依然对处理固体废弃物使其资源化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建材行业产生许多固体废弃物,建筑所用材料等产生更多的固体废弃物。建构筑物无论是在新建设还是阶梯拆迁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有混领土、木材、金属、塑料等成分的建筑固体废弃物。传统的建材大量废弃以及建材产生大量污染制约着建材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处理这些废弃上就需要慎重考虑,已得到一种合理的处理方法以使得这些固体废弃物实现资源化。
二、工业固体废弃物现状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是很多的,产量也是相当巨大的。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分布面积广,常年均衡排放,其可作为可利用资源加以利用。大多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物相组成较为稳定,化学成分与建材原料相近,存在着潜在的活性,适合做建筑的原料。从化学成分上来看可做墙体材料的原料。而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可用于筑路、生产烧结砖等。有些工业废渣含有一定的热值,作为低热值燃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有显著节能的效果。工业固体废弃物虽然相当大但其资源化的可行性还是相当巨大的。
三、资源化处理技术
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治理环境污染的优选技术。它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根本特点是消除污染物而不是分离转移污染物。
堆肥技术是典型的生物处理方法之一。堆肥可以分为一般堆肥和高温堆肥两种,前一种的发酵温度较低,后一种的前期发酵温度较高,后期一般采用压紧的措施。高温堆肥对于促进农作物茎秆、人畜粪尿、杂草、垃圾污泥等堆积物的腐熟,以及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温堆肥可以采用半坑式堆积法和地面堆积法堆制。前者的坑深约1m,后者则不用设坑。两者都是需要通气沟,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两者都需要铺一层农作物秸秆等,再铺一层人畜的粪尿,并泼一些石灰水,然后盖一层土。一般发酵56℃以上5~6天,高温50~60℃持续10天即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也相继诞生。
填埋是城市垃圾最基本的处置方法。填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卫生填埋。倾倒一层城市垃圾(厚60厘米),将其压实,上覆厚15厘米的土、沙或粉煤灰,如此反复,最后覆以90-120厘米的表层土。二、压缩垃圾填埋。将垃圾压缩后回填,可防火,防孳生蚊虫,分解缓慢。三、破碎垃圾填埋。可防火,有利于需氧菌繁殖。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地最低处应高出地下水位3米以上,填埋场应采取防渗和排气措施。填埋场封闭后可作绿化场所使用,不可在上面建永久性建筑物。
许多农业废弃物富含淀粉和纤维素,这些废弃物可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氢气。纤维素类的农业废弃物需要先通过机械或化学手段进行脱木质素处理,才能作为生物制氢的原料,其原因是木质素的存在会影响酶的水解效率。废弃物制氢具有众多优点,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减轻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变废为宝,使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物质转化为能源及对环境有益的二次产物,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实现有机废物“3R原则”的有效的途径。虽然现在利用有机固体污染物制氢技术还不成熟,管理不完善,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如: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金属离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环保意识的加强,新型先进的生物制氢处理工艺及设备将被发明并应用于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由“废物”变“财富”的梦想。
城市污泥这种固体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既可作为新型墙材的原材料,又减少了废弃物的占地和环境污染。工业灰渣,包括煤矸石可作为轻集料、细集料和微集料;经加工成为人造轻集料,如用煅烧煤矸石、粉煤灰、污泥、淤泥制陶粒等。一些带有不同颜色的集料,如铜渣、锰渣、硫渣、煤矸石、玻璃等还可作为色质集料生产装饰性墙体材料,如装饰混凝土砌块。焚烧垃圾可作集料以及作陶粒,用以生产加气混凝土、市政用的隔离墩、路面砌块以及小型空心砌块。有的灰渣,如:冶金渣、高钙粉煤灰、油母页岩灰渣等含有CaO、MgO或其水化物,本身就具有自硬性。粉煤灰既是细集料又是胶凝材料组分,还可以利用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农业废弃物,像麦秆、稻草、竹、锯末、谷壳等可用于增强胶凝材料的抗拉性能。
四、结束语
[1]熊文强、杨光、李蜀庆、陈万志、陈德敏,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发展态势,重庆大学学报,199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