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信息技术,多媒体,大千世界尽在其中。上下五千年,中外八万里,随心所欲,一览无余。这样能够刺激他们的眼球,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诸多功能和潜质:一个学生喜欢多媒体,就会经常写出优秀的作品,其理解和分析能力必然很强。另外,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作文能力的高低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的数学题实际上也是阅读题,阅读能力差,难以理解题意,往往出错。大部分的数学公式,都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对于一个喜欢作文的学生来说,这些不在话下。还有,文采斐然,答题精确,得分必高。我们的学生,从上学以后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每一次答题的时候,都需要动用语言,而每一次的答题,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作文。文字简洁流畅,语言优美,表达清晰,答题有艺术性,这样的试卷非常“养眼”,给人带来审美享受,试卷的得分可想而知。加之作文写得好,喜欢写作,这样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所有科目的成绩也都非常优秀。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多媒体的力量,会事半功倍。
二、文学就是人学,语文学习要加强德育建设
欲知其德,先看其文,所谓言为心声。德育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流芳千古的名篇就是教育人的好作品。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处处喧嚣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学时期,德育活动不仅仅可以健全学生的身心,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质、向上的精神;德育活动,就是想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付出,懂得谦让,知道努力,勇于追求,掌握知识,以便做一个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尽己之力,升华自己的人生。
王文学在取得各种书画展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仍然对历代名家碑帖研习不止,从中不断汲取新的书艺营养。近年来,他陆续重点临摹晋代索靖的《月仪章》、北魏的《元略墓志铭》《元彦墓志铭》《孟敬训墓志铭》、王羲之的《十七帖》《黄庭经》、信札、汉代的《石门颂》《封龙山碑》《礼器碑》《孔庙碑》《衡方碑》《乙瑛碑》《华山碑》等不同时期的隶书,以及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的书作和清代名家的书帖。
在反复临摹中,书家认识到“初期临帖很容易停留在对历代名家惟妙惟肖的模仿之中,而进入自由境界临帖却是汲取线性构成审美艺术营养,懂得如何将学习的东西用来充实自己,同时转换为书写融合的升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研究书法必须做到在前辈名家基础上的心师造化、融会贯通、自出新意。
在书法耕耘的漫长道路上,一位书家应该如何解决由外表层面的模仿转为别出心裁的更高境界呢?
王文学说:“一是学习中西方的艺术哲学,以便解决自己审视把握的方向问题;二是学习中西方艺术美学,解决审美意识和品鉴问题;三是学习古代汉语经典,解决汉字本身的认识问题;四是学习文学,以及儒释道、《易经》、古代圣贤经典等,解决文化艺术综合修养问题;五是学习音乐、绘画、戏曲等姊妹艺术,解决如何启示通会的问题。”这表现出一位书家长期积累书外功夫的重要性。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习书画同样是功夫在书外,功夫在画外。
古今书画名家不仅仅是有名的画家、书法家,首先是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其次,才是画家、书法家。一个书家阅读研究了大量中外艺术哲学、艺术美学书籍,再投入书画创作中,感觉完全不同寻常,这就是高格调自有高境界的因果关系;当作者建立起一种高境界、高起点的艺术修养层次,自然会产生出与众不同的高品位书画格调。
王文学说:“在书艺审美格调上以魏晋碑帖为研究的重点,入晋人格。”魏晋时代是一个动乱年代,却是中国文艺觉醒的重要时期,为唐代盛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战国时期无数不同形式的简书、帛书,也值得书家深入研究。
他接着说:“中国有6000年的文化,秦汉以后只有2000多年,且逐步朝实用书写转变,那么文字创造、发生、演绎拓展的过程却会更有味道。于是,我又在研究秦以前的文字,世称‘天书’的古朴范式。”越古老的书体越接近早期原生态审美书写意境,其中蕴含深层次的东西特别多,神秘莫测,也容易陷入曲高和寡的状态。
陆游(1125―1210)是我国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一生创作十分丰富。他从十七八岁开始学习作诗,到85岁临终前赋绝笔《示儿》,数十年间辛勤笔耕,写诗词几万首。仅他的《剑南诗稿》,现存就有9300多首,是古代诗人中留给我们诗篇最多的一位。其数量之多,在我国诗史和世界诗坛上都极为罕见。另外,还有《渭川文集》等著作存世。陆游之所以有那样丰富的创作,在诗歌方面取得那样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他勤奋好学,又不断躬身实践,将“读”与“行”紧密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人文分离生活之源取材个性化情感真挚
对于高中老师而言,我们应该既要注重文法文形更要注重文思文心。这样学生人文合一,以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文展示自己眼中的世界。也许写起来更困难一点,但这种创造性的快乐却是无法替代的。这样以乐趣推动作文的进步,妙不可言。
具体的做法有三:
一、作文选材引导学生打通自我直接经验同间接经验之间的隔阂。也就是作文取材既可以是阅读获得也可以是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
1.引导学生理性地审视生活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材料,练习多角度立意
二、运用个性化思维或个性化语言形成自我作文风格
1.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首先是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对生活进行了细致观察,就必定有想说的欲望;只要对生活有丰富的积累,就必然有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语。这要说和非说不可的话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
其次鼓励学生说己见,将大话拒之门外。由于受“卒章显志”写法的影响,大多学生都喜欢在作文结尾阐述几句理,以达到升华主题之目的。但常常是平庸之理,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妨告戒学生:只有阐发了自己心里悟出的不同于别人悟到的新理,也才能将不着边际的大话拒之门外。
再次鼓励学生抒真情,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拒之门外。没有感情的文字虽不能感动人,但无害于读者;文字虽有感情,却全是假情,不仅有害于文风,而且有害于读者,会引起读者的厌恶之心。作文最忌虚情假意,无病。因此,我们要把被生活、被书所真正感动着、感动了的情感真诚地抒发出来,将空话、虚情假意、无病拒之门外。
2.鼓励作文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三、用自己最诚挚最高尚的情感思想贯注作文的主旨
2.丰富朗读的形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知较强,故在单词讲解时,可运用鲜艳的图片,让学生更快接受,也可以编写歌谣,让学生进行诵读。这样既能够调动积极性,也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内容。现在小学生读句子所面临的问题是节奏感缺失,拖音很重,教师可利用箭头和手势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向上的箭头表示升调,向下的箭头表示降调,拳头表示读得要迅速,不要拖音。
4.重表扬,忌贬低。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也特别希望得到夸奖,而且学生心理较脆弱,会很在意教师对其的评价。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忌批评和贬低学生。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即时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应抱着肯定的态度,相信学生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