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要点简析

美术是属于艺术范畴的重要分支,建筑艺术反应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美术与建筑设计关系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艺术美一直都是建筑设计师所追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美观性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设计与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关系

建筑行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设计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建筑的耐久性与美观性等方面。为了实现建筑的美观性,需要将美术与建筑设计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其艺术美感,这也是当前建筑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1.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美术在其中的作用,可以客观的分三点来说。第一,建筑学的美术基础,色彩的运用。第二,美术思维方式的运用,要详细了解中西美术史的发展,在建筑创作中充分运用美术思维。第三,美术设计的实际应用,即平面立体设计与构成。对于建筑设计中的美术,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之为美术建筑。美术建筑强调表现技法,不论是使用色彩渲染出来的建筑设计,还是马克笔勾勒出来的效果图。在建筑中,美术只是辅助于建筑设计的一种理念,绝对服务于建筑,如果相反,设计就是空中楼阁,不能成为现实。应该基于建筑原理和建筑结构,合理的进行创意设计。

2.美术对建筑设计中的发展

美术是属于艺术范畴的重要分支,建筑艺术反应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有时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较为早期的原始时代,建筑设计比较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艺术与美参与的并不多,直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宗教文化开始遍布各个领域,建筑中开始出现彩色的玻璃、各类壁画等,审美对于建筑设计开始起作用,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建筑设计逐渐成为艺术文化的载体。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工艺美术运动盛行,美与艺术的集合成为设计师的主流追求,美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力增强,20世纪初,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设计先驱柯布西耶、格罗皮斯等开始探索社会对设计的要求,这种作用与艺术文化的变革,再次影响了人们对建设设计的认知与要求。随着新美学的盛行,20世纪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得到发展,建筑设计中包含的元素不断增加,如家装设计、家居设计等,这些都促成了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二者的融合更深刻。

在我国,建筑的美术设计受到了敦煌艺术的重大影响,在敦煌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敦煌石窟艺术。其不仅是彰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繁荣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表现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等特点深受国内外艺术家的赞叹与欣赏。

在著名的艺术家心中,只有同时具有高超的画工技术与细致的理论研究才能将两者充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绝妙的艺术作品。敦煌艺术作品充满了浓浓的历史美与艺术美,只有对其进行深入持久的艺术作品的理论研究便可以有助于艺术家形成一套具有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案。在对敦煌艺术进行不断地深入了解后,艺术家心中的理论体系会变得更加的明细与富余生命。

敦煌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所展现的浓浓的艺术美感与新异的画风特点能够给艺术家内心真实的灵感碰撞,使其根据壁画所包含的巨大魅力与美丽风貌创作出更多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在敦煌艺术作品的创作初期,由于北魏时期深受历史变迁的发展,外来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使得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来自拓跋族人之手,其豪爽大方的性格特点与汉族好客谦逊的性格特点完美融合,使得敦煌艺术作品发展出另一种别样的韵味。与此同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选择上,除了深受印度发源地所带来的宗教信仰的影响,大量的佛像、飞天风情也完美的通过石窟艺术展现出。使得我国早期的美术创作出现了创新点,促进了我国早期的美术创作朝着个性化,民族化的特点发展。然而发展到隋朝时期,更多豪爽大气的景物特征逐渐被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的特点所取代,使得敦煌石窟艺术发展更加的全面与完整,促使其发展到黄金时期。现如今,敦煌艺术仍然是许多著名的艺术创作者潜心研究的重要理论教材之一,对其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便可以在西方艺术创作与中国艺术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通过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使艺术创作更具有吸引性,更加符合创作者内心真实感受。

3.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3.1技术是设计之本

建筑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路线体现,首先,结构技术,通过机构体系的整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创新出更多的结构形态,实现优化结构与个性化结构的展现;其次,材料技术,应用开发更新型的材料,绿色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技术的表现力,更能体现美的色彩;再次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的同时应用创新技术,实现统一性、高效性、经济性的实现,最后其他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通通有了长足的进步,有选择的的应用,可以扩展建筑技术的外延,促进内核的进化与改变。

3.2艺术美感是设计的向导

对于建筑设计中的认知导向,美的感受始终控制着人们的感应与决策,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情感表达与视觉、听觉、空间的感受,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不同的想法,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美术,通过合理结构中不同的表现力,唤起人们对建筑的喜爱与认可,引导人们将丰富的质感放在生活节点,实现设计与美的结合,使建筑项目更贴近人的生活与情感,让居住、使用的人有更好的享受。

4.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4.1外形、色彩的统一协调

建筑设计的构图形式不同,有的研究者认为简单的几何构图简单的线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例如,埃及金字塔、中国天坛均属于简单风格的,它们也印证了有些专家的看法;有的研究者则推崇不规则的图形结构,但也不排斥简单、统一的构图模式,例如,现在很多大学的体育馆、图书馆、教学楼等均采用了不规则的构图形式,同样给人以美感,让我们从几何构图中对建筑设计中美感的创新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色彩乃是建筑设计得以完美的必要因素之一,色彩与建筑形状的完美统一结合是美感在建筑设计中的一大创新。

4.2主次、从属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有主有次的,建筑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在建筑设计中主次分明,以凸显建筑物的重点或中心,如果一个建筑物没有中心,它将不会吸引大家的眼球,更不会有创新性这一特点了。例如,华盛顿苏格兰礼拜堂,是由一主二从的形式组成了一个整体,两侧低矮的房屋有力地衬托出主体的高大,在这个建筑中主从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不管是建筑设计的色彩还是空间格局都要考虑到这一点,要突出主色调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对建筑中心的显示让我们感受到其的设计的主旨理念,有主有次使美感在建筑设计中有一定的创新。

5.结语

建筑技术和美术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美术的应用为建筑增添了色彩,技术把建筑艺术更好的体现出来,新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的艺术美感,通过不同的设计将艺术体现出来,成为建筑的独特标志,在设计中将美术的表现与建筑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计这一载体来完成二者所无法实现的最终目标,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更美、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静.艺术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1(15).

[2]徐晓军.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色彩及其应用[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桑永娟.谈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渗透关系[J].科技创业家,2012(12).

[4]王莉莉.浅谈建筑设计的艺术共性与特性[J].包装世界,2011(04).

THE END
1.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经管文库(原现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93586-1-1.html
2.书香四方走廊图书馆空间设计引领阅读新潮流其次,很多现代图书馆借鉴自然界或民族文化中的灵感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宁静舒适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宣扬。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城市开始运用绿色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而一些地域特色建筑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怀感召力。 https://www.8oi1gic5.cn/yi-shu-re-dian/500988.html
3.论图书馆的设计论文(精选14篇)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第三种观点比较泛, 认为有七个要素: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建设资源、资金资源、读者资源;第四种观点认为有八个方面的资源;入藏的文献、图书馆专业人员、图书馆品牌、图书馆市场—读者和潜在的读者、图书馆馆舍、图书馆设备和用品、图书馆的政策和法规、图书馆的理论和方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49wq9fo.html
4.Honeybee的建筑节能采光设计及评估——以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为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 1刘郑楠;汪瑶;李婧琪;石峰;厦门大学建筑系图书馆的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A];数智赋能:2022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2条 1张文;贾晓浒;呼和浩特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模拟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9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JZSJ202109001056.htm
5.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冷(热)谁管道系统采用同程设计,以便平衡阻力,流量 8空调系统主要设备汇总 4参考文献 [1] 孙一坚. 工业通风[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 陆耀庆.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https://www.ruiwen.com/kaitibaogao/5218872.html
6.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论文1 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程及现状 环境艺术的诞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创造力的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不管是中国古代规整严谨的皇宫、埃及的神庙,还是古罗马的宫殿,它们都是环境艺术的具体体现。尽管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但环境艺术的概念形成是在20世纪初,我国更是https://www.wenshubang.com/yishuleibiyelunwen/2241185.html
7.建筑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以上均为建筑预算书籍;共有8个参考文献 2、工程造价控制参考文献有哪些?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作者秦茂玲。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吉林大学出版社,作者 黄丽莉。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出版社,作者李露梅。 https://www.tygss.com/news/show-124684.html
8.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南大学1. 研究性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研究型毕业设计打破原来以建筑设计为主的模式,在毕业教学中强调设计之前的文献、方法论、虚拟修复技术的分析与研究。除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将近五年的本科学习知识综合运用以外,更要让学生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具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自我思考、研究和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和掌http://qks.cqu.edu.cn/html/gdjzjycn/2020/5/20200516.htm
9.2022年第1期湖南建设人力资源网湖南省学院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培养人数达500余人;学院与湖南城市学院等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开展“3+2”专升本的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学生的学历“天花板”。 4、系企共建共享模式(系企一体化模式) 引企入校、入系,系企一体共建共享模式更是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https://www.hnjsrcw.com/Magazine/?ID=242
10.框架结构开题报告范文4月20日~4月24日:设计汇总:建筑设计说明书、结构计算书、设计图纸汇总检查。 4月24日~5月5日:设计成果审核、修改、意见反馈、成果审定. 5月6日~5月10日: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5月10日~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7、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02) https://www.unjs.com/z/1677595.html
11.室内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xx年5月20-28日: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工作完成。 20xx年5月28日-5月30日:各中学组织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董力《室内装饰材料及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2.张其曼等主编的《室内设计信息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1121154054_2090822.html
12.民宿设计参考文献论文参考文献[20]胡东,刘春雷,胡洋,邱慧芳.民宿公共阅读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0):104-110. [21]谢天怡.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在民宿创新设计中的策略与实践[J].居舍,2022,(28):105-108. [22]张晓峰,张嘉斌.民宿建筑设计在历史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J].居舍,2022,(28):112-114. http://www.52bishe.com/thread-12588-1-1.html
13.平面设计报告(精华6篇)4、主要参考文献 (一)建筑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2]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3]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https://www.liuxue86.com/a/48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