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城市设计与设计城市——面向实施性的城市设计实践建筑设计规划设计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首席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

引言

作为一个成熟的设计师,不仅要有全面的建筑素养、沟通能力,还应有城市设计的广阔视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凝聚着各方共识。每一个城市都有隐藏在背后的秩序,存在着城市与生俱来的骨感。设计师的作用就在于努力发现城市的关系,建立城市新与旧秩序,搭建传统走向未来的桥梁,不断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件划时代的建筑作品,而且是城市复兴的报春花,在形式的背后与城市具有千丝万缕的连接关系,用建筑拯救城市;迈耶设计的盖蒂中心,呼应了洛杉矶城的几条重要轴线;位于汉堡的汉堡音乐厅,巧妙地利用旧仓库,建立了城市文化交流的新阳台;历经二十年建成的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不仅完整展现了卫城的历史,还提升了雅典的城市品位;新近落成的希腊文化中心,更是建立了古城与海的关系,通过两个新建筑再一次展示了雅典的伟大,由衷地向雅典城市致敬。

作为一个建筑师,创作离不开城市,离不开具体的场地。好的作品应该使场地变为场所、建筑成为舞台。场所大于建筑,建筑是城市巨大博古架上的饰品,建筑师应具有城市设计的视野。本文结合在建筑创作的一些体会,谈一下在城市建筑具体的手法和心得。

1

延续同构

一个城市是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特有的城市肌理和骨架,每个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自身的骨感,大部分建筑都应有“接着说”的姿态,谦虚地对待历史文化,形成延续历史、彰显城市特色的主体创作思想。

西安行政中心位于西安中轴线的张家堡广场,距离钟楼9公里。西安行政中心距明代北门也有6公里之遥,按新旧分制的方式划分,这里的建筑应是一个完全的现代建筑,我们也做了不同的方案比较,但最终还是用延续传统意匠、赓续城市特色的方式设计这一建筑。西安市行政中心位于“长安龙脉”的两侧,新的建筑特别是重要的政府建筑有责任彰显城市精气神,在城市更新中起表率作用。我们以现代的规划理念,把市政部门长达两公里的群体放在轴线两侧,中心是人们活动的大片绿地和市民中心,行政中心建筑以“中”字布局的方式建立秩序,并以庭院和坡屋顶塑造城市精神和文化(图1)。

图1西安行政中心

在行政中心建成之后,地铁2号线和4号线相继投入使用,周边的商业办公住区等建筑逐步建成。使用十余年后,我们发现城市活力不足,配套设施不全。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我们再次对整个环境进行设计,理顺整个城市交通,扩大城市绿地,增加了城市容积率。新设计以人为中心,中部增设城市展示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立体商业步行街等,为整个新中心的发展和布局提供了坚实的学术依据,新增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提高了城市容积率,为城市紧凑集约打好基础(图2)。

图2西安行政中心张家堡广场城市设计

延安是位于黄土高坡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延安北部新城在延安老城的北侧,贯彻了“上山建城,中疏外扩”重要举措,推平了四十余个山头,填平了周边的深沟,如同“高峡出平湖”,在群山怀抱中营建了一个十余平方公里的平地。团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研究,确定了新城双中心的结构,找出了一条面向宝塔山的轴线。行政中心是上山建成的第一个建筑,也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即新城的建筑基调是什么

延安虽然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北宋时就是陕北的重要城镇,范仲淹也在此当过知府。然而最辉煌的年代还是毛主席在延安的13年,立足黄土地艰苦奋斗,缔造了伟大的边区建筑,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遗产。

在市民中心,我们沿着高差18米的轴线,依次布局了图书馆、文化馆、政府办公楼等建筑,形成一组高低错落、秩序井然的建筑群。整个建筑设计为平坡结合的庭院建筑,每一个建筑或利用地形,或青砖灰瓦围合成院落,或以窑洞等形式构成,成为新延安的标志建筑,奠定了新城建筑的基本格调(图3—图4)。

图3延安新城中轴平面

图4延安行政中心奠定片区建筑风格基调

之后设计的延安大剧院也努力呼应这条中轴线,采用更为现代的坡顶,一撇一捺简约有力,把窑洞风格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高潮。整个建筑如同从土地中生长出来,既朴实无华,又现代时尚(图5)。确定这两个主要标志建筑后,团队曾设想为延安新城做一个城市设计,并完成延安三馆和位于西侧山上“天守阁”的设计,希望这几个主要建筑基调能延续延安新城的风貌。然而,随着延安新城的快速无序发展,特别是高层住宅的建设,破坏了新城的格调,使新城整体失序、风格混乱,千姿百态的单体建筑失去了城市基本的格调和特色,城市骨干荡然无存,沦为又一个千篇一律的新城。

图5延安大剧院

2

相似相同

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和调性,不同城市在自己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会产生明显的烙印和遗存。设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重复,寻找现代与传统共同的基因。

西安火车站片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600年的明城和上千年的唐宫用一组现代化的铁路枢纽把它们有机地连接,并采用城市更新的方式,做到宫、城、站一体化。

唐丹凤门是一个有着浓郁唐风的建筑,也是千宫之城的标志。在其南侧500米是明代西安城,1935年建设的火车站和1981年建设的火车站正对大雁塔。本次扩建工程是新建北部站房南北高架候车室,城市交通也从以南广场为主改为北广场为主,北广场地下四层分别与城市交通和轨道相连,整个改扩建面积为37万平方米。

火车站与大雁塔构成的盛唐轴线与大明宫丹凤门的轴线相差132米,客观上需要火车站东配楼形成一主两从的品字形布局,站在含元殿的台阶上向南看,可以形成以丹凤门为中心,火车站及东配楼为背景的相似意向,塑造千宫之宫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借鉴格式塔心理学相似原理,在火车站和东配楼采用变形庑殿式的大屋顶,同构异形,使火车站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均有城市的记忆和历史的基因。

在站城一体方面,我们采用跨越铁路站房的立体天桥,正对丹凤门,强化了丹凤门的主体地位并向东延伸,串联起一系列铁路剧场、商业、博物馆、宾馆等设施,自然成为一条大唐天街,有机地与大华1935的改建工程连接在一起,建立了具有古都特色的GOD模式(图6)。

图6西安火车站改扩建

南门广场改扩建同样采用与遗址相似的手法,7万平方米的建筑大部分都在地下,采用下沉广场和商业街的方式串联松园和榴园,上部建筑采用大面积留白,让人们产生更多的遐想。上部除保留一组八十年代的建筑外,所有新建建筑也采用了相同的传统建筑形式,构成了以西安永宁门为主题的西安意向,把城市古老遗址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建筑师保持克制的态度,尊重并仰望城市传统建筑。

如今南门及南门广场游人如织,各类交通井然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图7)。

图7西安南门广场改扩建

3

二八原理

二八原理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存在于城市建设中。城市中有百分八十的建筑应为背景建筑或中性建筑,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建筑才能成为标志建筑。建筑规划师要正确处理统一和变化关系,拿捏好建筑与群体的尺度,最终达到和谐的境界。和谐城市就应处理好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建筑、城市与人的关系。

西咸中心位于西咸大轴线的北段,占地200亩,共有4个街区,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采用1+N的群设计方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始终坚持群体取胜原则,方中求变,在纷繁复杂的城市中建立和谐优雅的城市底色,以空间取胜,以环境为佳,塑造了绿色立体城市的样本。

人民大厦的改扩建也坚持二八原理,恢复了原有群体的基本格局和风貌,只有不到20%的建筑进行了新建,让这座具有70年历史的建筑老树新枝,焕发新的活力(图8)。

图8遵从二八原理的西安西咸中心与人民大厦改扩建

4

消失消隐

城市丰富多彩,每一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有建筑几乎都是一个私人定制,创作的过程也是一次与土地的恋爱过程。大美自然,在特定的场地让建筑消失消隐也是一种城市设计的方法。

沣西文化中心位于西安地铁五号线北侧,西侧是规划中的翱翔小镇,南侧是一个大型的游乐项目,高架的城市地铁、宽阔的城市道路分割了城市空间。沣西文化中心的用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在方案构思中我们一直坚持让建筑消失,努力做好城市空间,恢复城市绿地属性。但是,对于具有12万体量的建筑和两个70m×70m的建筑并不容易。首先,我们在基地南侧把建筑微微抬升,与公园形成一个立体的城市公园,同时也便于与翱翔小镇和南侧建筑综合体立体连接,5个盒子按功能分布在这片绿地之上。5个盒子具有不同表情,360剧场是两个实体的黑匣子,用保温砖砌成带有一定机理的实体墙,墙上爬满爬山虎,上部是两个开放式体育用地,四周种满树木。图书馆和群艺馆是两个透明的玻璃盒子,素面朝天,内部是清水混凝土装饰,报告厅结合坡地景观是一个变形的盒子,用锈蚀钢板装饰。5个建筑都有自己的个性,但谦虚地匍匐在大地上,如同金木水火土,自然而永恒。假以时日,绿化与建筑一同成长,整个建筑就会完全消失在自然环境之中(图9)。

图9沣西文化公园、须弥山博物馆与阿房宫沣东文化广场在各自独特的城市环境中低调共生

位于须弥山大佛前的须弥山博物馆以不与自然争胜、不与遗产争辉的态度设计博物馆,整个建筑藏在山里,只有屋顶平台与大佛对望。对于荒山野岭的贫瘠土地,也需要建筑点石成金,自然与人工相映成辉,博物馆在平台上设计了一主四从5个塔,如同唐卡、明堂建筑、泰姬玛哈陵,都采用这一制式,给荒芜单调的风景增添了人文色彩。建筑是阳,环境是阴,阴阳共生。

5

守正创新

城市不断更新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城市需要新建筑,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一个城市也应有不同的表情,超大城市更需要建立多中心。

西安奥体新城是为迎接全运会建设的现代化新区,规划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个面向大众和未来的复合城市空间。结合一系列文体建筑,利用现代美学,体现出连接山水的东方美学意境。

建筑设计如同在大地上书写论文,每十年都有新的体会,从楷书到行书,从理性到浪漫,再回到理性。

在奥体新城的设计中,我们终于可以在大尺度的场地中尽情书写。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面对广阔的土地,在巨大的层级尺度上,其他建筑如何与庞大的体育中心相匹配和协调,并以体育中心为原点构成互相适应的建筑群体。

长安乐以体育中心为基点划出一条弧线,建立与体育中心的联系。面向河边的分别是5个盒子,形成5+1模式,台地构成了西安特有的太原地貌,也提供了人们活动的舞台。面向湖面是5个灵动的弧线建筑,如同古乐中的塤,灵动而自然。

长安云是科技馆和规划馆,建筑也如同一个巨大的展品,具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意境,建筑面向体育中心,具有一种漂浮感,也有向体育中心奔趋之势。

位于体育中心东侧的长安书院与体育中心隔湖相望。整个基地是不规则的弧形用地,因此建筑面向中心以反宇向阳的方式向湖面展开。

奥体中心绿轴中心是长达数公里的奥体公园,绿洲两侧均为央企总部和宾馆公寓,建筑都以一定的规律布置,成组相拥,互为景观。特别是位于TOD的绿地中部,为了满足城市地上地下和空中的连通,设计了一组大地景观,完成了一个地景巨构(图10)。

图10奥体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建筑

城市空间无处不在,设计师处处应有城市的视野,全方位地设计城市的一草一木,突破建筑师和规划师的专业壁垒,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建设城市,建设未来。

参考文献:

[1]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EB/OL].(2017-10-09))[2023-02-01].www.xixianxinqu.

THE END
1.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经管文库(原现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93586-1-1.html
2.书香四方走廊图书馆空间设计引领阅读新潮流其次,很多现代图书馆借鉴自然界或民族文化中的灵感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宁静舒适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宣扬。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城市开始运用绿色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而一些地域特色建筑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怀感召力。 https://www.8oi1gic5.cn/yi-shu-re-dian/500988.html
3.论图书馆的设计论文(精选14篇)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第三种观点比较泛, 认为有七个要素: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建设资源、资金资源、读者资源;第四种观点认为有八个方面的资源;入藏的文献、图书馆专业人员、图书馆品牌、图书馆市场—读者和潜在的读者、图书馆馆舍、图书馆设备和用品、图书馆的政策和法规、图书馆的理论和方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49wq9fo.html
4.Honeybee的建筑节能采光设计及评估——以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为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 1刘郑楠;汪瑶;李婧琪;石峰;厦门大学建筑系图书馆的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A];数智赋能:2022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2条 1张文;贾晓浒;呼和浩特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模拟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9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JZSJ202109001056.htm
5.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冷(热)谁管道系统采用同程设计,以便平衡阻力,流量 8空调系统主要设备汇总 4参考文献 [1] 孙一坚. 工业通风[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 陆耀庆.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https://www.ruiwen.com/kaitibaogao/5218872.html
6.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论文1 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程及现状 环境艺术的诞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创造力的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不管是中国古代规整严谨的皇宫、埃及的神庙,还是古罗马的宫殿,它们都是环境艺术的具体体现。尽管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但环境艺术的概念形成是在20世纪初,我国更是https://www.wenshubang.com/yishuleibiyelunwen/2241185.html
7.建筑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以上均为建筑预算书籍;共有8个参考文献 2、工程造价控制参考文献有哪些?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作者秦茂玲。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吉林大学出版社,作者 黄丽莉。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出版社,作者李露梅。 https://www.tygss.com/news/show-124684.html
8.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南大学1. 研究性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研究型毕业设计打破原来以建筑设计为主的模式,在毕业教学中强调设计之前的文献、方法论、虚拟修复技术的分析与研究。除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将近五年的本科学习知识综合运用以外,更要让学生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具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自我思考、研究和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和掌http://qks.cqu.edu.cn/html/gdjzjycn/2020/5/20200516.htm
9.2022年第1期湖南建设人力资源网湖南省学院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培养人数达500余人;学院与湖南城市学院等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开展“3+2”专升本的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学生的学历“天花板”。 4、系企共建共享模式(系企一体化模式) 引企入校、入系,系企一体共建共享模式更是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https://www.hnjsrcw.com/Magazine/?ID=242
10.框架结构开题报告范文4月20日~4月24日:设计汇总:建筑设计说明书、结构计算书、设计图纸汇总检查。 4月24日~5月5日:设计成果审核、修改、意见反馈、成果审定. 5月6日~5月10日: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5月10日~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7、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02) https://www.unjs.com/z/1677595.html
11.室内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xx年5月20-28日: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工作完成。 20xx年5月28日-5月30日:各中学组织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董力《室内装饰材料及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2.张其曼等主编的《室内设计信息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1121154054_2090822.html
12.民宿设计参考文献论文参考文献[20]胡东,刘春雷,胡洋,邱慧芳.民宿公共阅读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0):104-110. [21]谢天怡.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在民宿创新设计中的策略与实践[J].居舍,2022,(28):105-108. [22]张晓峰,张嘉斌.民宿建筑设计在历史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J].居舍,2022,(28):112-114. http://www.52bishe.com/thread-12588-1-1.html
13.平面设计报告(精华6篇)4、主要参考文献 (一)建筑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2]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3]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https://www.liuxue86.com/a/48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