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理念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理念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费多用”原则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组织、利用的高效化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每一平方米面积的有效利用,还要对三向度的空间做充分的发掘。当代图书馆设计中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创作思路,将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层高、柱网,进行类比布局。这样可以减少“三统一”标准空间所造成的浪费,充分发挥空间效益。南京某高效空间住宅的设计中则对厨房、厕所的上区、卧区上下等潜在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将每户主、次二个开间设置为不同层高,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间的使

用效益。

二、集约化原则

1.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总体供求矛盾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立体地开发用地空间,发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间的构筑中,还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间。

2.水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是人类十分有限的资源,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结合废水净化、雨水收集,设置循环用水和分质用水系统,并积极采用各类节水设施、设备,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如在日本许多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中水道”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洗卫生洁具、盥洗、清扫等,有效地提高了水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三、适宜性原则

1.与经济条件相适宜。当前多种技术体系并存的现实首先是与地域经济差异相对应的。技术设置要做到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就必须从地域经济的客观条件出发,与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相适宜。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设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如土耳其博德鲁姆的迪莫(Demir)度假村、印度新德里世界银行办公楼都是首先立足于本地区现实状况,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传统技术或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chnology)所构筑的建筑实例。这些与当今高新技术设置并行的适宜性技术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杨经文关于生物气候摩天楼的创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对自然气候因素的深入研究。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实践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是技术设置达到高效节能、经济适宜目的的重要保障。

3.与社会人文因素相适宜。社会习俗、信仰、审美、价值观等因素对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建筑历史上美国圣路易斯城普鲁特—伊戈住宅区的最终命运已为那些片面注重经济性、无视社会人文因素的创作思路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应意识到,与各类人文环境要素相适宜,是建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性的必要前提。

四、循环利用原则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将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与添建、新建相结合,形成建筑发展的动态循环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结构构件、照明设施、管道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建筑发展走高效化、集约化的道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在总体上要求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约化的轨道,为建筑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实,2003(13).

[4]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1.1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性,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绿色建筑则是满足人们高品质要求的产物,绿色建筑工程以系统的、完善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物的环保性质,为人们的生态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绿色建筑以环保、安全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实现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色环保的标准,避免了建筑施工产生的各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二是绿色建筑的外部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强度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有效的设计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建筑物周期的植被、采光、通风等都以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构成建筑物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1.2拓展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绿色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快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力度,促使建筑材料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加速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周期。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质,因此传统的以高能耗为特点的建筑材料必然要遭到淘汰,这就为新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机遇,比如保温材料在刚推出之前,几乎没有市场,但是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从而带动整合建筑行业的发展。

2推动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路径分析

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通过绿色设计可以促使工厂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厂职工工作环境,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3多层厂房设计为节约用地、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多层厂房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建筑模式,根据多层厂房面积广、结构多、高度大等特点,在绿色设计时应合理调配空间面积,充分利用厂房内的各个生产区域,以减少厂房面积的浪费。同时,必须设计相对应的空调系统,且准确地布置在厂房内部,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气效果。比如可设置适量的低窗,使之与高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进出口位置的高度差。此时热空气会上升,经高窗有效地排出室内,而凉爽、新鲜的空气则由低洞口进入,即烟囱效应。

2.4建筑构造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结构,其核心构造均是混凝土结构,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多数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也是绿色防腐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随着混凝土配制技术的改进,绿色工业建筑可采用的防腐结构形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厂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根据生产的要求合理选择。

3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主要是将人的主观意识作为设计的中心及标准,其主要包含有生理标准级心理标准两个方面。对于生理标准来说,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保证建筑的空间、设施及产品都能够达到合适的标准,而心理标准则表示人们在心理上及视觉上都能够感觉舒适。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并不简单的就是哗众取宠。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于经济、技术及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建筑的设计也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改变,但是,在建筑设计改变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的理念不会发生改变,要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机场航站楼人性化设计理念

机场的建筑流线最为复杂,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保证旅客能够快速的进行集散。所以,航站楼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其自身的高效便捷,同时,在达到这点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航站楼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要保证旅客在单调的行程中感受到旅途所带来的欢乐,而这也是现代机场设计者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1流程与功能布局

2.2建筑空间与候机环境

因为航空运输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对于国际航空公司来说,其登机过程非常复杂,在登机的过程中,一些旅客经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所以,在对航站楼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有效的保证建筑空间及环境的舒适性,以有效的帮助旅客见效紧张情绪。而具体的对于航站楼建筑设计来说,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保证阳光、通透及拥有开放的共享空间,这样才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憧憬。在外墙的建筑过程中要对玻璃墙壁进行使用,这样就能够保证航站楼内部与室外的环境相结合,保证人的视野开阔,使人在候机的过程中能够心情平和。例如西班牙马德里新巴拉哈斯T4航站楼建筑就是有效的对“峡谷”进行的引用。

2.3健全商业服务设施

2.4公共导向系统

3结语

目的: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必要的准备。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课题项目:邵阳市财政局办公楼设计,主体采用框架结构,房屋总层数5-6层,底层层高4.5m,其它各层层高3.6m,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2m

主要内容: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理位置、朝向、体型等因素的要求,完成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等的确定。

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建筑物所在地区-邵阳市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按第一组地区考虑可以;拟建场地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平坦,Ⅱ类建筑场地,建筑等级为Ⅱ级,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建筑抗震采用7度设防,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D值法。

3、荷载作用下采用迭代法计算,活荷载作用下也采用迭代法计算,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采用组合法计算。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本设计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烈度为7级,属三级框架丙类建筑。在设计中,遵循先建筑、后结构、再基础的设计过程。建筑设计以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地质条件、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等方面的条件,参照有关设计规范、资料的规定或建议,并通过调查研究,参考以往相近工程的经验。按照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构造等项目进行设计,包括建筑平面选择平面柱网布置、平面交通组织及平面功能设计;然后考虑建筑分类、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进行防火设计;最后设计楼梯间。

力求做到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设计出符合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方案,绘出建筑施工图。按照设计的建筑方案和结构设计的弹塑性理论进行结构计算,通过手算和机算的结果,绘出结构施工图。

关键词: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大部分都市人目前处在高污染的自然环境及高对抗的社会环境的双重压迫下,身心都极有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及《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的实施,尊重自然,走进自然,缓解压力,身心健康已经慢慢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因此,外出旅游,走进自然,入住度假酒店,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而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度假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旅游活动场所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普通的度假模式和度假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康体、娱乐等的要求,人们开始不满足传统旅游所带来的休闲体验。因此,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显的尤为重要。

1.传统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传统度假酒店的设计片面追求奢华,相互攀比,不以自身人文、地域和经济条件为基础,照搬国外豪华度假酒店[1]。从设计现状来分析,其间虽有不乏优秀的度假酒店,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度假酒店形式单一、档次不一、结构布局不合理;产品雷同较多、特色性不强;部分度假旅游设施较差;都市休闲度假和生态度假的规模和档次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等问题。度假酒店因旅游度假产品的过度开发而产生生态问题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郭静提出旅游扩大化会给旅游区带来水体污染、土壤板结、空气严重污染、生态多样性被破坏等生态问题,大兴土木,景观也被破坏[2]。

因此,如何通过设计主题的引导,较好地解决度假酒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达到自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生态平衡,如何打造特色生态的度假酒店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度假酒店的概念

度假酒店的概念经常同度假村的概念混淆。国内很多度假酒店被用以度假村来命名,目前的度假村界定不清。

俞海滨,田玉堂等认为度假酒店与度假村的概念相同。他们都是在有旅游度假需求的环境下所产生的,都是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为适应度假旅游的需要,根据度假旅游者的心理要求,建设相应的度假场所,都承担着食宿功能,但是度假酒店和度假村的概念有着较大差别[3-4]。

度假酒店的概念比较明确,杨明涛,邢瑜,龚向群等认为度假酒店多建在滨海、山川、湖泊等自然风景区附近,远离市区,交通便利,同时度假酒店设计风格上返璞归真,讲究人与自然融合,为游客创造休闲舒适的环境。龚向群认为度假酒店还应该具备阳光、沙滩、大海[5-7]。

因此,度假酒店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建在山川、湖泊、海滨等自然风景区附近,以短期出租床位的形式经营的以食宿功能为主的休闲度假酒店。主要特点是远离市区,交通便利;以食宿功能为主,部分服务设施为辅;需要借助其他产业增强酒店的吸引力吸引游客。

2.2度假酒店的类型

目前还没有针对度假酒店的权威的分类标准,诞生分类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表1度假酒店不同分类类型[8-11]

分类方法类型

按地理位置分乡村度假酒店、城市度假酒店

按功能分滨海型、湖泊型、山岳型、温泉型、草原型、沙漠型、特殊型

按经验模式分康体型、娱乐型、会议型、复合型

按娱乐设计用途分全年营业、夏季营业、冬季营业

按自然环境条件和度假旅游内容分山地度假酒店、滨水度假酒店、康体疗养型酒店、娱乐度假酒店、主题型酒店

上述分类方法包含了大部分度假酒店的类型,却有很难将度假酒店的特色体现出来。因此,度假酒店的分类很难区分开来,目前度假酒店一般都具有综合,包括会议功能和娱乐功能。笔者认为根据度假酒店的功能,我们可将度假酒店分为疗养型度假酒店、会议型度假酒店、家庭旅馆和综合型度假酒店。疗养型度假酒店是以康体功能作为主体品牌功能,提供丰富的疗养及医疗设施;会议型度假酒店以接待国内外各类会议客人为主,提供会议场所和会期间休憩、活动等主要设施;家庭旅馆是以优美自然环境为主,设施较少,提供简单轻松的服务;综合型度假酒店以大型、综合为主要特点的多功能度假设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国内外度假酒店概况

3.1国内度假酒店研究概况

由于我国的度假酒店起步较晚,其相应的研究在景观设计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方向,主要是集中在经营管理等方面。

3.1.1景观设计方面

3.1.2经营管理方面

经营管理方面研究相应的研究刊物较多,主要有中国旅游报、饭店现代化、旅游科学、城市建筑、旅游学刊、商场现代化等。可参考的书籍有《到酒店度假去》、《世界知名酒店导览》、《度假酒店(村)的开发与服务管理》。此外,《现代旅游开发学》、《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度假酒店操作图文全解》、《酒店设计与策划》等书籍中则侧重营销策略、服务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研究中,标题为“度假酒店营销策略”的文献知网查询结果为98篇。

3.1.3在建筑科学领域

3.2国外度假酒店研究概况

国外度假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较早,因此对度假酒店的研究在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方面有较全面和细致的研究。书籍方面,对度假酒店有较为全面研究的有英国弗雷德劳森著的《酒店与度假村一一规划、设计和重建》。也出现了许多以图片为主的介绍度假酒店的书籍,如WORLDRESORTHOTEL、TheLeadingHoteloftheWorld2003、ResortandThemeHotels等等。在建筑设计方面对度假酒店地域性方面也有一些设计的建筑实例较为成功,一些乡土建筑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杰佛里巴瓦和查尔斯柯里亚等,这些设计师的案例对我国的度假酒店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国外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投资、经营、发展、设计等多领域,同时对度假地深入研究的视角已延伸到度假酒店的开发营运与管理,如《度假饭店的开发及其管理》(ChuckYGee,2003)该书全面阐述了度假饭店之概念、历史与特点,度假饭店的规划,娱乐设施的开发,度假酒店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指出“度假酒店概念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能够增强幸福感和偷悦感的环境[13]。2002年,西班牙LOFT出版公司在其出版的《酒店设计与酒店设计师》一书当中,主要以例子说明的方式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酒店与发展。2003年,在英国著名学者弗雷德劳森编著的《酒店与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和重建》则详细介绍了酒店与度假酒店的概况、特色、规划与设计。期刊方面有CornellHotelandRestaurantAdministrationQuarterly同样也是主要针对酒店经营管理以及酒店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4.展望

参考文献

[1]熊博.舒适并非源自奢华――简析国内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误区[M].中外建筑,2008,(12):90-95

[2]郭静.旅游扩大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怀化学院报,2010,

[3]俞海滨著.度假酒店(村)的开发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

[4]田玉堂.度假村的理念与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6

[5]杨明涛编著.ResortHotel度假酒店[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6]邢瑜,王玉红编著.宾馆环境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96-98

[7]龚向群.海南度假酒店景观与室内[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8][美]布赖恩麦克多诺,约翰希尔等|译者:董晓莉.酒店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1

[9]俞海滨著.度假酒店(村)的开发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

[10]陈方.滨水度假酒店设计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1-60

[11]甘露.度假酒店的地域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10-13

【关键词】建筑设计;分形学;具体运用

从建筑物的细部构造分形方法出发,使用非线性设计方法,可以细化城市建筑全体中的轴线尺度设计,实现尺度比例的和谐。分型几何其实一直存在与自然界中,比如:数学领域中著名的瑞典数学家HelgevonKoch在1904年发表的一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Surunecourbecontinuesanstangente,obtenueparuneconstruction》,论文中提出了KOCH曲线,给出一条简单的直线线段,将这条长度较短的线段正中间的二分之一部分,替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这样可以组成一个具有显著分形对称特征的新图形。并且,在这个新图形中,将图形中的每一个直线的线段的三分之一部分继续用等边三角形的两条短边进行替换,这样,又会得到一个简单的新对称性图形,如此反复进行替换和重组的操作,就形成了KOCH曲线。

这条曲线的构成主要是利用了图形中的分形学的基本原理。其中,分形几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具有自相似性质的无限精细结构,通过将事物中的自然形态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无限次数的嵌套层次的逻辑思维深层构造,实现几何图形的分形特点。并且,这种图形还不会因为直线线段有限长度的尺度问题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相似性。在西方的古典建筑中,存在着大量KOCH曲线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经典案列。使用KOCH曲线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多样性对称,减轻人体的视觉欣赏疲劳,提升建筑物的古典美和艺术气息。

图示:西方koch分形线设计

二、分形学在建筑的表皮设计运用

建筑设计分形学在建筑方面的运用十分广泛。从建筑物的表皮设计的应用方面来看,我国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中的游泳比赛奥林匹克场馆非常具有代表性。北京游泳比赛中的主题馆水立方以其简约大方的风格和朴实的分形学设计特色形象为广大的中外游客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中,水立方的设计理念源于著名的建筑设计师WeariePhelan提出的“无限等体积肥皂泡阵列几何图形学”的问题解答。

首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产生一个与建筑物相比更大的WeariePhelan泡沫组序结构阵。然后,将这个生成阵列以其中的某一个矢量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旋转,最后,将这个生成阵所组成的建筑物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中的泡沫结构垂直剪切下去。这样可以实现水立方场馆建设的每个面的整体垂直,之后剩下的部门作为建筑的屋面以及墙体的主要构成。这样,基本的奥林匹克游泳馆主题比赛场所“水立方”就完成了。其中,以泡沫填充物作为主要构成结构的建筑风格按照三个正交的坐标轴规律进行重复构建,从而形成了游泳场馆的主要比赛建筑模型。建筑分形的理念在水立方的墙体建筑以及屋面的设计应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水立方的墙体设计中,使用大胆的矩阵图形转换的造型,体现了水滴与大自然的美感。

图示:奥运场馆水立方

三、分形学在建筑的“体”的设计与运用

建筑空间和建筑实体是机和形体的组合与叠加,运用对称轴线设计手法进行建筑设计,就是通过将建筑物和城市空间进行连续堆成排列,使得各自的对称性彼此吻合,才能够体现出建筑物设计科学中的现实美感。

四、分形学在建筑设计中的细节考量和展望

建筑设计师在运用“分形学”设计理念时,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设计开展综合性的考量,尤其是建筑物的基本外形设计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几何学中,图形转换翻转、旋转、对折、平移和镶嵌设计。在建筑设计的方法上,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还应该对建筑物内部的照明设备进行科学设计,应该采取高效能的节能灯具,为建筑物内部提供稳定的照明光源。在一般室内场所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取发电功率比较小的荧光灯,或者是发光效率较高的高压钠灯,以及稳定性能好的LED节能灯。在室外和建筑物的楼梯通道的照明活动中,可以使用金属元素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通过能量集中,提高照明使用的效率。这样可以通过一些拟态的操作,使得运用了“分形学”几何设计思维的建筑物分形效果更佳明显,人体眼球可以再充足光线的可视环境下实现欣赏的目的,使得建筑物外观发生一些随着周围景观灯变化的操作,使得建筑分形的建筑活动“事半功倍”。

结束语

建筑分形学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很多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比如在表皮的分型设计方面、通过对建筑物的幕墙碎片化设计,体现出建筑设计中的“不规则”美感。在建筑物的墙体分形方面,使用破碎和组合原理,可以实现建筑群体的整体对称性,体现出建筑设计中的和谐与统一。

[1]凌贻清.探索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J].大陆桥视野,2014,(2):102-103.

[2]刘贤才.试析分形学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应用和创新[J].房地产导刊,2014,(14):80-80.

[3]郭蕾.关于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2):130-130.

文化习俗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已经渗入到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广泛的应用到文化习俗,能够极大的增加建筑设计的艺术氛围,同时还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提升建筑工程的艺术气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现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

文化习俗;建筑工程;艺术设计;影响

文化习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普遍的应用文化习俗这一元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艺术设计的品味,满足现代社会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能够获取较多的社会经济利益。

1文化习俗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2建筑设计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

2.1建筑艺术会受到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们的建筑艺术都有着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建筑艺术大多都以古代建筑为核心,因此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古代建筑中。首先从建筑风格中就很直观的体现出来: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扬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国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个性化以及审美价值的建筑艺术都无法彻底的彰显出来,这种建筑创意得到肯定,导致东方建筑艺术单调、缺少创新;而欧美人的个性则十分张扬、具有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较为开放,没有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所以欧美建筑都十分具有个性、审美价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其次,可以从不同的建筑材料中体现出来:对于东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砖木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围起来形成的一个密闭式格局,体现出了建筑风格的深沉以及内敛,这种建筑风格与东方人的为人处事以及价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2.2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艺术上很容易产生歧义

我国地域广泛,且跨度较大,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民族在文化习俗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在建筑艺术上也很容易有矛盾产生,而产生这一矛盾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方面多导致的。第一点就是利益趋势,这让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的;第二点就是地域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看待事物上,或者是看待事物的观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还有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上也是对建筑艺术有所影响的,这样就会让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合,人们也更乐于将自己的文化习俗拿出来新事物去进行比较,最终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比较认可的,对外来事物和外化思想也就更难以接受。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审美范围,随着现在民族的不断融合,与人类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习俗的进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精华,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建筑。

2.3为使建筑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应当让文化习俗相互融合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呈现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鉴赏呈现不同的看法,从而促使建筑工程体现不同的艺术设计。由于人们审美视觉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建筑艺术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是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化现象,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存在不同,因会建筑工程设计对文化习俗的应用,促使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孙英明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程宏.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10).

[2]胡礼庆.探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3(10).

关键词:图解;建筑设计

一、图解的概念

在维基百科全书中“diagram”被解释为:图解是对概念、想法、结构、关系等进行简化和组织后的视觉表达,它被广泛地使用在人们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它能够使论题变得更加形象和更加清晰。图解(diagram)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一般被认为是用图形进行解释的工具。

二、图解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图解具有解释的功能,可以把形式、结构或程序清晰地解释给设计这本身和其他人。例如在2002年建成的横滨国际游客中心(YokohamaInternationalPortTerminal)项目让ForeignOfficeArchitects在国际建筑设计界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多是因为他们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FOA的两位合伙人在他们关于横滨码头的专著中写道:横滨的项目是一个码头,在这里你永远都不会折回你的脚步。这个设计产生于一个功能图解,它努力避免码头特有的线性组织特征。无论在哪个方向穿过码头,你一直都不会有走回头路的经历。这个设计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形式的特征或是文化的陈述,而是在于它空间的性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图解的发展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是如此重要。在这个项目中,通过物质‘地面’的展开,把‘无返回流线图解’转变成三位图解。这样人体工程学和功能上的信息就结合在图解之中,由此决定了表面变形的尺寸和几何形态,还有那些承重结构尺寸的技术信息也结合在其中。而只有在图解吸收了所有这些信息之后,它才成为一张图纸,才能获得量度上和几何上的决定。

3.HEINZRONNERSHARADJHAVERI著.《LOUISI.KAHN―CompleteWork1933-1974》.Boston:birkhauser.1987

4.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节能建筑概念的提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今为止已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时候,称为建筑节能。随后更改为在建筑中保持减少能源的损失。而最新的观点则是要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的效率。直到第三阶段,节能建筑的概念才算成熟,第三阶段的节能建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是能源的节省,还包括积极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该概念在我国虽然称为建筑节能,也就是西方国家的第一阶段,但是意义上已经上升到第三阶段的意思。总的来说,节能建筑的设计就是要求既要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建筑舒适度、方便等需求的满足,还要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低碳环保。

一、节能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

1.节能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发展

2.我国现阶段节能建筑设计在实际建筑中的体现

目前为止,我国的节能建筑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其理念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在节能建筑设计时,使用整套的成熟的节能技术,比如合理有效的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其次就是在设计时注重墙体、屋面保温,使用双层玻璃窗或者保温门等技术的使用;最后就是在设计时有意识的利用先进科技创造出来的新型材料工艺,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这种新型墙体材料经过科技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备,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设计,建筑可以改善建筑所处热环境的质量,有效降低了建筑的散热,并能使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提高,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改善住户的生活条件。

3.我国节能建筑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二、节能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节能建筑设计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今后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要综合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各项环境因素,如朝向、体型、间距以及绿化配置等。对于上述因素的考虑,可以有效的改善热环境,提高节能效果。众所周知,建筑物的朝向对节能很重要。通过朝向的正确选择设计,可以使得夏季减少太阳直射,利于通风;而冬季则使得光照良好,避免冷风吹入。此外,在设计节能建筑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外表体积,可以采取减小面宽,加大进深或者增加组合体的方式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如果建筑物位于寒冷地区,在设计时还应当考虑避免使用敞开式楼梯间等措施,从而减少建筑物的散热。另外,建筑设计时在进行设计时还要善于利用屋檐、窗帘、百叶窗等设施,通过对日照、光线的调节作用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2.加大科研力度,适当使用新科技、新工艺

加大对建筑节能等领域的科研力度,动员社会各界专家、学者、高校等进行研究,从而不断研究开发出新型高效、经济环保的节能建筑材料以及先进的建筑物设计构造技术。不但如此,开发出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后,在经过验证、实际检测后符合标准后,就要快速投入市场进。此外,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吸收掌握先进设计理念与科研成果理论,在进行节能建筑的设计时可以有意识的把新的节能理念以及节能材料运用到节能建筑的设计之中。

4.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同样包含艺术创造的成分,节能建筑的设计也同样如此。因此在今后的节能建筑的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应充分考虑,把建筑设计与建筑艺术融会贯通,综合考虑这两者的特点与作用,做到功能为主艺术为辅,在充分发挥其节能作用与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展现建筑设计的艺术理念。只要本着这一点,今后的建筑设计出现只重形式不重节能的现象就会很少见,进而减少甚至杜绝实用价值少,哗众取宠的设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们日益重视环保与节能减排的当今社会,节能建筑的设计走进人们视野,不断受到重视,在这样的条件下,节能建筑的设计日益走向成熟。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现今的建筑行业,节能建筑的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成熟的地方,这些地方值得我们进行反思与改进。只有积极面对问题,改变目前节能建筑设计的不良问题与弊端,继续植根于当前节能建筑设计方面优秀、成熟的一面进行发展、创造、创新,走向低耗能、高环保、多健康、生态平衡的道路。

[1]朱国建.对当代节能建筑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9(18)

[2]武永生,沈芳.浅谈建筑节能设计与运用[J].科技资讯.2007(17)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1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所谓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综合考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方面,同时从人们居住环境上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满足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生态化建筑。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不同自然环境进行合适的安排和组织,并解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其构想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契合,生态建筑将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加强生态建筑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2生态建筑的涵义分析

生态建筑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的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得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现在的原生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原生态目的,但其虽具有生态化特点,但并不能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缺乏可持续性,因此,不适宜普遍性。所以,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将现在的生态技术运用到一般的建筑设计当中,进而实现其普适性,称之为“适宜技术”。而生态建筑正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以基本的居住环境要求出发,得用适宜技术,再结合具体的实际环境特点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使生态建设设计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3.1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观为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观,一方面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为人们在未来社会中生存提供更加舒适的空间,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健康状况,提升建筑行业在激烈社会中的竞争力,使建筑行业在未来发展有更好的保障。

4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与原则分析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地区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恶化已开始全球性的蔓延,因而不少学者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繁荣昌盛和负面作用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生态建筑的设想,通过对物质和能量的合理、综合运用,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在最大限度内避免建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4.1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

一方面需要满足空间和功能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实现合理利用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节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生态建筑需要侧重于强调资源和环境的和谐性,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4.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5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的设计应用策略分析

5.1利用先进科技解决建筑设计中生态问题

5.2合理规划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空气流通问题

5.3节约资源方面

节约资源也是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实现生态建筑设计,节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生态建筑观本身就是要求节能、环保,建筑物在进行建筑设计及建筑构造时,尽可能采用环保、无污染的材料。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物在建筑设计中所产生的污染,使得建筑生态化理念不断地加深,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建筑行业生态化的更好发展。尽可能使用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强这些新型能源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型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而促使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更好运用。

6结论

总之,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其在我国日益发展的建筑行业中已经成为一项兼具复杂性与长期性的重大工程,生态建筑的广泛推广和不断进步将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谢静.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

[2]李佳林.浅谈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2014(1).

THE END
1.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经管文库(原现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93586-1-1.html
2.书香四方走廊图书馆空间设计引领阅读新潮流其次,很多现代图书馆借鉴自然界或民族文化中的灵感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宁静舒适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宣扬。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城市开始运用绿色植物来改善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而一些地域特色建筑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怀感召力。 https://www.8oi1gic5.cn/yi-shu-re-dian/500988.html
3.论图书馆的设计论文(精选14篇)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第三种观点比较泛, 认为有七个要素: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建设资源、资金资源、读者资源;第四种观点认为有八个方面的资源;入藏的文献、图书馆专业人员、图书馆品牌、图书馆市场—读者和潜在的读者、图书馆馆舍、图书馆设备和用品、图书馆的政策和法规、图书馆的理论和方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49wq9fo.html
4.Honeybee的建筑节能采光设计及评估——以广州科技图书馆项目为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 1刘郑楠;汪瑶;李婧琪;石峰;厦门大学建筑系图书馆的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A];数智赋能:2022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2条 1张文;贾晓浒;呼和浩特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模拟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9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JZSJ202109001056.htm
5.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冷(热)谁管道系统采用同程设计,以便平衡阻力,流量 8空调系统主要设备汇总 4参考文献 [1] 孙一坚. 工业通风[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 陆耀庆. 供暖通风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https://www.ruiwen.com/kaitibaogao/5218872.html
6.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论文1 一、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程及现状 环境艺术的诞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创造力的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不管是中国古代规整严谨的皇宫、埃及的神庙,还是古罗马的宫殿,它们都是环境艺术的具体体现。尽管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但环境艺术的概念形成是在20世纪初,我国更是https://www.wenshubang.com/yishuleibiyelunwen/2241185.html
7.建筑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以上均为建筑预算书籍;共有8个参考文献 2、工程造价控制参考文献有哪些?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作者秦茂玲。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吉林大学出版社,作者 黄丽莉。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出版社,作者李露梅。 https://www.tygss.com/news/show-124684.html
8.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南大学1. 研究性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研究型毕业设计打破原来以建筑设计为主的模式,在毕业教学中强调设计之前的文献、方法论、虚拟修复技术的分析与研究。除了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将近五年的本科学习知识综合运用以外,更要让学生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具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自我思考、研究和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和掌http://qks.cqu.edu.cn/html/gdjzjycn/2020/5/20200516.htm
9.2022年第1期湖南建设人力资源网湖南省学院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培养人数达500余人;学院与湖南城市学院等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开展“3+2”专升本的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学生的学历“天花板”。 4、系企共建共享模式(系企一体化模式) 引企入校、入系,系企一体共建共享模式更是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https://www.hnjsrcw.com/Magazine/?ID=242
10.框架结构开题报告范文4月20日~4月24日:设计汇总:建筑设计说明书、结构计算书、设计图纸汇总检查。 4月24日~5月5日:设计成果审核、修改、意见反馈、成果审定. 5月6日~5月10日: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5月10日~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7、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02) https://www.unjs.com/z/1677595.html
11.室内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xx年5月20-28日: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工作完成。 20xx年5月28日-5月30日:各中学组织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董力《室内装饰材料及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2.张其曼等主编的《室内设计信息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21121154054_2090822.html
12.民宿设计参考文献论文参考文献[20]胡东,刘春雷,胡洋,邱慧芳.民宿公共阅读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0):104-110. [21]谢天怡.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在民宿创新设计中的策略与实践[J].居舍,2022,(28):105-108. [22]张晓峰,张嘉斌.民宿建筑设计在历史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J].居舍,2022,(28):112-114. http://www.52bishe.com/thread-12588-1-1.html
13.平面设计报告(精华6篇)4、主要参考文献 (一)建筑设计部分 [1]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2]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3]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xx)。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https://www.liuxue86.com/a/48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