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世界读书日”倡导:静下心来多读书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摄影/周高亮)

家有藏书万册,读书+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单霁翔家中的藏书非常之多,两排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都放不下,其中有他自学生时代起的收藏,也有多年来良师益友的赠阅,这里有一些书中还饱含着往昔珍贵的回忆与情感。

对于读书的热忱一直贯穿在单霁翔的生命当中,每天不止要读上两三个小时的书,还一定要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读书+写作”早已成为他多年的生活习惯,这也是他最特别的读书方式。

在故宫工作的每一年,他都会出版一本文集,《思行文丛》系列从2012年的《壬辰集》持续到2019年的《己亥集》,将他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点点滴滴悉心记录。而他在故宫工作的心得故事,也凝结在《我是故宫看门人》这本书中,用更轻松的文字为广大读者开启了600年紫禁城的大门,也激发了更多的年轻人拥有了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人生愿望。这也让人们也不禁想知道,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文物保护学者,该如何选书、读书?

单霁翔作品《思行文丛》系列(嘉宾供图)

阅读经典启发思考,也让人收获更多乐趣

谈及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单霁翔感慨道,我们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非常便捷,出版的书也非常多,可以说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他也认为,看哪些书、不看哪些书,需要一个标准。

单霁翔回忆起自己上学的那个时候,能见到的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他看的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他在学习工作需要的专业书籍,另一类就是经典书籍。

最为重要的是“读了书以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就能得到自己的认识,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高、更远,也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单霁翔表示,这也正是在今天,阅读经典作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最大的启发和意义。

单霁翔在办公室书架前(摄影/周高亮)

新的知识需要筛选,好书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很多新的知识被总结出来,每年出版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单霁翔认为,出版业的繁荣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时代。但也有读者提问,跟随各大阅读平台的图书畅销榜去选择书,这么做靠谱吗?

单霁翔觉得,“一本好书应该是真正符合人们需要的书,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传播正能量。”这也正是他选书的原则。

《单霁翔带你走故宫》系列作品(嘉宾供图)

倡导静下心来阅读,缓解现代人的心灵压力

“书籍中有很多前人经验的总结,会对人们如何解决眼前的压力提供参考借鉴。所以读书是我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最佳方式。”单霁翔补充道,现在社会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增加,很多人阅读也为了缓解压力的需要。

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很少,虽然能暂时缓解压力,但是最终会让人感到空虚,心灵的孤独会增加焦虑,最终造成更大的压力。而静下心读书的过程本身就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因此,他更希望大家能多读书,读好书。

单霁翔的书和故宫文创玩偶(嘉宾供图)

在担任故宫院长的七年里,单霁翔用脚步丈量了故宫里的每一个角落,走遍了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他告诉环球网记者,在古代,皇帝承担着治理国家的重任,其实是比普通人要更加努力读书的。居住在故宫里的皇帝,除了要阅读经史子集等经典书籍,还要读历代皇帝的起居注、实录、圣训等典籍。当时的朝廷还会专门组织文人编纂一些历代治理得失的书供皇帝参考,比如《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里有很多供皇帝或者皇子读书的地方。比如西六宫最南端的养心殿,养心殿前殿南窗最西面的一间4.8平方米的小房间,名为“三希堂”,就是乾隆皇帝读书、写作的地方。乾隆十二年(1747),因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而赐名为“三希堂”。

还有,故宫内廷东路最南端的毓庆宫建筑群原为皇太子宫而兴建,而后光绪、宣统等皇帝曾在此处读书,作为清代统治者接受汉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今名。昔日皇帝常到此地休息读书。民国初年,英国人庄士敦曾在此教逊帝溥仪英文。溥仪特意把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有机会的读者也可以到故宫中寻访这些读书的地方,感受一下过去皇家读书的氛围。

在此之前,他曾去过云南腾冲的和顺图书馆,看到许多乡村的孩子们通过那里的文化熏陶成为了栋梁之材,这让他深深感受到,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1999年,单霁翔的父亲去世后,他根据遗嘱就曾把父亲所有藏书三千册捐给了房山区图书馆。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是唐代大诗人贾岛的故乡,他就建议依托贾岛祠建一座民办图书馆。于是在全国劳动模范田雄老师的支持下,在贾岛祠内修建了一座乡村图书馆。请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起名“汲饮室”,请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题写了馆名。他希望能多一些让老百姓真正走进去看书的小型图书馆。

2012年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这一座图书馆建成开放,“当时有一百多名小学生齐声朗读贾岛的诗,这个情景非常感人。”单霁翔回忆道,除了自己的多次捐赠图书,他还联系了故宫博物院第四任院长张忠培先生,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还有一些全国政协委员朋友们也都纷纷捐出了自己的藏书。

到今天的世界读书日,这间图书馆就整整满十岁了,这里的图书不仅为附近的村民、到馆参观的游客提供读物,也为对文物感兴趣、到此查阅资料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在2021年,单霁翔又向浙江安吉县图书馆捐赠了一批图书。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图书馆读书,也能把家里用不上的书捐出来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2021年世界读书日公益读书直播活动现场的书籍(嘉宾供图)

从读书到写作,从吸取前人的智慧到传播给更多人能懂易读的文化知识,单霁翔用一本本文字的书写,串起了文化遗产保护里的古今对话,也让他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考。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他写了11本书,其中有10本已经面世了,而他的写作出版计划还在不断的推进中。

单霁翔告诉环球网记者,香港从2007年开始实施“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他把多次去香港考察交流的所见所得整理成书,即将出版。他参与录制的音频节目《听见这座城》,是通过故宫当中46种不同的声音来讲述故宫背后的故事,当时为此撰写的文稿也将集结出版。2020年他还参与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我是规划师》,讲北京城市规划的故事,这让城市规划专业科班出身的单霁翔更是颇有一些体会,他也把这些感受记录成5本书,其中一本《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已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单霁翔透露,写书这件事,这还是受他的老师吴良镛先生的启发。

单霁翔作品《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摄影/周高亮)

推荐喜爱历史文化的朋友来读“老单日记”

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环球网记者也邀请单霁翔从他近年出版的作品中,面向喜爱历史文化的读者挑选一份书单。他建议想要了解故宫文化的朋友,可以从《单霁翔带你走故宫》看起。这个系列是一套三本,是从他的视角为大家解读故宫的建筑、故宫的文物和故宫的人。

故宫的前身紫禁城的建设,与我国另一项世界遗产大运河密不可分。单霁翔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期间参与过大运河的申遗,2014年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他就把大运河的故事写了出来。《大运河漂来紫禁城》这本书就是希望通过讲述大运河与紫禁城的关系,告诉大家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最近两年单霁翔还发起了一档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带领观众走入“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他也把参与节目的体会总结起来,出版了《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单霁翔说:“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书单更加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这些遗产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遗产中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大家爱上我们的文化遗产,一起来保护它们。”(记者安绮)

THE END
1.节假日去河海大学图书馆人多吗?多 ===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https://www.mafengwo.cn/wenda/detail-20038300.html
2.经常去国家图书馆自习,人还蛮多的,里面的经常去国家图书馆自习,人还蛮多的,里面的设施和环境都是一级棒,有蛮多自习的桌子,一个桌子可以坐4个人,要早点去,中午过去就很难找得到位置了。国图周末闭馆比较早,差不多下午4点半就会放广播通知你收拾东西,准备关门了。周一到周五国图都可以待到晚上9点钟左右。我一般从五道口出发,直接坐地铁坐到国家图书馆站,https://m.dianping.com/review/638649908
3.男生一年去图书馆732次,读完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书最近上热搜的是一名来自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杨龙欢,由于2021年去图书馆的次数达到732次,在毕业典礼上被校长致辞,成为全校学习的楷模。 首先732这个数字就已经让人很惊讶,一年才365天,那这名同学平均每天去两次图书馆,可见他多么喜欢读书。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杨龙欢自己也表示喜欢图书馆的氛围,不被任何人打扰,在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210/09/81615636_1066984105.shtml
4.今天我去图书馆,那里有好多好多的书.图书管理有很多人,但是很安静a今天我去图书馆,那里有好多好多的书.图书管理有很多人,但是很安静,因为图书馆里禁止大声说话,我借阅了一本书,是关于美术的,我很喜欢画画. Today I go to the library, there has many many books. The books management has very many people, but very peaceful, because in the library forbids to speakhttp://ruidian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1837586
5.“过来人”给准大学生的肺腑之言上大学前一定要看看—中国教育在线没事多去图书馆 读书是最廉价的奢侈,也是最简单的高贵,不经意的阅读可能成为你此生不可或缺的财富。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它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享受知识的润泽。有人说“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https://gaokao.eol.cn/news/201808/t20180827_1622209.shtml
6.一个安静的人在图书馆能有多受欢迎然而,经常泡在图书馆的同学都知道,专注学习的时候,最怕被打扰。在需要自觉维护安静氛围的地方,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总是让人头疼。最近,梁同学和两个室友相约去自习室备考,每天都会早起去坐固定的位置,一直有一个安静学习的男生和她们同桌https://m.gmw.cn/2023-12/14/content_1303600647.htm
7.花都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人多吗今天周六人挺多的,因为正在放暑假,少儿图书馆全都是小孩,里面的空调很凉爽,可以看看报,我家小孩是喜欢在里面写作业,体验蛮好的。9号地铁花果山公园c出口,沿着指示牌走路5分钟就到,可以提前在花都图书馆公众号上预约,也可以在现场预约,如果是要借书的话是要带上小孩的户口本去一楼办理借书证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841464274943006580.html
8.通识教育大讲堂曹则贤:白首无功说读书怎样成为读书人? 曹老师给出了以下14条建议。 1.多买书,多去图书馆 大量的阅读是成为读书人的基本功。曹老师讲述了物理学与化学领域大师的阅读经历,如对量子力学做出奠基性贡献的普朗克本人藏书丰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写作无机化学教科书而大量阅读,也因此发现了单质物质和简单化合物物质指向元素具有某种结构这一理https://gec.whu.edu.cn/info/1011/2471.htm
9.问卷调查报告对于图书馆网站和网站上的数字资源利用较少,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少。我院图书馆网站主页上只有一些常年不变的“借阅规则”、“馆藏分布”和没有实际内容的“新书通报”、“书香校园”外,读者喜闻乐见的“讲座与培训”、“影音资料”、“教学研究”则没有,所有资源中只有“银符题库”有人点击。https://mip.wenshubang.com/baogao/2929263.html
10.大学图书馆内有家无人文具店,日赚20元两名女老板都满足了22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走进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一楼,左侧一个货柜上张贴着数十张二维码尤其醒目,“大王与小古”的无人店占据了其中四格。 由于上课时间,来往的大学生并不多,大约半小时后,才迎来下午的第一个顾客。这位男生从图书馆内走出来,熟练地走到柜子前,选好一支笔的同时,掏出手机扫码付款,https://www.cqcb.com/hot/2018-10-22/1174277.html
11.英语六级翻译原文及答案(通用61篇)除了新建体育馆外,许多城市还采取了改造旧工厂和商业建筑等措施,来增加当地体育馆的数量。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体育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或者只收取少量费用。许多体育馆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人们可以方面地先预定场地和付费。可以预见,随着运动设施的不断完善,愈来愈多的人将会去体育馆健身https://www.yjbys.com/edu/cet6/170259.html
12.想带电脑去图书馆写作业(用电脑敲字)会影响到人吗我们学校图书馆人不多,今天周五估计人会更少,想去图书馆写作业,然后要用键盘敲字,会不会太吵,影响到别人呀 ——— 谢谢大家的回答!今天图书馆人很少,现在都没人了,然后找了个小角落远离人的地方敲键盘!然后太困了还睡了一觉(我是猪嘛我) 总之谢谢大家呀!赞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342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