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上海,一座红色基因“密而全”的光荣城市新民眼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图说:昨天上午,一大会址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张龙摄

从兴业路到渔阳里,从老北站到老码头,从街角咖啡馆到巷尾的石库门……上海滩,处处留有革命足迹、红色遗迹。本报推出“传承红色基因”栏目,今天已经第100期。不少读者阅读后无限感慨“没想到,上海‘红色基因’真还那么多”。

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承接地,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早期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早期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既是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又是隐蔽战线斗争的聚焦地。这些上海独具的“六地”特点,决定了“红色基因”不但密集而且十分全面。

上海拥有众多“红色基因”,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座城市的光荣,人民的骄傲。

十里洋场思潮交汇——

新文化运动的承接地

20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的窗口,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国发展历程,已经同整个世界的面貌联系在一起,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动态,也与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世界文化思潮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影响到中国,缘起于19世纪后期的中国派遣留学生制度,开始显现成效。一批又一批学业有成的留学生,乘船经吴淞口回到上海,或经上海到中国其他地方,把新思想源源不断传入国内。

留学生源源不断地出去和归来,这种川流不息、忙忙碌碌的情景,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也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整个城市更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群体中,绝大多数是信仰坚定、理想执着的共产主义战士,又大多从事过思想文化理论工作。

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是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毛泽东于1920年5月5日到达上海,至7月初离沪,一直寓居于此。在此期间,毛泽东与陈独秀多次探讨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商务印书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19年至1922年间,中国共产党创党前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有20余种。这些书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二是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三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介绍“新俄国”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商务印书馆当之无愧。

建党伟业任重道远——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20世纪20年代,影响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进程的伟大事件。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黄浦江畔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燕京古都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随着各地党的早期组织陆续建立,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的倡议下,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便提上了议事日程。相继担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的李汉俊、李达与当时在穗的陈独秀及在京的李大钊书信商讨之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说:一大会址内的缅怀墙。张龙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立志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中国革命领导力量。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另有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等八次中央重要会议都选择在上海举行。

弄堂号令翻卷风云——

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

在闸北公兴路与临山路路口,很难想象,90多年前这里曾蛰伏着党中央的秘密办公机构。来自弄堂里的号令,指导了一系列翻卷风云的革命运动。

三曾里只是党中央早期在上海艰险斗争中的短暂一站。上海,是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第一站。1921年7月到1933年1月,除几次短暂迁徙,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及各级机构都设在上海,前后将近12年。

当年这个小弄堂离火车站不过几百米,四通八达却又闹中取静。1923年6月中共三大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局迁至产业工人集中、交通便利的上海。7月,除谭平山留驻广东外,中央局5名成员中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和罗章龙等先后来此办公。

虹口永安里地处租界当局越界筑路地段,弄内归中国警察管,弄外归租界巡捕管。弄堂一头通向四川北路,一头通向多伦路;弄内五条支弄并行。这些特征,为我党的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上海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弄堂,正是这许多看似普通的弄堂,成了从1921年至1933年初中共中央在上海时的安全掩护所。中共中央局、团中央等机关都曾设在这里。

1919年到1926年期间,毛泽东为了追求真理,广泛从事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曾经11次来到上海。因为国共合作中的诸多复杂问题与日益严重的神经衰弱症,1924年年底,毛泽东离开上海回湖南。他与上海一别就是31年。

怀着为中华之崛起理想的周恩来,1920年第一次踏上上海的土地,从这里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开始他的革命生涯。在中国革命最为艰苦卓绝的1927年到1931年,周恩来的名字又是和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申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四川北路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

半工半读学俄语学马列,参加领导五卅运动,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刘少奇多次来上海。1931年至1932年间,刘少奇由莫斯科回到上海,担任中央职工部长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曾居住在北京路惠民里(现北京东路528号五金店楼上)。

1920年,从黄浦江畔登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邓小平与上海有着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1927年,当他第二次来到上海,已经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了。邓小平在1929年六七月间离开上海,在1930年和1931年,他曾短暂回到上海。1949年,邓小平参与指挥了这座城市的解放。

位于青浦的“陈云纪念馆”,馆内保存着四万余件珍贵文物。展示厅内,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照片,一篇篇精心保存的文献,一段段弥足珍贵的影像,一件件历经风霜的实物,见证了陈云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

办报办刊有序启蒙——

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

通过办报办刊,有序开展思想文化启蒙。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党又处在开创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使党的政治主张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要把工农群众组织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建立、扩大党的基础;要领导推动中国革命顺利发展,做好党的宣传工作是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

图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张龙摄

人民出版社的成立,先后组织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劳农会之建设》等著作,还编辑出版了共产主义丛书五种,以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力度。《先驱》半月刊努力传播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阵地之一。1927年,中共中央早期出版的机关报《向导》周刊被迫停刊。同年10月,在上海重新出版机关报《布尔塞维克》。1930年8月15日创刊的《红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除了持续不断地创办报纸杂志,还致力于文化教育,显示出党的创始人的高瞻远瞩。建党前后,中国共产党创办并参与领导了几所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学校,其中著名的学校有:外国语学社、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中华艺术大学。

建立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推进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切入点,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创举。通过这样一个有效的组织方式,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要求,迅速有效地贯彻到思想文化战线的各个方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不久,文化战线的左翼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革命动力生生不息——

早期工人运动的发祥地

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等意识到仅仅依靠学生的力量开展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1920年,随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人,在创办工人半日学校对工人进行启蒙与教育后,一致认为号召有觉悟的工人联合起来、组织真正的工人团体势在必行。

上海机器工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共发起组在领导工人运动方面,由宣传教育阶段进入有计划地组织工人的阶段,由理论付诸实践,为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从此有了“娘家人”,也成为“娘家人”生生不息的革命源动力。

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1924年,南洋烟厂工人举行了一次全国闻名的大罢工,这是从1922年底以来党所领导的最大的一次罢工。

东方图书馆遗址位于宝山路584号市北高级职业中学内,1927年3月,此地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周恩来亲自坐镇指挥,党史流芳。

1929年的上海,工人运动不断。5月1日上海总工会发动全市工人停工,分区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发表宣言。同日,国民党当局就发布通令,禁止集会游行。6月6日,英美烟厂4000余工人罢工,抗议资方开除工人。6月28日,全市274家中药店2500名店员罢工,反对国民党取缔其原工会。7月4日,虹口区20家丝厂的11000名工人罢工,要求加薪和改善待遇……

当时上海开办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印刷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发起工人运动为革命高潮作准备,都与中央在沪直接领导是分不开的。

火种守护特科担当——

隐蔽战线斗争的聚焦地

上海隐蔽战线创下“四最”:最早设立、最重要阵地、贡献最大、作出牺牲也最多。

中共中央特科成立后,1928年春,周恩来主办学习班,培训特科人员20多天。他又研究、拟订了《中央通知第四十七号——关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作》,确定了秘密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上海的城市斗争之所以能坚持28年而不中断,革命的火种始终未曾熄灭,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无线电通信站,实现了中共首次远程无线电联络,中共的第一部无线电电台悄然诞生。

1928年,中共六大决定在上海建立地下无线电通信站,由周恩来主抓筹备。1929年春,中央拥有第一部自制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并于同年秋在福康里9号开出首个秘密无线电台。

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开展情报、保卫工作,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正如陈云同志所说,“特科是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党的战斗堡垒。特科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白区党的地下组织。”

新民晚报记者鞠敏

专家点评>>

温故弥新传承前行

“传承红色基因”对红色遗迹,进行了一次再回溯。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早期革命活动的集中地。因此,一些最主要的红色遗迹,早就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传承红色基因”专栏力求选取新的视角,注入新的发现、充实新的内容,进行再报道,以加强人们对这些红色遗迹的印象,达成不忘初心的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对红色遗迹,进行了一次再发掘。专栏的一大亮点,在于报社领导编辑记者着力对上海的红色遗迹,进行了全方位的新发掘,纵向涵盖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横向包括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工农运动、思想文化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隐蔽战线斗争等的历史遗迹,几乎一网收进。这就为上海的红色遗迹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专栏的开辟,功在当代,惠及后世,可喜可贺。

THE END
1.城市书房项目推广,打造优化阅读环境,引领阅读新风尚摘要:城市书房项目致力于推广优质阅读环境,通过打造舒适、便捷、富有文化气息的阅读空间,提高市民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质量。该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城市书房项目的实施,不仅丰https://www.linyoer.com/post/2061.html
2.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信息提示首都之窗银幕上正在放映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男高音咏叹调飘荡在空气中,和艺术文献馆的黑胶唱片世界奇妙地融为一体。一位读者正在聆听黑胶唱片。李凌霄介绍,千余张开架阅览的现代黑胶唱片中,包含中外歌曲、戏曲、器乐曲等多种音乐类型,馆内提供6台高端的黑胶唱机以及播放系统,让读者对城市图书馆又多了一个割舍不掉的理由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sy/jrts/202412/t20241209_3960423.html
3.以梅“水塔”图书馆火了!公共文化空间点亮城市更新“水塔”图书馆火了!公共文化空间点亮城市更新以梅 还有的则会在现场提前准备好各种道具:还吸引来了关于读书“如一棵吸引凤凰来的梧桐树”非遗体验等新产业元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 多册,脱口秀“中国日报网”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和谐的文化共同体,文化、年客流量达,创新利用公共文化空间成效卓著“空间https://bbs.9you.com/forum-239-5.html?a=shows&catid=wap&id=997448
4.葛剑雄:图书馆不仅是“硬盘”,还是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来源:南方有些资源公共图书馆有一套(就行),利用率就很高,不可能大家都去私人藏书,而且藏书对文化并不具有公共价值,公共图书馆的书才应该具有公共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 这几年书店萎缩,有的地方为了表示重视,提出口号,我们的城市不能没有书店。我认为这个话是很片面的。https://www.bplisn.net.cn/news/3497.html
5.10座新亮相图书馆,也是戏剧又先锋的城市精神角落2号展厅则通过倒挂在天花板上的书架、陈列着雕塑和纸质作品的大型玻璃橱窗等装置,凸显了对传统图书馆结构的破坏。其中一个装置还突出了近期被禁的书籍,由此强调图书馆作为知识宝库的持久重要性。 通过这场展览,Elmgreen和Dragset强调了图书馆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性:它不仅共享知识,还可以在社会保障网络削弱的情况下继续https://www.douban.com/note/859662574/
6.超大特大城市名单出炉!南昌离特大城市还有多远?人口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存在,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足够的人口的话,那么这座城市也很难发展起来。这从一些大城市就可以看出来,像是北京、上海、广州、之类的城市,哪个不是人口超多,足以窥见人口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https://m.loupan.com/nc/news/202109/4776214/
7.《第一本经济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全部23课)程晔的财新博客(如果我们不认为此人有这样的信念,那么我们的描述将变得毫无意义。)这一点似乎微不足道,但经济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预期的重要性,它与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尽管以上内容超出了本课程的范围,但很有教育意义,这些“基础”问题确实影响到尖端研究。https://chengye.blog.caixin.com/archives/54958
8.唐山图书馆“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拥有合法版权的科学教育教学类专业综合视频资源,是针对现代新型数字图书馆打造的集视、听、教、学为一体的多媒体网络平台。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是顺应高校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研究需求而打造的专业性科学教育视频资源,不仅能为教师的双语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优秀素材,还能为高校师生拓展专https://www.tslib.net/
9.西安决策参考以智慧城市构建绿色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短板仍存需因地制宜 西安图书馆编 ----------------- 2019年第1期总第23期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号邮编:710018电话:86521355-8202传真:86521358邮箱:xt_ckzx2012@163.com http://www.xalib.org.cn/info/72438.jspx
10.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领导人讲话在城市化进程中,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塑造城市的文化品格,推动城市社会文明的发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成为判断城市现代化水准的重要标志。地级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聚集了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城市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举足轻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https://www.xmlib.net/ztxx/ggwhfw/gjzc/ldrjh/201512/t20151231_110434.htm
11.桂工讲坛第1426讲一座城市的生长与变迁——桂林城的昨天以漫谈的形式,聊聊桂林的历史文化、城池变迁,并结合主讲人主持和参与的影响了桂林城市发展的重大规划项目,谈桂林的城市发展历程。同学们在初步了解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下城市规划专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初步知道桂林既是一座以山水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https://rwszjyjxb.glut.edu.cn/info/1015/2546.htm
12.程亚男:首推开放式服务照亮城市阅读人当时的深圳,除了1986年修建的深圳图书馆外,在全国最有名的就是蛇口工业区图书馆。最初南山区规划再建一个图书馆,但程亚男深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并不满足于复制蛇口工业区的经验。在她的主持下,南山图书馆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创特色、创一流”的建设指导思想。 https://gdxk.southcn.com/sz/nsqk/dxrw/content/post_772353.html
13.与淄同行向未来——致敬城市发展合伙人产业是一座城市真正的“超级底牌”,近年来,淄博坚持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推进“四强”产业攀登,厚培新经济“沃土”,为城市发展合伙人来淄投资兴业铺就了“超级跑道”:氢能龙头企业爱德曼对淄博一见“氢”心;天辰公司让闪耀着民族荣光的“己二腈”落户淄博;遨博机器人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增添澎湃智能;景能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35/folder40/folder67/2022-09-30/iw86iNOdcEsvha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