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来,我校英语教研组针对现在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各种误区,结合新目标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还从合作学习应达到的效果及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而达到正面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积极发挥激励教育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形成良性竞争的合作学习局面,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英语组一致认为: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校的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课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9月1日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这是党、国家、社会赋予每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关系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
1、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重视学生。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地学习,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实效性。近年来,国际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多是理论,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乏推广价值。
2、通过对我校初中英语教学调查研究分析,得到以下情况:从学生来看,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小学背景等多种因素导致,学习动机,能力,行为思维习惯等参差不齐。再加上初中学生普遍感觉英语学科的难度较大,因此,不少学生对英语的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更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彻底失去信心。对他们来说,英语如同天书,上英语课如同下地狱。学习是被动的,被逼迫的,毫无兴趣可言,从而产生放弃心理。并且在课堂上转而发展其他兴趣来影响老师讲课,分散其他同学注意力,导致低系效课堂的产生。即使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也穷于应付近似机械的训练,难以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
鉴于以上我校英语教学中所显现种种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我校英语教研组想通过参加本次课题研究,能让我校英语教师有一个新的理论学习,交流,并运用于实践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能切实改变我校英语教学现状,使英语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切实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同时充满活力。最终,使我校英语素质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二、研究课题的界定以及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策论,是美国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活动,其中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形成合作学习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班内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这是知识传授的习惯模式,而实际上由于教师所处地位、教师经历、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分层教学这种知识传授模式产生的效果越来越不够明显,有时会使教师的劳动顾此失彼、事倍功半。本人在英语学科教学实践中在加强分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使之成为分层教学的有效补充,这种学习模式在提高各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情感态度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三、课题组的成立以及分工情况:
随着我校科研课题的界定,我校的科研办公室立即成立了该课题实验研究组,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有的放矢,责任明确,
课题实验研究组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分工
佘建国
男
中教高级
副校长
担任课题实验研究组组长、顾问
孙晓文
女
教务副主任
指导课题实验实施工作,追踪实验进展。
毛兴杰
教研组长
主研教师、课题实验指导
喻桂琼
主研教师、收集实验资料、实施方案
王利
中教一级
教师
主研教师,材料分析
李敏
主研教师、组织问卷调查
罗金雁
主研教师、分析问卷调查
张晓欧
主研教师、资料汇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健全完善合作机制,评价手段。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缩小差异,促进全体学生英语发展,情商发展,形成乐学善学,好学的学风。
2、教师勤于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深挖教材,勇于实践,勤于反思,不断提高有效教学水平。
3、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集体,有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缩小班级差异。全面提高全校英语质量,发挥科研为教育生产力的作用。
五、实验思路
本研究课题将采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及合作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通过生生,是师生之间的适应性评价,解决问题,生成能力,再经过教师引导,提供加强训练,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平台,达到能力迁移的较高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拓展中都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六、研究的内容
1、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2、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
3、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与策略。
4、探索如何创设情景,使合作学习围绕目标展开。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调查,家庭,同学随访,写出调查报告,建立学生情况档案。
3、实践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提高认识,规范研究行为,总结实践成果,发展已有理论。
4、研究个案,找出普遍规律,形成科研成果。
八、实验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一个学期)
(1)建立学情档案
(2)确定合作形式
(3)讨论合作学习内容及方式
(4)探索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形成体制
(5)参加课题培训
2、初步实验阶段(两个学期)
(1)逐步渗入实验教学模式
(2)定期总结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不断完善,优化合作学习方式。
(3)探索合作学习的多样化形式
(4)教师及时反思教学程序是否最优化,总结经验,形成习惯,
3、深化实验研究阶段(三个学期)
(1)开展教师间研究经验交流,进一步完善各教师的实验研究。
(2)撰写论文集反思集个案集,撰写实验方案,提炼和总结先进经验,全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