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落实“三个课堂”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月26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就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部署安排。6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的《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一、“三个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

“三个课堂”是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下建立的三个各有侧重的课堂。“三个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构建了“大课堂”概念,虽定位不同、各有侧重,但相互融合,使得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课内与课外、师生与社会课堂参与者、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发力。“三个课堂”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建立了统筹学科知识、融合教育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尊重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的大教育理念。从教育场域方面来看,“三个课堂”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封闭的教室空间,提出要构建传统课堂、校内各场所、校外教育教学场所三种不同的学习场域。从教学方式方面来看,“三个课堂”打破了单一的、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建立了全校范围内全学段、全领域融合的“师—生、生—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学习共同体。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三个课堂”将校园、家庭、社会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建立起了立体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教学资源库。

“三个课堂”是定位不同、各有侧重的课堂。第一课堂教学相长,作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新知学习、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素养养成等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第二课堂彰显个性,将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新的教育教学阵地,如校史馆、荣誉陈列室、操场、教室、校园绿化种植区、食堂等,整个校园都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的实践课堂。第三课堂注重整合,彻底打破了四面围墙围成的天井学校的局面,打开了学校的大门,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了社会,将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三个课堂”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共同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共同承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三个课堂”是如何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

第一,“三个课堂”是从教育教学场域的变革方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三个课堂”将教学场域从教室扩展到了整个校园,从学校延伸到了整个社会,将教育教学活动从常规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搬到了工厂车间,搬到了部队军营,搬到了社区街道。例如,让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在真实情境中了解翻耕、种植、扦插、嫁接、施肥打药、收割、收获等农业生产知识;走进工厂了解水的净化、纯净水的生产加工过程,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汽车生产组装流程是怎样的等工业生产知识;走进儿童福利院、养老院、街道社区做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等。

第二,“三个课堂”是从教育教学内容的变革方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三个课堂”将课本上的知识、课堂里的讨论、多媒体中的影像融入到真实的、活泼的、生动的校园生活中,回归到真实的工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到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部队军营的军事军纪教育中。“三个课堂”有效破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困境,在学校种植园、农村地头、工厂车间里,学生学习了胚胎胚芽、光合作用、拔节孕穗、农田化肥、土壤环境、炼钢炼铁、造纸印刷等知识,实现了包罗万象的自然、人文、社会知识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间的一次次飞跃、一次次丰富和一次次升华。学生在实践中对“樱桃好吃树难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感悟,这对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三个课堂”是从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三个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随着教育教学活动场域的外延,第二、三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弱化。第一课堂中,学生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习的;第二课堂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同伴互助、行动体悟;第三课堂中,学生成为了主导者、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学生通过参观、调查、研究、实践等多种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三个课堂”理念下,教师从主导者的角色,逐渐成为学生成长求知的引导者、指导者乃至同行者。学生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在活动中学习,在参观体验中学习,在调查研究中学习,在研学实践中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知行合一的感悟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三个课堂”如何落地实施

第一,全社会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各级党政机关、学校、社会各界应严格执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精神。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担负宣传贯彻落实的主体责任,根据各自不同特点丰富监测评价手段,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教育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同时,陕西省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全社会都要认真学习“三个课堂”理论,领会核心要义,为实施“三个课堂”夯实基础。

第二,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做好“三个课堂”的推动工作,落实人才培养的督导评估工作。各级党委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高度认识“三个课堂”的政治意义,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行动起来,各部门协调一致,补齐短板,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全社会应广泛参与“三个课堂”的实施,社会组织、企业、家庭都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空间和全方位的学习场域。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第三,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担负起落实“三个课堂”的主体责任。学校应高质量上好第一课堂,积极开展课堂创新,做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落实落细、应教尽教、教会教好,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利用校内各种资源组织开展好第二课堂。同时,学校应积极对接全社会,协调调动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元的第三课堂,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第四,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农村和家庭应主动融入“三个课堂”。社会组织要依法依规参与第二课堂,与学校共同提升第二课堂的质量,各单位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第三课堂。第三课堂可以是学生日常或寒暑假及节假日的研学实践、体育竞赛、军事教育活动,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参观活动,图书馆、音乐厅的学习熏陶活动,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到农业种植基地、工厂及手工制作坊的参观实践,还可以是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

第五,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要大力宣传、积极推进、共同参与“三个课堂”的建设。教科研人员要经常性进入一线学校,深入课堂问诊把脉,了解“三个课堂”实施中的一些好的作法,总结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推广。还要深入学校调研“三个课堂”推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将其作为教研内容和教研方向,带领学校围绕“三个课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寻找化解困难、破解瓶颈问题的高质量育人之策,为全社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高质量实施“三个课堂”发挥教科研支撑和助力续航作用。

“三个课堂”的课内与课外互补、校内与校外互补、线上与线下互补、所教与所学互补、理论与实践互补、学校及家庭与社会教育互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培养热爱劳动人民情感互补,这样的课堂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更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共同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共同承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堂。

THE END
1.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北京师范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结构化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意涵的理解,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育部,2022)。 https://flts.bnu.edu.cn/node/15977
2.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线上机构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这些政策要求均在《意见》中得以重申。http://www.cnlawweb.net/legal/comments/2024121246556.html
3.导正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向基于这一理解,我们回头审视上述三个案例,它们形式上都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影子,但本质上都没有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既没有解决真实问题,没有开展充分的学科和跨学科实践,也没有形成学科观念和跨学科观念,进而无法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具体分析,有三方面不足: 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8_2111284839.html
4.课间延长5分钟,有啥不一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延长出来的5分钟里,不少学校变身创意工坊,让课间活动不再是简单的休息,而是成长路上的精彩一课。 “我们给学生提供更多可选项,但无需过度安排。”市第1小学副校长马蓓蓓的话可以作为各个学校对于延长课间的一种参考。 但是,“课间10分钟消失”“课间静悄悄”的问题在各地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http://wlmq.wenming.cn/wcnr/202412/t20241218_8768540.shtml
5.泉州公布第四批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特色课程多彩绽放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唱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歌曲,当地归侨受邀传授异域风情的印尼舞蹈;在手工课中,学生观察峇厘村归侨建筑的独特风格,运用橡皮泥、黏土等材料制作印尼风情小屋,利用布料、纱线等素材设计印尼特色服饰,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侨文化”。学校还开辟“阳光生态园”劳动基地,邀请归侨糕点师傅教授黄金糕、千层糕等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4-12/16/content_9120742.htm
6.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二是改革实践教学,每年从机关街镇遴选岗位用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实岗挂职,组织64名委办局领导和30名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到学校兼职任教,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三、统筹线上线下,提高育人能力 线上抓网络育人。一是打造网络名师,创建40个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发布短视频2000个,累计传播过千万;10集《海河上的思政https://www.tqzyxy.com/app/news/detail.html?id=547
7."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实施策略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较强,善于解决问题,在技能操作上更有优势,但他们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欠缺的。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思政教育工作更要善于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以及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等多种场域和方式整合育人要素,实施“强融合”的综合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https://lt.mentorsc.com/article/6581
8.上一条:校长范新会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线上线下联动,完善“双创”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双创”教育目标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创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线上+线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有效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鼓励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育实践计划,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双创http://www.slxy.cn/info/1081/13375.htm
9.专业解析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课程都已经建设线上资源,主要以学校优慕课为载体,学生可以登录账号进行线上学习、线上讨论;课程主要还是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课堂教学同时会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金融学专业的学习学生需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同时课外还要关注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用学过的理论解释分https://www.eol.cn/shandong/yuanxiaochuanzhen/202004/t20200413_1721204.shtml?ivk_sa=1023197a
10.深度Steam教育在等风来具备研发能力的培训机构最值得投铅笔道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市场规模最大、创新点最多,最具投资价值,所以本研究只讨论Steam中的培训机构。如图,我国Steam教育机构的模式可以2种:以线下为主的培训机构,以线上为主的培训机构。 一、线下为主的培训机构 以线下为主的培训机构为机器人教育、科普教育,分为校外生意与校内生意。 https://www.pencilnews.cn/d/14582.html
11.西安欧亚学院线上通识课程为大学生量身打造,足不出户提升通识“线上学习”、“直播课”、“在线课程”这些以往多处于辅助地位的教学手段,在这个春天成为了广大学生“停课不停学”期间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西安欧亚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系列改革,持续推动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在线精品课程。 https://tsjy.eurasia.edu/info/1062/1471.htm
12.西安翻译学院分院介绍:降与运动学院近年来共立项校级重点课题四项,其中三项为校级优秀结题,校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子项目一项,线上线下共享课程两项,校级虚拟仿真课程一项等。 2017年专业建设带头人许崇高教授获批国家社科项目,此项目为陕西省民办院校获准立项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同时整个师资团队每年获批省科技厅、省社科、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https://i.ifeng.com/c/8HsFCo1bw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