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由此可见,德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遵循英语自身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也要力图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渗透,完成思想的转变和人格的塑造。
一、德育在英语课堂中有效渗透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其道德因素贯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整个环节。
二、外研版教材中德育内容的体现与案例展示
1、初中三个年级德育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面对不同的话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们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针对日常学习内容还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材挖掘,把德育渗透在每一堂课。
八年级: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故事;能用简单的英语句子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信息交换,简单对话;能读懂小故事以及其它文体简单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故事,参与简单的角色表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尝试调整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体验,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初步了解世界文化。
2、初中典型德育案例展示
三、教学环节
1.分配任务
2.小组讨论
3.交流展示
4.教师带领总结
三、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如课堂坐姿,听讲回答问题习惯,朗读声音等;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等。
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英语教师要将隐藏在教材中学生难以发觉的德育内容,充分揭示出来。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很难感悟到德育内容,英语教师就要联系实际,适当的点拨和联想,并清楚地揭示和科学地剖析,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力,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
在英语课堂上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合作和竞争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创设特定情境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德育体验。
英语课外活动可开拓的领域十分广泛,如课外阅读、看英语影视剧、出版板报、对话等,这些都是学习运用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能力的极好形式,又是陶冶情操、探索人生真谛的好途径。
学校指示牌都用中英双语书写,教学区的墙上都张贴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受孩子们喜爱的英文名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