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教学考核。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其一定的平时成绩,根据其他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状况及其表现来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卷面考查除了有10分左右的纯时事题外,其他题目也尽量结合当年的时事热点来进行命题。
3业已形成的基本经验与局限
本论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科研资助项目成果
关键词:田径;赛前训练;生理指标
赛前训练是个引导过程,目的是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或超水平发挥,进而取得优异的成绩。赛前训练既是整个训练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专门的训练阶段。作为研究对象的教练,本人对参加200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江苏省大学生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调控,对运动员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量与评价,并对一些赛前训练经验进行了总结,随后对2005年参加第十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江苏省中长跑队队员的赛前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生理指标的监控进行了验证,期望能为田径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客观的指标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长跑比赛的江苏省大学生运动员8人(表1);江苏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中长跑运动员8人(表2),16名运动员皆为运动健将及以上水平。
1.2研究方法
1.2.3专家访谈法利用大运会和全运会的机会,对长期从事该领域教学,训练的专家、教练员进行了访问,对教练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访问记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将所测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了检验,用X±SD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2结果与分析
2.1赛前训练的具体计划在训练的第一周内,主要目的是恢复体力,进行一般耐力的训练,以量为主,强度为次,安排2~3次长距离的跑,辅之以速度、速度耐力和力量的训练。从第二周开始,逐渐加大强度,主要是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第六周进行调整,以准备迎接比赛。
对训练的计划安排上应该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第一,赛前训练六周中前五周应侧重提高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最后一周调整训练负荷,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准备参加比赛;第二,为了避免对运动员的机体造成伤害;赛前训练负荷强度应平稳上升和下降。第三,大负荷训练课后可采用不同性质的中、小负荷训练课,加速疲劳恢复[2];第四,赛前训练不仅要注意运动员的身体适应性,边训练,边监控,还要注意负荷强度的提高,这样才能使队员发挥最佳的比赛状态。
2.2比赛成绩与结果
2.3.1赛前训练不同阶段基础心率的变化见图1,图2。图1全国第七届大运会江苏省大学生中长跑队员基础心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期六周的赛前训练中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呈稳中有降的趋势,说明运动员对运动负荷有良好的适应性。
2.3.2赛前训练不同阶段尿蛋白的变化图3、图4表示的是赛前训练跟踪中,相等强度负荷下的尿蛋白的含量的变化,由图示的曲线变化可知,随着训练课的过程推进,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逐步提高,适应性良好。
图2江苏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中长跑队员基础心率变化图3全国第七届大运会江苏省大学生中长跑队员尿蛋白变化图4江苏队参加第十届全运会中长跑队员尿蛋白变化2.3.3身体机能变化两次赛前训练跟踪中,运动员身体机能测定结果见表5、表6。由表5、表6可知,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赛前第四周比赛前第一周均有提高,但无明显变化,赛前第六周比赛前第一周明显提高,显示运动员赛前身体状况良好,对训练内容有良好的适应性。赛前的生理监控,不仅保证运动员正常的训练,而且使运动员身体保持了良好的状态,为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用心率、心功能指数、尿蛋白、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斯坦格试验与汉契试验、无氧阈等指标评定田径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需结合项目的特点和训练实际,加强监控,进行综合分析。
2)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应以专项素质为主,突出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
2)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应从第二周开始安排,第二周到第五周的训练目的是加大强度,提高竞技状态,在此阶段中占很大比重,每周安排三次[4]。在第六周调整阶段,速度耐力训练安排一次,防止提前出现比赛状态。
中跑速度耐力训练选择短于、等于或稍长于专项距离的段落。1000m以下段落提高无氧代谢能力,1200m以上尽量用接近无氧代谢临界速度,长距离连续跑,以间歇跑和变速跑为主,段落安排顺序采用长距离在前,短距离在后的方式,如1200+1000m+600m+400m的间歇跑,强度为85%~90%~95%,强度可以随队员身体机能和训练课的次数增加,每次总量为2000~3000m,间歇心率恢复到20次/10s为准,再进行下一段落训练。这样有助于运动员体内乳酸不断增加,提高队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力[5]。
长跑的速度耐力训练主要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和专项耐力,其训练方法以间歇跑和变速跑为主,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持续跑,训练中采用4000m+3000m+1000m的间歇跑或1000m快+400m慢的变速跑,每次课总量可控制在6000m~9000m之间,间歇以心率恢复到20次/10s为准[6]。
3)发展有氧耐力是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的获胜基础。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这一训练贯穿与整个赛前训练过程。比如每天早上的早操要进行40min的越野跑,心率在150次/min左右。在安排有条件训练的基础上要避免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厌倦,训练中采用越野、匀速跑、定向跑、上下坡跑等多种形式。在赛前最后一周可以采取长距离公园风景区放松跑形式,可有效的对运动员前一段大强度的训练进行调整。
4)速度力量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要给予重视。
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赛前应重视速度、力量、耐力的逐步增加,并与专项能力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科学的融为一体,保证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和动作节奏的稳定性[7]。具体训练中应重视柔韧性的练习,除早操越野跑后的20分钟柔韧练习外,在每次训练课准备活动中也要安排一些拉伸练习;另外循环速度力量可使运动员接受不同训练刺激的结合,能促进整体力量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楼静,张根生,陈春枝等.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身体机能评定及营养恢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770-772.
[2]郭经宙,韩克平,任保国.对世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1):50-53.
[3]马慧敏,赵建林.中长跑训练系统可靠性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91-93.
[4]宗华敬.马拉松、长跑项目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动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9-11.
[5]吴叶海.中长跑间歇训练中分段距离练习速度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54-56.
[6]曹子毅.中长跑训练方法及其演变规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87-88.
[7]叶国鸿,潘月顺,罗旭.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22-124.
一、班级工作思路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1.确定班级奋斗目标:争当学习排头兵,争创优秀班集体,共创友爱和谐大家庭。
2.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主要从学习方面,班务方面,卫生方面及日常规等五个方面入手,使班级管理制度化,并将班级管理公约张贴,以便每一位参照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利用好班级日志。由值日组长填写记录,他们以书面的形式记录班级的大小事件及各种情况,发表自己的观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总之对班级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要求,并在班会课上由班长或团支部书记宣读。
4、充分利用好橱窗、黑板报等宣传班级精神,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立足常规,做好班级管理
1.每周一次的班会,由班委总结上一周的概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表扬由进步的学生,并制定下一周的班级奋斗目标。
2.值日组长轮流填写班级日志,班委成员轮流查阅,掌握班级各方面的一手资料。
3.卫生工作常抓不懈,实行劳动委员负责制,责任到人,制度明确,班主任随时检查监督,确保同学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班委会建设,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首先经过学生们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组成完全民选的班委会与团支部;其次明确各班委的职责。实行班干部轮流值日制,以便于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动态。
实行一周一次的班委会制度。由班长主持,了解前一周班级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发现好人好事,公开表扬。依据班级现状,制度下一周的奋斗目标,并借此机会,对班委各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引导班委成员学会工作,提高工作的艺术性。
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多用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进步进行激励,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2、多用建议、如果这样的语言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
3、多用成功人士的成长历程、大学生活介绍等,诱发学生向往、追求的意识和倾向。
4、利用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使学生明确目标,打好学业水平测试第一仗。
5、利用班会等形式介绍社会现实,如就业压力、大学录取情况、我校高考情况等,要求学生要有高三意识。
1、能学好但不愿意学的,不停地做思想工作,进行说服教育。
4、对于优秀生的培养,主要是避免偏科、考试发挥失常等问题,除了谈话激励、心理疏导外,和家长沟通,利用家校合力,发挥重要作用。
5、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态度、道德品质较好,要多关心生活,多谈话。
七、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事关学生生命安危的大事,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常常将行路安全、饮食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八、加强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地点:响水中学
三、活动对象及内容
对象:初二升初三学生80名、初三升高中学生30名
内容:数学、物理、化学、英语
四、活动流程
表一:活动流程表
活动前期安排安排场所联系响水中学领导,借用场所5月1日至7月1日黄腾峰
召开筹备会议商议活动具体内容7月20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黄宇
学生报名学生报名参加活动,家长签订协议书7月30日响水中学冯翠雯
联系同乡会成员联系同乡会成员,咨询各位乡员意见7月31日响水中学黄腾峰
活动期间安排启动仪式集合学生,讲解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8月1日上午响水中学曾杨立
第一周补课认真落实课表安排8月1日至8月7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胡文杰
第一周补课总结召开总结会议,汇总补课经验,补充不足之处8月8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第二周补课认真落实课表安排8月9日至8月15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问卷调查对本次义教质量进行调查8月15日响水中学胡文杰
活动总结召开总结会议,汇总补课经验,补充不足之处8月15日响水中学曾杨立
活动后期安排统计费用统计各项费用使用情况8月16日响水中学宋羡
宋羡
五、补课期间管理安排
表二:补课期间管理安排表
事项负责人处理机制
课堂秩序各班班主任情节轻者警告,重者清退
迟到、旷课各班班主任通知家长,情节严重者清退
老师调课安排曾贵荣、黄宇协调处理老师的课程调整
日常记事赖慧静、宋羡记录每日状况,定期更新至博客
课外活动黄腾峰不定期举行活跃氛围的活动,诸如篮球赛等
应急安排胡文杰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诸如学生打架、停电等事件
六、活动预算
表三:活动预算表
购买物品单价(元)数量(件)总费用(元)
打印纸1510150
活动奖品一一350
交通费一一200
海报纸张10330
聚餐费用一一1000
总费用一一2150
七、预期效果
7.1通过本地大学生与初中学弟学妹间的交流实现知识、经验的交流,增强学弟学妹的学习氛围;
7.2为协会成员提供一个自我价值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低住高练训练法(LoHi)人体元素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五种元素的作用和平衡失调引发的病症
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1.酶和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许多金属酶均含有微量元素,如碳酸酐酶含有锌、呼吸酶含有铁和铜、精氨酸酶含有锰等。2.构成某些激素或参与激素的作用,如甲状腺素含有碘,铜参与肾上腺类固醇的生成等。3.参与核酸代谢,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物,含有多种适量的微量元素,需要铬、锰、铜、锌等维持其正常功能。4.协助常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发挥作用。常量元素要借助微量元素起化学反应。如含铁血红蛋白可以携带并输送氧到各个组织,不同微量元素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二)低氧训练对五种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低氧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周期中持续或间断采用低氧条件刺激,利用高原自然低氧环境或人工模拟对人体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配合运动训练来增加机体的缺氧程以调动体内的机能能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项目训练较常用的手段。在总结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国际上已基本认同世居平原的普通人或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应为2000-2500m。目前,学术界将低氧训练的方法分为以下6种:传统高原训练、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高练低练和亚高原训练。
(三)本实验选择的低氧训练模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普通男性大学生10名,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未经历系统运动训练,世居低海拔地域并且之前从未上过高原进行任何活动。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为自身对照。
受试者在训练前和每周训练后采用取血笔及毛细玻璃管采集受试者手指末梢血40μl置于1.5ml盛有MB5血液多元素分析液的离心管中用于测定五种元素含量。
元素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仪器为北京普析通用公司研制的MB5血液多元素分析仪,试剂盒由北京普析通用公司提供。
三、结果与讨论
(一)全血Cu含量变化。对于第一周训练后Cu含量的显著突增,可能是由于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受试者初次在模拟低氧环境下训练所出现的代偿现象。
(二)全血Zn含量变化。对于第一周训练后Zn含量的显著突增,可能是由于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受试者初次在模拟低氧环境下训练所出现的代偿现象。
(三)全血Ca含量变化。对于第一周训练后Ca含量的显著突增,可能是由于久居低海拔地区的受试者初次在模拟低氧环境下训练所出现的代偿现象。
(四)变化幅度的比较。最后一周训练结束后所测Cu、Ca、Fe指标与训练前进行配对T检验后各个元素p值如下:PCu=0.004,PCa=0.022,PFe=0.049。容易发现PCu
微量元素是机体内许多酶的活性成分,体内缺乏,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目前已明确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具有确切的抗缺氧作用,因此,在训练后,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对人体适应高原低氧有重要意义。
四、小结
训练周期中各指标变化趋势各不同,Cu的上升趋势非常显著,Ca和Fe也显著降低,但Zn和Mg变化不显著。为期4周的低住高练训练法(LoHi)会使人体全血Cu含量上升而Ca和Fe含量降低,且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u、Ca、Fe,而对于Zn和Mg含量影响不大。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