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明信: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五个核心主题

在这些论述中,詹明信依然坚持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立场。他将“后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以及其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危机”或“死亡”,理解为资本主义新一轮重组和扩张在意识形态的表现;他指出反乌托邦焦虑的蔓延是由于“对变革的希望已被对损失的恐惧所取代”,因此要在文化诊断和治疗中解决这种乌托邦焦虑,重新激发起人们对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另一个世界的想象;他肯定了革命性暴力的必要性,指出一场变革运动如果“不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那么它就不一定伴随着暴力”,但是如果它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那么以前在二元对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就必然会诉诸暴力反抗”,因此暴力是“真正的社会革命进程正在进行的外在标志或明显征兆”;他客观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因为它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盲目地“进入了一个它无法生存的环境”;他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与日俱增的重要性,指出”当对社会的结构性认知受到阻碍时,道德化政治就会发展起来”,因此今天宗教势力和种族主义与日俱增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对社会主义失败的愤怒”,他们“绝望地盲目试图用新的动机来填补这一真空”。

第一个主题

“后马克思主义”经常出现在资本主义本身发生结构性蜕变的时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或者换一种更好的表述,为了同时赋予这两个词以深度,它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一方面意味着,在宣布资本主义和市场取得最终胜利的同时庆祝“马克思主义之死”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后者似乎预示着前者将有一个安全的未来——撇开资本主义和市场的胜利究竟有多“彻底”的问题不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矛盾”并非某种以无形的内部消解的形式进行的,而是相对有规律的,至少可以在事后被理论化。例如,在资本主义的任何特定时刻,它所控制的空间最终都会因它在技术上有能力生产的商品而变得过度饱和。这种危机是系统性的。

然而,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或生产方式,它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生产方式,并曾克服过这种周期性危机。资本主义通过两种基本战略实现了这一目标:一是体系的扩张,二是生产全新类型的商品。

生产全新类型的商品。克服系统性危机的第二个条件是:求助于技术创新甚至“革命”。欧内斯特·曼德尔将这些变革与刚才描述的阶段相吻合:民族资本主义时期的蒸汽技术;帝国主义时期的电力和内燃机;我们现在所处的跨国资本主义和全球化时期的原子能和控制论,一些人将其称为后现代性。这些技术既生产新型商品,又有助于开辟新的世界空间,从而“缩小”全球范围,并按照新的规模重组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信息或控制论来描述晚期资本主义是恰当的(在文化上也很有启发性),但需要与经济动力重新结合起来,因为从修辞、智力和意识形态上来说,它们往往很容易与经济动力割裂开来。

如果接受这种资本主义时期划分的总体思路,就会立即发现,各种“后马克思主义”(特别上世纪初的伯恩斯坦主义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他们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危机”或“死亡”,恰恰是与资本主义重组和大范围扩张的时刻同时出现的。紧随其后的是各种更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比如我们这个时代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试图将其传统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本身——所具有的新的特征理论化。

第二个主题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自由愿景——摆脱不必要的、可避免的经济和物质束缚的自由,集体实践的自由,在我们这个时代同时受到两个意识形态层面的威胁:一个是“话语斗争”(用斯图尔特·霍尔的话来说),即与世界范围内的撒切尔主义关于市场体系的论争;另一个是更深层次的反乌托邦焦虑和对变革的恐惧。这两个层面显然相互暗示,因为市场理论预设了一套关于人性的观点,而反乌托邦主义则以更具启示性和自由性的方式演绎了这套观点。

话语斗争(相对于赤裸裸的意识形态冲突而言)的成功之道在于抹杀其替代方案的价值,并使一系列主题变得难以提及。它以碎片化、天真、物质利益、“经验”、政治恐惧和历史教训为“依据”,将国有化、监管、赤字支出、凯恩斯主义、计划、民族工业保护、安全网以及最终的福利国家本身等曾经严肃的可能性坚决去合法化。将最后一种情况与社会主义相提并论,使得市场言论获得了双重胜利,既战胜了自由派(在美国的用法是“新政自由派”),也战胜了左派。因此,左派如今被置于必须为大政府和福利国家辩护的境地,而左派在批判社会民主方面的精致而复杂的传统,使其在没有辩证地理解历史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历史形势的变化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战略对策。但这也要求我们与所谓的历史终结——即后现代基本的非历史性进行接触。

第三个主题

但是,这种观点反过来又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革命本身采取立场为前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后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武库中的主要展品,正是这一概念非现实性。然而,要捍卫这一概念,我们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特别是,我们需要放弃一切暗示革命是一个预期的时刻而非一个精细复杂的过程的“图标学”。例如,我们在各种历史革命中最珍视的许多标志性形象,如攻占冬宫和网球场宣誓,都需要搁置一边。

社会革命不是一瞬间的事,但它可以从现存系统变革的必要性角度得到肯定,在这个现存系统中,万事万物紧密相连,相互关联。这样的系统要求一种绝对的系统性变革,而不是零敲碎打的“改良”,因为“改良”是贬义上的“乌托邦”,即虚幻的、不可行的。这就是说,这种制度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有一种激进的社会愿景来替代现有的社会秩序,在当前的话语斗争状态下,这种愿景不再是理所当然的或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而是需要重塑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无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是印度教)声称要为消费主义和“美国生活方式”提供一种激进的替代方案,只有在传统的左翼替代方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革命传统突然显得不可用时,这种宗教原教旨主义才会大行其道。

我们必须把革命想象成一种过程,一种对现存系统进行破坏的东西,想象成一系列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由一个预期的或政治的事件触发,如左翼在选举斗争中的胜利或殖民权威的瓦解,但随后会以越来越广泛的民众参与和激进化的形式出现。这些新的民众诉求从迄今为止一直沉默和贫困的民众中不断涌现,甚至使表面上左翼的政府也变得激进起来,并迫使国家进行更具决定性的改革。于是,国家(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世界也是如此)以经典的方式极速分化对立,每个人都必须站队,无论多么不情愿。暴力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这一进程不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那么它就不一定伴随着暴力。但是,如果它是社会革命,那么以前在二元对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就必然会诉诸暴力反抗,那么,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暴力(无论多么不可取)就是真正的社会革命进程正在进行的外在标志或明显征兆。

因此,这里提出的更基本的问题不是革命的概念是否仍然可行,而是民族国家自治的概念。我们必须要问的是,在当今的世界体系中,是否有可能让一体化的任何部分脱钩、脱节(用萨米·阿明的话说),然后追求一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一种截然不同的集体工程。

第四个主题

苏联的解体不是因为共产主义的失败,而是因为共产主义的成功——只要我们像西方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那样,将共产主义的成功理解为仅仅是一种现代化战略。因为即使在十五年前,人们也认为苏联正是通过快速现代化才赶上了西方(我们几乎已经不记得这种官方的令人焦虑的观点了)。

还必须强调的是,效率、生产率和财政偿付能力等范畴是一种比较性的范畴,也就是说,它们的后果只有在几个不平等现象相互竞争的领域中才会发挥作用。只有在老式机器和老式设备进入其势力范围,从而受到竞争挑战时,生产率较高的技术才会淘汰老式机器和老式设备。

这就引出了第三点,即苏联“变得”效率低下,并在试图融入一个正从现代化阶段向后现代阶段过渡的世界体系时崩溃了。在文化动机(消费主义、更新的信息技术等)的驱使下,在精心策划的军事技术竞争的吸引下,在债务的诱饵下,在不断强化的商业共存形式下,苏联社会进入了一个它无法生存的环境。可以说,苏联及其卫星国一直就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的球形穹顶下一样,被孤立在自己特定的压力区内,现在却开始轻率地在没有准备好宇航服的情况下打开气闸,从而使自己及其机构受到外部世界特有的无限强烈的压力。其结果可想而知。就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巨大的爆炸压力对附近脆弱的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一样;或者就像海底水压对为上层空气而进化的无保护生物所造成的怪异和变形的影响一样。事实上,这一结果证实了沃勒斯坦的先见之明,即苏联集团尽管重要,但它并不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制度,而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一个反制度空间或区域,这个空间或区域现在显然已被炸毁,只有少数幸存的小块区域还能继续进行各种社会主义试验。

第五个主题

在当前的晚期资本主义体系中,在后现代性中,在曼德尔的第三阶段信息化或跨国资本主义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运动以及思想和理论抵抗的形式),必然有别于在现代时期、第二阶段、帝国主义时代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与全球化的关系截然不同,而且,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相比,它们似乎更具文化特征,从根本上取决于迄今为止被称为商品物化和消费主义的现象。

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并不是这些领域趋于分离或分化的结果,而是商品化本身更加普遍的饱和与渗透的结果。商品化已在文化领域的大片土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些土地迄今为止一直受到文化的庇护,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品的逻辑是不一致的。今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商业,其结果是,过去被认为是专门的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大部分也成为了文化活动。在这一表征下,所谓的图像社会或消费主义的各种诊断都需要归入其中。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分析中具有理论优势,即它的商品化概念是结构性的、非道德化的概念。道德激情会产生政治行动,但只是最短暂的政治行动,很快就会被吸收和重新整合,而且很少会与其他运动共享其具体问题和主题——但只有通过这种融合和构建,政治运动才能发展壮大。事实上,我很想反过来说,当对社会的结构性认知受到阻碍时,道德化政治就会发展起来。今天,宗教和种族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对社会主义失败的愤怒,以及绝望地盲目试图用新的动机来填补这一真空。

至于消费主义,很多人希望它被证明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人类社会有必要经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主义,哪怕只是为了更自觉地选择某种根本不同的东西来取代它。但是,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对消费主义的沉迷在客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看来,20世纪60年代激进理论的前瞻性诊断,即“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因为它产生了新的需求和欲望,而这种需求和欲望是资本主义无法满足的”,现在有可能在全球规模的新的世界体系中得到实现。

在理论层面上,我们可以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长期结构性失业、金融投机和资本流动失控、图像社会等问题,都是在所谓的缺乏内容、抽象性(而不是另一个时代所谓的“异化”范畴)层面上深刻关联的。当我们再次讨论全球化和信息化问题时,辩证法中更矛盾的层面就出现了。当新的世界网络(左翼、商界或右翼)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与当今世界体系中自主性的丧失(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实现自身的自治,或与世界市场脱钩)一起出现时,就会出现一种看似难以摆脱的顽固困境。知识分子不可能仅凭某种思想就找到穿过这一困境的方法。正是现实中结构性矛盾的成熟产生了对新的可能性的曙光预期:然而,我们至少可以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通过“紧紧抓住消极的东西”来保持这种困境的活力,通过保持这种活力来期待某种新的东西出人意料地出现。

THE END
1.20世纪最伟大的十大思想家从马克思到福柯的智慧探索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他出生于1864年的爱森纳赫城,现在属于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个小镇Eichst?tt。 在1920年的6月14号,他因为子宫癌去世。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方法论上提出严谨性原则,以及关于官僚制和信仰的研究。 路易丝?アレン?普リチャード (Louise Allen Pryce) https://www.nhdoodvjp.cn/ming-chao-ming-ren/744053.html
2.我来告诉你揭秘那些让世界变smart的十大思想家排名马克思 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对社会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受经济基础所决定,这种理论至今仍影响着全球政治和经济讨论。 斯宾诺莎 荷兰哲学家巴尔扎克·斯宾诺莎,以其独特的唯物主义观点闻名于世,他认为宇宙仅由物质构成,没有神或其他非物理实体存在。 https://www.ruosmrnll.cn/li-shi/790161.html
3.斯蒂芬·霍尔盖特:谢林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评不幸的是,德国唯心主义或大陆哲学的评论家中,尤其是在英语世界,谢林的黑格尔批判(Hegelkritik)受到的学术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安德鲁·鲍伊提醒我们谢林的批判具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值得称赞。(4)然而,我想反驳鲍伊的论点,即谢林成功地揭示了黑格尔思想中真正的缺陷。在我看来,谢林未能揭示任何此类缺陷,原因有两个。一方面,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15224868/
4.跨界对话与未来展望深度访谈21世纪十大思想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思想家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进步的引领者。他们通过书写、演讲和行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在21世纪,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行为尤为重要,他们以独到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但也充满挑战的未来的蓝图。 今日智慧,明日指南 https://www.phiyhnlirw.cn/ming-chao-ming-ren/799736.html
5.[电子书]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本书为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https://www.sohu.com/a/836851766_100257806
6.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涂尔干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尽管他在当时主要被视为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涂尔干遵循着孔德的方式,以社会学的实证主义进行研究。而韦伯以及他的同僚维尔纳·松巴特(也是德国社会学最知名的代表人物)采纳的则是反实证主义的路线,这些著作开始了反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界的https://baike.sogou.com/v34274.htm
7.战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视野中的马克思和韦伯的英文翻译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战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视野中的马克思和韦伯的英文,战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视野中的马克思和韦伯翻译,战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视野中的马克思和韦伯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m.dict.cn/%E6%88%98%E5%90%8E%E8%A5%BF%E6%96%B9%E7%A4%BE%E4%BC%9A%E5%88%86%E5%B1%82%E7%90%86%E8%AE%BA%E8%A7%86%E9%87%8E%E4%B8%AD%E7%9A%84%E9%A9%AC%E5%85%8B%E6%80%9D%E5%92%8C%E9%9F%A6%E4%BC%AF
8.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类型”历史学实践作为马克思·韦伯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理想类型”在学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就历史学而言,这一概念工具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结合主客观的认识论,通过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现象的抽象以及事件的具体行动等类型的分析,探讨历史因果关系,进而理解历史真相. 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14376ede4fe1a6b7754c5.html?q=C/N
9.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Weber)说过来自侃哥侃英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说过一句话:Man is an animal suspended in webs of significance that he himself has spun(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出于一定的意义https://weibo.com/1249091111/L5dFpcpoS
10.韦伯虽接受了马克思的财产关系慨念,但他只是认为财产的意义在于a韦伯虽接受了马克思的财产关系慨念, 但他只是认为财产的意义在于它为其所有者提供了一系列经济特权, 只有在市场交换和分配的机遇中这些特权才表现出对阶级地位的重要意义市场的边际效用规律给了财产占有者更多的“ 把‘财产’和‘财富’ 的形式变成‘资本’的形式的可能性”⑩ , 使有财产者有更多的获利机会, 正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4715107
11.马克斯韦伯(精选七篇)许多韦伯研究者已经指出:马克斯?韦伯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立场,即把法律和权力结构看成是由某种生产方式决定的。实际上,韦伯虽然受到马克思的很大影响,但他并没有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而是秉承着历史法学派的传统,把整个社会视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jpd7o4z.html
12.权力的诸维度:韦伯与马克思路径权力的诸维度:韦伯与马克思路径纪要 编者按: 权力是什么? 权力有哪些主要面向? 当代权力研究的进展为何? 自社会学与政治学诞生伊始,“权力”(Power/Macht)就是身置其中心,成为子领域和学科组织的概念,因此,理论家解析、分类、概念化界定或以其他方式理解权力的方式对经验研究产生影响。然而,就理论角度而言,概念勘定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696353930
13.著名的统治三种类型提出者马克思·韦伯是哪国人著名的统治三种类型提出者马克思·韦伯是哪国人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题目标签:马克思统治韦伯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 举一反三 ( )卜乎的起发是利用熟面团中鸡蛋、油脂的化学特性。 A.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3755867fc05462b924b12674f55087d.html?fm=bdbds286804fd59e0ba83f87c9790c649cf14
14.2024云南大学社会学考研806社会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1)社会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早期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帕累托的冲突论思想;20世纪前半期的冲突论思想:帕克和凡勃伦的理论。 (2)米尔斯的理论学说。《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主要观点;《权力精英》研究。 (3)科塞的功能冲突论。社会冲突的根源: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起因;冲突的社会作用,内部冲突与社会安全阀制度;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5408.html
15.安徽师范大学光学(070207)专业培养方案学校动态信息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2、在光学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光学的实验技术,了解光学及其应用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光学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并能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光学的相关领域开展创造性的http://school.freekaoyan.com/ah/ahlg/dongtai/20140401/1396318128275124.shtml
16.李猛刘周岩:韦伯:中国作为一种文明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马克思?韦伯是迄今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之一,其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更是一代代中国学人的必读书目。韦伯的著作涉及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新教伦理”“理性化”“卡里斯玛”等概念也早已经由大众媒体进入了社会领域的日常讨论。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930.html
1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高级英语(2)》《社会学概论》形考网络课网选择一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孔德 题目2 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选择一项: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题目3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选择一项:孔德韦伯马克思涂尔干题目4 社会学家()指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两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01/8104114053002114.shtm
18.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PPT模板马克思 认识的基础PPT模板 马克思简介英语版PPT模板 马克思主义原理演讲PPT模板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PPT模板 马克思墓碑PPT模板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PT模板 马克思诞生纪念日刊头PPT模板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PPT模板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专题教育.PPT模板 2018马克思主义概论PPT模板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践PPT模板 马克思经典https://www.99ppt.com/ppt/315345.html
19.不可不读的绝对英文经典句子.德国名校弗莱堡大学全英文授课项目解读,弗莱堡大学拥有过海德格尔、哈耶克、马克思韦伯这样的著名学者。位于法德,瑞德边界的它,是非常国际化的大学,有相当多的国际学生,提供非常多的英文授课的课程。外国学生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六左右,分别来自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大学对所有国际学生一视同仁的收取学费,没有本国与 浏览量 505http://bo.aoji.cn/converge/detailArt-2064625-2-11.html
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是他关于“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系列研究的最先的著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一: 虽然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三位社会学的奠基者都是对基本上同一时期(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初)“现代性”作出诊断,但他们思想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这位历史唯物主义者十分重视https://www.ruiwen.com/zuowen/dushubiji/557115.html
21.黄树仁韦伯专题研究课程大纲社会学民俗学论坛汉译著作方面,克斯勒所著《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2000,法律出版社)在德语和英语学界均享有盛名,中译文我没有看过,据说有一些问题,可以和英文本对勘(北大图书馆有藏) 英语: 英文的导论著作,仍以Karl Loewith之《马克思与韦伯》为最佳,简明精粹地把握了韦伯 思想的精神。此书与Jaspers(中译雅思培)之《论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4489
22.李放春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为什么还要读韦伯?澎湃号·湃客韦伯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与尼采两位巨人的影响,如今已众所周知了。我在本科阶段曾关注过韦伯与尼采的思想关联,并一度考虑以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然而,这个计划却迟迟未能如愿以偿。直到2018年秋季,我在为重庆大学高研院博士生开设的研讨课上导读福柯的法兰西学院讲稿《惩罚的社会》(La Société punitive: Coursau Collège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2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