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掌握核心要义,一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理解,这就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需要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是以中国特色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以创新发展激发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推进现代化建设,要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

以协调发展提高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整体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坚持协调发展,反映了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过程中的生动运用。推进现代化建设,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以绿色发展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生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以开放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开放发展,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有益管理经验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推进现代化建设,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以共享发展增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推进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等方面,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意义。

牢记根本宗旨,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现代化观。做好经济工作、研究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特别要聚焦教育、医疗、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等,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并总结推广,既把“蛋糕”做大做好,又把“蛋糕”切好分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深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和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世界正处于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外部因素冲击下,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风险易发多发,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策略方法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稳定经济运行,确保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安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亮剑,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落实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

提高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协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加强多元目标统筹和多种政策协同,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听真话、察实情、获真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使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实际,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务实管用、取得实效。

增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专业化能力。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既钻研宏观,又熟悉微观,夯实经济学和科学知识基础,加强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要发扬改革精神、遵循改革规律、掌握改革方法,坚持创新思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改革攻坚能力。要增强风险驾驭本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好预研预判和政策储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胆识和能力水平。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THE END
1.二十大笔记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二十大笔记】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发布时间:2022-12-09 信息来源:黄河新闻网 编辑:姚霞飞 中央部门网站 各市政府网站 各县区政府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http://jccq.gov.cn/cqzx/sjdt_5/szfyw_1/202212/t20221209_1713940.shtml
2.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的目标,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https://edu.iask.sina.com.cn/jy/f5LdIDga6x.html
3.二十大笔记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朔州新闻网,朔州官方新闻网站,朔州新闻门户,中共山西省朔州市委宣传部主管,朔州市融媒体中心,朔州市新闻中心主办https://www.shuozhounews.cn/folder2074/folder2075/folder2110/folder2112/2022-12-08/513177.html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要更加重视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https://www.shuashuati.com/ti/182ccd5ca5714d1caf020ecf844bec17a1.html
5.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https://www.workercn.cn/c/2023-01-17/7705698.shtml
6.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邢占军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现代化,注重系统谋划扎实推进,要坚持重点突破,补齐短板弱项。 https://www.media.sdu.edu.cn/info/1002/30831.htm
7.人民日报整版阐述: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2308/t20230804_12502668.htm
8.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下大气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才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3/0710/c427152-4003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