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是应急之举还是长远之计教学慕课教师

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新学期已然到来,大学陆续步入开学季。

过去3年多,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全球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在线教育迫不得已登场充当“救火队员”角色。据统计,世界上18亿左右的学生(其中中国2.7亿)居家接受大规模在线教育。

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长周期、全学科、全方位的实践探索。目前,中国已上线慕课6.2万门,平台与课程服务访问总量292亿次,选课学习人次达9.8亿,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应该看到,特殊时期依托慕课等产生的在线教学、翻转课堂,以及直播、录播、在线互动等新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倒逼教学理念、技术、标准、方法和评价发生变革,这些都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和教育的形态。在线教育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成功应对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也已然掀起了一场以慕课为牵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革命。

时下,随着师生重回线下课堂,线上教育该何去何从,也引发更多高教界人士的思考。当下,人们集中关心的问题有二:其一,疫情期间全面在线教学取得积极成效后,线下教育是否会被线上教育取代?其二,在线教育究竟是疫情下的应急之举,还是未来教育的长远之计?

OMO模式,或将成为教育新常态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回答是“否”。很明显,线上、线下教育各有优势。比如,线下教育交流更密切,线上教育时空更灵活;线下教育组织关系更稳定明确,而线上教育教学主体更多元等等。因此,二者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互补充、有机融合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或将成为教育的新常态和新样态。

至于第二个问题,在回答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化对在线教育的再认识。实际上,线上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线上教育有四种基本形式:

广义的线上教育,其实就是数字教育或曰教育数字化。在这一视角下,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线教育既是疫情下的应急之举,更是未来教育的长远之计。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与此同时,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以及交流方式已发生变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多样化、弹性化学习需求与日俱增。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重大发展与创新,产业变革与生活方式转型,无一例外都深刻影响乃至改变教育,既对重塑教育的内涵和形态提出迫切需求,也为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和动力引擎。

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提高要素生产率的关键途径。在这一时代潮流下,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速度加快,数字技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得以持续释放。因此,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

“五课堂”,应运而生且无处不在

教育数字化转型,除了时代大势所趋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以下五大(需求)动因:

一是反脆弱需求。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虽然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时起时伏。学校具有人群高度密集和集聚的特征,一旦疫情暴发,线上教育就成为“刚需”。要从容不迫地应对疫情,教育数字化转型/线上教育势在必行。

三是个性化需求。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因材施教。未来教育应该更加开放灵活,给不同类型、年龄、个性的人,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可能性,使之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数字教育是适合人人的“高细粒度”教育,能够在个性化“学”、差异化“教”、精准化“评”等各方面发挥独特优势,通过信息跟踪挖掘、数字回溯分析、科学监测评价等,描绘学生成长轨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教育方案。

四是终身化需求。人类社会向数字时代的转型,既对学习的社会化提出紧迫要求,又让学习的终身化越来越触手可及。数字教育通过聚合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在校学生、社会公众提供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服务,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强大广阔的数字支撑。

五是全域化需求。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家内家外、校内校外等三大分界线将模糊淡出,混合融通之势不可阻挡。在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突破教学时空限制,使教育进入全域教育的新时代。全域教育,即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被完全打通的教育。由此,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构与关系也会随之变化,泛在意义上的“五课堂”应运而生,且无处不在。其中,第一课堂为传统/现行的教室内课堂,第二课堂为校内课外的社团、公益和各种兴趣小组,第三课堂为国内校外各类社会实践、实习和实训,第四课堂为留学、游学、访学等海外学习交流研修。这四个课堂都存在于真实的物理空间,第五课堂则为赛博空间(Cyberspace)e-learning学习平台。

线上教育,将有若干典型应用/场境

展望未来,基于教与学的变革需求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线上教育应加快探索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新样态。具体而言,要通过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适时检测、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未来,线上教育仍将有若干典型应用/场境。

二是实训。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教学场景,利用VR教学一体机、3D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可视化设计软件和VR立体全息交互沙盘等工具,打造新型教学空间和沉浸式身临其境的体验系统,解决实习实训难题。根据《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有关职业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在线精品课6700余门,视频公开课2200余门,覆盖专业近600个,215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分布全国,有关学校和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创造性地开发更多的实训资源。

三是学情智能诊断。应用学情分析诊断平台系统软件,充分挖掘分析学生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乃至“五课堂”的成长数据,加强数字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穿透式了解学生线下线上学习整体情况,精准刻画覆盖全体学生的成长过程画像,形成学生成长报告。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学情,形成学习质量诊断评估报告。学情诊断应始终将问题导向贯穿线上教学全过程,深入发现学业问题根源,准确把握学生学习习惯,确保育人方式能精准对接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是输出性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和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虽然也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般比例不高,因此,这种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输入吸纳的评价。相对地,输出性评价则主要考查学生能够产出什么——完成作业/作品、提交报告、发表论文,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批判性思维,提升洞察、选择、整合、迁移和集成创新等能力。

简言之,通过学习能够输出什么——输出性评价将从传统的单一评价、结果评价、静态评价、学习评价,变为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创造评价。在AI、NLP、区块链技术助力下,通过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研究大数据分析,使这种对学生更客观、公正、全面的输出性评价成为可能。

THE END
1.网络教育能取代传统教育吗网络教育发展的迅猛及其拥有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网络教育还是不能完全取代当今的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所用的课件,是有个性化的老师设计的,但是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而言,它还是一个“个性老师”的课件,是一个共性的课件。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只能大路施教。 教学这件事还有一个人性化的问题,老师与学生https://edu.iask.sina.com.cn/jy/369FNRyKVGF.html
2.大学悄然兴起——慕课Zoom等2D在线教育或被3D虚拟现实教育取代东莞微三云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提供的 元宇宙大学悄然兴起——慕课、Zoom等2D在线教育或被3D虚拟现实教育取代,VRAR星球两年多的疫情加速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元宇宙大学正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热点和新高地,今年一批美国大学生开始了基于3D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元宇宙http://dongguan.11467.com/info/16546450.htm
3.直播课堂教育平台直播教育平台在线直播教育平台首页 在线教育 网校系统 直播教学 网课平台 企业培训 运营攻略 资讯中心 免费试用注册使用 首页 > 直播课堂教育平台 直播课堂教育+-互动课堂管理软件-云朵课堂 直播课堂教育的新标杆:云朵课堂,互动与管理的完美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播课堂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股新势力。而在这股新势力中,云朵课堂凭借其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tags-zhiboketangjiaoyupingtai.html
4.王竹立替代课堂,还是超越课堂?——关于在线教育的争鸣与反思收录于合集#在线教育21个 作者简介:王竹立,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引用:王竹立(2020).替代课堂,还是超越课堂?——关于在线教育的争鸣与反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2(5):35-45. 摘要:学界对在线教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QzMjY3OA==&mid=2649589073&idx=1&sn=20ac77d5f284ceadaaff31642364ec07&chksm=8ef72e58b980a74ec798df3bf838721db1b41f4b5d1ea971fec3d8e6c10ebb0fdd29d1955422&scene=27
5.在线教育HRTechChina.com关于在线教育 2016 的思考作者:潘欣 在预测在线教育 2016 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预测的在线教育 2015 是否靠谱——关于在线教育的八个预测。我自己测算大概有 5.5-6 个左右的判断还算基本靠谱,各位不妨自己评价一下我的预测的靠谱度。如果觉得不靠谱,可停止阅读关闭网页。 那么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在线教育行业 2015https://www.hrtechchina.com/tag/eduonline/p/7.html
6.智能时代课堂如何变化,老师会被取代吗?数字变革给基础教育带来“网络教育不能代替‘真人教育’,教育并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学习成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协作。”天津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卢冬梅说,在传统课堂上,技术手段往往辅助于“教”,但在线上教学,更多着眼于学生的“学”,课堂上网络性交互越来越多,采集学生实时反馈的数据也比较丰富。在她看来,大多数教师是数字时代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11686
7.中科院《K12在线教育用户消费行为报告》:掌门1对1用户认可度第一03.课堂监督 有效的课堂监督,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育方式中,课堂监督主要是依靠老师的经验,去掌握全班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在K12在线教育中,课堂监督所涉及的维度和角色更多,含括了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平台对课堂的监督以及家长对课堂的监督。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7031542502334.html
8.浅谈慕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论文(精选9篇)"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后IT时代上的一种教育模式的改革,它主要运用网络载体和大数据环境使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其突破了传统教育的规模、地域,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势必推动教师教学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141010085505_281151.html
9.有着网课传统的美国高校,疫情下在线教育为何仍状况频出?思想市场在线课程对解决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意义重大,举例来说,一所美国高校的在线课程,向全世界开放,只要成绩合格,学生就能取得同等地位的学位,费用只有传统教育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这就使来自相对落后偏远地区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以及“非传统学生”(nontraditional student,指比正常学生年龄更大、有全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178340
10.教育部首次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助力慕课发展显然,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暂时还无法取代传统教育。很显然,慕课的优势很直观地体现在它的名称上。“一是课程规模大,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可以数万人同时在线学习,有助于满足很大规模人口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的开放性强,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不会因为国籍、身份、性别、学历、学习基础等任何原因拒绝学习者的学习诉求;三是https://www.omooo.com/article/show-4104.html
11.美国在线教育进入细分时代:VR课堂AI聊天机器人在线高中出现各类线上教育企业在资本的助推下“百花齐放”,机器人编码(Wonder Workshop)、创造力开发(Curious)、课堂学习过程追踪反馈(Skillshare)、在线摄影学习(Digital-photography-school)、在线音乐学习(ClassDojo)、科技产品DIY(Makezine)、职业内容学习平台(Digital Tutors)等细分企业层出不穷,给在线教育注入了全新血液。其中,https://36kr.com/p/1725109583873
12.在线教育的现状趋势与挑战美国教育部的《教育技术白皮书》对在线教育作了较全面地阐述,《教育技术白皮书》指出了在线教育是借助互联网的新的受教育方式,并说明了在线教育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人联系起来,并且具有快速学习、交互性等特点;关于在线教育与传统的课堂、学校教育的关系,《教育技术白皮书》强调教师及学校的角色会更丰富,并且即使在线教育https://www.jianshu.com/p/6e83b88c35b9
13.教育渐入“微”时代闫杰老师补充提出,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仍然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渠道,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他觉得,信息技术虽然不能取代课堂教学,但可以改造它,促使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发生重要的转变。微课平台为二中教师全新打造了集“上课、辅导、教研与微课制作”一体化的移动教学平台,在课堂中运用微课平台进行教学,从https://www.bengbu.gov.cn/hdjl/yqhy/shgz/19641941.html
14.探索在线教育的未来:如何通过技术提升学习体验与效果在线教育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 尽管在线教育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但它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社交互动与情感联系。因此,两者可能会形成互补关系,共同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升。 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享受这些先进技术带来的优势? 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政策制定者、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确保经济条件不佳或偏远http://17cc.jinxiniu.vip/xiniu/2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