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言语理解段落概括」解析(下)

2020国考「言语理解-段落概括」解析(下)

1.CD选项侧重点的区别是什么?

2.典型的「可快速浓缩」简单题

3.因为其他3个选项太偏离主旨……

4.只要不去脑补就能做对

5.对「主要介绍」的理解

6.内容多≠选项对

7.通过行文逻辑判断结尾内容

8.讲的杂,但问法不复杂

9.问法不同,答案可能就不同

10.理解「风筝不断线」的关键

11.不能对应同一事物的前置短句

12.故意选择炫技、语病的原文取材?

13.三个选项,三个简单的干扰角度

14.结合特殊问法,直接锁定选项

16.不熟悉反推,何以「二选一」

17.紧扣正文一直讲述的内容

18.只要别去脑补,就必然能做对

19.不要被混淆的说法所干扰

20.初中生物学常识的灵活应用

【2020国考地市级卷53题】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室内栽培植物之一,绿萝几乎就是盆栽的代名词,__________________。绿萝这个物种早在1880年就被确认了,但是你很难想象,直到2004年,它的原产地才被确定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社会群岛的莫雷阿岛。更为神秘的是,绿萝是一种过分矜持的植物,虽然它已经扩散到了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却只在1962年有过一次确切的开花记录,直到2016年,人们才发现了它开花的秘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唯一的遗憾就是绿萝从来不开花(B)因为它非常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C)但它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D)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室内观叶植物

正确率79%,易错项——

本文结构简明,难度较低。

对段落拆分解析:(1)绿萝是最成功的室内栽培,是植物盆栽的代表。(2)__________________。(3)绿萝一百多年前就被确认,但近年才确定其原产地和开花的原理。

分析可知,(2)上接「绿萝为人熟知且是室内盆栽代表植物」,下接「早就被确认,但原产地和开花原理近年才确定」。

也就是说,绿萝对于大众来说非常熟悉,但它有些特点却不怎么为人所知,近年来才被确定。C「但它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能够契合上下文表述,符合要求,应选。

A「唯一的遗憾就是绿萝从来不开花」

虽然下文有「却只在1962年有过一次确切的开花记录」这个看似能对应的表述,但是这句话中间隔了「绿萝这个物种早在1880年就被确认了……莫雷阿岛」这么一个长句,不能直接接续。

A选项还有个不合适的点,那就是「唯一的遗憾」强调「下文讲述内容是唯一的」,而「更为神秘的是……」则强调「下文讲述的内容比上文还要神秘」,这两个前置短句也显然不能对应同一事物。

综上所述,A选项不适合填入此处,排除。

B「因为它非常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

B选项最多只能对上文「绿萝是植物盆栽的代表……」进行总结,和下文「确认原产地」「开花原理」毫无关系,明显不适合,排除。

D「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室内观叶植物」

D如果成立,那么D的下文必然应当讲述「绿萝为什么不可多得」「绿萝相对于其他室内观叶植物有什么优势」等内容,和「确认原产地」「开花原理」同样无关,排除。

本题只要理解A选项的不合适之处,就很容易确定C是最合适的选项。

【2020国考地市级卷54题】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衍生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实践中总在向一个共识靠近,那就是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这就意味着,慕课的建设与发展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力。

这段文字意在:(A)介绍中国慕课的发展理念和现状(B)强调高校应在慕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说明高校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D)探讨中国慕课突破传统的新思路

正确率27%,易错项AD

本题选材不是很好,正确率非常低。

对段落拆分解析:(1)「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2)中国慕课快速发展并形成共识:高等教育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关键并推进其向纵深发展。(3)这就意味着(结论):慕课的建设与发展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力。

本题「炫技」词语很多,语法很别扭,读着很累,大家做题时一定要冷静。根据「这段文字意在」的问法,可确定解题关键是找到结论性的文字,也就是(3)部分。

很明显,和(3)「慕课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校(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协力」最接近的表述B「强调高校应在慕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符合题意,应选。

A「介绍中国慕课的发展理念和现状」

A是本题的易错项。看上去A能够粗略概括全文的内容,但此类选项往往适合「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这样的问法,不太适合「意在」「目的在于」等问法。

分析后不难发现,本文(1)讲述了「慕课」的基本情况,(2)强调「形成的共识」,(3)就得出了结论,因此「意在」问法的关键必然在(3)上。由于A选项并未对(2)(3)强调的点进行提炼,因此不合适,排除。

C「说明高校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C明显错误。「高校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仅涉及(2)提到的「共识」中的两个前提(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六年来……是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回应时代需求……

显然这句话连(2)都不能概括,而且和「慕课的建设发展」无关,直接排除。

D「探讨中国慕课突破传统的新思路」

D也是本题的易错项,虽然本文的(1)介绍了「慕课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等内容,但该选项也是不合适的,错误点有二:

1.「突破教育传统」不是(2)的主要内容,也和(3)无关

(2)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加快慕课建设……」,只有「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稍微涉及D的表述;(3)则强调「慕课的建设发展需要学校(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显然(2)(3)都和D关系不密切,排除D。

2.「探讨」一词使用不当。

该词适用的语境必然涉及「提出假设、列明争议、设想场景」等内容,并对假设/争议/设想进行分析,作者通过综合研判得出一个认可的观点。

很明显,本文丝毫没有「尝试进行探讨」的部分,都是平铺直叙得出结论,例如:

这些表述显然都不是「探讨」的态度,因此D选项不合适,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B最符合文意,应选。

这道题出的有两个不好的地方:

1.「慕课」并不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词汇,存在一定理解困难

本文的不当之处和修改方法如下:

第一句: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衍生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

不当之处:

这样修改后能够理顺原文逻辑,帮助读者更快理解「慕课」的本质和优势。

第二、三句: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实践中总在向一个共识靠近,那就是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这就意味着,慕课的建设与发展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力。

8个字概括第二句的毛病:废话太多,眼花缭乱。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结尾——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力。

这里属于典型的语义不清。「高校」显然属于「学校」的一部分,那为什么要把「学校」和「社会」再并列一起去写?

举例来说,正常的写法是「今年粮食产量增加,原因有三:主产粮区丰收、全国产粮收获状况较好、未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错误的写法是「今年粮食产量增加,原因有二:主产粮区丰收、全国产粮收获状况和气候状况较好」。

此处把「主产粮区」「全国产粮」人为割裂和把「高校」「学校」人为割裂一样,读起来很别扭。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容易理解多了?

注意!大家一定不要盲目迷信国考「段落概括」题的文学水平,很多题目出自报刊,其写作者(记者)的文字功底可能还不如各位小伙伴,只是可能新闻写习惯了,在特定文体上熟能生巧罢了。

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西瓜个人觉得本题选材可能不是特别合适。不过:

记者写新闻喜欢炫技偶尔翻车是正常的,但出题者偏偏拿出这道题来测试百万考生,要么就是出题者水平不够,要么就是故意选这样一篇别扭的题目测试考生心理,后者的几率恐怕远远大于前者。

没有规定说国考选材一定是高水平、没有语法错误的,或许这就是测试考生心理的便捷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急诊分级制度的全面实施:(A)建立在患者理解认可的基础上(B)应以更公平规则的确立为前提(C)有助于医疗效率的大幅提高(D)有赖于医学常识的广泛普及

正确率82%,易错项——

对段落拆分解析:

分析后可知,(1)强调的是「全面的急诊分级规则复杂,尚未完全得到患者的认同与服从」,(2)则继续阐述「患者认同」对该规则推行的重要性,(3)得出结论:「急诊分级制度的推行难度比想象中要大」。

不难看出,(3)的依据是(1)(2)阐述的观点,即「患者的认同与服从对推行规则非常重要」。因此,A选项「急诊分级制度建立在患者理解认可的基础上」符合要求,正确。

BCD都没提到「患者理解认可」这个关键点,排除。三者的干扰点不同:

B「应以更公平规则的确立为前提」中的「更公平规则」虽然符合(1)结尾的表述,但(1)的目的是引出(2)「患者认同对该规则推行极为重要」,因此B不是强调的重点,排除。

C「有助于医疗效率的大幅提高」属于脑补项。提到「医疗效率」的只有(2),且此处的「医疗效率」建立在患者的科学素养、规则意识上,和「急诊分级制度」无关,排除。

D「有赖于医学常识的广泛普及」是(2)涉及的内容,但结合全文可知,「医学常识的广泛普及」仅仅是医护人员的努力方向之一,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患者理解认可」,因此远不如A合适,排除。

本文BCD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干扰,但难度都不高,稍加分析即可做对。

【2020国考地市级卷56题】某科技杂志刊文,介绍了一种可「自愈」橡胶。普通橡胶里的分子由高强度的共价键相连,断裂后无法恢复。于是科研人员将其改由氢键连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分子绳」,将原本很难共处的氢键和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允许它们在分子尺度上均匀混合,从而制造出一种透明坚韧的可「自愈」橡胶。这种新型橡胶受到拉力时会出现网状纹路,形似裂纹但不会完全裂开,并形成一些纤维状的连接物。拉力消失后,橡胶恢复原状。这项技术可用于制造军用装备的轮胎,受损后无须立即更换,可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这段文字没有提及「自愈」橡胶的:(A)特殊性能(B)科学原理(C)功能缺陷(D)应用前景

正确率92%,易错项——

送分题。

据本文特殊的问法,通读完文段后直接按照A~D的顺序逐个寻找答案即可:

A「特殊性能」——这种新型橡胶受到拉力时会出现网状纹路,形似裂纹但不会完全裂开,并形成一些纤维状的连接物。拉力消失后,橡胶恢复原状。

B「科学原理」——原本很难共处的氢键和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允许它们在分子尺度上均匀混合,从而制造出一种透明坚韧的可「自愈」橡胶。这种新型橡胶受到拉力时会出现网状纹路,形似裂纹但不会完全裂开,并形成一些纤维状的连接物。

C「功能缺陷」——原文只说了「普通橡胶」的缺陷(分子由高强度的共价键相连,断裂后无法恢复),未提及「『自愈』橡胶」的缺陷。D「应用前景」——这项技术可用于制造军用装备的轮胎,受损后无须立即更换,可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可确定C选项符合要求,正确。

由于ABD三个选项在文中的对应表述都非常明确,因此这道题难度很低。

正确率50%,易错项A

C「服务工作的精细程度有待提高」不涉及「征信」「水电费」这两个核心词,直接排除。

在迅速排除CD后,很多小伙伴都会陷入AB「二选一」的纠结之中。AB似乎都符合文意,「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问法还特别注重「结论」,那么作者究竟在是强调「水电费不宜纳入征信」,还是「征信指标选择要谨慎合理」呢?

看上去,本文是一道「多想一步,还是少想一步」的纠结难题。多想一步,似乎B选项更加合适;少想一步,那么A选项贴合文意——50%的正确率也证明了这一点。

2.从现有社会经济活动的精细程度看,征信这种数字式指标性评价,未必能穷尽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

未必能穷尽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这个政策(传闻)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根本不具备实施的可能

3.疏忽、出差、留学、搬家、住院乃至因纠纷而暂停缴纳,均有可能造成水电费的拖欠,显然,这些突发状况未必就能准确体现「个人信用」。

均有可能造成……显然,这些突发状况未必就能准确体现「个人信用」→水电费的拖欠未必根本不能准确体现「个人信用」4.倘若将这些指标以一种窄口径列入统计,就有可能造成误伤。

倘若……就有可能造成误伤→极有可能把遵纪守法的公民统计成失信对象

这样翻译后,不知各位小伙伴有没有豁然开朗呢?此时再去理解文意,就容易了很多:

对段落拆分解析:(1)「水电费纳入征信」没有考虑公众实际,让大家感到焦虑、不安全。结合目前的实际状况,可看出这个政策(传闻)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根本不具备实施的可能。(2)多种突发状况可能造成水电费的拖欠,不能准确体现「个人信用」。(3)因为突发情况多,作为社会服务部门,更要尽到足够的提示、通知责任,并提供充足、便捷的补救渠道。(4)结论:水电费不应纳入征信。

很显然B「当下水电费不宜纳入征信系统」是作者「意在说明」的点,应选。

A「选取征信指标应做到谨慎合理」虽然大致符合作者观点,但不是「意在说明」的点。

就以本文来说,如果「看播读报」足够多,那么这道题毫无理解难度,全文就是再用委婉的用语来否决「水电费纳入征信」这一政策(传闻)的可行性。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养生」尤其要「养心」(B)「秋老虎」之名因何而来(C)心脑血管疾病诱因知多少(D)夏秋之交要预防心肌梗死

正确率41%,易错项C

本题AB一眼就可以排除,但大部分考生误选了C,原因在于没有熟练掌握「反推」的技巧。

对段落拆分解析:(1)寒冷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但「秋老虎」高温闷热等因素会使得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出现多种不适症状。(2)高温天气还使人容易形成血液斑块,严重时引发急性心梗;炎热夏夜睡眠不好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闷热天气使人情绪波动、心情烦躁,也是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因素;因工作劳累而缺乏休息的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

读完全文后可一眼排除AB。

A「『养生』尤其要『养心』」

A如果成立,原文必然涉及「养生」的多种要素,并且通过分析来强调「养心」为什么对于「养生」非常重要。

很显然本文根本没有介绍「养生」,A纯粹是无中生有,排除。

B「『秋老虎』之名因何而来」

B如果成立,则原文必然围绕着「秋老虎」展开,比如该词的定义、夏末秋初的气候特点、该天气和「老虎」有什么相似之处等。

排除AB之后,CD成了很多考生纠结的点,仅四成的正确率说明大部分考生都没有通过「二选一」的考验。事实上,解析本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强行对比C或D谁更符合原文表述,而是要先解析两个备选标题的特点,尤其是利用「反推」的技巧去解析,逐一分析:

C「心脑血管疾病诱因知多少」

C如果成立,那么该标题锁定了本文的内容必须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诱因」展开,其结构大概是:

心脑血管疾病诱因之一为……之二为……其他诱因还有……

也就是说,「心脑血管疾病诱因」是作为主体来介绍的。本文虽然介绍了几个因素,但其结构是「夏秋之交具有XX特点……对心脑血管有XX负面影响」,并不完全符合上述结构。

除此之外,C还可以依据常识来排除。众所周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长期静坐等,尤其是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危害是非常严重且被广泛认可的。

相对而言,「高温闷热」只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诱因,因此C如果成立,则介绍「高温闷热」因素前应先把吸烟、饮酒等因素列出才符合逻辑,所以C作为标题比较别扭。

D「夏秋之交要预防心肌梗死」

D选项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夏秋之交有什么特点」和「这些特点为什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

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可发现原文的结构和D选项的特点较为接近。综合考虑,本文D选项比C更加合适,应选。

各位小伙伴一定要记住,但凡遇到「二选一」的难题,「选词填空」板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而「段落概括」板块则要优先分析选项,并假设该选项成立来进行反推,这样才能更快解出正确答案。一味强行把原文和选项对比是不可行的。

以本文来说,假设C成立并代入后也不是完全不符合文意,只是感觉有些别扭,且不太符合生活常识;而D选项代入就舒服了很多,据此可确定D比C合适。

「反推法」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段落概括」板块极为重要的技巧,一定要做到熟能生巧。

【2020国考地市级卷59题/省级卷49题】导航卫星位于2万公里的高空,在其所覆盖的范围内都可通过接收信号来导航。而在超出2万公里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天文学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导航系统,谈得最多的就是脉冲星导航。脉冲星是一类中子星,其磁极方向能产生射电或X射线辐射,当转动轴和磁极不重合,而转动轴扫过地球的时候,就会产生脉冲。其中一些脉冲星转动稳定性非常好,可以比拟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所以这些脉冲星也被称为「宇宙间的原子钟」。如果可以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且知道它们的位置,便可以利用这些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A)宇宙中类似脉冲星的其他原子钟(B)目前星际航行中面临的一些困难(C)验证脉冲星导航可行性的实验(D)影响脉冲星转动稳定性的因素

正确率77%,易错项AD

(1)导航卫星的导航极限是2万公里,超出后需考虑新方法。(2)天文学家建议:脉冲星导航。原理:是转动轴和磁极不重合的中子星,辐射扫过地球的时产生脉冲。一些脉冲星稳定性极高,堪比原子钟。(3)通过接收到已知位置的特殊脉冲星信号,便可利用其进行星际航行。

分析后可知,(1)说的是「2万公里外的深空需要新的导航方法」,引出(2)「一种脉冲星的特殊性质」,接着讲述(3)「通过接收到已知位置的特殊脉冲星信号,便可利用其进行星际航行」。

ABD三个选项都带有「星际航行」或「脉冲星」,但均和原文讲述重点无关,直接即可排除。使用反推法也可简单解析:

A「宇宙中类似脉冲星的其他原子钟」

A若成立,则上文表述内容应为「宇宙中存在多种原子钟」「脉冲星只是原子钟之一」「原子钟是星际空间中的常见事物」等。

B「目前星际航行中面临的一些困难」

D「影响脉冲星转动稳定性的因素」

D若成立,则上文表述内容应为「有的脉冲星转动不稳定」「观测发现脉冲星的转动受多种因素影响」「脉冲星和其他星球一样在转动,但自传速度特别快」等。

很显然,反推后可发现ABD都没有对应表述,排除。

【2020国考地市级卷60题/省级卷50题】不论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19世纪欧洲文学,还是以鲁迅为先导的中国现代文学,多半高擎现实主义大旗开垦生活,塑造典型。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基本也都坚守现实主义立场,比较善于揭露、针砭生活中的负面客观真实,这是完全必要且非常宝贵的。然而,部分小说缺乏对生活中积极因素和正面形象的塑造,缺少对正面价值和情感的呼吁。其实,现实主义创作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不仅注重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也应注重展示生活的亮点;不仅看重批判社会阴暗面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也更看重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正确率80%,易错项——

本题为送分题,只要别去脑补不存在的事物,就必然能做对。

对段落拆分解析:(1)以巴尔扎克、鲁迅举例:很多优秀文学作家是现实主义风格。(2)新时期大部分文学创作坚守现实主义立场,表达负面客观事实,必要且宝贵。然而,部分小说缺乏积极因素、正面形象正面价值情感。(3)现实主义不能只剖析批判阴暗,还要有人道主义关怀,展示亮点。

(1)说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是很多优秀作家的风格」,(2)开始说「新时期现实主义立场有必要表达负面客观事实」,紧接着用「然而」来强调「部分小说缺乏积极因素、正面形象正面价值情感」。(3)接续(2),体现了作者的态度:「现实主义不能只剖析批判阴暗,还要有人道主义关怀,展示亮点」。

分析后不难发现,(1)和(2)的前半部分是「背景」,用来引出「然而」之后的「部分小说缺乏积极因素、正面形象正面价值情感」,(3)则和这句话紧密相接。

也就是说,「然而」之后的这半句话是本文的核心,即D「部分小说存在消极负面的倾向」是作者主要批评的「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问题,正确。

A「典型人物的塑造过于刻板单一」中的「过于刻板单一」和C「缺乏对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中的「没有传承文学传统」在本文毫无体现,直接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D选项符合要求,应选。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A)当前形势对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新要求(B)教育是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C)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释放人口红利(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夯实基础教育

正确率58%,易错项AD

本题有一定难度,想要做对依然是要灵活运用「反推法」的技巧。

对段落拆分解析:(1)人口规模并不必然转化为人口红利,还需要基本的文化素质支撑。(2)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工作的努力保证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但是)近年来老龄化水平提升,劳动力人口开始规模缩减。(3)新形势下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本题问法是「这段文字主要说的」,因此要重点分析作者的态度。根据(3)结尾的「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可知「人口红利」是上个时代的特征,是要被转变的对象,C「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释放人口红利」明显错误,直接排除。

ABD三个选项似乎在原文都有所涉及,因此要进一步分析原文。

(1)提到了「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口红利需要「文化素质支撑」,(2)上半句紧接着讲述了「基础教育工作保证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下半句则提到了「近年来老龄化水平提升,劳动力人口开始规模缩减」。

也就是说,原文虽然没有「但是」这样明显的转折词,但(2)下半部分明显和(1)起始的表述相反,因此(2)前后半句其实是有转折的。据此可退出,作者的态度应体现在原文的后半部分。

继续分析(3):

新形势下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可以发现,(2)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工作使得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口红利」,而(3)则强调的是「新形势下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因此最符合题意的表述应为「当前形势需要通过职工素质建设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最接近该含义的为A「当前形势对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要求」说的就是「职工素质建设」。

B「教育是当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中提到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强调的是前半段「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口红利」的关键,和后半段无关,排除。

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夯实基础教育」

D属于把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捏在一起的干扰项,正确表述应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符合要求,正确。

本题BD两项看上去有一定迷惑性,各位小伙伴要谨记一点:

从题目本身出发能够排除混淆表述的干扰,是最好的解题思路。

【2020国考省级卷47题】猫虽然平时可能对主人不理不睬,却能在众多声音中识别出主人的声音,并对其投入更多情感和注意。研究发现,猫不仅敏感于主人的声音(音频信息),还敏感于主人呼唤自己的名字(字符信息)。不只是猫,目前的研究发现,猿猴、海豚、狗甚至鹦鹉,都可以识别出自己的名字。它们识别名字的方式与人类基本一致,都是在反复经历某个特殊字符伴随自己的事件之后,才建立起这个字符与自己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这揭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模式(B)名字成为与普通字符完全不同的存在(C)它们由此知道自己拥有一个专属代号(D)这实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正确率68%,易错项——

本文(1)(2)由以猫举例并推广到多种动物,从「主人的声音」讲到「主人呼唤自己的名字」,并在(3)强调「动物识别自己名字」需要「反复经历某个特殊字符伴随自己的事件之后,才建立起这个字符与自己的关系」。

很明显,这一概念是初中生物的最重要考点之一,即「条件反射」,代表实验是「巴甫洛夫的狗」。因此,D「这实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符合要求,应选。

由于上文没有提到「条件反射」,为了引导考生得出正确答案,出题者还很贴心地在ABC中都加入了不符合原文的表述,从而降低难度:

A「这揭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模式」

(3)中开头就说「它们识别名字的方式与人类基本一致……」,强调「这不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特有的互动模式,而是在人类中也存在的」,因此A表述有误,排除。

如果将「它们识别名字的方式与人类基本一致……」改为「相比起人类的XX方式,动物们识别名字的方式较为原始……」,那么A选项就较为合适了。

B「名字成为与普通字符完全不同的存在」

B如果成立,则上文必须解释「为什么名字和普通字符完全不同」。但通过题干(2)(3)的表述可以发现,「名字」就是普通的字符,动物只是将其建立了和自己的联系,谈不上「完全不同的存在」。

B选项更为合适的表述为「相较于(主人说的)其他普通字符,动物对自己的名字更加敏感」。

C「它们由此知道自己拥有一个专属代号」

C从逻辑上没什么问题,部分考生会误选也是因为觉得「专属代号」是对「名字」的进一步阐述,不过C在语法上是不妥当的。

分析(3):

它们识别名字的方式与人类基本一致,都是在反复经历某个特殊字符伴随自己的事件之后,才建立起这个字符与自己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发现(3)的主体结构为「它们……建立起这个字符与自己的关系」,而且横线之前是逗号。

根据汉语语法可知,「它们」是主语,一句话没有彻底结束之前,如果没有转折词或者排比句等特殊的变化,同一主语是不适合用两次的,大家不妨把C代入读一遍,是不是觉得很别扭?

C选项更为合适的表述为「将其(名字)视为自己拥有的专属代号」,这样就可以做到主语一致且不重复,符合汉语语法结构。

THE END
1.网络教育能取代传统教育吗网络教育发展的迅猛及其拥有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网络教育还是不能完全取代当今的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所用的课件,是有个性化的老师设计的,但是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而言,它还是一个“个性老师”的课件,是一个共性的课件。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只能大路施教。 教学这件事还有一个人性化的问题,老师与学生https://edu.iask.sina.com.cn/jy/369FNRyKVGF.html
2.行业之声王竹立谈远程教育的困局与突围—中国教育在线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者、创新教育专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 文|韩明晓 一、远程教育概念和现状 1.传统学校教育将被网络学习所取代 远程教育是指学校和教育机构,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对校园外的学习者进行的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活动。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https://cdce.eol.cn/yuanxiaozhuanfang/351001.html
3.关于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六个问题主要从6个term谈(如下图)。Education和Training区别所在。什么是Learning?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定义。 从学习动机到知识习得。在线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在线教育的课程设计问题。 【Education和Training区别】 Education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让学生拥有一些最基本的谋生personal skills;另外一方面就是教授没有用的东西,https://blog.csdn.net/ddzmq5378/article/details/101492754
4.网络教育会取代传统教育吗网络教育目前无法取代传统教育,传统教育在我国根深蒂固,即使互联网发达,网络教育发展迅猛,也无法撼动其地位。网络教育便捷性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考生无需离家便可获取知识,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知天下事。选择网络教育的考生,多看重其便利性,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完成学业,极大提升了工作与生活效率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73308498668695452.html
5.大学悄然兴起——慕课Zoom等2D在线教育或被3D虚拟现实教育取代东莞微三云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提供的 元宇宙大学悄然兴起——慕课、Zoom等2D在线教育或被3D虚拟现实教育取代,VRAR星球两年多的疫情加速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元宇宙大学正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热点和新高地,今年一批美国大学生开始了基于3D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元宇宙http://dongguan.11467.com/info/16546450.htm
6.让青少年多一些“书卷气”3月6日,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温儒敏,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访谈录”演播室,接受《人民教育》记者的采访,就如何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http://www.jyb.cn/rmtzgjyb/202303/t20230308_2111010407.html
7.论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兼论从传统大学到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的意外爆发和严重冲击,传统课堂教学一时被完全阻断,在线教育作为战“疫”期间的应急教育服务体系被直接推向前台,其磕绊现场虽暴露出诸多不适和问题,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将走到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将重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https://www.enaea.edu.cn/case/gdjy/2020/86877.html
8.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某大学去年岁未学生辩论赛总决赛着实为此唇枪舌剑了一番。说实话,这个辩题本身就有问题。“传统”与“网络”,并不是同一个逻辑层面上的概念,辩论起来免不了要出现“鸭同鸡讲”的尴尬场面。其实,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能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倒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辩题。 https://www.unjs.com/xuexi/jiaoyuwenzhai/20100820200645_402690.html
9.一公职教师谈在线授课:收入是工资五倍,好教师不会甘于低薪澎湃新闻:随着在线教育普及,你认为在线教育是否会部分取代,甚至完全取代线下教育? 李安德:我认为随着发展会部分取代。但是距离完全取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也不能说是没有可能。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更多的线上教学公司参与,而且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进来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55289
10.智能时代课堂如何变化,老师会被取代吗?数字变革给基础教育带来“网络教育不能代替‘真人教育’,教育并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学习成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协作。”天津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卢冬梅说,在传统课堂上,技术手段往往辅助于“教”,但在线上教学,更多着眼于学生的“学”,课堂上网络性交互越来越多,采集学生实时反馈的数据也比较丰富。在她看来,大多数教师是数字时代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11686
11.在线教育受追捧,未来是否会取代传统教育?毋庸置疑,在线教育具备诸多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这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788.1亿元,同比增长26%。 随着在线教育市场的持续扩张,不少观点认为在线教育取代传统教育指日可待,事实真是如此https://m.grazy.cn/article/475.htm
12.在线教育HRTechChina.com根据其官方数据,五年以来,小站累积了付费学员近10万,注册用户超过200万。 今年以来,在线教育正在成为又一个“风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11个月,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额已经达到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1.4%,且创业者的选择呈现多样化趋势。(周雪昳) 在线教育https://www.hrtechchina.com/tag/eduonline/p/7.html
1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换句话说:作品的潜在市场已经被在线教育所占领,尤其在美国这种现象是不能容忍的。从传统教育到在线教育,合理使用制度是应该被去除,还是修改?如果修改的话,是扩大原有合理使用的范围还是缩小?下面就围绕这几个问题做一些论述。 首先明确在线教育环境下的合理使用是存在的,不应该被废除,只是要非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12/id/142598.shtml
14.elearning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提供过程; E-learning提供给学习者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增强了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行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E-learning改变教学者的作用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 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会取代学校https://baike.sogou.com/v7980999.htm
15.为什么互联网教育无法取代传统学校制度说到互联网教育,有人必提出在不久的未来将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观点,那么互联网教育相较传统学校教育到底有什么优势?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约经济成本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需要去到学校这个固定场所接受教育,这其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国家每年在教育领域支出的费用都是巨大的,据教育部国家https://www.jianshu.com/p/8655244b5f21
16.浅谈慕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论文(精选9篇)"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后IT时代上的一种教育模式的改革,它主要运用网络载体和大数据环境使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其突破了传统教育的规模、地域,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势必推动教师教学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141010085505_281151.html
17.英语作文网络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docx英语作文网络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1) 网 堂教学的 起, 使 的 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网 堂教学模式会完全取代 堂教学模式 ?你的看法,理由是 Will Network Classrooms Replace Traditional Classroom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https://m.book118.com/html/2020/1212/714211313500303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