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中午,午餐刚刚吃罢,12点5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发布消息称,仇和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江苏从政回顾】每一次争议都伴随着仕途上的惊喜
1996年,仇和成为副厅级的宿迁市副市长,不久后,兼任了辖区内沭阳县的县委书记。
在沭阳,仇和做了四件事:修路、种树、推广城镇化和发展工业园区。
仇和主政三年后,包括黑色路面、砂石路在内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2200余公里,是三年前的几十倍。
县穷,必然财政紧张。如此倍增的修路计划,底气则来自之后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那个决策: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
至于种树,至今仍可寻到当年仇和广泛推广的杨树林的影子。当年的种树计划,为之后沭阳木材工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城镇化和工业园的发展之中,最大的问题是拆迁引发的矛盾。彼时当地顺口溜说:“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拆了你莫哭,没拆你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也主要因为拆迁和修路的事件,仇和被冠以了“最具争议”地方领导的称谓。但仇和曾自诩,每一次争议都伴随着仕途上的惊喜。
【云南滑铁卢】白恩培推举任省委书记未成
在主政宿迁和昆明期间,仇和的“铁腕”施政风格都饱受争议,他也因此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据南方周末报道,仇和的施政起点,都是由“治官”开始。在昆明,已有1200多名官员因“影响软环境”被问责。
他主张昆明市36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由各河道流经县区的主要领导担任“段长”,对各条河道均做到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这就是仇和推行的“河长责任制”。
仇和对于建设昆明的宣传口号也不少见,而且不断更新:2008年3月为“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2010年3月为“全域城乡一体化”;2010年10月为“全域城镇化”。
昆明官员称,仇和喊开会,所有人跑步下楼、出门、上车,一个都不敢迟到;女干部随仇和调研,不敢穿高跟鞋,否则跟不上……
2011年12月,仇和卸任昆明市委书记之职,转任省委副书记。
当时白恩培离任云南省委书记之职已成定局,按照白的部署,省委书记之职由仇和接任,省长则从其他地方选任。这一方案遭到省委很多老领导的坚决反对,因为支持人数少,最终未能如愿。
毁誉参半的宿迁从政经历,给仇和带来仕途的惊喜;但仍然毁誉参半的昆明从政经历,却未能像他所期待的那样继续惊喜,而成为其仕途的终点站。
谢新松从1998年开始在沭阳进入仕途,当时仇和以江苏省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2002年,仇和升任宿迁市委书记,谢新松也在该年7月进入宿迁市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他在宿迁的最后一个职务是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7年12月仇和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也将自己昔日大秘谢新松带入云南政界。2014年6月20日,云南昆明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任命谢新松为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仇和落马之后,江苏宿迁的一名官员告诉财新记者,谢新松是仇和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他“意志的执行者”,并预料其也难以躲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