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续做强做大“1+10+3”农业重点产业——让世界共享“云南味道”

近年来,我省立足多样性资源独特优势,持续做强做大“1+10+3”农业重点产业,让更多“绿色云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共享“云南味道”。

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破2.5万亿元

我省聚焦“1+10+3”农业重点产业,抓实种业创新、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文旅融合、数字农业6项重点工作,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1+10+3”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夏粮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特色经济作物增势良好,蔬菜产量同比增长4.6%,茶叶产量增长5.2%,水果产量增长8.6%,咖啡、鲜切花、烟草出口额稳居全国第一。

种业创新方面,我省通过国审、省审的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达3119个,通过国家登记的马铃薯、大麦、油菜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达1219个,烟草、中药材、花卉育种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国家支持云南建设的22个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持续推进,第一批16个省级种业基地建设项目及优良品种推广后补助政策已实施,第二批20个省级种业基地建设项目现已启动。

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截至目前,全省鲜切花基本实现设施化生产,蔬菜设施化率达23%,设施小浆果产量占比达42%,畜禽养殖设施规模化率达42%;发布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共打造21个GAP示范基地,成为中药材领域全国政策创新案例。

农产品加工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共实施花卉、蔬菜、肉牛、咖啡、天然橡胶、三七、奶业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5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争取24.9亿元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295户,完成总产值3186.8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6%。

冷链物流方面,我省利用中央资金6.4亿元,支持91个县(市、区)建设产地冷链设施。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冷库7300余座,库容近740万立方米,基本建成围绕蔬菜、水果、花卉等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的区域性、综合性冷链物流设施集群。

农文旅融合方面,全省累计申报并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7个,推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57条。

数字农业方面,围绕“1+10+3”农业重点产业,每年创建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全省高端鲜切花和小浆果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积极推进云南农业AI试验示范区(花卉)建设,调动科研院所和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持续谋划推进项目实施。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轶咏表示,我省将聚焦“1+10+3”农业重点产业,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经营主体量质“双提升”

近年来,我省围绕“强招商优服务”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对外招引、对内深耕,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13户,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310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73户。

据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陶柏顺介绍,自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倍增工作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印发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目前,全省共有农业企业17.3万户,较2020年底增加6.95万户。

同时,我省深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产投资奖补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强化金融助力,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各银行机构强化农业生物性资产、设施等抵押担保探索突破,开发系列金融产品,推动更多资金流向农村地区;每年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融资需求调查,及时协调推送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服务对接。目前,全省涉农信贷余额1.34万亿元、同比增长9.07%,其中农户信贷5320.94万元、同比增长12.18%;“一部手机云企贷”已累计为全省4.84万农企农户投放贷款326.58亿元,贷款余额121.13亿元。

此外,我省全力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重点农业企业合作,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服务,加快企业落地投产,全省农业投资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壮大、助企优惠政策落实、农业经营主体招引等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和强起来。”陶柏顺说。

THE END
1.前三季度昆明各区县财政收入:安宁市第1,晋宁第7,宜良领先东川宜良县强大的工业实力是安宁市财政收入的保障。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全市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429.54亿元。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3)上,揭晓了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安宁市是再次入围,位居第72,这已经是安宁连续三年入围,也是整个云南省唯一一个。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IA5E80553TDVI.html
2.昆明市宜良县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本报讯 (记者 刘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宜良县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全县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新进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76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11亿元,2016—2018连续三年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https://m.yunnan.cn/system/2021/06/23/031528486.shtml
3.云南省2020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公示(第二轮)县域经济“10强县3月1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0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的公示(第二轮)。安宁市以92.1分在202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中排名第一。 安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安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分别是:安宁市、蒙自市、弥勒市、开远市、楚雄市、景洪市、陆良县、https://www.ynxxb.com/view/83c0b8d2af09476ba3c62718e9869938
4.云南2016年县域经济"10强县"红河州占了4席8月7日,云南省2016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开始公示。在被考评的113个县(市)中,安宁市等10个县(市)综合评分排名前10位,获评"10强县"。除了安宁跃居第一外,红河州这次有4个县(市)进入前十。 排第一的安宁哪些指标领先? 在公示的《2016年度全省113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表》中,"10强县https://item.btime.com/056qd509qh1l31lvuk36aprmgl9
5.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为配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21号)的实施,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扶持措施和试点县财政包干考核奖励办法》、《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和《关于实施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jingzheng/fagui/74062.html
6.云南2019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排名出炉考核评价,对数据进行汇总、开展测算和分类考核,并组织数据提供单位集中复核会审,对形成的“10强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后,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通报了云南省2019年度县域经济10强县、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32个县(市、http://news.ppzw.com/Article_Print_240784.html
7.2021年度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一览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名单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了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公布县域经济10强、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名单。其中县域经济10强评选里未包含市辖区,由楚雄市摘得桂冠,弥勒市、个旧市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五华区、官渡区、官渡区等昆明下辖市辖区则荣誉入选2021年度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名单。 https://www.maigoo.com/news/3jcNODgx.html
8.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10强出炉云南网讯(记者 段晓瑞)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公布县域经济10强、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名单。 县域经济10强(不含市辖区)分别是:楚雄市、弥勒市、个旧市、蒙自市、宣威市、大理市、富源县、陆良县、腾冲市、会泽县。 https://finance.sina.cn/2022-12-31/detail-imxyntny9405753.d.html
9.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滇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云南省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ngji/303985.html
10.云南“10强县”名单公示!有文山!根据《云南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10强考核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云办通〔2017〕50号)和《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办法》(云办通〔2019〕21号)等文件要求,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省129个县(市、区)进行了分类综合考核评价,形成了“10强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3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