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9年,红河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工业、大抓开放、大抓电商取得明显成效,全州县域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红河州县域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生产总值(GDP)跨越2000亿元大关

201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221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总量仅次于昆明、曲靖两市,居全省第三位,增速较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4个、0.4个百分点。2019年红河州在云南省GDP超300亿元的17个强县中占了3强:分别是弥勒市398.38亿元、蒙自市355.15亿元、个旧市307.08亿元,县域经济总量超过300亿元的县市比上年增加2县市。其他县市县域经济总量分布情况:总量超200亿元的有2个,其中,开远市246.87亿元、建水县206.55亿元;总量超100亿元的有2个,其中,泸西县142.23亿元、石屏县120.38亿元;河口县98.03亿元;60亿~70亿间的县市有金平县、元阳县、红河县;屏边56.53亿元;绿春48.03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全州13县市有5县市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是河口县15.5%,位列全省第二位,其次是蒙自市13.6%,位列全省第三位。

(二)人均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2019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为46475元,比上年增长7.7%;有5个县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州平均水平。河口县突破8.86万元;开远、蒙自、弥勒突破7万元,分别为7.40万元、7.38万元、7.01万元;个旧市人均生产总值为6.65万元;石屏、建水、屏边、泸西等4县突破3万元,分别为3.82万元,建水3.72万元,屏边3.64万元,泸西3.29万元;金平、红河、绿春突破2万元,分别为2.14万元,红河2.03万元,绿春2.01万元;元阳县1.76万元。北部7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6442元,比全州平均水平高9967万元。南部6县人均生产总值为26051元,比全州平均水平低20424元。

(三)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增长10.8%,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1个和2.7个百分点。13个县市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河口县81.0%,其次是开远市22.8%,第三是蒙自市19.3%。北部开远、蒙自、个旧比全州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2个、8.5个、2.5个百分点;南部河口县比全州平均水平高出70.2个百分点。

在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发电等工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电子信息工业成为全州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全年完成非电工业投资360亿元以上,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其中,个旧4户、开远9户、蒙自1户、弥勒8户、屏边2户、石屏3户、泸西1户、元阳1户、红河2户、河口2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9年,全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较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4个、7.1个百分点。13县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8县市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是蒙自市15.2%,其次石屏县15.1%。

2019年全州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422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67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1.4%。按重点行业分,工业投资增长1.5%;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30.5%;水利投资下降19.4%;教育投资下降34.0%。完成投资中,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9.3%,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4.3%。

建筑业、房地产业较快增长。全州197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419.68亿元,同比增长13.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3%。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4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

(五)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2019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2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同比增长11.5%,较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3.5个、1.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4.48亿元,增长15.5%,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9.3%。分县市看,蒙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大幅领先其他县市,达121.85亿元;个旧市75.09亿元,开远市57.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4县市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是蒙自市12.0%,其次是开远、弥勒、石屏均为11.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红河州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6.55亿元,同比增长11.3%;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73亿元,同比增长12.6%。

按消费类型分:红河州实现餐饮收入86.13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商品零售收入373.15亿元,同比增长11.4%。

(六)城乡居民稳步增收

2019年,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181元,分县市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4个县(市)超过全州平均水平。最高的是弥勒市38143元,其次是蒙自市38077元、个旧市37723元、开远市37319元。从增速看,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13个县市中有6县市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是开远市9.3%,其次是蒙自市9.1%、绿春县8.9%。

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70元,分县市看,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8个县(市)超过全州平均水平。最高的个旧市17052元、其次开远市16816元、建水县15207元。从增长速来看,2019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增速有8县市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增速最快的红河县11.7%,其次屏边县11.6%,石屏县11.5%。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2019年,全州县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也面临稳中有变、变中存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县域发展不平衡,支撑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后劲不足等困难。

(一)县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增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从经济总量来看,北部7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弥勒、蒙自、个旧3市超出300亿元,开远、建水超过200亿元,泸西、石屏超过100亿元,合计1776.64亿元,占全州经济总量的80.3%。南部6县经济总量合计只有419.95亿元,仅占全州经济总量的19.7%。经济总量最高的弥勒市(398.38亿元)是最低的绿春县(48.03亿元)的8.3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高的河口县(15.5%)与最低的建水县(1.5%)相差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高的河口县81.0%与增长速度最低的泸西县-17.7%相差9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的蒙自市15.2%与增速最低的绿春县-40.6%相差55.8个百分点。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发展也出现不同程度分化,南部和北部县(市)之间增速差距较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大。随着红河州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度的加快,多数重点项目投资进入收尾阶段,支撑投资较快增长的后劲不足。

(三)拉动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仍然不足。红河州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以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为主。批发零售贸易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达30.4%,非营利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也较高,2019年达到22.3%。而金融服务、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仍呈小、散、弱的特点,拉动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正在形成,还未占据主导地位。

三、加快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等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夯实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按照“县县有示范、乡有试点,南部衔接脱贫攻坚、北部先行先试”的原则,各县域要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进一步统筹协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红河谷开发开放、南部山区综合开发、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扣紧绿色主题,打好“绿色食品牌”。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北部地区突出打造蔬菜、水果、花卉、冬马铃薯等产业带,南部高海拔地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产业,中海拔地区发展梯田红米、稻鱼鸭等绿色生态产业,低海拔地区发展冬早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依托农业基地和田园生态,建设一批生态村庄,加快推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工业”“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批“农业+特色小镇”“农业+新型城镇”“农业+田园生态”等“田园综合体”,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二)抓实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降低无效供给,全力做好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化解工作,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采取提高环保标准、严格安全生产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等多种手段,使更多企业焕发创新活力、增强转型动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两型三化”方向,着力将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河口跨合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高地。坚持存量保稳定、增量提速度、潜力强后劲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引领,推进整合重组,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三)全力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进一步加快服务经济倍增计划和“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充分提升、释放城乡市场、南北地区的消费供给和能力。以推进落实“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为抓手,保持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态势,努力扩大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多措并举促消费,努力打造夜经济商圈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农村消费、提升城市消费;促进社区服务发展,推动服务消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消费业态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发挥“线上经济”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线上购物节”网络促销活动,创新“无接触”式消费,促进直播平台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特色小镇提质提速,成为引爆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旅游新方向的突破口。依托“三个平台”以及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以河口和金平的口岸经济为支撑,打造良好融资环境,探索“新商业”发展模式,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四)抓好投资,突出招商,为县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围绕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内联外通”“融入滇中”“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二纵三横一边六联”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力争加快实现“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加速推进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一批大中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山区“小水网”和“五小水利”工程,努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围绕优势基础和优势资源,紧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加工等能形成终端产品的大项目招商,让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成为吸附配套产业集聚的“磁铁”,力促红河州招商引资向产业链招商转型。

(五)促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筑牢“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环保新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主色调,着力解决影响红河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放在绿色发展上。全面实施清水行动,全面实施净土行动,全面实施蓝天行动,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森林红河建设,探索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抓实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

THE END
1.前三季度昆明各区县财政收入:安宁市第1,晋宁第7,宜良领先东川宜良县强大的工业实力是安宁市财政收入的保障。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全市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429.54亿元。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3)上,揭晓了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安宁市是再次入围,位居第72,这已经是安宁连续三年入围,也是整个云南省唯一一个。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IA5E80553TDVI.html
2.昆明市宜良县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本报讯 (记者 刘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宜良县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东部新兴发展极,全县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新进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76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11亿元,2016—2018连续三年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https://m.yunnan.cn/system/2021/06/23/031528486.shtml
3.云南省2020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公示(第二轮)县域经济“10强县3月1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0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的公示(第二轮)。安宁市以92.1分在202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中排名第一。 安宁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安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分别是:安宁市、蒙自市、弥勒市、开远市、楚雄市、景洪市、陆良县、https://www.ynxxb.com/view/83c0b8d2af09476ba3c62718e9869938
4.云南2016年县域经济"10强县"红河州占了4席8月7日,云南省2016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开始公示。在被考评的113个县(市)中,安宁市等10个县(市)综合评分排名前10位,获评"10强县"。除了安宁跃居第一外,红河州这次有4个县(市)进入前十。 排第一的安宁哪些指标领先? 在公示的《2016年度全省113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监测综合排名表》中,"10强县https://item.btime.com/056qd509qh1l31lvuk36aprmgl9
5.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为配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21号)的实施,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扶持措施和试点县财政包干考核奖励办法》、《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和《关于实施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jingzheng/fagui/74062.html
6.云南2019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排名出炉考核评价,对数据进行汇总、开展测算和分类考核,并组织数据提供单位集中复核会审,对形成的“10强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后,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通报了云南省2019年度县域经济10强县、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32个县(市、http://news.ppzw.com/Article_Print_240784.html
7.2021年度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一览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名单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了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公布县域经济10强、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名单。其中县域经济10强评选里未包含市辖区,由楚雄市摘得桂冠,弥勒市、个旧市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五华区、官渡区、官渡区等昆明下辖市辖区则荣誉入选2021年度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名单。 https://www.maigoo.com/news/3jcNODgx.html
8.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10强出炉云南网讯(记者 段晓瑞)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考评结果,公布县域经济10强、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和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名单。 县域经济10强(不含市辖区)分别是:楚雄市、弥勒市、个旧市、蒙自市、宣威市、大理市、富源县、陆良县、腾冲市、会泽县。 https://finance.sina.cn/2022-12-31/detail-imxyntny9405753.d.html
9.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滇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云南省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ngji/303985.html
10.云南“10强县”名单公示!有文山!根据《云南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10强考核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云办通〔2017〕50号)和《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办法》(云办通〔2019〕21号)等文件要求,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省129个县(市、区)进行了分类综合考核评价,形成了“10强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跨越发展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3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