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原副院长路芳教授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路教授,瑜伽学院现在已经成为网红,请介绍一下学院的发展情况?
路芳教授:瑜伽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由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共同创办的、印度本土以外全球第一所瑜伽学院。学院深化内涵建设争创一流学科,坚持以瑜伽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瑜伽高级专门人才,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互信与和友好往来。瑜伽学院致力于成为瑜伽在中国传播标准的制定者、规则的维护者以及利益的调节者。学院坚持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努力将学院打造为瑜伽人才培养基地、瑜伽文化研究中心、中印文化交流新名片。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心手相连、命运共同”,中印瑜伽学院的建立就是特别契合此主题的一个经典案例。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在您看来,“瑜伽”的内涵是什么?
虽然国内民众对瑜伽的了解,主要是从瑜伽体式开始的,然而,随着对瑜伽的深入了解,会发现瑜伽体式只是瑜伽的一个部分,瑜伽更应该视为印度一种古老的哲学体系,在这种古老的哲学体系中,它包含了道德规范,身体的习练以及对身体、心智、自然、宇宙等的思考、理解、觉悟之后达到解脱或独立的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人生关系问题的哲学,从这个角度来说,瑜伽更是一种印度古人认知自我与认知世界的方式。因此,我认为,瑜伽包含有锻炼的方式,可以视作一种身心精神结合的方式,也可以看成一门生活的哲学,还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刚才您提到: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心手相连、命运共同”,中印瑜伽学院的建立就是特别契合此主题的一个经典案例。为什么这样说?瑜伽学院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路芳教授:瑜伽学院是民心相通的成功实践。它在很多方面促进了相互理解与相互沟通。一是促进了高层互访、双边往来。瑜伽学院为中印两国政府往来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两国政府官员到瑜伽学院的访问次数日益增多,政府往来频繁、两国互访增多;二是加强了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印度籍教师来到学院,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好机会,对了解中国现状有很大帮助,当国内的学者走向印度学习瑜伽的时候,不但了解瑜伽,而且也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加强了相互的学术沟通与交流。通过对瑜伽在全世界的发展研究,探索瑜伽作为一项非遗的成功的保护经验和传承经验,同时,作为知识分子,也要借鉴印度婆罗门将文化传承作为自己职责的精神,更加明确把传承中国智慧、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国民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
为达到此目标,目前,中印瑜伽学院正在加强对瑜伽的研究,因为瑜伽属于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新事物进入中国后,我们应该先了解它是什么,然后才能找到它在中国发展的适当的模式。因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不可能将其全盘照搬。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瑜伽学院的成功实践为接下来中印文化交流提供了哪些借鉴?
路芳教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瑜伽学院不仅是引进一门专业,一个学科,两国通过共建一个学院,更重要的是加强相互的了解与理解,促进人文交流。在这方面瑜伽学院更是中印两国互相了解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此平台,双方的学生也可以加强互访,比如瑜伽本科的学生实行了3.5+0.5模式,也就是在中国学习3年半,再到印度学习半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可以去印度学习瑜伽的系统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与印度大学生的交流、交往而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因为一个国家的建设依靠年轻人来完成,年轻人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了解,这对两国未来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外,对瑜伽的研究也为中印文化互鉴提供了一种可能。瑜伽提倡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很多相似的理念,比如说我在论坛中提到的瑜伽包含的“yama”与“niyama”与中国传统礼仪的联结;瑜伽体式(asana)与五禽戏的联结;瑜伽调息与六字诀的联结;感官收摄与“去彼取此”的联结;瑜伽的“专注冥想”与“慎思明辨”;“三摩地”与“止于至善”的联结。通过两种文化的梳理与比较,我们会发现专注文化、民心相通才能对跨文化有更多的认识。通过中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才能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正是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也发现两国传统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文化教育自己的人民朝着不断自我完善的方面发展,虽然正如陈来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对民和民的需要更为重视,而印度文化对神的赞美和对有超自然的同一追求。”然而,通过比较,希望瑜伽不仅能够联结中印习练瑜伽的人士,更能联结中印这两大古代文明,两国人民能够互学互鉴,学习相互发展的有益经验,吸收借鉴古老的文明成果,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中印人民友谊的桥梁。
在文化交流中,我非常喜欢并推崇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与人之间相交,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交,都需要学会相互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天下大同”是每个国家和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路芳简介
路芳,教授,博士,曾任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南亚学院副院长,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从事仪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瑜伽文化研究;已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已结项);并完成其他项目近20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国际旅游学会与国际社会学协会国际旅游专业委员会奖励1次,2016年受印度瑜伽部邀请,参加印度国际瑜伽大会;2017年赴印度DevSanskriti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受邀访问印度多家瑜伽大学;2018年受印度驻中国大使馆邀请,带领学生代表访问印度,受到印度前外长斯瓦拉吉的接见。2019年2-3月,率团队赴印度莫拉基-德赛国立瑜伽学院学习交流。中印瑜伽学院瑜伽学科建设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印瑜伽学院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设计者;组织并策划了多项瑜伽节活动及工作坊目前主要研究瑜伽哲学、现代瑜伽的发展及瑜伽教学管理,并教授《瑜伽文化》及《印度宗教哲学概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