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目录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目录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目录

热点聚焦·中国考古学重要成绩及其意义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

陈星灿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9日,第2版

百年考古的辉煌成绩及世界贡献

王巍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11月1日,第14版

推进历史学与考古学融合发展

卜宪群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7日,第8版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传统与时代使命

霍巍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摘自《考古学报》2021年4期

关于考古学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思考

宋江宁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摘自《南方文物》2021年6期

前沿

从形而上学到生物学哲学

成家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法国哲学研究》第4期

必然同一性与因果链条

刘叶涛杨四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逻辑学研究》2021年5期

论新兴权利的一般理论

谢晖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摘自《法学论坛》2022年1期

学人与学林

目前我国“二十四史”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

赵凯李祖德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摘自《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6期

罗国杰与新中国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

王泽应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摘自《道德与文明》2021年5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历史规律的辩证性质

唐正东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0期

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再认识

安启念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山西师大学报》2022年1期

“剩余价值”概念多重界定的内在逻辑

赵义良田英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6期

两种实践概念

姚大志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6期

基层协商治理语境下的统一战线发展新布局

齐春雷作者单位:安徽社会主义学院,摘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6期

域外学界中国统一战线代表性研究评述

龚万达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摘自《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6期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百年发展与前瞻

张铮谭婷婷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12期

中央苏区红色漫画对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启示

刘菊芳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摘自《红色文化学刊》2021年4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中国现代哲学百年

方松华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21年6期

论哲学的深刻性

李红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哲学分析》2021年5期

中国哲学的思维特性

胡伟希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摘自《南国学术》2021年4期

形而上学视域下的后现代主义

马妮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摘自《武汉大学学报》2021年6期

生态学尺度研究的反实在论表现及其实在论追求

葛永林肖显静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摘自《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1年4期

技术与安全之关系的哲学反思

李斌施光玮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1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文学本体论建构中的“世界”维度

关系主义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郭勇健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浙江大学学报》2021年6期

论阐释的四种模式

“阐”“诠”视角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

赵坤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3期

从“人民性”到“以人民为中心”: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核心论题

吕文明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11期

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的文学价值

高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人文杂志》2021年12期

《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理念与学术特色

江蓝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摘自《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1期

从文明语言到语言文明

方小兵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摘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6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文明史叙事与历史规律的探询

韩炯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6期

荀子辟墨与儒墨之争的终结

孔德立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孔子研究》2021年6期

汉朝与罗马文明基因之差异

马新陈树淑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21年5期

北魏成文法与司法实践的关系

严耀中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6期

学术风尚与南宋士人的《盐铁论》接受史

聂济冬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摘自《河北大学学报》2021年6期

清代官员的环境感知与地方治理

王晗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自《苏州大学学报》2021年6期

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

杨巨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历史教学》2021年20期

我国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

吕桂霞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摘自《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5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选择

李实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11期

中国持续反贫困的逻辑与路径

陈享光张志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纵横》2021年12期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探究

李逸飞作者单位:管理世界杂志社,摘自《改革》2021年12期

全球结构性通货膨胀与央行的应对

朱民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摘自《国际金融研究》2021年12期

国际金融周期共振传染与全球货币政策规则识别

陈创练王浩楠郑挺国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11期

中美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研究

崔百胜等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摘自《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12期

中国区域贸易增加值的特征与启示

马丹郁霞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年12期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

刘晓欣田恒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0期

大数据改变经济学研究范式

洪永淼汪寿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摘自《管理世界》2021年10期

基于中国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

张建华周玉雯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11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高质量发展

马雪松冯修青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摘自《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挑战及应对

鲍静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摘自《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11期

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策略及其调适机制

王雅君作者单位:浙江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5期

西方政治学转向历史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

郭台辉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摘自《教学与研究》2021年10期

困于身份的政治:西方政治极化的文化探源

林红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6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大国经济竞争策略的选择机制

肖河潘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日本研究系,摘自《国际政治科学》2021年4期

地区次大国缘何接受地区大国的领导

张耀姜鹏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东北亚论坛》2022年1期

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中的大国角色

姚全郑先武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摘自《探索与争鸣》2021年11期

规则、关系与地区安全治理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路径

刘彬陈伟光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自《国际论坛》2022年1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吕忠梅作者单位:中国法学会,摘自《当代法学》2021年6期

自由裁量的理性限度:为演绎主义辩护

陈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4期

反思型法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

陆宇峰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摘自《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1年6期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诉讼:路向何方

左卫民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21年6期

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界定

关保英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摘自《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2年1期

翟翌范奇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6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人类语言与社会发展

菅志翔马戎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12期

发展社会学视野下的高质量发展和工作环境

夏传玲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12期

党领导社区多方共治的内涵与机理

王萍杨欣悦徐丹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4期

治理有效:社区公共事务性质与社区权威的二维框架

家庭发展能力:理解农民家庭转型的一个视角

李永萍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22年1期

家庭成就观的代际传承影响青少年教育获得

齐亚强牛建林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青年研究》2021年6期

“饭圈”观察:组织特征与圈内外关系

毛丹王敬雅陈佳俊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21年6期

作为情感机器的互联网

成伯清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福建论坛》2021年10期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研究型大学科研生态变革

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一个一流学科研究框架

单捷飞何海燕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摘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年5期

THE END
1.教育培训优势,时代背景下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展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培训行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古代的师徒传承,到现代学校的兴起,再到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教育培训的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育培训的优势日益凸显,其在特定领域或时代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重要事件回顾 https://wb.sidanjiaoyu.com/post/324.html
2.国内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及特征有哪些?问答集锦初步成熟,进入提质发展阶段。 中国在线教育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便开始发展,期间经历 了萌芽期、模式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初步成熟期四大阶段。 诞生初期(20 世纪 90 年代-2000 年):随着 90 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在 线教育产品也应运而生。由于当时互联网宽带速率低、民众普及率低,在线教育在 https://m.vzkoo.com/question/1730964401632803
3.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在线教育的发展与未来趋势——顶端新闻一、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线教育,又称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然而,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系统化的在线教育,则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 萌芽阶段(20世纪中期-90年代):早期的在线教育主要以函授教育、电视大学等形式存在,资源有限,互动性不强,难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75184E448BB4A79BF649761CBC253
4.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历程,你了解多少?中国的互联网教育从1996年起步,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纵观中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阶段 1. 第一波及泡沫破灭期:1998-2005年 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前后,网络带宽非常有限,互联网教育产品大多还是文档形式,可以概括为萌芽阶段。直到2000年以后,才出现了“三屏”形http://www.xm8168.com/h-nd-226394.html
5.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史在线学习的历史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史 2020对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来说,必定是个最为关键、重要的节点。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在线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位,用科技打通现实阻隔,满足了学员上课需求,还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好这一教育方式,对学习的成长大有裨益。然而,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亟须解决的新问题:有的平台技术不https://blog.csdn.net/fxd1232/article/details/109536075
6.疫情影响下的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在疫情的影响下,成了香饽饽,各路好汉都想分一杯羹,今天就来聊聊在线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线教育发展历史 随着90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在线教育产品也在彼时诞生,随着之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产品开始出现新的玩法。中国在线教育产品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90年代末-2005年)、探索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3369-1.html
7.替代课堂,还是超越课堂?——关于在线教育的争鸣与反思开展在线教育不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时代需要和历史必然。信息时代知识载体和媒介的变化,导致知识的内涵、结构、生产方式、呈现方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导致学习和教育的变化,在线教育恰是这些变化的必然体现。这即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推动教育变革的底层逻辑。同样,化解“人才培养悖论”、赢得http://epc.swu.edu.cn/info/1104/2385.htm
8.在线语言艺术教育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三年行业发展趋势预测.docx在线语言艺术教育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三年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第1页在线语言艺术教育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三年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一、引言 21.背景介绍 22.研究目的和意义 3二、在线语言艺术教育行业发展概况 51.行业发展历史 52.现状分析 63.主要企业及业务模式 84.行业发展成就与挑战 9三、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023-2026年)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6968694.html
9.让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赋能——《教育三人谈》线上圆桌论坛实录职教数字化转型具有历史机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构建了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https://jyj.gmw.cn/2022-10/28/content_36120957.htm
10.什么是互联网?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https://www.jianshu.com/p/448752a5b8be
11.历史进程中的在线教育:一个互联网风口的轮回记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进程中,在线教育被推至风口,但遇到了机会窗口的在线教育公司们并非高枕无忧,与机遇一同到来的便是风险。摆在在线教育公司们面前的还有如何将巨大流量做好转化,如何优化技术、产品以提供更流畅的服务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自诞生始,在线教育面对的就是一个存量市场,任何一方势力向前一步,都会带来利益https://36kr.com/p/1725120757761
12.七彩课程“爱”润人生《上海市中小学2019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文件指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使用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https://www.jsedu.sh.cn/zjex/xxgz/p/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