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报道建设高质量在线课程,不断推进教学创新—2021(第七届)MOOC发展大会在京盛大召开

6月13-14日,2021(第七届)MOOC发展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

大会现场视频

大会现场

中教全媒体6月13-14日张晓蒙北京报道

6月13-14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下,中教全媒体主办的2021(第七届)MOOC发展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全国各地高校校长、教务处处长、专业学院院长、系主任、高校MOOC建设负责人、学科教师代表以及企业代表等三百余人齐聚北京,聚焦一流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探讨深化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以慕课来推进教学创新,从而推动课堂革命与学习革命。

开幕式

13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志武为大会发表致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姜永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于世洁、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等出席开幕式并在上午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

中教全媒体主编夏巍峰

中教全媒体主编夏巍峰主持了大会开幕环节。他在开场中介绍,MOOC发展大会自2014年创办以来,到今年已经成功主办第七届,见证了中国的MOOC从“星光点点”到“星光熠熠”的蓬勃发展历程。MOOC发展大会是中国MOOC重要的发展思想对话和年度论坛平台,点燃了中国MOOC发展的热情,推动了中国MOOC的创新发展。他认为,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MOOC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MOOC催生着高等教育深刻变革,更加有效的打开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创新的大门。去年疫情期间,MOOC助力中国高校成功应对疫情,将中国MOOC发展推向新高潮。他认为,MOOC迸发出来的创造性能量和所掀起的新的教育风暴不应只是局限在高校范围内变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中,中国的MOOC应该并且可以担负起更大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为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提供新的教育机会,为在职专业工作者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机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发表致辞,他提到,互联网正在推动着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互联网的发展正经历从“信息互联”阶段、“消费互联”阶段、“生产互联”阶段到将进入“智慧互联”阶段,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教育是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方面,我们要大力促进MOOC发展。党中央号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互联网作为各个领域的热点和创新的基础,而教育作为带动和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节力量,当然不能落后,要利用互联网推动在线教育、在线教学,推动MOOC的发展。他还对MOOC发展大会提出期待,要继续面向未来,理念先进,适应需求,引领发展,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断奋进。他强调,我们正身处伟大的时代,我们从事的在线教育工作正在引领着教育变革创新,是具有光明前程的事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志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志武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召开,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MOOC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推进了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变革。同时,MOOC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技术与变革是它的基因,便捷而广泛地共享是它显著的特征,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中国MOOC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正在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并为今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中教全媒体在见证中国MOOC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同时,也为中国MOOC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主办的MOOC发展大会至今已有3000多位教育者参加大会的研讨,他们回去辐射的教师数以万计。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希望将来和MOOC发展大会一道,把培训和研讨开到中西部去,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主旨报告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

13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主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姜永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于世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于世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为主题进行演讲,他主要围绕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创新理念和实践、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阐述。他提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以理念的创新为先导,坚持育人为本,以优质的资源建设作为基础,来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并以体制创新的改革作为保障。在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学校在顶层思想设计、重构培养方案、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搭建智慧教学环境,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改革创新评价方法、营造质量文化氛围等八个方面进行建设。他分析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后表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赋能和变化机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新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校优质课程研究会理事长龙永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嵩

13日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嵩进行主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战德臣

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委员李川勇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分会秘书长黄国华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嵩天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嵩天,以“同频、共振:一流本科课程的认识与实践”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教育应与时代同频,一流课程同样需要与时代同频。他围绕着价值同频、知识同频、能力同频三个方面在三个维度中对同频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共振就是课程建设方法论,设计出共振的一流课程主要在三点:首先要与时代同频建构;其次就问题导向优化;三是与线上对标融合。他在演讲中表示,目前高校和产业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割裂,他以北京理工大学课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为例阐述进行破除割裂理念和方法。他表示,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课程在知识上、价值上和能力上与时代同频,这门课程能够支撑人工智能的学生从爱好者向开发者的转变,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景的智能认知,通过产教融合把产业最先进的技术带给学生,并且以应用为导向给学生建立基本的应用开发能力。

河西学院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赵柱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明的演讲主题是“学为中心,信息赋能,虚实融合,重在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她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实践举措,擢升课程建设能效方面,学校践行“理实一体、虚实融合”,带领学生体会深层次学习,并做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加、减、乘、除”法:通过设计医学类核心课程一流课程群,形成信息赋能的多维度学习环境,做好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加法;通过建立虚拟高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模拟临床真实教学环境,做好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减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研修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实现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乘法;通过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探究式实践中融会贯通,进而完善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除法。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山

14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山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以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决赛圈教师说课环节。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翁恺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梁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李小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李小平做了关于“教育智能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演讲。在教育智能化认识中,他提到: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的认知程度决定着教育智能的程度。在教育智能化概念中,他认为教育是对知识阐述过程的进一步挖掘,所以教育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而未来教育将是人类智慧为主、人工智能为辅的一个体现。教育技术将为教育智能化充当教师的智慧助手,将提供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智慧源泉和知识源泉,将为教师开拓更多的创新思路。他表示,教育智能化的关键在于对办学思想和办学深度的理解,教育智能化是对教育人经验的挖掘和教学过程的挖掘,通过对被挖掘数据智能语义的理解,进而了解老师、学生等不同人的观点与思想。

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运行主管苏永康

说课环节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决赛圈教师在大会上进行“基于慕课的教学创新”的精彩说课。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四川赛区正高组一等奖王杨

山东大学应用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山东赛区副高组一等奖张聪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浙江赛区副高组特等奖王蕾

工作坊

14日下午,《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全流程设计》FTD工作坊火热进行。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进行开场,国家开放大学王宇担任主讲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运行主管苏永康对工作坊进行总结。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

国家开放大学王宇

工作坊现场

中教全媒体是教育科技行业全媒体机构,已成功主办七届MOOC发展大会(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1)及MOOC发展大会杭州峰会(2018)。中教全媒体将继续通过“内容传播”和“活动连接”的形式,面向MOOC进行媒体报道和线下线上学术活动的组织,致力于促进中国MOOC不断创新发展。

THE END
1.在线课程平台推动在线教育十年发展的研究与展望[摘 要]慕课在我国已发展十年,积极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课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是在线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在智慧教育的新生态中,新技术赋能的在线课程平台的迭代升级将为构建新型教育服务模式、推动管理创新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302/t20230223_2111003330_wap.html
2.国内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及特征有哪些?问答集锦国内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及特征有哪些?93匿名用户 2024/11/07 最佳答案 由匿名用户编辑于2024/11/07 15:32 初步成熟,进入提质发展阶段。 中国在线教育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便开始发展,期间经历 了萌芽期、模式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初步成熟期四大阶段。 诞生初期(20 世纪 90 年代-2000 年):随着 https://m.vzkoo.com/question/1730964401632803
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慕课的发展历程与总体特征二、高校和社会层面率先推动慕课的探索与发展 2014年,高校和社会层面率先推动慕课的探索与发展。高校自主探索和社会协同参与共同开发建设慕课形成一股热潮。2014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发布,四校的10门课程首批上线。“好大学在线”平台与百度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上海西南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1/t20240102_5724011.shtml
4.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在线免费阅读为培养奴隶主的继承人,我国商代学校教以祭祀、军事、乐舞和文字,到了西周就有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教以礼、乐、射、御、书、数,即“六艺”。“六艺”侧重于才能和技艺的训练,而且注意到了德、智、体、美几育的均衡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因而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31571672404724773
5.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李森;高静;-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11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KJJF202011008.htm
6.e会学app官方下载e会学appv3.3.1最新版e会学将建立统一认证系统,与省内各高校的教学系统结合,开展MOOC课程的在线学习、互动、作业、考试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全省MOOC课程学分认证和学分互认。 发展历程: 2015年12月16日,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正式开通上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王晓平、教育厅储常连副厅长等领导出席https://m.qqtn.com/q/387804
7.在线学习微百科1 在线学习概述 2 在线学习类型 3 在线学习发展历程 在线学习概述 编辑 线上学习(英语:Online Learning)是一种透过互联网工具来学习或训练的方式。 在线学习类型 编辑 在国内在线学习发展趋势是职业考试和个人能力提高,将一种方便、效率、低成本的学习模式。 分为两类: 职业考试,个人技能提高。 企业内的线上https://ispeak.vibaike.com/8854
8.南山中英文学校国际部概况学校发展历程 1、2004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2、2005年12月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3、2008年2月,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CIE)正式授权我校成为“剑桥国际中心”(注册号:CN280),使我校有资格组织全球同步剑桥国际教育证书的考试,成为认可相关证书的全日制基础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配备、师资培训、教学https://www.thea.cn/xgz_px_102135-1.htm
9.案例拆解流利说英语运营体系拆解运营汪成长日记在线教育行业是教育技术变革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下,在线教育使得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使教育得到技术、内容、形式及主体等全方位的改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2013年在资本推动下开始蓬勃发展,并于2017年借助直播形式实现规模化,并逐步走向成熟。近年来,在线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165519.html
10.千亿语培市场,如何挖掘投资价值?界面新闻在语培的诸多细分领域中,发展历程是由高年龄段向低年龄段发展,先有留学语培、考研和成人语培等,再发展到青少语培和启蒙英语。因此,总体而言,越低龄的市场发展历史越短,越高龄的市场则越成熟。 不管是成熟还是历史较短的细分市场,在线化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变化,诞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玩家,使得语培行业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411609_foxit.html
11.重要学习网址收藏1ZhemgLee的技术博客95.归一化 Normalization 的发展历程 https://mp.weixin.qq.com/s/KWTWYPFoZERSBm2rMRKUGw 96.来自本科生的暴击:清华开源「天授」强化学习平台,纯PyTorch实现 https://mp.weixin.qq.com/s/OKY8BSYB2cQMFnrJ59Ys_g https://github.com/thu-ml/tianshou https://blog.51cto.com/u_15240054/2873341
12.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战略规划建议报告第2章: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历程 2.2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技术标准 2.2.1 全球教育大数据标准进展 2.2.2 全球教育大数据技术进展 2.3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 2.3.1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整体发展 2.3.2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细分市场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6094883&efid=fVq5WNoRddfGQrd6lI_77A
13.慕课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通过RSS feed订阅,学习者可以用他们自己选择的工具来参与学习:用 MOODLE 参加在线论坛讨论,发表博客文章,在第二人生中学习,以及参加同步在线会议。 课程发展 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 Jim Groom 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 Michael Branson Smith 教授都采用了http://www.cdswhg.com/index.php?c=show&id=2745
14.教育教学任务,基于专业教学标准,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立足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发展,精准运用课程建设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及手段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鲜明,配套数字资源丰富完备,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优势,教学效果显著,对推进职业学校课程建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具有示范及辐射价值的优秀在线课程。https://www.shedu.net.cn/shedu_new/data/shouye/2023370635_116.html
15.线上教学个人总结梁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地评价,肯定了课前准备充分,老师巧妙利用家中常用纸杯作为道具,带领学生趣味运动,动感十足;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激励学生参与运动;更可贵的.是,董老师给学生们提出锻炼后身体恢复的技巧,做到了养护与锻炼并重,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梁老师提示老师们课上除了动作互动,也可以进行语音互动,进一步提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zongjie/654939.html
16.在线点播培训课程表的内容全面的在线课程,ID号为10000以上(5位数)的为视频时长3小时以内的短小灵活的专题课程学员可从下表中按需选择单门课程或组课学习,学习方式详见网培中心网站()相关说明力口#的课程为本期计划新增课程以下目录标注了每类别课程所在本通知页码,以方便学员按类别查找课程表1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及职业发展通用培训课程错误https://www.yxfsz.com/view/164391643330075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