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欣赏和演唱几首不同风格、演唱形式的歌曲,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欢乐情趣和生活气息。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北京民歌《对花》,并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唱出民歌特有的风味。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够用问答的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对花》活泼诙谐的情趣。
2、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准确的演唱,更好的掌握歌曲《对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踏着音乐走进课堂。
(2)教师:“有哪位有心的同学注意到了刚刚老师播放的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引入独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教师:“下面呢,老师再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不一样的演唱形式的歌曲《对花》。”以此引入本节课欣赏歌曲部分。
(二)欣赏歌曲
(1)播放黄梅戏版《对花》,让学生感受戏曲中对唱形式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播放陕西版本的《对花》,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二者的异同之处,感受戏曲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对唱的了解。
(三)学唱歌曲(1)教师:“同学们,欣赏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对唱歌曲《对花》,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来试一试呀?”老师采用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的形式进行问答,如问:“一加二等于几?”答:“一加二等于三。”或问:“几加几等于五?”答:“二加三等于五。”为学习歌曲做铺垫。(2)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呢,老师想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像木耳?什么开花红满山?什么开花满干刺?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欣赏歌曲《对鲜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主旋律和演唱特点。
(3)教师:“真是‘花开各有色’,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由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学唱歌曲,正确掌握歌曲中所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对鲜花》。
(四)汇报表演
(1)将学生按照序号分为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唱。(2)每小组按照顺序进行汇报表演,大家一起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唱的、表演的最好,评出“最佳团队奖”,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五)师生再见
师生再见,整节课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度过,师生配合默契,能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1、欣赏歌曲的名字:《茉莉花》、《对花》。
2、演唱歌曲的名字:《对鲜花》。
第2篇:《对花》教案1
四年级《对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演唱河北民歌《对花》,初步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
2、能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能掌握上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
3、了解民歌最基本的创作方法,能在《对花》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作。教学重点:学会用富有河北民歌特色的音调演唱《对花》教学难点:
1、《对花》的歌词创作
2、河北秧歌动作的学习
教具准备:鼓、锣、手绢、钢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河北民间,那里的人们每逢过节或遇喜庆的事情大伙儿就聚集起来,载歌载舞,非常热闹。这不,那里又在过节呢?大家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舞蹈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热闹喜庆的气氛吧?(教师跳一段秧歌舞、拿着手绢,《对花》为伴奏音乐)
师:大家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了吗?大家觉得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手绢、动作、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找出这首歌曲中最有意思的一句,然后学习)多媒体出示歌谱,或让大家看书
师:大家学得最有特色的一句是那句啊?生:七拨弄东采咚采(打鼓),得儿色(敲锣)师:这句歌词跟其它的歌词不一样,没有特定的意义,有没有觉得在模仿什么声音呢?生:模仿鼓的声音。
师:那让我们来学习下这句好吗?找一个同学打鼓为我们伴奏…..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学习第一句)师:大家说说这首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呢?生:对唱师:对了什么呢?生:对花
师:对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方式嬉戏娱乐、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甚至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3、学习歌曲(解决难点)教师范唱一遍
师:下面跟老师一起唱一下乐谱吧……生:…….师:跟老师一起演唱歌词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小记号啊?生:上滑音、倚音
师:那大家听老师演唱对比一下,这些小记号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生:……师:有了这些记号啊,更能表达演唱者或劳动人民欢快、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