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信息系统需求生成的政策法规战略以国防部

军十分注重装备发展的制度建设,在需求生成方面也不例外,注重及时通过政策法规固化其装备发展的最新进展。

军事需求是美军信息系统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根本落脚点。目前,美军拥有大型指挥控制系统10余种,数据链40多种,战术电台200多种。为解决信息系统型号繁多,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差,难以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问题,美军开发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提出以国防部为主导、在联合作战构想框架下依托各自作战概念“自上而下”的需求生成系统。

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并非独立而成,它是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等系列文件为顶层指导,以一体化体系结构为手段,通过国防部主导的清晰、严谨的需求生成流程,以及《初始能力文件》《能力开发文件》和《能力生产文件》三个需求文件的制定和审批,强化国防部在需求生成中的主导地位,保证了联合作战概念对信息系统建设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实现了基于能力的军队建设方针。

除了顶层指导文件外,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也不是独立运行的,需求还需要与采办(国防采办系统)和资源(计划、规划、预算与执行系统)结合在一起,为此,美军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为联合参谋部、军种部以及国防部各部门的能力需求认定与采办等工作提供了详细指导。

1

顶层指导文件

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顶层战略指导并约束着美国防部和各军种法规与制度的制定工作。美军在运用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生成需求的过程中,首先要受到更高级别的战略指南文件的影响,这些高级别文件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NMS)》《四年防务审查(QDR)》《军队运用指南(GEF)》《军队发展指南(GDF)》《统一指挥计划(UCP)》和《联合战略能力计划(JSCP)》等,这些文件构成了美国国家战略指导系统的顶层。

01

《国家安全战略》

02

《国防战略》

《国防战略》涉及的是国家防卫能力建设,由国防部统筹各种资源进行军队建设,并具体负责国防战略的制订,这充分体现了美军文人治军的理念,旨在使军队领导人专心于军事战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国防战略往往仅指明总体行动方向,需要军事战略来进行具体操作。

03

《国家军事战略》

04

《四年防务审查》

《四年防务审查》是对过去四年中的美军建设进行评审,找到合适的模式,对未来世界安全环境作出评估,确立地区性定位,进而开发对应性武器装备或战法。如针对中亚地区的反恐合作,针对北美地区的防空安全合作,针对非洲地区的安全合作与教育活动,针对太平洋地区的空海一体战。这种四年的战略管理是中期的,主要是为了契合政治需要,即每四年一次的政府更替。

05

《军队运用指南》

该文件是战略到战役层面的链接指导,作为保密性文件,包括安全合作、详尽计划的制定、全球态势、全球军力管理以及核武器使用计划的制定等。《军队运用指南》由国防部长制订,与参联会的《联合战略规划系统》是并行和互补关系。

06

《军队发展指南》

《军队发展指南》是军队的长期(20年)发展计划,2008年首次发布,取代了过去的战略计划指南、转型计划指南、态势指南、科技战略指南,以及若干零碎的计划指南,是联合战略视角下的军队发展方针。《军队运用指南》就是军队使用战略,而《军队发展指南》就是军队建设战略,它们共同形成了战略规划的两个要点。

07

《统一指挥计划》

该计划对美军作战司令部的职责范围做出了规定和说明,另外,《美国武装部队条令》和《部队统一指挥备忘录》两个文件也有类似的作用,不过《统一指挥计划》是最权威的文件,被设定为内参级。除了传统的六大地区司令部外,美军还注重四个职能司令部的作用,例如,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前,特种作战司令部的首要任务是在行动中进行作战指挥支援,包括组织、训练和装备特种部队,进而将它们投入作战,支持在全球作战的指挥官以及美国的驻外大使和这些国家的特战部队。美国总统随后在2004年的《统一指挥计划》中扩大了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职权范围。该计划与国防部同步制定计划,以应对全球恐怖主义网络威胁,同时将直接指导全球反恐作战的责任分配给了特战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为了支持全球反恐战役,对国防部的所有计划进行了分析、协调并优化,在满足全球需要的条件下进行兵力和资源分配,然后向联合参谋部提出建议。

08

《联合战略能力计划》

《联合战略能力计划》是由联合战略规划系统(JSPS)生成的5个重要文件中最核心的一个计划,属于机密级别。

《联合战略能力计划》为任务与使命的完成提供了指导,该指导基于近期的军事能力、作战行动的执行情况、战役支援情况、意外事故发生情况和《武装力量运用指南》中反映的态势规划指导。

2

三大支撑系统

在需求生成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顶层战略和规划,美军还开发了其后勤系统的三大支撑系统,并以法规的形式对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包括用以规范需求生成过程的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程序(JCIDS)、规范采办过程的国防采办程序和规范资源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这三个过程为联合参谋部、军种部以及国防部各部门的能力需求认定及采办工作等提供了详细指导,三者相互作用紧密且协调一致,既向作战人员及时交付成本效益高的能力解决方案,又保证了决策的连贯一致性。

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

美军主要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示(CJCSI)3170.01文件,即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来规范其需求生成程序。美军于2003年6月颁发了首版参联会主席指示3170.01系列文件,之后根据装备与技术发展特点及管理需要,对需求生成程序进行了数次调整,分别于2005、2007、2009、2015年更新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的指导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突出强调了对联合能力需求的管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的应用目标是,通过规定确认与开发新能力的方法,确保联合部队得到恰当的装备和保障,以履行全谱军事行动;通过能力包(包含条令、组织、训练、装备、领导与教育、人员与设施)因素的改革,实现一体化的、协作的过程,指导新能力的开发,并根据这些改革对未来联合概念的贡献大小,提出实施这些改革优先顺序建议。

(1)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的发展历程

为了适应美军按《2010联合作战构想》和《2020联合作战构想》转型的需要,确保联合部队有效发展,也为了与规范国防采办工作新的DoD5000系列文件相协调,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于2003年6月24日发布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及其实施细则CJCSI3170.01,对需求生成系统CJCSI3170.01B做出了全面修改。

2004年3月12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签署了CJCSI3170.01D及其实施细则CJC-SI3170.01A,取代CJCSI3170.01C和CJC-SI3170.01。

2005年5月11日,美军参联会作战部主任签署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文件CJCSI3170.01E,用以取代2004年3月12日颁布的CJC-SI3170.01D,该版主要改进包括:①用联合能力文件来定义联合能力,并确认差距与冗余并确定优先次序。明确作战司令部、功能能力委员会和主办者在联合能力文件生成过程中的各自作用;②强调信息技术,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共享,以及遵循国防部的数据策略;③明确了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在确定联合作战能力的优先次序以及对联合作战能力进行开发和评估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强调联合作战能力集成与支撑的能力;④增加了使先期方案与技术演示(ACTD)和先期技术演示(ATD)从技术演示过程过渡到JCIDS过程的程序;⑤提出了作战部队应急能力需求标准以及应急需求说明和JCIDS过程之间的相应接口。

2007年5月1日,参联会主席指令CJCSI3170.01F取代2005年的CJCSI3170.01E。2007年版主要改进包括:①支持在联合作战环境中使用安全武器;②增加联合能力域(JCA)的使用;③增加适用于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指导下的基于能力的评估。

2009年3月1日,美军联合参谋部主任签署了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文件CJCSI3170.01G,取代2007年5月1日颁布的CJCSI3170,01F。与2007年版相比,2009年版的主要改进包括:①加强了对能力的评估,修改基于能力的评估(CBA)用户指南,满足了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关于有效验证能力缺陷的要求;②将联合能力文件的功能合并到了初始能力文件之中,不再放在基于能力的评估文件中。

2012和2015年美军再次对联合能力集成和开发系统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版本为2015年1月23日颁发的联合能力集成和开发系统CJCSI3170.011。

(2)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的基本特点

美军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不断变革,目前版本的特点包括需求模式从“自下而上”转变为“自上而下”,加强国防部对需求生成的统管能力;需求分析目标从“具体型号装备”转变为“发展某种能力”,强化装备需求论证的科学性;实施需求审查环节优化调整,强调联合能力和体系建设,将需求生成贯穿转变建设全过程等。

武器装备的开发需求不再以各军种为主导,而是以国防部为主导,有利于国防部对全军作战需求进行统筹规划,有效避免了各军种武器装备重复建设。

整个过程始终以联合为背景,以此为指导研制的武器装备避免了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差的问题,能够满足未来联合作战的需要。

提供联合方案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够确定和描述在作战能力方面的缺口及冗余部分;确定缺口以及冗余部分存在的期限;描述有效的解决方案;确定解决这些缺口的潜在方法;提供对综合体系结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基础。

在整个国防部范围内对提出的装备能力建设和编制的文档进行广泛审查,这种审查着眼于建议对实现未来联合作战方案的贡献。

使有关能力提供单位尽早介入装备能力建议的提出/文档编制的过程,从而推动采办策略和采办过程更好地联系起来,使得采办过程更加注重效率、灵活性和创造力。

对联合能力缺口和作战风险评估依据联合作战方案进行排序,帮助解决方案的提出人员明确工作重点。

更好地根据新能力研制、部署和维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确定装备-非装备考虑因素或条令、组织、训练、装备、领导与教育、人员与设施(DOT-MLPF)和政策之间的关系,在强调装备解决途径的同时给予了非装备因素足够的重视,而且整个过程将战略指导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国防采办程序

国防采办程序是美国防部规范国防项目采办实施全寿命过程的运行流程、政策制度、策略方法等的总称。美军主要通过国防部5000.02指示《国防采办系统的运行》规范其采办程序。美军从20世纪70年代起发布首版采办程序,并根据技术发展特点与管理要求,对采办程序进行了数次调整。2015年1月7日对其采办程序进行了重大修订,将采办程序由长期以来的单一一种调整为六种采办程序。2017年2月2日,美军在总结评估2015年版采办程序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对该程序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发布了最新一版国防部5000.02指示。

(1)美军国防采办程序的发展历程

国防部5000.01指令和国防部5000.02指示是美国国防采办的纲领性文件,前者主要规范采办政策以及采办管理机构与职责,后者主要规范采办程序的运行过程,一般认为,国防部5000.02指示是5000.01指令的细化与具体化。美国国防部1971年发布第一份5000.01指令《重大国防系统的采办》,当时并未同时发布配套的5000.02指示。美军通过该指令对采办程序进行了规范,将采办全寿命过程划分为项目启动、全面研制、生产与部署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前设有阶段审查点。

1977年,美国国防部发布首份5000.02指示,将项目启动阶段拆分成方案探索、验证与确认两个阶段,相应的国防采办程序由三个阶段改为了四个阶段——方案探索、验证与确认、全面研制、生产与部署,其后,5000.02指示也陆续做了8次修订(即美军共发布9个版本的5000.02指示,加上首版5000.01指令确定的采办程序,截止目前发布的采办程序共有10个版本)。1987年,为加强使用和保障阶段的采办管理工作,美国防部将采办程序由四个阶段增加到五个阶段——方案探索与定义、方案验证与确认、全面研制、生产与部署、使用和保障。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相应调整了军事战略。为了适应军事战略变化,加强采办管理,美国防部于1991年、1996年和2001年对采办文件和采办程序进行了修改;其后,为适应反恐应急作战要求,于2003年大幅修订了5000.01指令和5000.02指示;2008年在金融危机爆发和采办严重“拖降涨”背景下,出台了新版5000,02指示;2015年,为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要求,发布了更新版的5000.02指示,提出六种采办程序;2017年,美军根据2015年版采办程序运行情况,进一步对程序进行了小幅修订。

(2)国防采办程序的基本特点

美军采办程序正式发布至今历经9次重大的调整。纵观历次改革以及此次2017年最新改革,美军采办程序调整改革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注重内容的延续性,避免对采办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美军采办程序的调整,均注重保持其内容的延续性。以此次调整为例,对比2017版与2015版,主体内容变化不大,一是集中在根据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二是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与边界。原有的管理机构、采办关键节点等重要内容均延续之前做法,采办流程整体稳定,重点问题如网络安全问题、军种部长职责问题等得到了显著加强。

及时固化采办管理最新进展,确保法规制度的有效性。军组织机构、采办管理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一旦涉及到采办程序,就会及时更新到5000.02指示中。这是美军采办程序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及时固化最新改革进展,美军采办程序的指导性与权威性得以不断巩固。

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

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是美国防部制定军队建设计划、确定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和执行国防预算的主要程序,旨在把军费预算和使用同国防战略目标、武器装备研制计划、需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长远规划与中、近期计划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得到充分保障。美国武器装备采办所需资源,包括经费、器材和设施等,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分配。

(1)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的发展历程

1960年,美军启动了规划、计划与预算系统(PPBS),它是PPBE的前身。PPBS是一种通过明确战略目标从长期和全局的角度选择合理的项目,并将项目纳入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预算的管理国防资源和编制军事预算的综合方法。PPBS负责统筹美国国防资源,对美军装备建设实行全系统、全寿命、全效益管理。经过近五十年的实践,PPBS已成为美军每年决定投资优先顺序和权衡的规定规范,并在使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PPBS将规划、计划与预算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使战略决策有预算支持,使预算决定有战略依据。此外也使分析和评估成为计划、项目与预算环节的内在组成部分,使系统分析得到了战略性应用,而不仅仅是项目性或工程性应用,使决策的优化有了具体的方法、指标和工具。

但随着美军防务规划模式从“基于威胁”转向“基于能力”,PPBS由于灵活性不足,难以适应变化的、不确定的安全环境。2003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推进美军新军事变革中,提出对PPBS进行重大调整和改进,建议实行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并于2005财年开始正式实施至今。较之前的PPBS,PPBE的分析评估更为系统化,评估结果进入和影响部队建设的速度更快。

构建PPBE程序目的是为了在国防部内进行资源分配。与PPBS相比,PPBE更好地体现了“基于能力”的采办策略。PPBE强化了与军事作战能力的结合;计划阶段与预算阶段同时进行,缩短了计划编制周期,只是在两个阶段后期对制定的计划与预算进行一定的协商与调整;把一年一滚动编制制度转变为两年一滚动,并注重进行项目评审。总之,PPBE把战略指南转换为详细的资源、人力和力量结构计划,实现了近期(两年)与长期(2-6年甚至更长)目标。

(2)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的基本特点

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将国家安全目标、军事战略、军事需求与装备建设紧密连接在一起,合理分配资源;

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把装备采办作为一个大系统,将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年度预算紧密衔接,促进装备持续、高效发展;

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将计划管理与经费分配紧密结合,确保装备预算依据装备规划、计划,通过装备预算落实装备规划、计划。

THE END
1.软件开发:历史趋势挑战与未来展望软件开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部分,其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变革。从最初的机器语言编程到现代的高级编程语言,再到敏捷开发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软件开发不断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本文将深入探讨软件开发的历史演变、当前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42431041130496
2.软考高级信息是指音讯、消息、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 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 1.1.1信息 信息(Information) 是物质、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34104/article/details/132753897
3.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论文(精选8篇)现代社会下,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财务会计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基本的理论广泛地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这种改变的影响下,核算财务系统正在被决策型财务系统所改变。全面应用新的信息科技,突破传统的核算理念,大力实现信息技术的会计核算。 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11417.html
4.探索最新信息系统发展前沿,技术趋势与未来展望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系统最新的发展,介绍了信息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实际应用,并展望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程度加深、技术集成化和普及化趋势。全文旨在展示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未来的发展http://www.evtms.cn/post/70427.html
5.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通用18篇)20xx年我公司的生产规模将达到新的高度,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作为公司生产经营重要支撑的信息系统,其运行质量和效果将更加的重要,基于此20xx年我部门将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改进,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让信息化能更好的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30521075248_7138147.html
6.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精选15篇)而国内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如果从市场提供的需求来说,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该是供不应求的,至少说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毕竟计算机现在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但是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现状,其原因就是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303327.html
7.制造信息系统智能化与协同现代制造业的信息技术革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正经历一场由信息技术驱动的转型。智能制造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高级计算机系统、机器人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这一概念被称为“制造信息系统”(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System, MIS),它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产品质量,并且降低了成本。 https://www.ntedbrknu.cn/ying-yong/809508.html
8.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系统规划阶段、系统需求阶段、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测试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阶段 其他定义:所谓物流信息系统,实际上是物流管理软件和信息网络结合的产物,小到一个具体的物流管理软件,大到利用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将所有相关的合作伙伴、供应链成员连接在一起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的系统,https://baike.sogou.com/v751026.htm
9.科学网—[转载]系统工程新发展——体系随后,很快用于社会学、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美国系统科学体系工程协会(SoSECE)主席Reckmeyer W. J.认为,体系源于系统科学,是系统科学关于软系统和硬系统研究的综合,对大规模、超复杂系统的研究。体系概念的演化发展经历了系统科学发展过程的分支与融合过程,如图1所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81073.html
10.信息系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专业发展目标 依托吉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建设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省内知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研发与管http://newgxxy.jlufe.edu.cn/info/1070/1024.htm
11.企业信息系统架构图企业信息系统层次划分01、系统综述 冶金行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大概可分为 5层,从下至上依次为:设备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级资源计划、企业间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 5个层次的管理系统控制范围、作用对象、运行时间单位等特点如下所示。 02、各层级系统特点 https://blog.51cto.com/u_16213706/7898738
12.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二是平台支撑亟待提升,底层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薄弱,难以支撑业务无缝对接,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快速部署。三是覆盖范围亟待拓展,各街镇、各领域、各部门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形成全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局面,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尚未形成。https://www.songjiang.gov.cn/zwgk/009004/009004003/20211204/9e317e9e-98a4-4ccb-84ae-b9dcabb60fec.html
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相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要求学生既能够https://zs.sdor.cn/737/list.htm
14.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安排技术人员前往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XX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次主持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941934.html
1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6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4次会议、2011年7月1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6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http://www.szlawyers.com/info/8c9df46f0c6458cf4ae43e230de70a0a
16.信息组织知识点一、1.1.1信息组织 目的:信息组织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定义:信息组织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 结果:是形成各种方便用户利用的有序化的信息检索系统。 https://www.jianshu.com/p/9cdf0ce60e62
17.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未来会计的影响会计实务摘要: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演变成数字化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其管理型与网络化,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这对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巨大的甚至革命性的影响。一些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需要迅速地作出相应的研究与解释。文章回顾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历程和会计软件发展的五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288/305/2008/8/xu8975294046121880026321-0.htm?gg=bbs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