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战“疫”特色课堂┃腾云驾AI(爱)“疫”战到底——《操作系统》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开展好在线教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的教师们进行了各种创新探索,完成了常规教学模式和全面线上教学的极速转换。从初始的忐忑、忙碌,到现在的从容不迫、多才多艺,渐渐形成了“智科特色”的在线教学模式。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面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田永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目标相统一,对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思政引领,并将科学抗“疫”思政目标进行有机融合。

能力目标:具备将操作系统中所运用的理论、技术、方法等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能力;能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设计出可行性方案,强化算法模块化、软件代码分析等专业核心意识;具备对操作系统中涉及的方法、算法、工具等进行比较和评价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了解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具备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多学科交叉思维、智能科学与技术产品应用关联思维。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国敬业热情,把推动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使命追求;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不断树立职业自信和职业责任感。

此外,结合目前学校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严峻形势,针对学生产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问题,通过正面引导与交流关怀,使学生能够舒缓紧张情绪、了解防疫知识、端正防疫态度、严肃防疫制度、明确防疫责任、增强抗疫信心、应尽防疫义务。

(二)“三线并轨”课程设计思路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在居家隔离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结合智科专业特色,教研室提出了基于“知识+思政+抗疫”三条课程主线,并行架设于在线教学轨道上的总体课程设计思路。

1.知识主线课程设计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教学反馈明显缺失或严重滞后。也就是说,隔着冰冷的屏幕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知识的反馈无法及时传递,教师对于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接受情况也无法全面了解。基于以上问题,专业课的知识体系讲授要尽可能将完整的45分钟内容适度模块化、碎片化、链接化,加强教学平台提问、抢答、投票等互动功能及课堂教学数据分析功能的应用,以提高在线教学反馈的时效性。

例如:在操作系统文件结构中,通过将原有一节课从定义、分类到发展历史及应用的传统知识结构,转化为分别对Windows、Ubuntu、Android、IOS、ROS等五种主流操作系统文件结构的对比分析与特点梳理,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演示与操作。每种操作系统的讲解方式参照于慕课视频10分钟左右的时长规律,由浅入深、短小精悍、形式生动、贯穿主线。同时,中间还会穿插30秒的提问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线上教学效率,关键还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反馈提供了有力支撑。

2.思政主线课程设计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操作系统课程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为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使用多元化思政育人形式,融入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线教学,通过课堂举例、新闻视频、实例对比、课堂讨论、关联比较、逻辑推导、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实现德融教学,润物无声。

例如:在操作系统概述部分中,引入“凌镜门”事件和Google断供事件,强调发展国产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弹幕讨论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出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在内存管理异常问题方面,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页面置换算法这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要追本溯源,要有科学探索精神,找到问题的原因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热点新闻和影视节目的正面评述,进而突出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3.抗疫主线课程设计

4.线上教学平台的轨道设计

通过将“知识+思政+抗疫”三条课程主线内容并入线上教学轨道,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特色与创新

1.课前——多措并举,学测并重

在泛雅平台(学习通)发布通知、上传电子教材、课件和慕课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构建专属的专业课电子书包;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任务点,提前预习下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课前测评价学生自学及预习效果,师生在讨论区留言、答疑,据此调整课堂讲授内容;发布直播课入课方式,强调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讲及记笔记,中途不早退,不恶意刷屏等事项。

2.课中——多种手段,教管结合

3.课后——答疑互动,闭环教学

四、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反馈、学院内教师评价发现,虽然部分课程内容较难理解,但教师通过创新在线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全部知识点,目前学生能够有效的通过线上平台学习《操作系统》这门课。

院内教师评价:

部分学生反馈:

综上所述,《操作系统》课程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专业课教学不仅承担起知识传递的任务,更要担起防疫宣传与育人关怀的重要使命。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线上教学无法做到面对面,但是能够感应心连心。线上直播,虽然教师的身份变成了主播,但传授知识的角色不能变,认真的态度不能变,爱学生的情感不能变,特别在这疫情防控的紧张时期,更应该坚守岗位,充分利用云端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用真情实感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防疫抗疫,用爱去浇灌人才培养的春苗。

THE END
1.在线课程平台推动在线教育十年发展的研究与展望2.以服务质量为内涵,构建“系统化、全场景、创新性”的在线教育服务体系 当前,我们坚持紧跟国内外信息技术及课程平台建设的最新发展,瞄准中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变革需求,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与功能优化,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在校内课堂教学的多模式应用,形成了“云+端”的网络教学空间,构建包含优质课程及学习资源、在线教学平台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302/t20230223_2111003330_wap.html
2.完善线上课程的考评体系在线教学宜边学边评、以评促学 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线上课程教学要扬长避短,采用步步为营、边学边评、以评促学。许多线上教学平台具有强大的学情统计功能,十分方便选择题、填空题、判定题等客观题的批阅与成绩统计。因此,每次上课、各章节宜布置足量的客观题在线http://portal.smu.edu.cn/ctd/info/1058/2477.htm
3.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一)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 1.网络接入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实现全覆盖。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网络接入率达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学校比例达99.92%,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17.htm
4.省级继续教育在线教学系统省级继续教育在线教学系统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职业与成人教育信息化软件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新生态。http://www.zhijiao361.com/contents/180/190.html
5.界限被打破在线教育改变传统“教与学”模式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在线学习。 记者 杜玮摄 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1941.2亿元,用户规模达1.1亿多人,未来几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网上课堂打破空间限制 1月16日下午,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发布了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从1月17日零时开始,西安市启动重污染天气https://www.chinanews.com.cn/m/it/2018/03-06/8460994.shtml
6.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于是,众多培训机构开始探索如何基于OMO教学模式实现降本增效,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长足发展。新东方早前已开始自主研发并推进OMO教学系统,采取线下面授课和线上智能测评、答疑与互动的模式。好未来教育2018年推出教育开放平台,2019年推出魔法双师、魔法AI、魔法内容平台方案,并为打通双师课堂与在线课堂,推出OMO教学模式https://www.eduwest.com/html/2021/qianyanlingyu_0330/402.html
7.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8.场域视域下的在线教学:质量困境与超越路径三是在线教学以文化资本为媒介载体。教师因掌握较丰富、系统的高深知识而获得文化资本的权威性持有而处于供应端,学生因需要凭借知识塑造自身文化素质和参与社会实践而处于稀缺文化资本的需求端。供需双方均围绕文化资本作为博弈的核心载体,通过掌握必要的文化资本而获得符合自身需要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遇。四是在线教学坚持以https://cfd.eurasia.edu/info/1036/1819.htm
9.中央电化教育馆虚拟实验教学服务系统2022年10月27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虚拟实验(以下简称“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第一期试点工作启动会以在线录播形式召开。会议通过领导讲话、工作报告、专家报告、经验与思路分享等多个环节部署了试点工作安排及要求,交流了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有效促进了各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含试点校https://vlab.eduyun.cn/portal/news/detail/646dda77b05956000f42c715?board=5e883d7bcac14bc619c6cf89
10.药学的论文努力实施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提出了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考试系统建设的现实意义,并给出了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和细节。 一、在线培训考试系统的重要现实意义 1、在线培训考试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线考试系统突破了传统培训考试模式http://m.fanwen.yjbys.com/yaoxuebiyelunwen/2433691.html
11.院长唐锦兰:以研促教,智慧发展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对各高校的在线教学实施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学院要继续高位求进,顺应技术革新,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https://www.beiwaionline.com/aboutbeiwai/md/webinfo/1626423811537696.htm
12.人工智能课程实训方案人工智能课程实验本实训系统平台方案融合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Python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课程,人工智能领域涉及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诸多方面,课程类型包括基础实训、关键技术掌握、应用创新等等各层次实践教学。从面向人工智能行业的需求、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规划建设基于云模式的人工智能教学https://blog.csdn.net/qq_24428851/article/details/142466020
13.5G扬帆翼起绽放丨5G交互式在线教学,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淄博市教师探讨如何通过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开展多方远程调研 “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淄博市将以信息化赋能‘教与学’变革,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努力构建智脑结合、物联感知、数据分析、按需推送的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教育环境,以信息化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淄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孙英涛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689142
14.“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本次会议分为四个内容单元:在线学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支持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区域教研创新、混合式教学研究前沿。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市进才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