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篇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3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近年来,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很多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当中,通过搭建信息化的教育平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体系的系统化,通过更加现代化的方式来实现高校教育工作的综合发展。当前人才竞争不仅是智力能力的竞争,也是体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全面综合发展才能够有效增强人才的综合竞争力。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要应用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从体育活动管理、人员安排、器材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控,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以此来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向着更加标准、更加规范方向进行。
二、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体育教学覆盖面广,在进行体育学习时需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一些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涉猎广泛,这样就要通过更加全面的硬件设施来满足体育项目的实际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只有综合全面地应用信息化平台才能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而满足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如高校开设的游泳课、田径课、足球课、羽毛球课以及排球课等,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要想完善当前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将体育活动与专业化的培训有机结合,在信息平台中可以通过对理论知识以及多元化测试进行系统开展,这样才能够拓宽体育教学的覆盖面,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难度。[2]在信息平台上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不同教学形式之间也要加强融合,提高学生对于不同项目的兴趣,这样才能够符合当前高校日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形式要求。
(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
在新课改背景下,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竞争,更是身体素质的比拼。所以,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对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体育教学,将简单的体育运动变成了身体训练,加强学生协调性以及身体机能的开发,通过在体育运动当中找到自己所喜爱的运动,从而实现终身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意志力以及竞争力。[3]目前,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重点学科,只有真正认识到运动对自身的重要推动力才能够明确当前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加强不同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的有效关联。所以,当前体育教学需要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下进行综合管理,通过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如宥马学校体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其主要功能有:体育日常管理工作、竞赛管理、场馆管理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等,信息化平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形态,有效促进了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
三、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结构的设置
四、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功能作用
(一)资料查阅
(二)视频管理
(三)师生互动
(四)资源共享
五、大学体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模块
(一)项目管理
(二)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前高校中存在的选修课的平台设计。在公共体育课开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课程的选择和修改,并在内部加入考勤以及成绩模块,对学生的课程表现情况进行信息管理。这个模块能够对学生所有的选修体育课程信息进行涵盖,也能够方便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
(三)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学生课堂之外的活动监管,通过全面的信息考核和监控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控制。加强学生名单模块、运动规则模块、视频训练模块的综合设计,保证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各项信息和运动内容全包含,达到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为后续监督和考核提供依据。
(四)跑步管理
(五)体质测试管理
体质测试管理能够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质测试是需要对全校学生进行综合管理,所以需要系统的稳定性和全面性。数据库在数据监控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监控手段更好地对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发布,在信息发布、健康测试、预约以及全校学生的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更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可参考的健康意见。
(六)考试管理
(七)学生学期管理
六、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在当前体育教学进行时,需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可以加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在高校课程进行时,教学资源是教学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构建符合当前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结构,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在传统课堂上,体育课通常是老师进行集合并主导整堂课程,通过集体训练、单独训练的方式进行运动,这种训练模式比较单一,很难在有限的课堂上接收大量的体育知识。而通过教学信息化建设,能够构建数字化教学模块,可以通过全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来掌握当前学生的学习内容。信息库当中有海量的体育图片、视频、音频以及理论知识,这是重要的教学基本资源库,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规范学生的体育运动动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和扩充,有效地将优秀的体育课程和体育知识融入资源库内。此外,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需要通过完善信息化平台内部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在平台当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
(二)加强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
(三)实现教学平台的网络化
(四)构建考核模式的信息化
在新的大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当中,需要通过完善的考核系统来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科学的考核和检验才能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所以一定要构建系统的考核模块。除了竞技比赛之外,还有学生日常活动以及身体素质,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身体素质情况引导学校加强场馆和器材设备的投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引进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同时也要引进有康复训练和心理教师,这样才能够在更加全面的体育教育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所掌握的运动项目和知识技能不够完善,当前高校一定要加强课程综合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帮助。
七、结语
作者:余振东党佳楠杨小镘
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篇2
一、前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发展、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最为有效的途径。国内高校将基于“互联网+”与体育为结合点,构建大学生体育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并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与接口,构建通用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App,包含教师端与学生端,兼容主流的Android与iOS系统。该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将为高校师生提供体育信息化服务。
二、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普及,我国各类学校都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便利,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诸多学者也从理论层面对信息化在体育教学、管理等层面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论证[1-3]。信息化的推动刺激体育国家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以多媒体为支撑的慕课、微课等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得到快速发展[4],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加快了体育教学管理、体质健康测试[5]等方面的系统化管理。
三、大学体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目前通过构建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统计、项目管理、课程管理、课外活动管理、跑步管理、体质测试管理、理论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学生管理、系统设置等十个模块。
1.项目管理: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各公体课程项目设置功能,包括:项目管理子模块、专项科目管理子模块、课程专项配置子模块三个部分。其中:项目管理子模块主要功能是:专项科目配置、课程专项配置、俱乐部专项配置;专项科目管理子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各专项考试内容及规则设置;课程专项配置子模块功能:对各项目考试内容和所占百分比进行设置。
2.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模块是对所有公体课程信息、学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该模块包含三大模块:课程列表模块、修改学生课程子模块、考勤配置模块。三大模块的功能实现了对课程所有信息、学生课程信息在线修改以及对学生进行课堂在线考勤等功能,使得老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3.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该模块实现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实施监控和考核。该模块包含了活动子模版、活动名单子模块、统计规则子模块、限制条件子模块等。
5.体质测试管理:该功能面向全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开展,对全校学生测试工作、数据监控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监控。是基于测试信息发布、体质健康测试预约、全校学生数据管理、运动处方推送于一体的管理模块。
7.成绩管理:该模块通过体育课程构成以及各部分成绩系数配置,实现对全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管理和储存,教师可查询或修改学生成绩。
8.学生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对于新生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行政班级信息等的管理,可以根据学生在校信息变更在系统中进行相应更新。
四、应用效果分析
五、结语
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规避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足,且在信息化、大数据不断盛行的基础下,通过研发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规范、透明,让使用者得到更大便捷、更好的服务。
作者:杨辉刘晨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篇3
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驿站,因为高校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教学工作作为高校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与普及,有效促进了高校教学的发展,目前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届人士的不断重视。为了更加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积极构建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效强化高校体育信息化教育。
1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构意义
1.1强化高校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体育教育作为整个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程度。因此,积极强化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依托于高校体育信息化平台还能从体育运动过程、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角度着手设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同时在体育选修课的辅助教学支持下,将课内体育教学内容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在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身体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动态体育教学过程,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
1.2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高了体育教学效果
1.3拓展高校体育教学范围,提升体育教学资源利用率
1.4激发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时,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积极构建,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为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渗透与落实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质量,在锻炼学生身体体质的同时促使其形成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度和参与度。最重要的是,依托于网络信息体育平台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为全民体育健身运动理念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2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构策略
2.1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技术架构
现阶段我国网络连接模式主要以B/S模式和C/S模式为主,并且在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B/S模式与C/S模式呈现出良好的优越性与实效性特点,其中B/S模式在整个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前景也更为广泛。B/S模式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开发成本低、数据采集效率高、对用户硬件要求低、拓展性能广等方面。因此,高校在建构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时,可充分利用B/S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行有效架构,具体可从应用层、逻辑层以及数据层三个角度着手,建设三层结构一体化的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
2.2完善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总体结构
相比于其他科目,高校体育课程原本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点,尤其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场所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在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教学资源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架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子平台、教学资源子平台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子平台。
2.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子平台
2.2.2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管理子平台
2.2.3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子平台
参考文献
[1]杨辉,刘晨.大学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367-368.
[3]郑伟东,曹桂祥.高校体育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18-20.
[4]彭恩,李刚,张玲.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视界,2019(22):132-134.
[5]陈秀菊.产学一体化视域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2):121-123+162.
[6]龚勤.产学一体化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2):16-20.
[7]龚勤.产学一体化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9(02):16-21.
[8]陈秀菊.产学一体化视域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1):107-110.
[10]刘攀,段渭军.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