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信息化时代特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 − 社会 − 专辑 − 报告 − 宣讲家网

丁文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水平挺进世界中上行列。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联盟组织国际学校理事会的执行总裁凯文·鲁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教育领域在过去40年间的变化和成就引人瞩目,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形象和影响力。

这40年间,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了起飞和高速增长,目前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突出特征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商品化与市场化结合,呈现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担负人类文明继承和创新使命的教育,在高速现代化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壮大,同时也适应和支撑了高速现代化。

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和平台。40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信息化,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化。

一、“互联网+”是信息化时代的使者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关于“互联网+”概念讨论者众多,我们不妨看一下他们是怎么说的:

百度版:2015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李彦宏在答记者问时说:“‘互联网+’计划,我的理解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这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的增加,现在渗透率已经接近50%。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互联网在其他的产业当中能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过去一两年互联网和很多产业一旦结合的话,‘duang’!就变成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尤其是O2O领域,比如线上和线下结合。”

腾讯版:马化腾在《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中指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阿里版:《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2015年3月)》指出,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官方版: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的特征

跨界融合。即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的推广应用是一种跨界融合。

重塑结构。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要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重塑经济社会的结构。

创新驱动。互联网技术既和其他高新技术密切融合,也和传统技术密切融合,并对传统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尊重人性。通过网上网下和千千万万的网民密切融合,一切便利网民,服务于民众。

开放生态。“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生态。

连接一切。“互联网+”连接一切。

(三)互联网的“加”“减”“乘”“除”

“互联网+”指的是传统产业信息化以及整个经济、社会领域的信息化。那么,“互联网-”是什么呢?“互联网-”指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引领和变革功能减少管理流程,同时也会带来信息垃圾、污染、安全等负面影响。“互联网×”指信息化应用所带来的乘数效应。“互联网÷”指社会均等化效应。

“互联网+”本质上是信息化的使者和标志。

信息化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是“云”“物”“移”“大”“智”等众多信息化具体形态和标志中的基本形态及其主要标志。“云”指云计算;“物”指物联网;“移”指移动互联网;“大”指大数据;“智”指智慧城市等。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的标志和载体“云”“物”“移”“大”“智”及其内在联系,把握它们的运行机理。在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这个大系统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最基本的平台和“眼睛”;有了这三个平台才有了云计算这个超级“大脑”;有了平台和“大脑”,才能产生和计算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就是“智慧”,比如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其实质就是“互联网+”的智能化应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信息化时代也可以称作互联网时代或“互联网+”时代。

THE END
1.信息化动态中国教育信息化网(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旨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信息技术方案、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全面报道,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和教学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互联网用户创建优秀的交流门户!https://news.ict.edu.cn/jrgz/xxhdt/
2.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2021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通知2021-12-27 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提高高等学校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通知2021-11-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通知2021-11-01 教育部关于同意将上海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的函2021-09-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
3.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信息化综合服务网ICTEDU中国教育信息化网(www.ict.edu.cn)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旨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信息技术方案、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全面报道,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和教学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互联网用户创建优秀的交流门户!https://www.ictdedu.cn/index.html
4.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于2021年4月经省委编办批复成立。中心主要职能职责为:建设管理省教育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研制全省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负责数字教育资源生产、汇聚、监制、评价和推荐指导;承担“四川云教”、在线教https://www.scedu.net/
5.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镇江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人教网中国高校网江苏教育江苏教育资源网江苏招生考试网人民网教育频道新华网教育频道扬子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搜狐教育新浪教育https://djg.zje.net.cn/
6.教育部:统筹部署推进“互联网+教育”,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一是统筹部署推进“互联网+教育”,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研制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完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指导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二是支持宁夏回族自https://news.eol.cn/yaowen/202108/t20210819_2145943.shtml?fromcoop=zaker
7.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示范网站近年来,开平区持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以“三通两平台”为导向,不断完善光纤城域网络;建设了开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创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研修培训体系;建立了灵活易用的网络备课授课系统;打造了集视频教学、网络教研、资源建设、巡考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区域录播系统;全面https://dx.eduyun.cn/html/qy/20171122/156.html
8.教育信息化40年(1978至1998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基本完成。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65万台,计算机教室近10万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有近3,000所。同年6月,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转《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至此我国由第二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推进。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9050299130
9.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信息网作为中国教育信息的联结者,平台致力于为教育赋能,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前行的力量、平台主要发布教育动态、教育信息化、教育视频、教育政策、高考、考研、自考、成人高考、教师招聘、就业、留学等权威的招考、招生、就业、招聘、校企供求信息等,我们专注教育领https://www.e-chinaedu.cn/
10.育网云盘:教育信息化的前世今生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阶段(1978-1998年)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开端是“电化教育”,从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被划分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阶段,其中又可细分为:视听教育阶段(1978-1984年)、视听教育向计算机教育过渡阶段(1984-1994年)和现代远程教育发轫阶段(1994-1998年)。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93124449&efid=stn6jhN-9-63V5Pg4jXx8A
11.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河北教育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融合、部分创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再观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从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逐步进入校园;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在http://www.hbjyw.cn/zhuanti/t8/34/192.html
12.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开平教育城域网门户网站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改版与升级,源代码采用ASP编写,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输出,数据库为MSSQL,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全面,集基础平台建设、行政办公、数据管理、教学应用、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实时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全面开放式的网络信息化应用平台,为开平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教育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3367442_78508260.html
13.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1999年1月文部省制定的公立学校因特网联接计划曾规定,到2001年度所有的中小学(包括特殊教育各学校约4万所)都联接因特网。而教育信息化计划,又将这一目标推进了一步,规定以2005年为目标,包括私立学校的所有中小学都要联接因特网,创建所有年级的全部授课老师和学生都能够运用因特网的环境。教育信息化计划不仅重视计http://www.sass.cn/109009/32323.aspx
14.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各区县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信息化教学通过语言、文字、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以及大数据的支撑,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带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 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通过教育信息硬软件建设,弥补了偏远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不足,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https://www.cqrb.cn/content/2018-09/11/content_167121.htm
15.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本次修订力求适应新形势、落实新政策、顺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将原《建设规范》共计7章内容扩展为11章,其中将原“应用服务”分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两章,加强了职业教育教学中信息化对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的支撑要求;将原“基础设施”改为“支撑条件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6.“互联网+教育”加出了什么代表委员认为,既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也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监管对新技术新应用造成影响。以学习类App等教育信息化应用为例,建议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等方式,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注重服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让更多师生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https://www.66law.cn/laws/2153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