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规总院(公司)是国资委直管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直属特级企业,也是中央编办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是一所具有70多年发展历程的国家级高端咨询机构,是中国电力规划设计行业的“国家队”,主要面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能源及电力企业,提供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新技术研究以及工程项目的咨询、评审和技术服务。近年来,电规总院先后完成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和雄安新区能源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研究,先后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核心智库”、中央企业智库联盟等,在上海社科院《中国智库报告》等权威排名中位列前茅。
电规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3年9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设立,目前已出站博士后16名,全部入职电规总院;现有在站博士后15名。
二、招收条件
1.近三年取得博士学历和学位(或将于2024年7月前取得博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年龄在35岁以下;
2.具备全脱产全职从事电规总院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能够集中精力从事课题研究;
3.专业对口,并且应在所申请的博士后研究方向上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
5.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研究素质,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
三、研究课题和招收人数
按照需求和报考情况,每一课题择优招收1人,最终课题名称以开题报告为准。
课题1:城市充电设施网络光储直柔一体化技术方案研究
专业要求: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
总体目标:国家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城市充电设施需求持续增长。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一是交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对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二是城市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配电网的规划布局、建设运行方面的衔接协调不足;三是直流微电网、柔性输配电等技术已具备示范应用条件。总体来看,对城市充电设施网络光储直柔一体化技术方案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实现高比例绿色供能、与配电网协调互动,可为新型电力系统在城市交通场景下的应用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1.城市充电设施网络发展需求及对配电网影响研究;
2.支撑高比例绿色供电的城市充电设施光储直柔一体化技术方案研究;
3.光储直柔充电设施网络与配电网协同运行技术研究;
4.典型项目方案设计与效益评估;
5.未来重点推广模式及政策措施建议研究。
课题2:离网源网荷储项目规划优化与运行控制技术研究
专业要求:电气工程
总体目标:为支持沙戈荒自用大基地、离网风光制氢等离网型(弱类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规划与运行,促进友好型就近消纳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解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离网运行控制与规划优化关键技术难题。
研究内容:研究新能源离网、弱联系并网运行方式下系统安全稳定方面主要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因素;分析电力负荷灵活调节性能及其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研究适应离网运行的源网荷储项目规划优化方法;研究数字式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技术,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离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
课题3: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自调节型新能源发电系统规划及运行研究
总体目标:传统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波动、低抗扰、弱支撑的特点,一方面在发电侧与化石能源电源或水电等常规电源在发电特性上的匹配难度日趋加大,另一方面大规模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新能源发电单元集中接入弱端电网容易引起电压和频率等稳定问题。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亟需进一步从新能源发电侧创新提升自调节和自支撑能力,逐步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电量和电力“双替代”。
课题4:考虑负荷和分布式电源随机特性的微网中燃料电池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专业要求:电气工程或热能动力
总体目标:研究计及电化学特性的燃料电池数学模型,提出能反映中长期季节性电力波动的不确定场景生成与聚类方法,提出模拟全年全景时序生产的微网燃料电池最优配置模型与快速求解方法。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精确描述燃料电池电化学特性的数学模型;研究面向燃料电池配置规划的不确定场景生成与聚合算法;开展全年全景时序生产的微网燃料电池最优配置模型与快速求解方法。
课题5: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多维度不确定性因素的虚拟电厂规划方法研究
专业要求: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能源经济
总体目标: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设,虚拟电厂将成为整合分散式资源的重要技术方案和组织形式,需要对虚拟电广内部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提升虚拟电厂经济性和对系统的支撑能力。
2.考虑不同外部场景的虚拟电厂资源配置规划方案优化模型及算法。基于外部场景和概率,在考虑内部能源自给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冷/热/电负荷需求等约束的情况下,以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虚拟电厂可再生能源、电储能、热储能、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负荷的配置方案;
3.虚拟电厂对大电网运行支撑能力分析评估。基于虚拟电厂规划方案,研究分析不同运行方式下虚拟电厂对大系统在顶峰、频率支撑、电压调节、惯量支撑、事故恢复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虚拟电厂对大电网运行支撑能力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课题6: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背景下省级电力规划方案的市场化校核关键技术研究
专业要求: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电力市场
总体目标: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要求,提出适用于省级电力规划方案的市场化评价方法,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仿真技术手段实现对省级电力规划方案的校核。
课题7: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建模和优化配置研究
总体目标:双碳战略目标下,新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调节能力是影响新能源发展与消纳、保障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夯实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的核心环节。当前源网荷储各侧调节能力建设缺少统筹谋划、系统优化,亟需从规划布局、调度运行等方面整体优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
1.源网荷储各侧多类型调节能力元件关键特征参数分析比较及元件外特性仿真建模;
3.源网荷储各侧多类型调节能力协同优化运行模式研究及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仿真建模。
课题8:弱电网下大型新能源基地送出系统建模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总体目标:通过对大基地系统中涉及到的新能源设备、储能、直流、火电设备建模,梳理分析配比需求和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提高弱电网下大型能源基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系统建模,搭建大基地电网模型
2.运行方式梳理与边界条件分析
3.新能源、储能及其场站控制器的机电暂态建模与电磁暂态建模
4.新能源单机模型对比
5.不同网络条件下的响应测试与对比
6.直流模型建模
7.传统电源及其控制器建模
8.大基地送端电网暂态故障集设定及暂态仿真
9.控制策略及控制方式研究
10.考虑新能源波动性的长过程仿真分析
课题9:柔性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过载能力及涉网性能提升研究
总体目标:研究提出适用于多台级联多电平结构柔性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和硬件在环试验校核,提高系统过载能力及涉网性能各项指标。
1.系统建模:搭建多台级联多电平结构电化学储能系统模型;
2.控制策略研究:开展多台级联多电平结构电化学储能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策略研究,提升储能系统在弱电网环境下的电压和频率支撑能力,抑制低频振荡、宽频振荡等;
3.仿真验证: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进行涉网性能验证;
4.硬件在环试验:用RTDS等实时仿真系统进行硬件涉网性能验证。
课题10: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市场出清价格预测技术研究
总体目标:通过建立、集成和优化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电力市场出清价格的精准预测。
1.根据电力市场运行逻辑,利用特征工程等技术,研究分析电力中长期市场、电力现货市场等出清价格的关键特征因素;
2.基于决策理论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相似日筛选技术;
3.基于算法原理,结合电力市场数据表现,研究超参数寻优技术;
4.根据电力市场数据表现,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支持向量回归、集成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电力市场出清价格预测技术。
课题11:源网荷储智慧联合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总体目标:针对典型源网荷储应用场景,研究源网荷储智慧联合调控关键技术,重点以园区级源网荷储为主要应用方向,形成适应源网荷储的一体化调控平台的产品基础。
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源网荷储优化互动业务场景,研究建立风、光、储及其他发电单元出力模型、负荷模型及相应的动态调节响应模型;
2.基于智能感知的柔性负荷识别技术及负荷调节能力测算,研究基于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的源网荷储联合控制策略;
3.在满足综合成本最小化及电网对源网荷储的考核指标要求的目标下,最大程度利用储能系统降低风光波动并减少弃风弃光,保证工业负荷平稳用电需求,并结合峰谷电价或电力市场价格,实现成本优化;
4.提出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方法,建立负荷与风、光、储的综合调度策略和协同方案,为大工业用户提供生产辅助决策。
四、申请提交材料
1.研究计划书(请根据上列研究领域和课题研究内容撰写,计划书正文不超过6000字);
3.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已毕业者提供);
4.个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
5.成绩单、“学信网”学籍验证报告、荣誉证书等;
6.《导师推荐信》、《专家推荐信》(接到面试通知后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