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方面。其中,文化意识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笔者以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为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六年级上册Unit4“Januaryisthefirstmonth.”Lesson19教材内容相结合,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用以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高段;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王俊方(1988.08-),女,汉族,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实验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向及应用语言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笔者以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4“Januaryisthefirstmonth.”Lesson19为例,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农历新年主题,研究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内容,以期提升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
一
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是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一定文化品格的过程。
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整节课循序渐进,在节日的气氛中展开,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具有获得感。
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4“Januaryisthefirstmonth.”Lesson19,本单元主要以months和festivals为话题,学习不同月份了解掌握相应月份中的中华传统节日,为英语课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Lesson19作为后三个单元的开篇,介绍了元旦和中国春节两个节日的习俗。该课在第四、五、六单元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好后三个单元的基础。
学生现有经验分析:学生在小学高段,即六年级上半学期,已掌握如何运用英语表达活动庆祝的方式,如watchTV,goshopping,haveabigmeal,cleantheroom,visitgrandparents等,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序数词的表达,如first,second等的用法。元旦和中国春节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句型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成长经历发挥想象,更易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学生具体情况分析:此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认知能力,他们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英语技能,倾向于模仿他人,同辈群体影响力较大。因此,笔者会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
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知识目标
(二)语言技能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享受活动的乐趣。
学生能够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四)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January和February拼写与发音;一年里第几个月份的表达法;如“Januaryisthefirstmonthoftheyear.”;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交际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教学过程
在课前,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情况,运用视频、歌曲、游戏、小组合作以及问答等多种形式,设计了此教学过程。
(一)简单问候,热身入境
“T:Boysandgirls,doyoulikeholidaysYes!Me,too.Butbeforeourwinterholidays,weusuallydosomething,andthentohavearest.SocanyouguesswhatitisGreat!You'resosmart.Ofcourse,weusuallydosometestsbeforeourwinterholidays.”
在新课讲授前,和学生进行简单讨论,“同学们,你们喜欢假日吗?老师也是。那么放寒假前我们经常做什么呢?”让学生思考放假前我们经常会做一些测试。
“T:Now,let'sdosometests.Ifyoucandoagoodjob,thenwe’llhavesomeholidays!Firstly,let'sdoanarttest,colourthebus.Forexample,first,colourthewhealsblack.Secondly,let'shaveanEnglishtest.Lookatthepicture,andtellmetheactivities.Thelasttest,let'sdoamathtest.Tellushowmanyminutesthereareinonehour,andhowmanyhoursinaday,howmanydaysinaweekandhowmanymonthsinayear.”
让学生做三种测试,美术测试(目的在于练习序数词first/second等单词的使用),英语测试(目的在于练习一些活动),以及数学测试(练习数词的使用)。学生在做这三种测试的过程都是在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测试中的所出现的知识点都将在本节课中出现,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基础。
在做完数学测试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新知“Therearetwelvemonthsinayear”。
T:So,boysandgirls,therearetwelvemonthsinayear.Thenwhichisthefirstmonth?
T:Good,Januaryisthefirstmonthoftheyear./Februaryisthesecondmonthoftheyear.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热身,复习所学知识并引出新知。以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回忆之前所学活动,并逐渐进入课堂角色,通过快问快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知识的教授进行铺垫。
(二)创设情景,讲授新知
三个测试都测试完后,老师表扬全班同学“Congratulation!Let'sbeginourholidays!”。创设节日情景,让学生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首先通过观看全球庆元旦倒计时的视频,让学生猜测出第一个节日为元旦,引出NewYear'sDay;其次观看图片,感受全球各地庆祝元旦的一些习俗,并学习新年的一些活动。
第一个节日的引导方式是看,第二个节日的引导方式则是听。通过播放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春节序曲》,以听觉的方式,创设中国新年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时候会听到这首音乐,让学生猜测节日名称,引出SpringFestival。
T:Great!SpringFestival,andwecanalsosayit'sChineseNewYear!
T:So,whatdoyouusuallydoduringSpringFestivalLet's
talk!
(三)及时操练,感知语言
本课的课堂操练部分主要包括两项:
同学们,我们已经过了两个节日了,你们开心吗?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学校,一起来做些练习吧!
回忆所学知识,Fillintheblanks.
【设计意图】回归课文,检阅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度。
小组合作(showtime):HowdoyoucelebrateNewYear'sDay/SpringFestival
【设计意图】发散思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创编新对话,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团队合作精神。
(四)交际巩固,综合运用
及时反馈:Let'stalk:GOODORBAD
同学们,在这两个节日里,我们有些活动是很好的,有些是不太好的,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分类。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庆祝活动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孝敬长辈,不浪费粮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渗透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制作新年计划表:MakeaNewYear'sResolution.
(五)拓展延伸,增强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月份,两个重要的节日,即春节和元旦。那么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节日,你还喜欢中国的哪些节日呢?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呢?请思考并与同学讨论:“TalkaboutyourfavoriteChinesefestivalandthereasonwhyyoulikeit.”让学生自主思考中华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学活用。
五四
结语
参考文献:
[1]潘娟.融入传统文化,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教育界,2021(35):20-21.
[2]周艺,刘亚婷.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分析——以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英语教师,2020(19):86-88.
[3]曹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封婷.指向素养提升的体验式写作教学——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Aninterestingcountry”为例[J].阅读,2021(7):30-33.
[5]金敏姝.提升文化意识讲好中国故事——以《新标准英语》四(上)M10Unit1“Wehaveabigfamilydinner”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1(2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