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平顶山市第二中学创建于2002年,是我市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在校生2643人,教职员工251人。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之后,学校信息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近几年,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科研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二中特色的希望之路,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曾于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创客教育试点校”“河南省信息化教育示范校”,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青少年计算机考试基地,2019年被评为首批“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2018、2020年被评为平顶山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秀组织单位,2018、2020、2021年被评为“平顶山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健立健全信息化网络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长、信息中心人员、信息技术教师组成,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逐步尝试运用网络来进行学校管理;教研室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等;信息中心负责学校校园网络的维护、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各部门、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学校主要领导带头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积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二、健全组织,紧抓网络安全管理落实
(1)定期对接入互联网计算机逐台进行检查,主要针对计算机密码管理、安全漏洞、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涉及到我校办公电脑网络信息安全各个方面,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的严控性和有效性.
(3)针对现有网络防护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积极筹措资金,准备采购较为先进、功能比较完善的网络安全防火墙一台,以便提高学校网站安全防护能力.
三、加大信息化经费保障,构建信息化平台
近年来,学校一直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在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近几年,学校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仅智慧课堂一项投入就达300多万元;另外,学校投入190多万为每个教室更换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80多万为全体老师更新了办公电脑,投入20多万新建了校园广播系统,投入20余万多对校园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已达到全市一流水平,走在了我市前列。
四、做好“三个课堂”,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教科技〔2020〕3号的指示精神,我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围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等重要任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的建设。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我校与舞钢市二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我校与舞钢市第二高中结成帮扶对子,我校组织优秀教师,针对舞钢二高薄弱课程,录制优秀课例,通过网络课程等形式向舞钢二高学生展示,有效地缩小两校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同时我校与国内的优秀资源平台联系,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组织我校教师系统地、全方位地观摩研习,有效地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为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找到依托。
争取在2025年,能实现“三个课堂”在我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有效改变帮扶学校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帮助帮扶学校,有效弥合教育差距,推动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五、以应用为核心,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常态化
教育信息化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着力实施。近年来,我校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纳入到学校整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中,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我校现有的普通高中教学班48个、教师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计算机教室、录播室等网络覆盖率达100%,共有计算机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49个,教师用计算机200台,学生用计算机229台,学校带宽由100兆提升为500兆。
同时,自2015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89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学校高效实施“三抓三促”,即:抓试点(班)促推进、抓教研促交流、抓展示促应用。每个年级都抽出几个班作为试点,通过它们的示范引领,带动全年级的班全面深入推进应用。比如平板班级通过“课前定基点,课中释疑点,课后拓思点”,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的班利用“专题型、专业型”微课程套餐,为课堂教学做有益的增补,使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有的班级利用电子白板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轻松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难于突破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有的班级广泛运用101教育PPT资源库和课件展示系统,通过智慧课堂资源库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有趣味、有思想、有效益的“三有课堂”打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全国教育大会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校深入贯彻学习大会精神,同时也结合我校自身实际,认清不足,加强改进,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地、经常地、持续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力争做到常态化,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
六、创新“信息化”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宣传工作
近年来,学校领导坚持把握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信息化”方式开展信息工作:
2.请专业的航拍公司,为我校拍摄了大型宣传片,放在单位网站,为学校家长和其他公众了解我校提供了便利。
3.为抓好信息宣传的日常管理,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宣传管理小组,对处室实行量化指标考核,并对信息撰写、审核、报送、采纳、等流程实行全方位管理,每月统计出数据进行公布,对表现较好的个人和部门进行激励。通过学校发布的这些数据,各科室工作人员随时选择查看撰写信息的采纳刊登情况,形成“比学赶帮”的竞争氛围,促进全校信息工作良性循环。
学校创新“信息化”方式,大幅度提升了信息宣传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了学校各科室撰写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教职工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有效促进了全校信息宣传工作全面提档升级,有力推动了我校各项业务工作争先进位。七、积极组织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平顶山市《2022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部署,我校遵循“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展网络学习空间。
例如,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老师均参加了中国教师教育网承担的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网络研修活动。日常工作中帮助老师们重置学习账号,负责上传学习课件,并对网路学习空间中的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指导老师们完成了多次培训项目。使参加学习的教师全部完成了次级研究项目并取得了结业证书。
同时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模式,在我市教育系统率先实行了平板教学改革,创建了13个平板教学班级。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访问教学资源库,并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
八、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金太阳、学科网等网站进行合作,老师们可以从上述网站选取所需资源;二是智慧课堂自带资源平台,可以利用平台资源进行备课、上课、选题组卷等;三是与北京四中网校进行合作,利用北京四中网校优质资源进行教学与学习,学校成为民盟“烛光计划”试点学校;四是充分利用科大讯飞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搭建了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库。
九、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
十、积极推进创客教育
十一、做好智慧课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从2014年购置平板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开始,智慧课堂建设活动在我校的扎实推进已有8年的历程,如今,学校拥有学生平板540台,教师平板70台,建成智慧课堂实验班7个,并且正在建设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学校的智慧课堂建设先后经历了翻转课堂、枣尚智慧和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三个阶段。从当初仅有一个只会播放微课视频的简单翻转,到之后的枣尚智慧课堂可以实现课内互动联通,再到今天科大讯飞可以实现课内课外互动并能完成精准大数据收集和精准推送。二中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是从接触智慧课堂的一时冲动,到智慧课堂实践后的困顿、迷茫和质疑,再到接触科大讯飞后的豁然开朗,我校教师理念的更新正是在这种曲折的发展中得到洗礼和升华而变得深刻,从而完成了极为难得的积极蜕变。
老师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课极大的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2022年高考,我校再次取得优异成绩,一本上线26人,二本上线261人,艺术生过线242人,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特长教育先进学校。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东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有先进理念的支撑,相信我校信息化工作一定能够越做越好,将来我校一定能够成为平顶山市信息化教育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