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用好句子集锦含使用注解100句专栏文秘之友写作办公文档数据库公文写作门户网站办公文档范文大全老笔杆子会员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党纪学习教育对照检查排比句

巍峨的高台,是由一层层泥土夯筑起来的。

要成就大事,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

申论学习也当如此。

2.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出自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行的开始,而只有行动才能使认识变成实现,强调知行合一。

学到的东西,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4.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

孟子和荀子等大师一说话就能成为经典,一举手、一投足就能被世人效法。

用以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出自《礼记·大学》

得到民心就能治理好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强调顺应民心。

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

坚持为人民谋福利。在当代中国,大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天下为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7.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语出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如果我有信心把某件事做成,即使有移山填海之难,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如果没有信心把事情做成,即使像翻手掌、折树枝一样容易,也不会有见成效的时候。

只有必胜的信念,才能成就事业。

公务员备考也是。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自《周易·系辞下》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变化之后事物才能通达,才能够不断发展。

改革创新时,要抱着不能动摇的决心去推进,相信变则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离骚》

内心所追求珍爱的东西,为之献出一切也心甘情愿,始终不悔。

比喻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

10.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出自清代夏之蓉《汲古篇》

得到人才的关键,在于拓宽选才育才的途径,并让他们积蓄能力并拥有广泛受重用的机会。

人才培养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完备合理的机制。

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语出《孟子》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而登上泰山,则天地一览无余。

可用于表达面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态度,我们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12.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语出《三国志·蜀志·董允传》

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因为人才而发展兴旺的。

只要涉及到人才,都可以灵活运用这一句式。

13.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语出春秋管仲《管子·形势》

一位德善之行名扬四海的圣君,民众会在未见其人时就倍感亲切、愿投奔归附;一位令天下都久久不忘其德的国君,天下人便可归心于他。

不仅可用于君臣德行的感召,也可用于国际交往的情景,更可用于人际关系的形容。

14.公生明,廉生威

语出明代年富《官箴》刻石

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为官廉洁才能树立威信。

关键在“公”“廉”二字。

15.舟舶继路、商使交属

语出《宋书》

大小船舶首尾相继如同道路,商贾和使者来往十分频繁。

中外合作,互利互惠,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灿烂篇章。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语出(战国)荀子《劝学篇》

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1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

海不拒绝点滴的水,才能浩瀚无边。

用于形容伟大的事业,需要吸纳尽可能多的力量,成就美好的未来。

所谓聚合多方力量办大事。

18.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语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语出韩愈《答李翊书》

植物根系茂盛,结的果实才丰硕;膏脂充足肥润,发出来的光才明亮。

比喻凡事从根基上下工夫,基础夯实了,才能走得高、行得远。

正如我们的申论备考,只有紧紧抓住基础题型这一核心,着重提高材料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才能确保自己持续进步,突破70分。

20.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出自《古今贤文》

仅仅有一朵花开放,还不能算是春天,只有到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旨在强调保持开放的态度。提倡“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的共同愿望。

21.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出自汉代典籍《韩诗外传》

身负重担而路途遥远的人,并不选地方而安身。

比喻志向远大、投身伟业的人不会在事业未竟时期待安逸生活。可用于改革不停顿、不止步的决心。

22.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语出宋代赵湘《本文》

要教育感化天下,必须教育管好家人,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

党员干部要治理好一方,必须首先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抓好家风建设,才更有资格教化他人,做好社会治理工作。

2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语出《孟子·离娄上·第五章》

天下的基础是国家,国家的基础是家庭。

形容个人、家庭的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24.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人才就会大量涌现;轻视人才、浪费人才,人才就会越来越匮乏。

强调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语出《荀子·修身》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则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则不能成功。

2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

只要彼此相互了解,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做邻居一样。

一般用于形容两国关系,即使相隔万里,但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2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语出汉代思想家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

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创新和变革,只要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都可以努力推进。

28.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语出《后汉书用于改革·虞诩传》

人立志应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应不回避困难,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遇到事情,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而应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坚定不移。

29.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事物的发展开始简单,发展起来、结束或将要完成的时候必定艰巨。

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尽管在初创之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巨大。

30.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语出南宋范晔《后汉书·郭陈列传》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也能使气泄掉。后人常用这句话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提醒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忽视微小的隐患,很可能会酿成大祸。

31.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对人民有利为根本。

32.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上达奚舍人》

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大镜子来照自己,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连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私用。

借此颂扬先贤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也可勉励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我道德约束。

3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语出王湾《次北固山下》

春潮涌涨,两岸变得平坦宽阔,顺着春风一面孤帆高高张悬。

表达顺应潮流必然扬帆远航的愿景。任何事情的达成也需要外界各项力量的辅助。

34.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语出隋朝哲学家王通《中说·周公篇》

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方是俊伟之人;能战胜自己私心杂念的人,方是杰出之人。

强调了客观的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国家或民族要保持旺盛生机活力和强大战斗力,都必须做到“自知”与“自胜”。

3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语出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与正直的、诚信的、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人和人交往,应多结交有益的朋友,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是这个道理。

36.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语出清代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

即使只是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着我的名节;哪怕是一厘钱、一毫钱,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告诫在小事小节中养成良好作风。

3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语出《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正视人生路上的成败得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也可用于展望未来。

38.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语出唐代王勃的《上刘右相书》

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刚开头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

可用以说明应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制止轻靡的风气。

39.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语出李大钊

不可满足于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喊空头口号,而要付诸实际行动。

弘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共创蓝图。

40.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语出《十一家注孙子·虚实篇》

如果把军队分散多处,兵力自然会随之分散;反之,如果军队集中一处,兵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集中精力,才能办成大事。国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41.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语出清代赵翼的《论诗》

诗文要随着时代变化,与时俱进、日日创新。

这句话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网络时代的交融,更具思考意义。

42.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语出清代袁枚《续诗品·尚识》

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依靠学识来引导,方可让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用在教育、人才培养领域。

4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语出(春秋)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

强调正视历史、牢记历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我们才能知晓自己从何而来;深入认识现实,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向何处去。

44.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语出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4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语出战国《韩非子·诡使》

倾向于私心的,社会就必然混乱;倾向于法制的,社会就一定大治。

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意义。

4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语出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演奏上千首乐曲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上千把宝剑才能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实践出真知,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才会有很高的造诣。

47.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语出宋代陈亮《中兴五论》

在上面掌握关键和原则,而把具体事务分给下面去做。

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很重要,要懂得各负其责,注重做事情的层次和程序,既要确保事情发展的正确方向,又给具体做事情的人灵活安排做事方法的选择,激发他们做事情的热情和创造力。

48.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语出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雄伟高耸如泰山,若是背对着必然也看不见它;渺小细微如秋毫之末,只要仔细观察,也能看得清楚。

提示人们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积极行动。

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语出《北史·列传第八十四·吐谷浑传》

一支箭容易被折断,多支箭捆在一起则难以被摧毁。

团结的重要性,比喻势单力薄容易被挫败,众人齐心合力就很难被摧垮。

5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语出《荀子·儒效篇》

把土堆聚起来可以积成山,把水汇聚起来可以积成海。

比喻日积月累、持续努力,才能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我们的备考也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5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元朝王冕的题画诗《墨梅》

用梅花来称赞人的高风亮节

也可展示大国气度与使命感

52.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出西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锄掉一株杂草,能使禾苗茁壮成长;

惩治一个恶人,能使万民欢欣鼓舞。

彰显反腐、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定决心。

5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语出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所谓事在人为

学习亦如此,只要肯学,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也启示我们,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要做到“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排难而上不留难”。

54.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厅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语出南宋朱熹题白云岩书院对联

上联意思是儒者肩负社会道义,两袖清风,可昭日月;

下联说儒者读万卷、品万物、识时局,身在书斋,心系天下。

所谓胸怀天下,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5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语出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

民生类主题可以用。

56.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语出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

和睦带来吉祥,不和睦招致灾祸。

强调团结和睦的重要性。

57.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常常出现在申论写作中的一句话,语出《尚书·五子之歌》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

蕴含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和群众路线。

58.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语出《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在萌芽阶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

等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困难了。

59.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语出《宋史·王涣之传》

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无论所言逆耳还是顺耳,只要是正确的都应当听从。

鼓励要敢于讲真话、建诤言、献良策。

60.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语出《宋史·王涣语出《孟子·滕文公(下)》

意指行事符合社会公平正义

表达大丈夫的气节

彰显出我们愿意跟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互利共赢

61.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语出春秋老子《道德经》

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反而更觉充实

尽己所有给予别人,反而更加富足

62.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语出晋朝陈寿《三国志》

用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形貌

用古代的事情可以解释今天的事理

提示以史为鉴

6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人从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形象

观察人民就能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不好

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

64.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语出汉代刘安《淮南子》

用“道”来统帅,法令虽很少,也足以感化民众

不以“道”来统帅,法令虽很多,也不足以安定民众,甚至容易生乱

65.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语出《宋史·宋祁传》

人如果不能率先作为

则别人不会听从、不会信服

强调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6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语出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诚廉》

石头可以被打碎,但无法改变它坚硬的质地

丹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颜色

人性亦是如此,只要信念坚定,人的本性就不会轻易受外力影响

正所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67.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语出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大厦的建成,不能只靠一棵树的木材

大海的辽阔,也不是仅凭一条河流的归聚

只有求贤若渴,集思广益才能成就大业

68.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语出清代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

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去做

凡是危害百姓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革除

要让人民满意、幸福,就是要实实在为人民办实事、好事

绝不能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

69.德不孤,必有邻

语出《论语·里仁》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70.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治篇八》

一个人独自奋起很困难,许多人一起行走就容易走得快

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71.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内容来自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的一副对联

既是借用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教育干部

也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干部

72.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语出东汉王粲《仿连珠》

听取直率的批评,错误的行为便能够及时改正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强调要“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好好下一番功夫”

7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

治国理政的关键就在于用好人才

7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

以忠恕之心对待他人,达到推己及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用于外交体现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进、互利共赢的广阔胸襟。

7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语出《国语·周语下》

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

7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语出《老子·第六十三章》

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易事做起

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

强调实干精神,凡事都要落到实处,从实处抓起,从小事做起

77.非知之难,行之惟难

语出唐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知道怎么做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做起来

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78.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语出南北朝时期庾信的《徵调曲六》

吃到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

强调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懂得感恩回报

7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语出清代顾嗣协《杂兴》

骏马奔驰千里,却不能像牛那样耕种田地

坚固的车辆能载重前行,却不能像船那样穿行在河流之上

启示我们要扬长避短、因材施用

8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语出《论语·季氏》

不应该担心财富少而应担心分配不均匀

不应该担心贫困而应担心生活不安定

推进发展,要做到分配公平、减小贫富差距

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81.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做得好就嘉奖赞扬,做得过了就进行纠正

遇到危难就设法救助,出现错误就使其改正

82.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语出管子《管子·九守·主明》

用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就没有看不见的

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没有听不到的

以天下人的心去想问题,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要心怀人民,心怀天下,可以用来论证“要齐心协力,广开言路”等观点

8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语出《管子·牧民·四顺》

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

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8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语出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树林里新生的树叶催换着旧的树叶

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让位给后面的波浪

寓意新老交替是自然规律

85.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语出《汉书·伍被传》

听力好的人能在声音未发出之前就预感先觉

视力好的人能在事物未出现之前就预见先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时刻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做到见微知著,察近知远,有先见之明

86.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语出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农民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农事之中,多思善思,躬耕不辍,才能有好收成

为官从政亦然,只有夙夜在公,殚精竭虑,才能造福一方

87.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权实》

为政最重要的是付出实际行动,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

反之,为政如果文饰浮夸,百姓就不得安宁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

88.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

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

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

须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了解

8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语出北宋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祸患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

而聪明勇敢的人也常常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迷惑而陷于困顿

作风问题无小事,要谨小慎微

9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语出《荀子·大略》篇

善于学习的人,力求探究事物的原理

善于实践的人,着力解决问题的难点

强调无论学习还是实践,不能浅尝辄止。

91.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语出宋代理学家张栻的《论语解·序》

阐释了“知”与“行”的相互作用

只有坚持知行合一,把过去实践中形成的认知和经验作为未来行动的基础,才能促进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92.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语出明代学者王夫之的《尚书引义·太甲》

警示着居安思危,也提示着生生不息,与时俱进

9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

认定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实现富强,一定不能够拘泥于古旧的制度,必须要锐意进取,锐意改革

94.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语出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子·乘马》

各项事业都产生于谋划和周详的思虑

因辛勤努力而成功,因骄奢淫逸而失败

圆满地完成一件事其实是不容易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95.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语出陈寿《三国志·吴书》

明智的人在灾祸尚未出现的时候就加以防范

聪明的人要为将来考虑,提早防备可能发生的祸患

积极主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96.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

做事当有长远眼光,方能有备无患、化险为夷

97.法者,治之端也

语出《荀子·君道篇第十二》,意思是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开端,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能够运用明确的制度,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开始。

这句话意在强调,法治的重要作用。

9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语出老子《道德经》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

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会自得其乐

用来论证做人要知足、不能贪得无厌等观点

99.千篇著述诚难得,一字知音不易求

出自唐朝齐己的《谢人寄新诗集》

但是从一个字就能了解你想法的知音不容易求得

100.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一首用海南方言演唱的歌曲

亲人好友之间很久没见面了,要经常抽空出来,大家相见,联络感情

平时都常出来见面、联络感情的亲友之间,还经常想再聚在一起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THE END
1.善学者尽其理#早安靖江#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拍摄:陈姣 制作:陈姣) 今靖江的微博视频 151次播放 0:15 1 9 11 考研政治杨加宁 11-1 12:11 来自 考研杨加讲超话 #一起做个题# 【多选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经指出:“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它在哲学上强调了什么?考研杨加讲#决战考研# 网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5%96%84%E5%AD%A6%E8%80%85%E5%B0%BD%E5%85%B6%E7%90%86
2.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英文翻译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英文,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翻译,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5%96%84%E5%AD%A6%E8%80%85%E5%B0%BD%E5%85%B6%E7%90%86,%E5%96%84%E8%A1%8C%E8%80%85%E7%A9%B6%E5%85%B6%E9%9A%BE
3.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尽:发掘。行:实践。究:探究。善于学习的人,力求发掘事物的原理;善于实践的人,着力探究问题的难点。指学习和实践都要抓住根本。《荀子·大略》:“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例】古人云:“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十六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只有细读才能知其要义,只有深钻才能得其精髓。这就https://xuewen.cnki.net/R2008104820000926.html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理论“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语出《荀子·大略》。原为独句成章,但可以与上下两章连看。相关三章原文如下:“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 https://www.workercn.cn/c/2021-06-21/6680528.shtml
5.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学习用典古田频道讲话原文: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释文:善于学习的人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践行的人能较好地克服困难。http://gt.xuexidajun.com/xuexiyongdian/1646992.html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出处及意思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摘自《荀子·大略》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能够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行动的人,能够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疑难。 注释理:事物的原理。难:事物的疑难。 赏析指君子善学、善行,体现了一种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不达目标不罢休的进取态度。https://m.gushiwen.org/mingju/juv_5a7155cf866d.aspx
7.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宁东学校人人通空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课堂改革这艘大船已然启航,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顺势而为,乘课堂推变之风,促进课堂转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东学校的教学质量定能达到质的飞跃! 图片:马小兰 文字:马芹 审核:梁金霞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948002
8.学习论理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遥想当年,“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了原子弹的奥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钟情科学、向医而行,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超导专家赵忠贤在发现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之前,伴随他的是无数次的制备、测试、分析、放弃、重新http://www.nmgsjw.cn/nmgsjzzsapp/llsj/202106/t20210603_10585.html
9.清风徐来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如何学、如何行,是很多人的孜孜追求。其实,荀子早已给出了有益参考。《荀子·大略》中写道:“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其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总要彻底探索事物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总要把难办的事情办好。善学者和善行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M4NTY4Mw==&mid=2247547560&idx=3&sn=e6ca1287f8fb37b23fc22e5de80ef14b&chksm=e8457af7e4e71480fe28bfdd367fd6d37ae5e686dafc28289a1cd0b868e8a06758b701eb2451&scene=27
1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 刘清友讲话 尊敬的胡瑞忠院士,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隆重举行成都理工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各位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贺大家成为光荣的成理新人!向多年来培养你们成长成才的家长们、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https://cdut.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4211843
11.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是什么意思?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是出自《荀子·大略》中的一句话,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下一句是: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行动的人,能够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疑难。https://m.kaodongli.com/z/31813
12.“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从哲学角度出发,主要体现了()“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从哲学角度出发,主要体现了()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 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重要 C. 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深入 D.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题目标签:学者行者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88e811340e24a92adb13e9ee0901a0d.html?fm=bd2eef12ec32b94aa51e16229a8333b6a3
13.学习时报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 ——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祁述裕教授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研究,重点研究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体制改革等。近年来,参与国家文化法律法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19-06/28/nw.D110000xxsb_20190628_1-A11.htm
1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是什么意思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彻底搞通事物的道理,善于做事的人彻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出处是《荀子·大略》:“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译文:善于学习的人彻底搞通事物的道理,善于做事的人彻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君子一旦树立了志向就坚定不移,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dIzJVvkIO2.html
15.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天中晚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运用自己掌握的产品知识体系,赋能支行融资业务,这是别义放对自己产品经理这一岗位的理解和要求。工作中,他坚持主动学习,注重行内融资产品知识体系搭建,学习各种产品运用和流程操作;面对新业务,他坚持主动思考,并虚心请教行内前辈,制订合理的融资方案。通过不断努力和业务积淀,他熟练掌握运用各http://tzwb.zmdnews.cn/tzwb/20220419/html/content_72799.htm
16.荀子日课420丨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善于学习的人能彻底搞通事物的道理,善于做事的人能探究工作中的疑难。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也引用这句话说指出: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广大院士要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6/08/76382654_1025044935.shtml
17.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哲学道理1、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2、 此句提出了一个“善学”、“善行”的标准问题,很有教育意义。3、http://fangchan.hnmdtv.com/fangchan/2023/0424/243550.html
18.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知行合一,成就更美好的自我。读书,明智,力行,才能读出如磐的理想信念,不为浮云遮望眼,经受住各种斗争的考验;读出坚定的宗旨意识,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读出昂扬的苦干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永葆披荆斩棘的斗志;读出创新的品格,勇立潮头敢为先,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94465
19.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注释荀子名言与人善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释义】 善于学习的人会追根朔源,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能探究其中的疑难困惑。 夫大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正论》 【释义】 品德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惩罚和罪过不相当https://www.lz66.cn/jdyj/jdyj130597.html
20.习近平“典”亮全人类共同价值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众多国际国内场合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不断为世界形势向好发展提振信心。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央视网《http://m.baojinews.com/web/news/content/93685
21.《荀子》里的20个智慧,句句在理而入心!7.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释义】 善于学习的人会追根朔源,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能探究其中的疑难困惑。 8.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荀子?宥坐》 【释义】 君子要做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升道德修养,端正品行,以便等待机遇的到来。 https://www.meipian.cn/1p40c5ii
22.(学习资料)习近平讲话引用的古语及其出处(20172018)【八、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2017年1月18日) 典出:《荀子·大略》 解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 【九、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https://www.hnswxy.com/xuegongchu/fudaoyuanboke/20190224_5955.html
23.解松梅:初心如磐笃行致远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孙主任常说,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类型、新领域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他也会有“本领恐慌”,而克服恐慌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学习。他利用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不断地学习充电,曾为了更好地打击涉“虚拟货币”网络犯罪,用几个月时间系统研究“虚拟货币”相关知识,并梳理整合形成结构化http://www.jszf.org/zyyg/jscawq_320/xuxi/202210/t20221008_79992.html
24.荀子?大略诗词编辑 2022-12-23 266 0 文章阅读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注释_荀子名言与人善言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释义】 善于学习的人会追根朔源,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能探究其中的疑难 诗词编辑 2022-01-09 192 0 没有更多内容热门https://www.som88.net/tags13758.html
25.孟子荀子名句译文18、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能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 19、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君子不与。《荀子·大略》 〔译文〕知识多而不能亲自践行,学问广博而没有常道,爱好众多而不能专精,这些都是君子不赞成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775f2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