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以及退休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他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加之居住地分散,单纯依靠原单位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服务已显得力所不及。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把他们组织起来并利用社会资源为老干部服好务,是新形势下值得探讨并认真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涉老机构、社区、老干部中间,通过座谈了解、调查问卷、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利用社会资源为老干部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强配齐社区班子,理顺社区关系,使城市社区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共成立城市社区10个。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老干部提供各项服务,搭建活动平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配备70余名政治素质高、热爱社区工作的同志,专门从事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每个社区配备专职人员6-10人,为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设立医务室,开展上门巡诊、免费查体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建立了老年活动室(站),组建了老年文艺队,像康乃馨艺术团、广场健身舞队等。另外,结合实际,利用社区老干部人员多、居住集中等条件,设有老干部活动室、棋牌室、室外门球场等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开展象棋比赛、门球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社区在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中有诸多优势,但因社区工作起步晚、起点低、功能尚不健全,在为老干部提供服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观念认识上不够到位。在调研中,许多社区工作者和老干部对社区参与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表示不理解。一些社区干部认为,社区服务主要是针对社区弱势群体和社会老人,而离退休干部工资、福利都由县财政及所在单位发放,服务管理老干部完全是老干局和所在单位的事,与社区关系不大。部分老干部认为,目前自身单位都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务,更别说跟自己关系不大的社区了。认为由社区负责他们的服务管理工作,是所在单位转移责任的一种表现,是在把他们往“外”推,在感情上、心理上难以接受。
(二)服务领域比较狭窄。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水平尽管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社区服务的领域仍然比较狭窄,服务内容主要以扶贫救助服务、就业保障服务、居民养老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为主,服务对象主要以普通居民、辖区单位为主,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对离退休干部吸引力不强。另外,对社区参与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场地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在老干部生活待遇得到全面落实的前提下,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成为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但就我县社区建设的现状来看,开展这方面工作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社区的办公用房,面积都不大,仅能基本满足社区办公需求,各社区门口虽然都挂着“居民(老年人)活动室”的牌子,但基本对离退休老干部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是干劲东路社区、滨河社区办公条件稍微好一点,但对老同志的服务也仅停留在图书阅览和一般性的晨晚练活动上,还缺乏专门供老干部活动的场所。
(四)人员经费保障乏力。老干部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要为他们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必须要有一支热爱老干部工作、精通老干部工作业务的老干部工作者队伍及充足的经费保障。各社区由于都是成立不久,工作人员较少,专职服务老干部的工作人员更是缺乏。另外,大多社区每年的工作经费有限,日常开支常常使他们捉襟见肘,为老干部服务活动的经费就更为困难了。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注重引导,创造为老干部服务的先决条件。一方面,要加大对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提供服务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社区工作者充分认识为老干部提供服务的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各界和老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引导老干部在不脱离原单位、不脱离原党组织的前提下,利用社区服务所具有的就近、方便、快捷和社会化、规模化的优势,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参加各类活动,使老干部得到“四就近”的服务,让老干部对社区服务逐步认同、理解、接受、支持。
(三)创设载体,加大投入,整合为老干部服务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和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配备完善的活动设施,配备专职的老干部服务人员,建立社区为老干部服务的专项经费,使社区逐步具备为老干部服务的各种条件。同时利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场地、活动设施、人才优势为离退休干部开展活动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