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太优。

在这次支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由于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老化,不能继续留任村干部,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少数地方村干部新老交替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有搭配不优的问题。

(二)年轻村干部素质不太强。

(三)中年村干部功底不够深。

调查表明,年纪大一点的村干部阅历较丰富,实践经验较多;年青一点的村干部相对而言文化程度较高,而夹于二者中间的中年村干部大都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缺少学习的内在动力,认为学不学与搞好工作关系不大。

由于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浅,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不多,领悟不透,贯彻不力。

(四)老年村干部开拓意识不太强。

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有的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够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时常不思进取;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

(五)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太实。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够好,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虽有工作热情,但落蔸功夫不足,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处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让群众信服,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

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

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

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

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

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

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

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

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

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

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

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

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

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

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1、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对增加村组集体经济办法不多,思路不广。

绝大部分村组主要依靠少量的土地承包费度日,除此之外,很难再有其他的增收渠道。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现在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和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

调研发现,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一些村干部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2、村组财务管理水平还不很高。

表现在村组干部对财务政策还吃得不透,贯彻的不到位;乡村对村组财务管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村级财务监督工作还落的不实。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乡镇不重视,总认为村组财务没有啥管的,一年到头,村组收入就那么一点承包地款,管不管无所谓。

另一个原因就是村组干部自身管理不严,帐务不清,形成一本“糊涂帐”。

3、村级债务严重影响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特产税等形成的历史债务,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

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

4、村组干部工资待遇低。

农村工作,任务重,事情杂,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全靠村干部落实,村干部由“半脱产”,变成全脱产,而村干部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和当家人,月收入150元左右的工资对于家庭来说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且严重影响着家庭之间的正常关系。

尤其是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村上,因年龄大而离职后的村干部待遇更低,有些甚至落不实。

5、村组干部的综合素质还不高。

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

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

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

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

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

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

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

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

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

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

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

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

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

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

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

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

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

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

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

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

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

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

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

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

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

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

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

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

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

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

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我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一),公款吃喝比如,前三年中在县委举办的两次农村村支书、主任的培训时,我亲眼目睹这些“父母官”是怎样大肆公款吃喝的。

桌面上真是丰盛但却充满着我父老乡亲的血汗味!这哪里是培训?不信你看:培训期间,每个干部都配了一套生活用具,床上用的、手里拿的、嘴里用的,真可谓应有尽有啊!吃饭的地方是专用的,不准外人进入!培训的次数不少,但农民的腰包却不见鼓起来,惟一的变化就是那些原本肚子挺大的“父母官”的肚子更加挺了!(二)思想僵化,惟命是从平时根本见不着乡干部,但到收提留时却见他们往村里跑了一趟又一趟。

这些乡干部只把完成上级分给的任务为职责,基本上不把怎样发展农村经济,使乡亲们口袋鼓起来作为自己的职责。

上级让他们干什末他们就干什末,从不独立思考问题,不根据本村的实际干一些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实事。

对此,邓小平同志有深刻的论述:“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

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

一切照抄照搬照转。

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

”(三)缺乏市场意识,盲目决策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前几年,大队村支书在全行政村推广种植苹果树。

本来这项措施是可以富民的,但后来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结果,问题来了。

一树种上了,没人来管理,更没有技术员来指导。

也就是说,他们完成了推广任务,就不过问了;二这些果树树种品质极差,早被市场淘汰了。

几年下来,结果,农民没有从这些苹果树上取得一点回报,反而倒贴进去很多钱,最后,只好痛心的把苹果树全部砍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愚民政策、形象工程,其中的奥妙也只有那些官们最清楚。

(四)干群关系不顺畅有的人家非常穷,交不起公粮或提留,这些村干部不是想办法帮助他们致富,相反他们无视法??的存在,私闯民宅,到农民家中拉东西。

今年暑假我村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事件。

其中有一户主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拉的。

这样做,干群关系凭什末不紧张!当然,公款吃喝、思想僵化、惟命是从、盲目决策等问题,还有当农民勒紧腰带生活时,而那些干部却住在高屋大房里享受,等这些问题,无不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加强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村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处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第一线,困难多、压力大、条件艰苦,十分辛苦,表现出了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亟待改进,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现阶段,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策水平较低。

现在农民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政策不落实,一些村干部执行政策不力,不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而是有意打折扣,搞土政策,甚至歪曲党的政策,损害群众利益。

如少数村干部无视中央政策,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变相买卖集体土地,有的村干部在征地时听取农民意见不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个别干部甚至截留和挪用被征地农民补偿费,侵占集体土地所得资金。

2、法制观念不强。

少数村干部在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山林土地纠纷,民族宗教事务、村民集资筹劳等工作中滥用职权,不依法行政,损害群众利益,并由此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

3、工作作风不民主。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搞强迫命令,办事不公,刁难群众,使有困难群众办起事来更加艰难,伤害群众的感情,有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下瞒上。

4、廉洁自律不够。

个别村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违法乱纪。

有的吃拿卡要,勒索群众;有的借修路、建房之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有的收入不记帐,虚假冒领,私分集体资金;有的吃喝嫖赌,将权力商品化,为己谋私,满足个人享受。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理想信念淡化。

少数农村党员干部忽视政治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坚定,甚至产生了动摇和怀疑。

2、群众观念、法制观念淡薄。

不依法办事,缺乏党性原则。

3、村务公开透明度低。

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政府要求而采取的被动行为。

4、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不正常,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监督乏力,调查处理解决不力。

对村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乡镇或上级部门深入调查不够,致使一些村干部有恃无恐,执法执纪部门以罚代法。

以上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如任其蔓延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政权的巩固。

THE END
1.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农村村干部存在的不足及建议村干部管理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他们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处理社会事务和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使命。只有通过有效的村干部管理,农村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和福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村干部管理方面问题和措施1 https://wenku.puchedu.cn/130582.html
2.加强村干部管理经验举措5篇今年以来,xx市xx区xx镇聚焦乡村组织振兴战略目标,注重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依托“三个强化”,严抓村干部队伍管理,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规矩、敢担当、抓落实的村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强化日常监管,提升干部责任。严格执行《xx市从严管理监督村(社区)干部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要求,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1844
3.村干部面对工作问题及解决办法思考自2023年8月入职以来,驻村工作感慨颇多。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村干部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是政策落实的执行者,更是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农村社会,村干部在工作中也要面临诸如琐事多、纠纷多、证明多等挑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甚至影响了干https://www.cnxd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5698
4.村干部实行县级联审三级管理,村干部不作为将会被开除!要注意国家为了大力推行兴农、助农,扎实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开始对村干部实行“县级联审、三级管理”,那些不称职的、只为自己谋私利的、不办事、不作为的干部将会被开除了。其实在村里村民最常接触两个当官的,就是村支书和村主任,以前村支书和村主任是两个人,一旦遇到什么决策性的问题的时候,两个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580812999100578&wfr=spider&for=pc
5.6调研之窗关于加强村干部管理的几点思考村干部在基层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贴近群众,因此,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班子是否团结,直接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影响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如何强化村干部管理,进而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确实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近年来,秦都区以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季度考核http://xysdj.xianyang.gov.cn/ztzl/xydjsyk/2016nd2q/201606/t20160627_775960.html
6.公选遴鸭试热点解析: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长期以来,我国村干部队伍存在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法律意识淡薄、待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作为公选遴选考试材料分析题,公选王遴选网提醒各位留意。本文分析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您参加公选遴选考试有所帮助。https://www.gongxuanwang.com/articleDetail/13984
7.当前村干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村干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最前沿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加强村干部履职尽责是夯实党在农村工作基础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深刻变革,村干部履职中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176131851
8.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精选17篇)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20xx年8月,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由镇纪委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424202.html
9.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有哪些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财务存在执行制度不严、挥霍公款现象严重、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财务账目混乱不清、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https://www.66law.cn/laws/340733.aspx
10.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八篇.docx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八篇】.docx,第 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八篇】 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篇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这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09/8060000126005130.shtm
11.我国村干部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村干部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2013年到今天我国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村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村干部权力监督对于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现行村干部权力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两种形式,分析了我国在村干部权力监督方面存在的制度不健全、http://yrdcity.com/a/273.html
12.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联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通过加强乡镇联村干部队伍建设,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干部能力在一线得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71104101100_53831.html
1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篇(全文)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只乐乡是一个拥有5.3万人口的农业大乡,下辖39个行政村,现有1526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237名。近几年来,乡党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党建促经济,使全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3g3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