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工作是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加强和改进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工作,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结合在如东的调研,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县域农村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机遇,并就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村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
2.教育培训阵地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充分。一方面培训阵地不完善。2013年前,县级党校办学条件较差,场地设施简陋,办学能力逐渐萎缩;镇业余党校大多处于无固定师资、无固定场所、无规定经费的“三无状态”,难以承担大规模培训基层普通党员的任务。部分远程教育站点由于管理不规范、操作人员素质偏低,导致设备闲置、作用发挥不好。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够。涉及农村党员教育的项目、网络、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管一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党员教育内容与基层党员需求不一致,致使培训与需求严重脱节,培训效果不明显。互联网覆盖率不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率低。由于如东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率、到村入户率低,导致信息网络手段在农村党员教育中的运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满足党员教育需求。
3.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够强、形式较单一。部分基层党员反映,一些地方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在培训象上搞“一刀切”。虽然各地开发制作了一些“乡土教材”,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党员教育的实际需要,一些地方重实用技术培训、轻党性党纪和政策法规教育,一套教材用到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培训中大多教学课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访谈中,有部分党员认为,理论培训学用脱节,在内容的选择上没有结合党员的实际需求,而且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不够,影响了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4.人员不到位、经费无保障。一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抓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专门机构和充实力量从事大量基础性工作,机构力量问题不解决,党员教育的职能职责就难以落到实处。二是没有专项的党员教育经费。党员教育经费主要由党费补贴、工作经费支持,难以按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已成为严重制约和影响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
5.制度建设滞后、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普通党员培训大多停留在临时性、突击性、应急性教育,已经建立完善的普通党员轮训、交流、学习激励、学习考核等经常性教育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偏差,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信息网络覆盖面广、方式灵活,为扩大农村党员的受教育面、克服时空局限性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改进农村党员教育方式、提升思想宣传效果提出了新挑战。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信息平台等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农村党员接受教育渠道不断增加,可选择面不断增强,对过去农村党组织“读读文件、看看报纸”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社会价值观多元背景,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这对各级党组织如何领导思想教育、引导社会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农村党员教育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在信息网络中把握舆论宣传的话语权,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党员、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以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
3.信息网络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为及时掌握情况、改进工作、提高工作针对性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对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监管和教育效果评估提出了新挑战。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可以使党员教育工作机构通过资源整合,集中各行业各部门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向一线贴近;信息网络的交互性,使农村党员教育从过去的灌输式、强制性教育向互动式、参与式教育转变,教育者可以直接掌握基层党员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农村党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学并提出意见建议,也有利于各级党组织根据党员需求改进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对性和实效性。但与此同时,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农村党员教育是在大众监督下的阳光教育,如果没有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在教育内容等环节上稍有疏忽和错误,就可能被网络舆论放大和丑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确保农村党员教育的信息网络安全成为重要课题。同时,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农村党员教育由集中安排逐渐走向分散、个性化学习,如何对农村党员教育的内容、效果进行评估、评价,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的瓶颈问题。
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破解“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难题。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各级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宣传、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和年计划,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并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镇一级党员教育力量建设,镇区明确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负责抓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形成明晰的党员教育组织体系,确保上下职能统一、工作对应,减少等待观望、多布置、力量损耗。三是充实工作力量。根据党员教育的工作需要和职能要求,选配熟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熟悉党员教育的行家充实到各级党员教育工作机构中来,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
6.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破解“党员教育制度不完善”的难题。一是健全完善党员集中轮训度。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利用党校教学阵地、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场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集中培训方式,确保对广大农村党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二是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每年至少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1次以上党课。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和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三是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培训考评激励制度。采取述学、评学、考学等执法,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单位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吴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