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兵团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
李鲁华
高校作为兵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者、实施者、推进者,承担着重要职责与使命,建立符合兵团实际和高校办学规律的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关乎兵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构建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是加快推进新时代兵团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建立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不仅是推动高校自觉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服务政治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兵团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证。
构建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是兵团高校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增强干部干事创业本领的内在需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兵团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不仅取决于高校领导班子的理念、魄力,更取决于干部队伍能力的全面提升。建立务实管用的兵团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不仅能够引导和帮助兵团高校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也能以精准高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帮助高校干部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完善履职尽责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有利于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兵团高校干部队伍,激励兵团高校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构建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是提升兵团高校干部培训水平的现实需要。兵团高校干部培训必须聚焦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中心任务,紧扣教育工作大局,建立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围绕高校五大职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按照“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来开展精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兵团高校干部专业素养、适应新时代兵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服务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
构建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的原则
遵循高校干部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针对兵团高校干部群体特征,破解专业能力培训的现实困境,积极推进符合兵团实际的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兵团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使培训理念更加先进,内容体系更加科学,组织架构更加健全,协作机制更加顺畅,推动形成领导有力、多级联动、开放共享的兵团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新格局。
聚焦目标要求,按需施训。围绕服务兵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干部成长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需求导向,加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统筹性。聚焦拓宽渠道,分类施训。根据干部岗位职责、成长经历、潜力特点,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的履职能力培训。聚焦学以致用,推动发展。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态势,突出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干而论道”,紧贴“业务实操”,提高干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
构建专业化能力培训体系的实施途径
以管理为根本,健全培训组织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协同、所在单位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教育部及兵团党委组织部等上级部门开展关键岗位干部示范性调训、学校组织部开展全员集中培训、业务部门负责岗位专题培训、所在单位联动开展培训的组织体系,在运行机制上采取学时互认、干部选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统筹推进干部专业能力培训一体化实施,做到定位分工明确,数据互联互通,供需学时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培训的统筹性、计划性。
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做好精准培训。聚焦兵团高校事业发展需求、干部结构需求、工作岗位需求,以专业化能力提升为导向、任职年限及岗位分类为基础,凸显培训过程的整体性、贯通性。确立培训目标,细分培训对象,按照不同目标和专业化能力要求,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能力弱项、经验盲区,设立初任培训、履职培训、岗位业务培训,从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精准施训,进阶式提升初任适应力、履职胜任力、业务精通力,切实提高新时代高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的连续性、针对性、有效性。
以学用结合为导向,提升培训效果。建立健全培训管理部门和参训干部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培训效果跟踪、评估、反馈机制。建立“党政干部、培训教师、知名专家、拔尖学者、一线典型”师资库。创新培训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元立体化教学,有计划地安排高校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上级部门跟班学习、急难险重岗位历练,引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专业思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推动形成全方位的培训质量提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