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学习计划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英语口语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关于跨文化交际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Thomas)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比较能够容忍彼此的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而违反说话原则(往往由于不同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则被看作是不礼貌的。”由此可知,跨文化交际指任何来自两个不同社会文化语言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它不仅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以及属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交际双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常常导致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必然反映在语言这个文化载体上,从而产生语用失误,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不应只从本国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语言差异,而应兼顾文化差异,从而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跨文化交际下的语用失误的定义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1983)在其论文“PragmaticFailurei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中提出的。他把交际中听话人因不能理解说话人的语用意义而没有做出恰当的反应称作语用失误。Thomas(1983)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出现语法或用词错误,只能被认为是说得不好,若违反语用原则,出现语用失误,则被认为是表现不好。

我国语用学专家何自然在调查研究后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语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错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归纳起来,语用失误就是语言使用的不恰当、不得体。

三、跨文化交际下语用失误的分类及原因

1.跨文化交际下语用失误的分类

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语用失误;另一类是社交方面的语用失误。

(1)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不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或表达方式,或简单的将母语与英语的字面意义等同起来,误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或者将母语的语义或结构硬套英语。

例如:A:Isthatatrain

B:Ofcourse.

此例中虽然“Ofcourse”在形式上符合英语的语法关系,但它与汉语中的“当然”并不完全等同。B的本意是想给A肯定的回答,但却用了“ofcourse”,意义就变成了:这都不知道,带有藐视对方的感觉,最终可能会导致冲突。

(2)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因不了解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何自然、冉永平,2006)例如,中国人在告别时经常会说:“Remembertogivemeacall.”外国人会觉得难以接受,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强迫,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这种表达被他们视为是不礼貌的。

又如:中国人在向他的朋友借东西时一般会说:“Wouldyoubekindenoughtolend......tome”此句中中国人希望把自己摆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来表达对朋友的尊敬,但他这种过分礼貌的方式可能会让对方感觉很不舒服,从而产生社交语用失误。

2.跨文化交际下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我国外语教学在强调语言系统教学的同时,有时却忽视了文化的导入。一位英国教师A赞扬中国学生B的帽子漂亮,学生因不知这仅仅是为了友好而导致了社交的语用失误。

A:Hi,B,youhaveabeautifulhat.

B:Oh,thischeapthingItsnotworthmuch.

此例中,学生的回答正是由于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看中谦虚的原则导致的。实际上,西方人更强调自我价值,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

(2)缺乏语言交际的环境

(3)套用母语中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尽管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在日常交际中,由于母语的干扰,还是会习惯性地套用母语的表达形式,造成交际失败。例如:Youshoulddrinkplentyofwater.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与文化,在看望病人时通常用建议的方法来表示自己对病人的关心,但按照外国人的习惯,除非病人有需要,否则他们通常不提这种建议。此种情况下,用“Takegoodcareofyourself”等表达方式就准确了。

四、跨文化交际下的语用失误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减少跨文化交际下的语用失误。

(1)在教材以及平时练习时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和行为习惯等内容。可以先从简单的问候、称呼、以及握手、告别等开始练习。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再不断导入文化课程。

(3)积极地鼓励学生与母语是英语的外教等进行交流,开办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运用这些轻松的个人间的交流使学生有效地练习口语,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可见,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学习者应扩大知识面,不断地增加对西方文化习俗的理解,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地与外国人交流,营造一个较有效的英语口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氛围。

总之,

导游英语文化错误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

一、导游英语口语中的文化错误分析

所谓文化错误,是指交际时违背所讲语言的讲话方式、言谈规则及风俗习惯的言语行为。很显然文化错误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产生的。下面就有的导游在接团时因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错误简要分析。

场景1:当游客到达旅游景点依次下车或下船时,当地导游人员看到团队中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过来,于是充满关切地说:“Letmehelpyou.”随即就开始搀扶老人,令他不解的是老人并不领情,反而十分气愤地说:“No,Icanmanageitmyself.”

场景2:旅游过程中遇到游客生病时,有些导游员非常关心地问:“AreyouOKNeedyougotohospitalWhetheryouhavehadsomemedicineYou’dbetterhaveplentyofwaterandhaveagoodsleep.”

场景3:在受到游客夸奖或感谢时,导游人员自谦的回答。比如:

Tourist:Yourdresslooksverynice.

Guide:No,no,it’squiteordinary.Actually,Iboughtitseveralyearsagoandithasbeenoutoffashion.

场景4:在与游客预约时,有的导游习惯性的采用陈述和命令的口吻。如:“Comedowntothelobbyateight”、“Wewillmeetintherecreationroom”。

场景5:当和游客初次交谈时,有些导游常问如下问题:“Whereareyoufrom”、“DoyoulikeChina”、“Whatdoyoudo”、“Areyoumarried”、“Howmanychildrendoyouhave”等。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由于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差异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习俗,如节日习俗、婚丧习俗、礼貌礼仪、禁忌和隐私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的礼貌习俗,场景4导游按照中国式的请求方式,采用直接命令式的口吻与游客约定事宜。事实上,英语往往通过使用情态动词或其过去式来降低请求的强制性,表示礼貌和委婉。根据英美人的习惯恰当的方式应为““Wouldyoucomedowntothelobbyateight”、“Shallwemeetintherecreationroom”。场景5是由中西隐私观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相对来说,中国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谈及对方的年龄、工作、婚姻等和个人有关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他人的关心和亲近。而这些话题对西方人来说却是禁忌,因为他们注重个人隐私,旁人不应干涉。因此,导游问游客这些问题势必会引起对方反感甚至觉得隐私权受到侵犯。

【关键词】错误口语策略

尽管考前对全体英语教师、信息教师进行了“人机对话”考试技术的专项培训,让所有的考生熟悉考试流程,但还是暴露了一些原本可以克服的问题。如:1.心理障碍;2.语音错误;3.备考不充分;4.操作错误。根据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我们应在口语教学中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巧设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心理障碍

首先,课堂的热身阶段通常采用播放电影或动漫剪辑、教唱英文歌曲、开展游戏等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把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做好学习英语的准备。

其次,课堂的新授阶段常常通过开展竞赛、组织游戏、创编和欣赏韵律诗等活动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最后,课堂的巩固拓展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角色表演、设计采访、组织调查、开展辩论等活动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新知识,并极尽所能地拓展创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不必过分地强调其语言的准确程度,应着重对培养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兴趣,这样会大大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使他们在课堂上乐说、愿说、敢说。

二、慎重纠错,保护信心,营造宽松氛围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因已有知识或受到母语的干扰而出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呢?我认为在纠正错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分析错误类型,做到明察秋毫

对于不同的错误和错误的不同性质,教师要做到明察秋毫。①如果是语内错误,我们应该给予个别纠正。如果许多同学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系统训练,帮助学生在训练中牢固掌握知识。②如果是因为受到母语的干扰而引起的错误,我们也不能忽视。③如果因暂时的心理起伏或环境的改变而导致的错误,教师则不必每错必抓,每错必纠。

2.2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式

①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大胆活泼,在关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说得对、准、好。②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怕羞胆小,对他们应多采用复述纠错的方式,或通过表情、手势等方法给他们发出纠正错误的暗示,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纠错。③对于少数不敢表达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单独沟通纠正,或者采取同伴纠错的方式,减少他们对于交流的不安情绪,培养他们愿说、敢说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科学识记,积累词汇,克服表达困难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言没有语法,很多意思就不能完整形表达,但是语言离开了词汇,就不能表达任何东西。我们应教给学生科学的灵活的识记词汇方法:

3.1音标记忆法。让学生根据音标和拼读规则识记单词,做到“见形知其音,听音知其形”。

3.3直观记忆法。通过实物、图片、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形象记忆单词,学习单词。

3.4分类记忆法。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对单词进行分类,如:按词性、用途、种类等。

3.5对比记忆法。通过同义词或反义词进行对比和类比复习并记忆单词。

3.6构词法记忆。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构词方法,使学生记单词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见的前缀:un-,dis-,im-,in-,常见的后缀:-er,-tion,-ment,-ful,-less等。

关键词:语码转换话语分析兴趣动机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一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成绩,但是他们仍然不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甚至和外国人交际时存在困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是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主动争取机会回答的情况较少。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目标语言是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更为确切地说,是练习次数的多少以及熟练程度所决定的。大量研究证明:如果注意从小培养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正确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更多交流,联系的机会,则对于提高目的语言学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情感因素如兴趣、态度、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调控,通过教师在课堂外语家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可以激发兴趣,培养策略,指导并促进课外自主学习练习,从而提高学习信心,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迄今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是考察课堂环境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课堂环境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的课堂行为。学习者课堂口语表达的数量和质量对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影响口语运用质和量的情景因素是什么,有何作用;课堂交际发起行为如何向教师发问,对教师提问的反应等与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发展之间的关系。

2.教师用语。教师课堂用语的数量和功能与学习者口语表达的速度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3.课堂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包括教师在课堂的提问行为,如:问题种类,提问的形式;教师对学习者错误的纠正,如:教师纠正错误的场合,对错误的反馈方式及其特点,学习者对教师纠正他们错误的态度等。

4.课堂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包括学习任务类型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课堂组织教学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等。考察课堂环境下的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考察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与形式对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影响。

弗兰德斯(Flanders,1970),莫斯科维茨(Moskowitz,1971),范斯鲁(Fanselow,1977)及阿尔莱特(Allwright,1980)认为互动分析指的是对课堂教学内,特别是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分析。他们把课堂内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分成几个不同的范畴,并研究哪种范畴模式最有助于语言习得。一般来说,互动分析包括三个方面:话轮分析,话题分析以及任务分析。

三、研究设计步骤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实验在某高校英语专业进行。在该专业中随机抽取本科一年级30名学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22名,年龄在17-19岁之间。受试的教师是担任此班口语课的英语教师,教龄10年。

2.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采用下列方法: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和语音记录,以及观察。

⑵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便测试有哪些因素对英语专业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有影响。此次,问卷调查包括60道问题。例如:①学习英语至少六年。②注重英语口语学习策略。③喜欢和别人交流。④教师经常在课上提问。⑤喜欢教师对错误纠正等。

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对所测试的问题进行“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选择。对于口语交际做出积极态度的答案计1分,相反给出消极态度的答案以0分计算。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分数在0-60分范围内。最后将对平均分进行比较。

⑶课堂测试与记录。通过录音对教师课堂用语的数量和功能;在课堂的提问,如:问题的种类,形式;教师对错误的纠正;学习者对教师纠正他们错误的态度进行记录并分析。

⑷课堂观察。采用人类文化学(ethnographic)观察法,不要求事先选择观察的具体课堂活动,不要求对受试的学习活动进行预测,因此,能够避免对观察对象做出先入为主的分析,能比较客观,公正的考察课堂环境下英语口语交际互动的情况。

3.数据分析。

⑴判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方法和标准。为了能够公平的给出分数,我们邀请6位教师在听到语音记录时给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因素:语音,音调,语法,流利程度,说话内容等。学生的最后得分是6位老师给分的平均分。为了方便比较结果,我们将高分的学生编为A组,得到低分的学生编为B组。高分与低分的划分根据中数所得。

⑵课堂话语因素。通过和学生谈话,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十分依赖教师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给这些学生较多的鼓励和引导,则这部分学生能够流利的练习口语表达;除此之外,教师的口语水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常常模仿教师的口语表达;口语较好的学生经常做大量的练习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中常常扮演积极参加者的角色。

⑶教育背景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⑷参加练习口语的各种活动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A组有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⑸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⑹学习动机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A组的学生比B组的学生在学习动机这一点上有所不同。A组的动机强于B组。A组学生将学习英语视为个人兴趣或生活所需。而B组学生将视为做其他事情的工具。

四、结果与讨论

2.学生与教师之间语码转换的次数。教师从上课开始一直用英语讲解,这与教师试图建立自己的威信有关系,并且要求学生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当教师发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出现问题时,改用母语交流,试图建立平等的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可见语码转换既有助于减轻学习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也可以避免学习者因交流的误会而带来的障碍。稳定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5.培养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这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实验之前,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为此感到困惑。课堂组织教学的后一阶段便是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口语课堂上,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从教师这一点看来,应给予学习者更多用目的语进行课堂交际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习者参加各种互动活动,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有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为语言习得创造有利的环境。从学习者自身看来,不断培养学习目标语言的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在互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加个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2]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障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果仅仅学习了英语的语法规则和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也并不代表着就能够流利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观念与文化习俗的差异,对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世界上几乎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现状分析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难免产生障碍,这些障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造成以上跨文化交际中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客观的因素就不多谈,这里就提及几点主观方面的因素。首先,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其次,缺乏语言交际的环境。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缺乏练习口语的机会,在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就会因紧张出错。再次,缺乏对语体的认识。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课堂导入功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想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就要将中外文化进行比较。例如,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师上课时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有关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信仰、信念等等;(三)多组织讨论,提供交际语境。通过小组活动把学生置于一定的语境当中,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对语言单位和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五)要求学生多读原文书。通过阅读原文书籍,可以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六)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讲演、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如果条件允许,要多利用外教的优势,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生动、形象地讲述本国的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等。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广大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选用适当的外语教学法,帮助学生把掌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课堂文化西方课堂文化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口语,顾名思义就是要说。而如今却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的英语,但无法有效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据报道,甚至有些大学生因为英语口语能力差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很多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来我国任职。一些外籍教师发现自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很难进行,学生只是看着而不愿或很少发表意见,以及提问题,其实这是课堂文化的不同。本文将着重阐述中西方课堂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1.课堂文化的定义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的总和,是教师和学生等多种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同时老师学生的行为,以及最终的教学的效果又都受到既定的课堂文化的影响。

2.中西方课堂文化的差异

2.1中国课堂文化

在国内课堂上,通常发生这样的一幕:教室的正前方,老师手持教案滔滔不绝地讲授书本知识,时而在黑板上板书,时而威严地看着学生以防学生上课讲话或走神。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时而专注且敬畏地看着讲台前的老师,时而低头奋笔疾书。他们不主动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或怀疑老师的讲课内容是否有错误。课堂很安静,纪律问题也很少出现。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老师是知识的化身,处于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课堂提问和练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社会和学校都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而尊敬、顺从、配合老师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且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终结性的考试作为评定依据。

2.2西方课堂文化

在西方课堂上,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有讲授课、讨论课、活动课、实践课和参观课,等等。课堂上,老师偏向于将学生分成多个讨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这种形式被广泛推崇。西方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注重强调师生交流的重要性。西方教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他们评价一个学生优秀的标准是:“有自己的见解,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有勇气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西方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出勤率,以及课堂讨论参与度。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更为明显。

3.中国传统英语口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日趋国际化、全球化及其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口语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然而由于各方面不可控因素,相较于在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口语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

在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上存在“三个中心特点”: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语法、单词为中心。这三个中心特点表现出了中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对于老师、书本,以及语法的过度依赖。无形之中将学生放在了对语言学习时只会用记忆和听来学习的被动角色上。而英语口语是作为一项交流工具来使用这一点却被忽略。虽然传统口语教学有种种弊端,却沿用了很久。

4.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延用很久的原因

二十年来,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一直很受欢迎。而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为什么能持续风靡这么多年,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与中国的传统学习文化是相对应的,那就是把死记硬背当做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

第二,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形象。因为整个课堂都聚焦在语法和翻译这些环节上,所以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心理上和学术上对于老师的依赖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

第三,在传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可以避免一种传统文化问题,那就是“丢面子”。例如老师的偶然理解差错或者口语不够熟练造成的在学生面前有失颜面这种事情就都可以避免发生。

5.外籍口语教师遇到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英语的广泛使用,英语口语也逐渐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口语课,并聘请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前来执教。然而外籍教师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5.1学生很喜欢上外籍教师的口语课,感觉很轻松,喜欢他的小活动。可是在交流时,学生总是很害羞而不愿意说,经常低头保持沉默,或者和同桌的同学讲中文,他们不是很活跃,也不是很积极去探索或发现问题。

5.2学生在读自己准备好的Presentation的时候都很流利,可是一到用英语互动交流就常常不知如何表达,有的甚至翻笔记,查字典,凑出整句话,互动活动常常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学生之间讲起了中文。有的小组干脆不交流,坐等结束。

5.3学生基本上不提问题,而且不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外籍教师在口语课堂上尝试了很多种交流的方法,但收效甚微,课堂上学生不积极,不愿交流自己的想法。

6.学生在外籍口语教师课堂上种种表现的原因

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几年的英语,并且非常努力地通过了各项考试,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记新单词,注重语法点和句子结构,并不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另外,他们发现口语书上满是对话和句子,基本上没什么新单词及词组,觉得没什么用,于是就束之高阁。

由于受中国课堂文化的影响,课堂上的学生就像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习惯了以老师为中心,被动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因而,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学生偏向于将老师视作直接向导。口语这门课却不可以被教,而是需要学生作为中心来习得,而这恰恰又与中国的课堂文化很难相适应,所以虽然外籍口语老师利用自己的方法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但是受中国课堂文化的长期影响,学生很难习惯外籍教师的方法,往往会因为失去向导而不知所措。

7.新口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第一,任务活动要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场所。

只有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最终获得和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勇于求异,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欣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和看待学生,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活动要尽可能留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

第二,教师在任务链中起到的是“支架”的作用。

支架(Scaffolding)的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待楼房建好之后脚手架便完成了使命而被拆掉,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即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成分逐渐减少(好比撤去支架),最终使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教师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始终充当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有时还会变成学生的活动伙伴,共同参与活动:在任务活动前给学生简明、清晰、扼要的指示,使学生明白活动如何进行;在任务活动中走进小组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在任务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始终起着“辅助”的作用,把学生放在任务活动过程的“主体”位置,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较于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新的口语教学方法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如侧重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语言,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也得到彻底改变,更侧重英语学习的过程,等等。新方法已经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新方法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教育家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来完善,从而使得学生的口语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季邵斌.英语口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51-54.

[2]李战子.从会话分析看英语口语课课堂活动.外语界,1996,(2):18-25.

[3]刘引娣.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281-283.

[4]梁兴莉,罗凤文.英语口语课教学教授文化的重要性.理论界,2006,(3):155-156.

[5]EnglishtestforEnglishmajors[J].ForeignLanguageWorld,2001,(4):24-28.

所谓元认知就是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就是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口语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过程,而且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而元认知策略恰是可以在口语活动和过程中承担起监督、规范、指导的功能,它是一种高级技能。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若始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渗透与训练,可以使学生大幅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掌握程度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积极地反馈、调节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时修正策略,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尽快达到学习目的。以下是笔者任教的10级新生电子商务英语班教学案例,笔者在为期一个学期18周的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了元认知策略训练。第一阶段(第1-2周)以教师的直接指导为主,示范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法;第二阶段(第3-10周),训练和指导并行;第三阶段(第11-18周),让学生独立思考,配以大量的练习使之达到策略的内化。

1.培养元认知意识

根据学习策略习得的特征和口语学习能力的发展特征,笔者展开训练的第一步是参考并改编文秋芳等人编制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前的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三个方面元认知策略的初步运用情况。在第1周开展元认知策略知识的专题讲座,在明确英语口语交际的实质、英语口语有效习得的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在语言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分类。(1)预先准备。即学习前关于学习主题的背景知识、精神和心理上的准备。(2)组织计划。即明确学习目标,并制定固定的学习计划。(3)明确目的。即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使学习有的放矢。(4)自我监控。即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自我评测。即正确及时的自我评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绩效。(6)自我调整。即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作出目标性明确的调整。

2.计划和安排学习

3.监控口语学习的过程

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学习者对某种策略的执行进行了元认知监控,并且对策略执行的结果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自我评价时,这种策略才会变成有效的策略。元认知监控在课内主要体现为过程监控(如监控自己或他人的口语错误、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否采用迂回的表达方式解决语言表达“卡壳”现象等)和策略监控(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口语策略或及时根据情况进行了适当的策略调整)。课外监控主要体现为对执行课外学习计划的监控。课内外的监控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前的预习、课堂中的学习及课后的口语作业、自学各环节,采用学生自我监控和小组成员相互监控的方式实现,使学生对自己学习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后,对自己的口语学习行为作出准确的维持或修正。

关键词:教学法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口语自主学习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口语水平不仅是求职面试时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工作时的必备技能。因此,英语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前途。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主要依赖口语课堂。口语课堂主要以外教讲解和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大部分学生反映有限的口语课堂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口语学习机会。然而,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学生们不仅需要口语课堂的引导更需通过课外口语自主学习来达到口语对积累和实践的要求。因此,结合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教学现状对课外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可行性方案探索具有重要价值。

1.自主学习的概念

Holec对自主学习的定义被广泛认可并常常被引用,他把自主学习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theabilitytotakechargeofone’sownlearning)”,并进一步解释所谓负责自己的学习实际上就是指承担以下责任: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对学习进行评估。[1]

2.学习者训练中教师的作用

3.口语学习自主学习策略

不同的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策略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研究者们至少已达成以下共识:学习策略既包括学习者的外部行为,又包括学习者内在的心理活动;学习策略是灵活的、不断变化的并能通过学习实践获得的。学习策略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例如O’Malley和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用于计划、监控和评价其他学习策略及学习过程,包括计划、定向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2]

1.课堂教学

(1)英语专业学生对口语课堂教学及口语自主学习与教师关系的期待

57.5%的学生认为口语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参与,而有27.7%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基本不需要教师的参与。90.1%的学生认为口语学习中应以学生自身为主体,老师扮演指导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可见大部分学生承认学好英语口语主要还是靠自己。高达95.1%的学生认为口语自主学习概念的建立需要老师的帮助,说明现在学生对与教师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小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同学。88.1%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了解学生口语自主学习的进展状况,并与学生交流口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76.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帮助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18.8%的学生对与老师是否要参与自己学习计划的制订没有明确的态度;教师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到何种程度仍值得进一步探究。88.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自主学习,可见教师的鼓励和建议对学生具有相当大影响力。88.4%的学生认为口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进度及效果等进行评估。92.1%的学生认为口语课堂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辩论、演讲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2)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学生在关于课堂实际现状的问卷部分有较大的分歧,超半数学生认为课堂的实际情况与期望基本一致的仅有:老师常常以辩论、小组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52.4%)。另外,43.6%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其他方面,如了解学生口语水平及相应的学习进展状况和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口语活动,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做得不够,尤其是在教师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方面,仅8.9%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比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口语课堂的现状与学生的期望有较大的出入。

2.学生课外口语自主学习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各项口语活动的效果评价都比较高。其中得到学生最高肯定的是朗读和日常对话。四项活动中看电影、听广播属于输入性的学习活动而朗读和日常对话属于输出性学习活动。对于口语学习,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中,相比之下,学生们对语言的输入更为重视。而但调查中学生表示语言输出性活动对于口语水平的提高则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同学们应该更为合理地调配语言输入学习和语言输出练习。

学生实际使用自主学习的策略的状况欠佳,其自主学习观念有待加强,策略使用不得法加之学生主观上希望老师帮助自己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和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自己实施计划,由此来说口语老师的角色需要全新的定位。

除此之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予影响。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老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学会自行监测计划执行情况并及时自我反馈;对于水平一般,尤其对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将学生课外口语学习也纳入教学计划,给他们更多的引导和督促。

[1]徐锦芬,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4,4.

[2]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口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1.引言

2.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计划及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和运用实施加以监控,能够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并最终得以逐步提高和发展[4]。也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独立地选择并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取语言知识,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对这些知识加以运用[5]。

3.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口语教学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技能,在口语活动中起监督、规范及指导作用。学习者如果对元认知策略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就有能力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学习者在获得反馈之后,可以对此项任务的执行是否成功作出评价,从而改善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4.在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结语

笔者相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适当对学生融入元认知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使当今的口语教学困境得到改善,学生将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1]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argamonPress,1981.

[2]刘亚涛.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50.

[3][4]周晓武.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14):103.

[5]张振红.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13):120.

THE END
1.口语练习范文11篇(全文)口语自有其特色,有时甚至可以不计较语法,只要根据当时的语境和情景,对话双方能明白意思即可。因此只有以口语为立足点,以多种有效的方法去练习,才能弥补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基于口语特色的语言练习,有助于更高效地提高口语能力,无论是在校生还是职场人都能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练习,尽早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4ama6oj.html
2.口语训练教案(通用6篇)1、明确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形式及特点。 2、在日常交际中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正确运用口语 3、掌握一般口语交谈技能的几个基本要求 交谈技能 听话能力 态势语 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交谈技能 态势语 听话能力 心理素质的训练 不同语言环境中口语的恰当使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7fxxxz6.html
3.英语口语学习(精选21篇)第二,让学生学习一些在国际商务事物中一些常见情况的英语表述,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口语训练并掌握口语表达的有效技巧,建立起具有持续性的语言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强化英语口语能力以适应职业的需要,从而培养较强的商务英语口语实际交际能力。本次实训我们选择的课本是《9小时快学国际音标》和《商务英语口语实训》。在《9https://www.oh100.com/kouyu/4284940.html
4.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用9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用9篇)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在教育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品德行为的培养都要通过人类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幼教阶段也是如此,语言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接受一切教育信息的智力基础,因此,幼儿期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https://www.jy135.com/edu/135741.html
5.远程研修的观评课报告(精选29篇)3、利用网络环境,提供虚拟或真实的语言训练空间 对口语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环境。计算机和网络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空间。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和过去相比,学习者可获得的教学资源大大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辅助语言教学已https://www.ruiwen.com/baogao/6297753.html
6.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锦集10篇)如何让幼儿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愿望呢?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语言的交流来源于生活,尽量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加深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1、通过看图讲故事来训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youerlunwen/776324.html
7.8.71.中级汉语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基础性”,“要围绕限定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2.《长期教学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指出,综合课“是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课型”。 https://www.douban.com/note/632868026/
8.口语教学心得体会(15篇)二、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21116180842_5963253.html
9.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计划范文(通用14篇)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表达能力缺乏,审题立意能力不强等等。因此着力要引导他们入好门,一定要端正其写作态度,激发其写作欲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力求在格式、语言、审题、立意、选材上多指导学生,多对学生习作进行评讲,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有所提高。https://m.yuwenmi.com/zuowen/banianji/1407719.html
10.媒体黄师《中国教育报》:AI赋能“优师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教育报》2024年4月9日第07版(教育展台)以《AI赋能“优师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黄冈师范学院书写智慧教育领航乡村教育新篇章》为题,从“开发AI线上课程,构建个性化学习资源平台”“打造智慧书写中心,实现个性化书写技能训练”“建立智慧口语评测平台,助力个性化语言能力训练”“搭建教师教学能力AI测评平台,强化https://www.hgnu.edu.cn/2024/0409/c4060a100702/page.htm
11.第四届科研论文获奖论文集内容短文教学主要采用分段学习的方法,第一段我采用了听课文来回答简单问题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练习听力,同时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第二段比较长,我采用听短文填空的方式来训练听力,主要照顾部分学习上困难的学生,然后,我又让学生看着问题和答案以及填空的内容,两人一组合作来复述短文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运用能力。https://school.bsedu.org.cn/ypsyxx/app/info/doc/index.php/2888
1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1篇)(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后观察小蝌蚪、青蛙的实物的样子。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1231084051_217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