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遵循“资源―行为―绩效”框架,从团队视角探讨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采用PROCESS宏程序和MEDCURVE宏程序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77套创新型团队领导―成员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转化为团队创新绩效的4条路径:①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均对团队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影响;②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③探索式失败学习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④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顺次通过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对团队创新绩效发挥间接作用,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关键词: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创新绩效
CaoZhoutao,OuyangSushan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0,China)
KeyWords:InternalKnowledgeNetworkEmbeddedness;ExternalKnowledgeNetworkEmbeddedness;ExploitativeError-basedLearning;ExplorativeError-basedLearning;InnovationPerformance
DOI:10.6049/kjjbydc.20191002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GL126)
作者简介:曹洲涛(1971-),女,湖北枝江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管理与创新;欧阳素珊(1993-),女,广东佛山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管理与创新。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遵循“资源―行为―绩效”框架,解读知识网络嵌入效应的传导机制,探讨以下问题:①检验内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丰富团队创新绩效路径研究;②探讨不同类型失败学习在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中的中介作用,从失败学习视角揭示知识网络嵌入性驱动团队创新绩效的“黑箱”;③探究利用式失败学习对探索式失败学习的影响,进一步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打破以往研究将两种失败学习视为独立活动的研究局限,启发后续研究从因果关系角度探究两种失败学习转化为团队创新绩效的路径与过程。
创新本质上是知识重组的过程[18]。因此,创新活动离不开知识环境。根据网络嵌入理论,团队创新是在知识网络互动过程中发展和确定的,团队在其中获取、传播、吸收、运用、交换、反馈知识,构成了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基础[19]。但单一知识网络的资源是有限的,创新型团队需要嵌入多重网络进行知识互动,而不同知识网络对创新的作用机制也不同[20]。本研究基于两种最为普遍且典型的知识网络嵌入性(内部和外部)进行探讨。
H1a: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
H1b: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
1.2.1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利用式失败学习
多重知识嵌入性为团队获取关键创新资源提供了有效渠道,而资源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有赖于学习能力。失败学习概念起源于经验学习理论,指通过反思和修正来调整打破原有行为模式,建立新行为模式的过程[27],是团队学习中的重要特殊领域。根据经验学习理论,在创新活动中,失败会刺激团队反思,通过检查内外部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良和修正,找出替代性解决方案。相反,如果一项创新一次就取得成功,团队会倾向于复制该项创新活动,而不是总结和反思。因此,相比成功经验,失败学习对团队创新更具价值。
1.2.2内部知识网络嵌入与探索式失败学习
探索式失败学习需要团队成员超越原有失败经验边界,打破原有观念并建立新观念。内部知识网络嵌入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初期,团队对非本地异质的失败经验更具好奇心,学习意愿也更为强烈。此外,团队成员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能够增强其对失败经验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对异质性失败经验举一反三,搜索开发新方法。但内部知识网络的过度嵌入并不利于探索式失败学习。一方面,探索式失败学习需要构建新观念,但失败经验累积过多可能会阻碍探索式失败学习[6],因为知识元素间存在同质性且联系紧密,容易形成路径锁定,使团队成员难以超越陈规旧习;另一方面,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过强可能会导致内部知识权威过于强化,从而降低主体获取异质性知识和开发新方法的意愿[31],由此可能会限制其学习外部知识主体失败经验的行为,阻碍其进行探索式失败学习。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2a: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利用式失败学习间存在倒U型关系;
H2b: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探索式失败学习间存在倒U型关系。
1.3.1外部知识网络嵌入与利用式失败学习
利用式失败学习是对现有失败经验的提炼、延伸和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增强能够促进利用式失败学习。随着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增强,团队交际网络不断扩展,合作主体不断增加,团队更有可能性获取外部资源和信息,并从中捕捉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从而提高从失败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过度的外部知识网络嵌入并不利于团队利用式失败学习。一方面,过度的外部知识网络嵌入在共享和合作获取知识资源过程中,容易造成团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外溢[32],进而引发其它创新型团队争夺和学习,使得团队内部失败经验不再具有排他性,失去竞争力,团队为了保证竞争性,可能会放弃利用式失败学习;另一方面,当团队积极嵌入于外部知识网络时,倾向于进行探索式失败学习,而在团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与利用式失败学习形成竞争关系甚至是挤压效应,不利于利用式失败学习。
1.3.2外部知识网络嵌入与探索式失败学习
失败暗示着团队原有知识和方法可能无法完成创新任务,需要寻求和探索新知识[33]。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为创新型团队开辟了一条从外部搜寻失败经验的路径。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水平越高,团队与外部主体的沟通和互动增多,逐步建立起互信、互惠的沟通模式,增强相互间信息和知识交换意愿,由此快速获取包括失败经验在内的异质性资源,形成探索式失败学习[16,24]。一方面,创新型团队可以利用其它团队的知识溢出效应,用较低成本获取有效的失败经验并对其进行分析、模仿和重新组合,以寻求突破,探索新方法,有效促进团队探索式失败学习;另一方面,外部知识网络为团队提供互补、异质的失败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教材”,团队通过提高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转化为自身探索性失败学习资源[34]。然而,随着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水平不断提高,团队获得知识和信息增多,而探索式失败学习强调变异和承担风险[29],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对知识进行筛选、加工和创新。此外,随着异质性增长,与外部合作的成本不断上升,阻碍了团队获取新的知识资源,从而影响创新的实现。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a: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利用式失败学习间存在倒U型关系;
H3b: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探索式失败学习间存在倒U型关系。
根据经验学习理论,相比成功学习,失败学习是另一个驱动团队创新的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催化剂。失败学习分为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其中,利用式失败学习强调对现有失败经验进行提炼和筛选,具有路径依赖性。根据前文分析,适度的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有利于提高创新型团队利用式失败学习意愿和能力。一方面,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对原有流程、惯例和方案等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减少过去失败经验对创新任务的负面影响,并将其转化为团队后续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团队在利用式失败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修正和改良失败经验以提升团队适应能力,建立更加有效的失败预防管理体系,避免新的创新失败[35]。由此,团队嵌入到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中,通过利用式失败学习将资源转化为创新优势。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a: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探索式失败学习强调对外部失败经验进行搜寻和试验,具有变异性,并注重追求新知识[36]。根据前文分析,适度的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通过提高团队对失败经验的好奇心和学习意愿,促使其累积经验,实现举一反三,搜索创新新路径;适度的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通过溢出效应和提高吸收能力促进探索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一方面通过将异质性失败知识引入现有团队中,进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团队变革,激励其打破旧观念,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和发现机会[37],提升团队创新活力和创新绩效。基于Tsai(2001)的研究,嵌入内外部知识网络中的创新团队通过网络中的知识开展有效的探索式失败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创新优势。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a: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5b: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是对立的学习活动,虽然兼有两者有利于团队创新绩效发展,但由于资源约束、两种学习模式影响机制不一等原因,使得两者很难兼容。本研究认为,在团队创新活动中,利用式失败学习正向影响探索式失败学习。具体地,当团队成员通过利用式失败学习积累一定知识后,能够为探索式失败学习提供一定知识基础,从而增强探索异质失败经验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促进探索式失败学习。
因此,知识网络嵌入转化为团队创新绩效可分为两个有先后顺序的子过程,即团队通过嵌入内外部知识网络获取知识源,然后对现有失败经验进行改良和利用,并为后续打破路径依赖、开展探索性失败学习累积经验,最终促使创新绩效增长。本研究认为,利用式失败学习是对失败经验进行改良延伸的浅层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是对失败经验打破路径依赖,进行突破性的深层学习。从团队创新绩效产生过程来看,团队创新绩效是团队经过知识网络的“资源储备―浅层利用能力―深层探索能力”过程而产生的结果。由此,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表现出顺序性影响特征,形成中介链,即链式中介模型。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6:利用式失败学习正向影响探索式失败学习。
H7a: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H7b: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研究模型
本研究选择创新型团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点:①创新型团队具有更多创新任务和更强的创新意愿,其相比传统企业,更容易受到知识网络影响,且更倾向于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创新;②创新型团队对创新任务要求更高,其成员在实践中容易遭受失败,并需要通过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成员对团队的感知,对创新型团队概念加以明晰:①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创新服务等创新任务;②至少有1个管理者和3个成员;③调查对象在团队中工作超过3个月。
团队成员样本分布特征如下:在性别方面,女性占比偏高,占58.84%,男性占41.46%;年龄方面,30岁以下占78.34%,30~39岁占8.30%,40~49岁占7.94%,50岁及以上占5.42%;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下占1.44%,大专占17.33%,本科占51.26%,研究生及以上占29.96%;成员平均在团队工作时长为23.6个月。
为了保证测量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国内外成熟量表,并采用翻译―回译方式,尽可确保量表理解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结合中国情景进行改良。在正式调查前,由15名成员试填问卷,通过解释并沟通问卷内容,对表述不恰当之处进行修正。问卷主体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测量。
(1)多重网络嵌入性。团队多重网络嵌入性包括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和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本研究参考Andersson等[11-12]的研究,主要从信任程度、沟通有效性、合作成员数量、交流频率等方面进行测量。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的典型题项如“您所在团队的内部成员相互认可和信任”,共4个题项;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的典型题项如“您所在团队的成员与外部成员能有效沟通”,共4个题项。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4和0.847。
(2)失败学习。本研究将团队失败学习划分为探索式和利用式。采用Politis等(2008)的量表,并为适应本研究对象进行改良,结合Yalcinkaya等[38]的研究,加入员工观念和行为结果进行测量。利用式失败学习的典型题项如“创新失败后,您所在团队寻找既有的方法和信息去解决问题”,共7个题项;探索式失败学习的典型题项如“创新失败后,您所在团队寻找新的市场、产品技术信息”,共7个题项。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92和0.856。
(3)团队创新绩效。根据Loch&Tapper[39]、赖海联[40]的研究,确定测量团队创新绩效的5个题项,从团队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两个维度衡量团队创新绩效,典型题项如“您所在的团队常常用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方案解决问题”。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2。
(4)控制变量。研究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团队工作时长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控制。已有研究表明,上述变量会对创新绩效具有影响。
研究采用SPSS19.0和MPLUS7.0进行数据分析。依次用Mplu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层回归分析、用PROCESS宏程序和MEDCURVE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用Mplus进行整体模型检验。
在对过程控制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通过统计控制双途径控制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5个变量所有题目进行未旋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5个,因子最大解释力为36.851%,未达到总解释力的50%,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显著。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数据与模型的匹配性,并对变量进行区分效度分析。运用Mplus7.0对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团队创新绩效5个构念的测量题项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五因子模型拟合度优于其它模型,说明本研究所涉及变量区分效度良好。
表1验证性因子分析竞争模型
模型χ2dfχ2/dfCFITLIRMSEASRMR五因子模型486.0403101.5680.9580.9530.0450.046四因子模型926.5973182.9140.8550.8400.0830.066三因子模型1179.1383214.3610.7960.7760.0980.073二因子模型1653.0353235.1180.6830.6560.1220.107单因子模型1972.4513246.0880.6070.5740.1360.110
变量1234567891.性别(女性=1)-2.年龄-0.292**-3.教育程度-0.222**0.282**-4.工作年限-0.221**0.670**0.144*-5.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0.0760.115-0.0250.034-6.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0.0850.186**-0.173*0.186*0.114-7.利用式失败学习-0.0050.0030.059-0.0870.653**-0.024-8.探索式失败学习-0.0320.033-0.0330.0130.506**-0.0900.570**-9.团队创新绩效-0.0870.061-0.011-0.0040.495**-0.0760.563**0.639**-平均值0.5881.4043.09733.6033.4643.2443.8313.5603.565标准差0.4930.8530.72354.3981.0540.8370.6190.5640.679
注:N=277,*、**、***分别表示p<0.05、p<0.01、p<0.001(双尾检验),下同
表3多重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注:N=277,*、**、***分别表示p<0.05、p<0.01、p<0.001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路径“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利用式失败学习―团队创新绩效”间存在线性关系。本研究采用PROCESS宏程序对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中介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的总效应(b=0.3154,p=0.0007)、直接效应(b=0.1300,p=0.0025)显著,利用式失败学习在二者间的间接效应(b=0.1854,置信区间为[0.1184,0.2634])显著。因此,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中起显著中介作用,H4a不成立。
表4利用式失败学习对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变量名效应估计值标准误t值p值LLCIULCI总效应0.31540.3430.19700.00000.24790.3829直接效应0.13000.04263.05260.00250.04620.2138变量名效应估计值BootSEBootLLCIBootULCI间接效应0.18540.03720.11840.2634
表5多重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瞬时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中介变量自变量自变量取值BOOTSTRAP重复抽样次数置信区间下限上限瞬时中介效应利用式失败学习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2.406850000.16710.52500.32913.24375000-0.04420.06650.00604.08065000-0.5272-0.1657-0.3171探索式失败学习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2.409650000.14640.32510.23133.463950000.06990.18440.12084.51825000-0.11910.12820.0103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2.406850000.08990.26460.47353.24375000-0.11250.0188-0.04864.08065000-0.5690-0.1961-0.3618
图2最终模型
本研究探讨了两种失败学习(利用式和探索式)在多重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多重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新绩效起倒U型作用,且失败学习在多重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利用式失败学习在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探索式失败学习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和团队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顺次通过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对团队创新绩效起间接作用,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1)多重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存在一个最佳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水平,能够使团队获得最佳工作绩效。已有研究对知识网络嵌入性的影响作用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分类并探究其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揭示了多重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新绩效是一把双刃剑。具体来说,当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和外部知识网络处于较低或较高水平时,都不利于团队创新绩效产生,而处于中等水平时,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可学习的知识元,产生团队创新绩效。
(2)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一方面,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可以有效提升利用式失败学习,进而转化为创新绩效,适度的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最有利于提升探索式失败学习,进而促进团队创新绩效;另一方面,适度的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能够促使团队对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的转化,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3)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链式中介过程,深入探讨了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影响团队创造力的过程,将整个过程分为利用式失败学习、探索式失败学习两个有序的子过程,解决了两种失败学习资源争夺的矛盾问题,也验证了“资源储备―浅层利用能力―深层探索能力―创新绩效”这一循序渐进、浅入深出的团队创新绩效产生过程。
(1)丰富了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关于两者间的关系,学者大多采用社会资本理论、结构洞理论等进行研究,得出不一致结论。本研究从嵌入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视角出发,进一步将知识网络嵌入性细划分为内外部知识网络,以期进一步明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新绩效产生的不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已有研究存在争议的原因,也为理解知识网络如何激发团队创新绩效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2)揭示了失败情景的学习价值,探索了失败与成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考察了失败情景下团队学习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因果关系,从行为视角揭示了失败学习行为转化为团队创新绩效的3种路径,即直接路径、分别经由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的间接路径、顺次通过利用式失败学习和探索式失败学习链式中介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间接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路径在两个维度的知识网络嵌入性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不同中介作用,对后续研究从行为视角探讨创新型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有重要启发。
(1)鼓励创新团队嵌入多重知识网络并发挥其优势。团队可以通过多渠道,如对外加入行业协会、对内建立知识共享社区平台等,积极嵌入到多重知识网络中,还可以嵌入社会网络、协同网络等,发挥多重网络的协同和叠加优势以提升团队创新绩效。但是,网络嵌入也需要把握尺度。研究结果表明,多重知识网络嵌入性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双重作用,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激发团队创新绩效。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团队应选择最为适度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在嵌入初期,团队可以通过合作、协同和竞争等多种方式,提高其知识网络嵌入水平;随着知识网络嵌入水平提高,其正边际效用不断降低甚至出现负效用,团队应探索并明确不同类型网络嵌入的最优值,在有限能力范围内识别和吸收优质资源,避免由于过度嵌入而出现“过犹不及”现象[26]。同时,要注意不同种类网络嵌入间的动态平衡,促进其协同效益最大化。
(2)注重培养和提升团队成员的失败学习能力。员工遭遇失败后,能否“从失败中学习”,一方面需要成员自身具有较强的心理弹性,能够快速修复并积极从失败情景中学习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取决于团队对创新失败的管理,团队塑造宽容失败的团队文化和柔性的管理流程尤其重要,不仅能引导和帮助成员正确对待失败,提升团队成员承担风险和直面失败的能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创新支持感,并积极将失败价值转化为创新绩效。此外,利用式失败学习最终能否转化为团队创新绩效,取决于能否转化为探索式失败学习。因此,员工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既要注意提高和拓展已有能力,也需在其中寻找突破和变异,实现探索式失败学习。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和局限性:①尽管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研究对象,但也难免存在影响因素的疏漏,未来可考虑团队特质(如团队价值观、团队创造性认知水平等)的影响作用;②仅区分了内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和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今后可作进一步区分,以期获得更具意义的结果;③研究样本主要集中在典型地区的高新技术和创新服务领域团队,由于样本量有限,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未来可考虑选取不同团队作为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孙笑明,王静雪,王成军,等.研发者专利合作网络中结构洞变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115-122.
[2]WANGC,RODANS,FRUINM,etal.Knowledgenetworks,collaborationnetworks,andexploratoryinnovation[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4,57(2):484-514.
[3]ARGOTEL,INGRAMP,LEVINEJM,etal.Knowledgetransferinorganizations:learningfromtheexperienceofother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2000,82(1):1-8.
[4]NERKARA,PARUCHURIS.EvolutionofR&Dcapabilities:theroleofknowledgenetworkswithinafirm[J].ManagementScience,2005,51(5):771-785.
[5]纪慧生,陆强.基于知识网络的团队研发能力增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178-183.
[7]UZZIB.Socialstructureandcompetitionininterfirmnetworks:theparadoxof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7,42(1):35-67.
[8]王凤彬,陈建勋,杨阳.探索式与利用式技术创新及其平衡的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12,24(3):96-112.
[10]DYERJH,SINGHH.Therelationalview:cooperativestrategyandsourcesofinterorganizationalcompetitiveadvantag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8,23(4):660-679.
[11]ANDERSSONU,FORSGRENM.Subsidiaryembeddednessandcontrolin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1996,5(5):487-508.
[12]YILIJ,XIACAOJ,QINLIUY.AStudyontheeffectsofdualnetworkembeddednessonorganizationallearningandinternationalizationperformance[J].EurasiaJournalofMathematics,ScienceandTechnologyEducation,2017,13(8):5519-5529.
[13]WUYTSS,COLOMBOMG,DUTTAS,etal.Empiricaltestsofoptimalcognitivedistance[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2005,58(2):277-302.
[14]谢雅萍,陈睿君.团队创新失败复原与连续创新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7):29-34.
[15]COPEJ.Entrepreneuriallearningandcriticalreflection:discontinuouseventsastriggersforhigher-levellearning[J].ManagementLearning,2003,34(4):429-450.
[16]MADSENPM,DESAIV.Failingtolearntheeffectsoffailureandsuccessonorganizationallearningintheglobalorbitallaunchvehicleindustr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0,53(3):451-476.
[17]黄杜鹃,陈松.探索还是利用:失败学习模式选择与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2018,30(3):96-112.
[18]FLEMINGL.Recombinantuncertaintyintechnologicalsearch[J].ManagementScience,2001,47(1):117-132.
[19]李永周,高楠鑫,易倩,等.创新网络嵌入与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8,31(2):3-19.
[20]叶江峰,任浩,郝斌.企业内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5,33(4):574-584.
[21]YAYAVARAMS,CHENWR.Changesinfirmknowledgecouplingsandfirminnovationperformance:themoderatingroleoftechnologicalcomplexit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5,36(3):377-396.
[22]SCHILLINGMA,PHELPSCC.Interfirmcollaborationnetworks:theimpactoflarge-scalenetworkstructureonfirminnovation[J].ManagementScience,2007,53(7):1113-1126.
[23]史竹琴,苏妮娜.创新网络,失败学习与低成本创新关系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J].经济问题,2018,40(4):97-103.
[24]ADLERPS,KWONS.Socialcapital:prospectsforanewconcept[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2,27(1):17-40.
[25]王志玮.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对破坏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26]王玉荣,杨博旭,李兴光.多重网络嵌入,市场化水平与双元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6):75-82.
[27]CORBETTAC.Experientiallearningwithintheprocessofopportunityidentificationandexploitation[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5,29(4):473-491.
[28]POLITISD.Theprocessofentrepreneuriallearning:aconceptualframework[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5,29(4):399-424.
[29]LIY,WEIZ,ZHAOJ,etal.Ambidextrousorganizationallearning,environmentalmunificenceandnewproductperformance:moderatingeffectofmanagerialtiesin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3,146(1):95-105.
[30]曾萍,黄紫薇,夏秀云.外部网络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制度环境与企业性质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5):113-122.
[31]HOEGLM,WAGNERSM.Buyer-suppliercollaborationinproductdevelopmentprojects[J].JournalofManagement,2005,31(4):530-548.
[32]ISAKSSONOH,SIMETHM,SEIFERTRW.Knowledgespilloversinthesupplychain:evidencefromthehigh-techsectors[J].ResearchPolicy,2016,45(3):699-706.
[33]BAUMJA,DAHLINKB.Aspirationperformanceandrailroads'patternsoflearningfromtrainwrecksandcrash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7,18(3):368-385.
[34]查成伟,陈万明,彭灿.外部社会资本、失败学习与突破性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15,21(2):109-113.
[35]CARMELIA,SCHAUBROECKJ.Organisationalcrisis-preparedness:theimportanceoflearningfromfailures[J].LongRangePlanning,2008,41(2):177-196.
[36]FLEMINGL.Recombinantuncertaintyintechnologicalsearch[J].ManagementScience,2001,47(1):117-132.
[37]胡洪浩,王重鸣.国外失败学习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1):39-47.
[38]YALCINKAYAG,CALANTONERJ,GRIFFITHDA.Anexaminationof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capabilities:implicationsforproductinnovationandmarketperformance[J].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2007,15(4):63-93.
[39]LOCHCH,TAPPERUAS.Implementingastrategy-drivenperformancemeasurementsystemforanappliedresearchgroup[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2002,19(3):185-198.
[40]赖海联.网络密度与中心性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