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关键特征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慧课堂的关键特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内涵解读

(二)特征分析

二、艺术设计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研究一直处于较高的应用状态,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设计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还能够聚焦于艺术设计的思维拓展以及能力强化教育,是实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提升的重要实践过程,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发展教育的创新融合。

(一)结合受教群体特征与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进度

(二)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有效推动智慧课堂的深入拓展

1智慧课堂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1智慧课堂的概念

本人结合多年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立足当前大环境下智慧教育视角,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智慧,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培养现代智慧型人才。智慧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智慧,使学生能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用智慧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本文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智慧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的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效、主动、有趣的新型课堂。其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1.2智慧课堂的主要特征

智慧课堂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与传统课堂存在本质性差别。在智慧课堂中,需要教师更多地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学情进行智慧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为学生创建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互动学习、移动学习的智慧化环境,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以积极反馈和情感激励,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和智慧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者在老师创设的智慧化学习环境下,摒弃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老师创建的学习情境下,大胆地去发现、构想、探索、协作以解决某一个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积累了思维经验,从而成长为具备智慧能力的新型人才。

2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探究

2.1构建智慧课堂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对智慧课堂概念的界定和主要特征的剖析,笔者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做到以下几步:(1)让学生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解决该问题或完成该任务则正好需要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2)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新知识中的疑难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刚好能够找到有效破解的方法和手段;(3)让学生会发现、会构想、会创造:必须把这个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必须设置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任务;(4)让学生成为心智丰富,富有灵性,具备完善人格,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将这一德育培养目标在智慧型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内化完成;(5)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动态掌握学习的动向:方法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科学的智慧化的测试方法,智慧、动态地获取学生动态学习数据,并做出智慧化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选择并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2.2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3结语

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智慧教育实践永无止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仅定位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层面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恰如其分地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支持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工具和资源有哪些,如何建设和提供这些工具和资源等等仍然成为我们对智慧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向,笔者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1]周迨琛.以人为本视角下新时代智慧教育的发展理念[N].中国青年报,2020.

[2]刘小琴.以“移动终端”模式构筑智慧教育新生态[J].教师博览,2020,10(33):12-13.

[3]付小华.“智”用信息技术,“慧”见课堂变革——以“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展示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9):54-58.

[4]马媛媛.利用智慧课堂提升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20(25):13-14.

[5]朱荣,赵磊.智慧教育视域下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94-97.

[6]黄丹华.开展“互联网+”教育打造智慧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115.

[7]王忠东,隋晓红,谢永盛.智慧教育对教育改革的功能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20(8):1-5.

[8]潘竹.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智慧课堂发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51):5-7.

高中英语智慧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更主动的融入课堂英语学习环境,在开发学生记忆力、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智慧学习劝告,全面推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

一、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1.高中英Z智慧教学的基本内涵。智慧教学的本质在于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识、心理等内外条件有效获取知识。首先,高中英语智慧教学主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主动的掌握课堂英语教学内容,形成较好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其次,智慧教学在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英语学习能力,并且形成学生自学英语知识的英语元认知。第三,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是全面整合教学资源的课堂,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目标,对现有高中英语教学资源进行了最大的整合。

2.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的主要特征。高中英语智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原则的艺术再现,建立了面向现代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理念。首先,智慧教学强化了服务职能,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了网络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和练习资源。其次,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学生特征选用教学方法,成为高中英语课堂的出发点。第三,实现教师的智慧与学生智慧的统一,找到了两者智慧的最佳契合点,教师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活动,丰富、生动、有趣成为智慧教学的代名词。

二、高中英语课堂智慧教学要素分析

1.智慧化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使实施高中英语智慧教学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感知英语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纠正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环境。首先,学生可以在智慧课堂环境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平台获得广阔的学习空间,拥有进行视听练习的必要设备,可以随时在互联网获取得需要的学习素材。其次,智慧化的环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情况,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教师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出更丰富生动的英语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第三,智慧教学环境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测评,并且可以把各种信息交换到课堂上,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衔接,教师可以对接学生的自学情况开展翻转课堂教育。

2.智慧化的教学方法。智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驱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内在动力,可以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更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可以生成学生的学习智慧。首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英语短板,为学生开展专项的练习,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不会学和学不好的问题。

三、高中英语课堂智慧教学基本策略

1.注重创设智慧化的教学情境。智慧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吸引进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引发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英语学状态,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情境中学会交际、学会合作探究等内容。联系教材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实现教材与生活情境的合理对接。

结论: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做策略做简要的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智慧的学习英语知识,还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从学生需要出发,有效统筹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对教师和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就像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因此,中小学教师应把“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作为努力的方向。

一、智慧教师和生命课堂的内涵

(一)智慧教师具有的五种基本品质

1.从思想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师德在构成教师素质的元素中,居于核心位置。叶澜教授精辟地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而教师的生命价值,在本质上,通过千万个学生的生命,甚至可以说通过民族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智慧教师应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基础上。

2.从情感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上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感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3.从文化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博专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视野不宽,就会知识贫乏,不善举例、比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如果底蕴不厚,就会智慧疲软,欠缺深度和厚度;如果修养不足,就会育人乏术,责任心虽强,艺术性却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如果情趣不多,就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难与学生沟通。还何谈智慧教师?

4.从意志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勇于实践和不断创新

叶澜教授说:“教师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生命的本质就是创造,内在的魅力就是创造的魅力,也就是生命的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丰富和积累经验、总结和提升能力、提炼和形成智慧,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创新,才可能逐步由一般教师成长为智慧教师。

5.从行为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善于思考和经常总结

肖川博士在《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中说道: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锐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那些理所当然的常规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想法与做法,哪怕一点点。

(二)生命课堂的主要标志

1.生命课堂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生命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和态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风采纷呈、魅力无限;学生情趣被激发、智慧被开启、创造力得到发挥,主体地位凸显。这些无疑是生命课堂的重要特征。

3.生命课堂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课堂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基于此,生命课堂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应该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

4.生命课堂是教学预设巧妙、生成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交汇碰撞,火花不断迸发。新的信息、新的问题不断产生,通过讨论、辩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二、智慧教师与生命课堂的关系

智慧教师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前提,生命课堂是锤炼智慧教师的熔炉。教师是在课堂中“学会教学”的,是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成长进步的,课堂是教育思想生长和实践的土壤,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三、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

(1)不断学习。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2)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学习只是培养智慧教师的前提,教育实践才是教师成为智慧教师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3)不断反思。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修正的过程。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

成为智慧教师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只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最终会成为一名智慧教师。

四、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的主要策略

策略之一:在学习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应基于学情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应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变。

策略之二: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师生、生生交谈以及辩论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学生思维。

策略之三:设法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引入情境教学。

策略之四:借助传媒、肢体语言等手段,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策略之五:尊重基于个体差异的学习方式、方法。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应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成为教育人的共同理想。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3]高江海,高瑞娟.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境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智慧课堂,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点燃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智慧的闸门。教育是一种唤醒,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是一种引导,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个性与智慧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素质。因此,构建智慧课堂是课程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方面。

课程教学如何构建智慧课堂,或智慧课堂的生长点在哪里?我认为,智慧课堂的生长点主要为教材处理、情境设计、难点突破与处理课堂生成四个方面。

一、教材处理――优化智慧

教材处理,指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变更或调整,能否做到最优化,取决于教师处理教材时的优化智慧。

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首先在于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因为生活化的课堂可以彰显数学课程的生活价值,更主要的是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启迪学生的生活智慧。如《比》的课题,在引导学生构建“比”概念的学习活动中,教材(人教版)选用杨利伟在“神五飞船”里展示的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的长宽比值作为教学素材。当然,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它确实是一种优秀资源,然而,其在体现“生活化”的要求方面尚有所欠缺。因此,教学中可以增设下面系列活动:首先让全班同学推选出身材最美但不同身高的三位男同学,然后让这三位男同学分别量出其身高与肚脐离地的高度,并计算:肚脐高÷身高=?其中比值近似等于0.6定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领悟人体美的奥秘,在此基础上启迪学生利用“黄金比”创造生活的智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实践智慧是对话教学的灵魂所系

1.1传统的教学科学仍然束缚着对话教学的开展200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首次将对话教学理念引入基础教育。处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也积极尝试进行对话教学实践,收获了不少新思想带来的惊喜。然而目前的对话教学从根本上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科学的框架,在课堂上集中表现在教师仍掌控着课堂,传授单一的知识技能,学生挖空心思迎合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创新精神。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仍然停留在传统的IRE模式,虚假的对话充斥着课堂。教师只是期待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对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往往忽略。

1.2课程改革的推动并没有激发对话教学的生机与活力经过20多年来对基础教育的持续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冲击和洗礼之下,中

2教师对话智慧涵义

3教师对话智慧的特征

3.2沟通、合作、互动的交往特征对话智慧更多体现在师生言语互动上,对话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师生课堂互动的过程,钟启泉教授认为“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学习集体的成员应当具备与他人和谐共处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作为互动的引导者,更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3.3反思、机敏、生成的心智特征凡需要教师对话智慧的地方,都没有机会去作仔细的计划和反思,因为智慧的行动总是即刻的、依赖于情境的、偶然的和即兴发挥的。瞬间的行动,从瞬间毫无准备地行动的直觉思维到更加自觉地经过调和后的即刻行动,都有不同的模式。

教育情境要求教师瞬间进行行动和参与,教师不仅要对情境所要求的和什么样的行动才是好的这两方面表现出了恰当的敏感性,同时,还必须未假思索的。这种智慧性的行动是一种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在互动情境中教师必须全身心地对出乎意料的和无法预测的情境作出反馈。

3.4重视提问与倾听的技能特征对话本质上是平等的、宽容的,它要求承认对立意见的合法性,才能是对话成为平等的语言交流。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对话要求对话的双方都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成见,而是要倾听对方,使对方的体验进入“我”的体验之中而成为“我”的理解的重要方面,同时,“我”的体验也会进入“你”之中,随着这种相互的渗透,达到“我”和“你”的视域的融合。具有对话智慧的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体验持开放的理解,所谓“开放”,即教师用完全开放的身心去接受学生五彩缤纷的体验,努力避免用标准的、固定的方式去评价。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更多地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在书本上有标准答案的“假问题”。只有真问题才能挖掘出学生生活中最真实的感知感想,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精彩观点的空间。尤其是对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保持开放,当课堂上出现与教师思路不同的“异向交往”话语时,教师往往害怕麻烦或难以了解而忽略或有意回避,这样做严重伤害发言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学会倾听,是维持对话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华应龙老师是优秀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很多教育教学专家都对他的课有过评析。但鲜见从教学智慧这个角度来分析的。教学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应对不确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素养。这个素养由个体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辨别力与良好的判断力,伦理意识和行动能力等方面构成。

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对华老师的这节《圆的认识》作一些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这样几个知识点:认识圆心、圆的半径、直径;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间的关系;知道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现将华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介绍给大家:

《圆的认识》一课,用华老师自己的板书概括,就是这样几个环节构成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是什么”即出示图片:宝物在距离一个小朋友左脚3米处,让学生寻找宝物。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得出了“宝物在一个圆上”的结论;

在引出圆这个概念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宝物可能在一个圆上呢?”这就是“为什么”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通过与学生一系列的对话,采用对比其他图形的方法,阐明了圆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并且用古人的“一中同长”来加深学生对于圆的认识;

接下来,就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环节了,即“怎样做”。让学生先画一个圆,然后再点评,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圆规画出圆呢?”在这个过程中,又加深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然后,华老师利用篮球场中间的那个大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篮球场中心要是个圆呢?怎么样才能画出这个大圆呢?最后,带领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宝物一定在圆上吗?经过一番提示,学生体会到宝物应该是在球上的。最后老师出示一组生活中圆的画面,提醒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看完华老师上的这节《圆的认识》,笔者有几点很深的感触,这几点都是教学智慧非常强调的东西:

1注重对教学的反思

在“课前慎思”中,华老师在思考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以往这个内容的教学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圆的特征。针对这个问题,课堂上华老师就没有像很多老师上课时那样组织学生折叠、测量,而是在导出一个圆之后,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个圆中,什么是直径、半径,什么是圆心。在初步认识圆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圆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说出了很多答案: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没有棱

角……为了体现圆的独特之处,华老师又将圆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进行对比,一点一点的完善圆的特征“一中同长”。然后再带着学生深入理解“一中同长”的特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思考,跟老师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投入到课堂中来。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流畅。老师的引导具有实效性,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抛出与学生既有思维的矛盾点,让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领会数学的严谨。这契合华老师想要培养学生推理、想象、思辨能力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是“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而不仅仅是“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这点主要体现在,老师给学生讲解古人的“一周同长”,老子的“大方无隅”,带学生体验古代先人的智慧。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会思考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但一般老师仅仅停留在依照教材教,更多地去考虑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华老师对教学目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却不断思考。教学智慧强调教者应该具有想象力、判断力、执行力。从他写的这节课的课后反思中,能了解到华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想到了很多需要说明的知识点以及教授这些知识点的方式。这是他想象力的一种体现,通过想象能大致预测到这些设计可能引起学生怎样的反应,怎样的发展。但是最后,华老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舍弃了很多,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教学。并且华老师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设计都实施到实际教学中,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恰当地融入课堂中,努力让学生经历有效地学习体验。这一点正是他教学执行力的体现。

2努力追求课堂上的独特性

这里的独特性是指老师在思考教学问题时,不能囿于传统的观念。要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理念跟实际课堂结合起来。

这节课中,华老师有好几个不同于一般教学的地方:一是,不让学生通过量半径的长度来得出半径都相等的结论,而是通过思考、理解得出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二是,跟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出圆?”这也是对圆的特征的进一步理解;三是,当研究完圆的特征,也画过圆后。华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宝物一定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吗?”通过老师“半个西瓜”的提示,很多学生想到了“可能在地下”、“可能在树枝上”……六年级的学生没学过球的知识,但是知道平面跟立体的区别。这样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质疑的科学品质。让学生多提出问题,然后努力解决。

很多老师会觉得一节很多人上过的课注定上不出什么新意,但是华老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却想出了很多人不曾想到的问题,并积极地将它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是对自己主观性的坚持。坚持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别人的东西。教学中需要这种反思精神。

3对教育伦理性的追求

整体上看,华老师跟学生交流时,是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经常在学生间走动,有时说话时自然的弯下身子,有时拍拍学生的肩膀,不高高的站在讲台上等,这些小细节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学习知识时,心里更轻松、更快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华老师的一些话语,也彰显着他的教育伦理品性。在画圆的时候,华老师找了一个没举手的学生,在黑板上画直径,学生画好后,老师感慨地说“学习也不难,学习就是猜想、尝试,敢于试,不就行了吗?”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老师说“要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不要迁就老师”。在整个课堂中,华老师还注意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当有学生直接反驳别人观点时,老师说“首先应该看到别人好的地方,然后再说但是……”当一个学生想到很独特的画大圆的方法时,老师衷心的表达出佩服,很肯定这种创造性的想法。让学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学习画圆的规矩时,顺势说“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矩。”渗透做人的道理。最后根据自己的道具说出“问号是开启智慧的钥匙”,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这里,我们不能回避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总是仅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热情高,而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积极参与进来,即使有时课堂上满是学生举起的手,但老师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学习上热情高的总是那么一部分学生,这是教育伦理性竭力避免的一个现象。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加紧建设小班化教学等一系列措施。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4结语

教学实践应该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实践智慧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追求的。有的老师安于现状,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情境,却想要用同一种教学设计来应对。这显然是错误的。华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每堂课,他都会在课前思考怎样上好这堂课,在课后反思这节课上的怎么样,有问题的话怎么解决,在下一次教学中如何改进。这是一个有教学智慧的老师必然要做的事情。思想上有这种意识后,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努力让自己从“教书匠”成长为“智慧的老师”。

[1]邓友超,教师实践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的养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41.

[2]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2009.10:190.

[3]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30,31.

[4]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及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

[5]赵建军.教学智慧内涵解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6]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J].西北师大学报,2001(1).

[7]闫艳.对教学智慧的再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8]刘爱.教学智慧之生成过程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一、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旨在培养有出色的价值观、行动力、思辨能力以及拥有优秀潜能的人才。黄荣怀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2]智慧学习主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资源品质、增加了互动交流、优化了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自学,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建构。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入教学情境体验。视频结束后,对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启迪,独立完成在线微课程的任务和测验环节,发现自己学习的疑难所在并进行反馈。

老师导学案,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找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性问题,确认教学起点进行教学。

个性备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教学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会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协作与会话

研讨共性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情况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过程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然后是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再通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纠偏。

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组成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创造的主体部分,教学不只是传递,还可以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课程的创造和转化。使整个课程内容不断升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找到整个学习内容的难点重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再次巩固了知识。最后通过分析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内容再作出课堂报告。

3.要素资源

老师利用优质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例如微格课例、名师微课程,遵循简单、实用、多样、智能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跨越互动交流。

4.意义建构

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系统进行即时批改,并对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并形成作业报告。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方便家校互动,增进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开拓创新视野与实践研究,真正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4]结合智慧教学理念与新媒体设备相结合,设计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的互动系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消除课堂困难,优化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5]

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包括微课中心、个人中心、教学中心、课程中心、活动中心。

1.微课录制中心

制作中心是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录制。传统录制微课比较复杂繁琐,一体式微课制作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微课录制。

U-note智写笔,不但可以进行同步记录,还拥有了对比批注,电子板书,回访笔记,投票统计等功能。书写同时将信息传到电脑,根据需要的内容进行课程制作,方便教师教学。

2.个人中心

3.教学中心

教师课程管理,班级情况查看,利用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生电子档案袋包含的资源与情况,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基础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进行课前导学预习,包括上课中的难点还有教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未讲完的知识点,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调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知识。

通过教学监控,为学生发放测验题,筹划学习活动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收发,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通过题库和考试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进行实时监控。

4.课程中心

5.活动中心

新闻讨论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通过课程社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有效的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课程社区,学生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师讲座,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教学。

四、结语

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校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也可以高效使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流程和互动系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学生们期望知道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在线交流,改善了过去互动交流较少的局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和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1]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1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0前言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关键词]

转识成智;教学智慧;路径选择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会学量关于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也会对优秀教师进行观摩与借鉴,这些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情境恰当选择和应用教学知识,如何使学生受到如沐春风的教育,如何对教学进行创新,这些问题使不少教师感到心余力绌。由于教师知识权威地位的弱化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生成性课堂”的广泛实施,课堂情境日益复杂,课堂突发事件屡见不鲜。面对如上诸多挑战,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满足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学智慧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正是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变优化过程,因此,“转识成智”就成为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路径选择。

一、教师“转识成智”的含义

二、教师“转识成智”的必要性

教学智慧是教师在庞杂的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及对课堂突发事件、学生激情状态的处理与引导能力。[6]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活跃发散的学生思维,导致教学“意外”在课堂中时有发生。在应对教学中的突况时,教学智慧就成了教师化解问题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实现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变,生成自身的教学智慧。

(一)内在依据

教师转识成智的必要性首先是由知识和智慧的自身特点来决定的。一方面,知识是零散、片面、有限的,而智慧是整体、全面、无限的。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性认识,体现为一种判断力。另一方面,知识是固有的、机械性的、易学的,而智慧则具有人际性、复杂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知识是具有普遍特征的,而智慧则是普遍与特殊的双重结合。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充满着人际之间的深层交流与情感融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做出判断和选择,把握事件核心,在正确处理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能力,对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因此,从知识和智慧的内在特点上来讲,教师必须转知识为智慧。

(二)理论支撑

冯契构建了自己的“智慧学”哲学体系,在他的“智慧说”中,提出了认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获取知识,二是生成智慧。冯契认为,人的认知不应当止步于知识的获得,更应当指向对世界和自我的根本性认识,同时还要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发展。智慧的形成可以使人获得个人自由,可以将理论变成具体的方法、将理论转化成人的道德品性,人必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通过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及德性的自证三个途径,最终生成智慧。同样的,教师只有转知识为智慧,才能实现对教学的真理性认识与把握,在教学中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冯契的“智慧说”成为教师转知识为智慧的理论支撑。

(三)现实要求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知识的更新速度持续加快,社会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知识传播途径增多,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面临严峻考验。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建构“生成性课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问。由于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思维的活跃化以及生成性课堂的实施,学生常常在课堂中提出令教师措手不及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遇到的挑战增大,教学知识的积累不足以应对变化多端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要追求教学智慧的养成,以满足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教师培训、在线学习、教研活动等机会进行自我发展,重视教学探索与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实现“转识成智”。

三、教师“转识成智”的有效路径

(一)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

(二)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

(三)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总之,选择之智是教师课堂的效果保证,化雨之智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法宝,创造之智是教师发展的推进动能。知识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之基,实践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转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借助于“转识成智”理论,教师将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将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将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三位一体,最终汇聚生成教学智慧。

作者:郑友训王春歌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1]魏德东.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J].世界宗教研究,1998(4):55-64.

[2][7][9]王向清,张梦飞.冯契的“转识成智”学说及其理论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119-123,127.

[3][12]冯契.冯契文集: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23,438.

[4]丁祯严,晋荣东.略论冯契对“转识成智”问题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23-28,34.

[5]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提升质效?实施并推进“智慧课堂”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智慧课堂”研究活动的开展,既能锤炼教师个体的教学技艺,发挥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能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校品牌的创立。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THE END
1.在线教学的本质是()。A.在线教师的教学规律 B.在线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C.在线环境的创设规律 D.学习媒介的应用规律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在线教学的本质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线少儿英语机构,采用固定教师1v1是目前所谓的最合理的教学方案,但这种方案难度较高,成本较大 https://www.educity.cn/souti/4ij7mmmj.html
2.教学过程是什么?那么教学过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提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个性的交往实践过程。这一观点首先看到了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世界,接受的内容更多为前任所认识、积累的内容;其次也能够发现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学生必http://ah.zgjsks.com/html/2021/bkzl_0312/77212.html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语文教案(精选10篇)2、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上课进行交流 [教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大文豪福楼拜星期天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他家去感受一下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1232030_124342.html
4.翻转课堂新境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理念的翻转。翻转课堂可以根据其追求怎样的增值,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习得学习型。在这种翻转课堂中,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预习之后,教师组织达成度高的学习者对不能充分理解的学习者,选择个别辅导的方式展开面对面的活动。二是高阶能力学习型。根据美国学者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主张,教https://www.lszjy.com/2016/0510/c67a3136/page.htm
5.在线教育是通过参与和互动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没有互动就与函授没有[判断题] 在线教育是通过参与和互动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没有互动就与函授没有本质区别。() 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4-06-07 更多“在线教育是通过参与和互动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没有互动就与函授没有本质区别。()”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线教育在5G+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实现跨时跨地共享教学资源https://www.xilvlaw.com/souti/jijiao/u5e3eten.html
6.在线教学方法与技术:在线课程教学内涵1.在线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在线课程教学是在线课程设计、开发、教学、评价中的一个教学实施环节。在线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课程教学包含了教学的全部要素,如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评测的开展等。传统课程教学主要发生在传统课室,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对于在线课程教学来说,由于知https://course.ougd.cn/mod/page/view.php?id=18215&lang=en
7.学习《微课制作说明》心得(通用18篇)国内教育界也对微课的概念、表现形式、意义和重要性及实现微课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着重从高职高专微课的本质和特性分析,提出了“三个三”,即“三小”“三问”和“三精”。 一、微课的本质 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要包含有https://mip.wenshubang.com/xindetihui/2300926.html
8.了丨柏文军:提升格局推动国际教育必须放眼学生的未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家长对出国留学的考虑需要更加慎重和理性,这使得国际教育正在经历“大浪淘沙”,生源的下降已经让很多国际学校消失了。这也使得很多家长已经不会被广告宣传、课程的噱头、华丽的硬件设施,甚至是学费优惠这样的商业手段所诱导,他们越来越看重一所学校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学”和“育人”。 https://edu.cri.cn/20210806/af115326-fe1a-dd56-1b82-6e1c794d36b6.html
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 过程。题目标签:过程教学过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认识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公司高端营销“三个聚焦”是指聚焦市场、聚焦领域、聚焦()。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三大线性”交通工程是指轨道交通工程、()https://www.shuashuati.com/ti/a5df651d3c454ccd8436ab70ce3deca7.html?fm=bdc571f0d5ee985235c4d45f6bfd5a6163
10.“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第一单元 在线学科教学 一、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 海淀进校主任助理、物理教研员崔琰博士以“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为题展开分享。 崔琰老师提出,尽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存在时空场域的差异,但其指向学生发展的本质没有变,线上或线下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提升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