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意义

根据本次研修学习,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研修总结。

一、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校本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学校所特有的教育资源,反映学校校园文化,满足学校学生发展需要,坚持“面向本校,来自本地,服务本校”,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课程的时代性。

1、校本课程应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体现该领域近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及时反映当前的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学校初步了解该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校本课程应具有本土性和本校性。校本课程必须充分利用镇巴本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著名人物以及学校的人文现象、知名校友、特色学科、社区教育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报效祖国,服务大众的思想情感。

3、校本课程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既要在整体上有统一要求,又要充分注意学生各年级段的学生差异,加强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课程建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校本课程应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校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体现灵活性、可以是教师到班级上课,也可以是听演讲、报告、观看电影、录像或组织调查研究,还可以是学生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二、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容确定必须遵循时代性、本校性、实效性、简约性等原则。使学校课程切实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益。

根据学校的办学现状,针对镇巴本地的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碾子镇中心小学学校课程开发拟以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社会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

“通用课程”是指在学校内各年级普遍适用的学校课程,内容在小学教育中符合国家要求,已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如:学生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环境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镇巴社会、经济、人文历史、资源、城市发展等。学校的概况,校园文化等通用课程一般以综合课程形式出现。小学每学年涉及若干教育模块同一模块在各年级分层安排教学内容。

“选修课程”是指在通用课程教学基础上,围绕特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的学校课程,选修课程应体现鲜明的校本性要求,具有浓郁的学校特色。“选修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科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三、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要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碾子镇中心小学学校课程的目标是: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学校、镇巴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通用课程)

(一)身身发展

1、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

2、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

3、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具有爱心的自我。

4、提高自我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3、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学校、家乡,热爱学校和家乡。

4、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规划,组织协调等技能。

(三)热爱自然

1、提高运用知识和信息,解决自然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

3、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提倡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并表现出如下价值趋向。

2、校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倡导课程整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克服由于学科彼此独立对个体施加影响造成知识割裂,让学生眼中的生活更完整、客观、真实。

3、增强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在实施校本课程教学时,要突破围绕课堂进行教学的传统授知方式,通过调查、访问、资材收集、网络信息等适时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实践性、合理性。

THE END
1.课程概念和课程相关理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行课程”的中心。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由课程政策文件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源所构成的,但是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的积极因素是只有在满足特定学习情境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课程的意义。因此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情境的需要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970930523393362&wfr=spider&for=pc
2.课程的意义【#当初中生问老师活着的意义#】#孩子的心理问题能在学校解决吗# 当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向心理老师询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时,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极个别现象。学校里,心理老师压力明显变大,课程量和咨询量双双增加,学校开始强制给学生做心理问题筛查,每个年级都有孩子因为心理问题不得不 全文 央视网 当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8%AF%BE%E7%A8%8B%E7%9A%84%E6%84%8F%E4%B9%89
3.课程的含义竹影映月各种课程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涉及了课程问题的某些本质,同时,各自有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有其社会背景、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而且,它们所指的课程并不是处于同一层次上。美国学者古德来德(J.I.Goodlad)认为,存在五中层次不同意义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这是指由一些研究机https://blog.sina.com.cn/s/blog_3dc9bf8e01000cem.html
4.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的意义 一、课堂与课程 课程比课堂更重要,这还是魏智渊老师在《高手教师》一书中所倡导的理论,他认为课堂只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只是一个点而已。过度的最求课堂就会把“怎么教”作为重点。但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与教学的形式,而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教给他们什么,要达到怎样效果。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怎么教https://www.jianshu.com/p/1110ea66ff08
5.(一)课程与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的社会的主要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和和学生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上来,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进而要去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和弗莱雷。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239240
6.课程改革的意义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是课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们的国民性。这就必须改变每个人的人格定型期,即学校生活时期的生活方式。而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空间: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多地互动https://quan.qlteacher.com/u/5743a2730cf2830e6b274042/blog/62f079a2e73c6c000189a033
7.课程:指引孩子朝着那明亮的地方去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设计了4r来构建课程,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多尔认为:课程的意义不在于证实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发现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从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对方而扩展自己的眼界的方式."这一过程是"上帝笑声的回音"的艺术,是"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https://www.nj13z.cn/News/Details/2922
8.论课程改革的意义6篇(全文)论中国传统课程的研究意义 第4篇 近现代,西方课程大规模引进中国,使中国在获得了西方先进课程及理论的同时,也使中国课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失去传统的危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中国传统课程 中国传统课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课程的粗略设计。《礼记·内则》说:“六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v5613qp.html
9.课程计划的意义和基本内容导语:重庆教师考试网为考生提重庆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心理学、教育学任务等知识点。今天我们关注--课程计划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1.课程的含义。 “课程计划”,是对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计划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它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http://m.cq.zgjsks.com/html/2020/jyx_1106/48743.html
10.校本课程一、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http://www.pyytyjxx.com/lm.asp?id=19
11.课程设计的意义是什么?(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的各要素联系起来。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使用https://m.shangxueba.com/ask/tk/T6B89E72.html
12.校本课程建设的文化追求面对学校的众多课程,我们应当思考,它们与学校的文化有什么关联?与学校的独特办学资源有什么关联?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校文化的提升究竟发挥了哪些功效?我们应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校本课程是先进教育理念在本土实践中结出的果实,是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梳理、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4/t20200409_315316.html
13.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的定义(二)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应用教学手段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https://www.233.com/teacher/xiaoxue/fudao/zsln/20160124/154222854.html
14.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24.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zawenshoulu/234017076123401792341836.htm
15.论述学习课程论的意义(通用6篇)论述学习课程论的意义(通用6篇) 篇1:论述学习课程论的意义 一、请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论述我国的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形势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体育课程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和体育的发展,都对体育课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rx1qj3h.html
16.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观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即:通过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养成态度情感以及其他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逐步从一个生物的、自然的和依赖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觉的和社会的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亲身的社会实践和https://www.bjesr.cn/ywbm/jcjykcjc/kczy/2018-06-26/39180.html
17.校本课程论文范文学生选课: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