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智能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9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英文名称:IntelligentRobot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讲课学时:28上机学时:4)适用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智能机器人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机器人基木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

术专业课,也是工科学生将来从事机器人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

具有一定的机器人设计和应用能力,,该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中1.1,2.1,3.3,4.1,4.3,

6.1,10.1和12.1。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自动控制原理、模糊技术基础、神经网络控制后续课程: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高等数学为机器人数学模型建立打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为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方法,

模糊技术基础及神经网络控制可实现机器人智能控制;本课程为后续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课程

提供基本知识和方法。三、课程教学目标学习机器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本体结构,掌握机器人数学建模方法,具有机器人轨迹规划和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1,2.1)具有机器人机构设计和实现控制目标的基本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3,4.1)掌握基本的机器人结构设计和控制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支撑毕业要求4.1,4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

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支撑毕业要求3.3)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

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1,6.1)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支撑毕业要求10.1,12.1)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

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

方式对应课

程教学

目标1一、绪论机器人学的发展机器人结构与分类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发展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了解机器人分类与组成了解智能机器人概况2讲授1,5,62二、数理基础位置和姿态的表示坐标变换齐次坐标变换物体的变换及逆变换通用旋转变换掌握机器人坐标表示方法。掌握机器人坐标变换方法。6讲授、1,2,43三、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机器人运动方程的求解PUMA560机器人运动方程掌握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方法掌握机器人运动方程的求解2讲授

讨论1,24四、机器人动力学刚体动力学机械手动力学方程掌握机器人静力分析方法掌握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方法4讲授讨论1,25五、机器人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机器人的位置控制机器人的力和位置混合控制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实验掌握机器人的位置控制方法掌握机器人的力和位置混合控

制方法掌握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8讲授

讨论

实验126六、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传感器关节轨迹的插值计算笛卡尔路径轨迹规划规划轨迹的实时生成实验了解机器人传感器掌握机器人插值计算的方法掌握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基本方

法8讲授

实验1,27七、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机器人概述新型驱动元件了解智能机器人发展概况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掌握智能机器人的视觉技术2讲授

讨论1,3

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的视觉技术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课外实验4学时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掌握机器人控制器设计方法。机器人轨迹跟踪:掌握机器人任务设计及编程方法。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自学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技术

的理论体系,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基本原理,强调控制方法的工

程应用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

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学教学环节中,对课程中某些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机器人理论知识的内容,通过教师的

指导,由学生自学完成,通过自学这-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最终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成绩而评定。所占比例如下:过程考核:10%。两次实验,每次5分,计10分。期末成绩:90%。主要考核机器人基本概念、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方法、控制及路径规划

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八、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机器人学基础(第

THE END
1.《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标准20240311101436.docx《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标准.docx,《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JD3493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 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48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工业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1/6101031130010100.shtm
2.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名校”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XXXX中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二OXX年九月XXXX中学XX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二、学时:108三、学分:6四、课程性质与任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是工业机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65291688
3.《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技术及应用》教案工具装载工作台教学设计思路课前:(一)教材分析?(1)分析《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 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904/17/80521207_1046534191.shtml
4.[竞争性磋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船舶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船舶概论》课程相关教学资源(泰文)建设及课程标准认证项目 四、中标(成交)信息 供应商名称:北京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武昌区中北路岳家嘴立交山河企业大厦4806室 中标(成交)金额:39(万元) 服务类 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https://m.tianyancha.com/bid/a9c28789a5fb46e8b20718fb33aff049
5.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ABB)(第2版)图书产品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本教材第1版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本教材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而成,也是国家职业教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 本教材共5个项目,包括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概述、工业机器人基本仿真工作站的创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模型的创建、工业http://www.hep.com.cn/book/show/e34a4f93-053e-4b2c-9f1b-ab6116be7e01
6.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对福建地区典型中小企业调研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技术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其专业职业面向如表4-1所示: 表4-1职业面向表 https://www.fjcpc.edu.cn/jxgc/2023/0604/c645a88358/page.htm
7.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https://www.hefei.gov.cn/zwgk/public/156897/109607222.html
8.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汇总六篇安装于实训室计算机中的机器人属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编程软件,是专门用于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的PC应用和开发程序。学生在刚接触机器人时,为防止危险情况发生,均需要在虚拟控制器上完成一系列动作。 ① 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 ② 工业机器人去毛刺工作站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1934173.html
9.智能机器人课程标准.doc资源智能机器人课程实施方案doc.doc 浏览:362 智能机器人课程实施方案doc.doc 人工智能导论 02 课程级资源_《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标准.doc 浏览:173 人工智能导论 02 课程级资源_《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标准.doc学习资料 复习资料 教学资源 QT开发:TCP文本通信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3966957/87857807
10.2020级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技连读)(3)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保养能力。 (4)具有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的知识与能力。 (5)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调试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程。https://www.hskjgcxx.com/newsinfo/960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