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怎么办?
01
“精神饥饿感”
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说起阅读,朱永新很形象地用美食打了个比方,他说,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也正是有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两个小时,专心读书。
新疆奎屯八中的一个名叫塞甫丁·哈斯木拜的同学让朱永新记忆深刻。这个孩子所在的学校参与了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旨在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
所以,孩子早期的经验对成长非常重要。当他们成人以后,他们是用孩提时代所获得的东西为根基,继续去构建内心的成人世界。
02
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小学生家长的妈妈发现,再美好的计划都跨不过上学这道坎儿。在孩子上学之前,这位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这位妈妈的苦恼绝非个案。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调查显示
同时在国外大量研究证明中,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分数,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增长。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会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
例:在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一个班级里的故事。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大量的阅读,像《夏洛特的网》《波丽安娜》《山居岁月》《中国神话传说》《希腊神话》等。
结果,班里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级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后一名的班级高出了10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分。事实也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03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处在离线状态
即使是充分了解阅读重要性的父母,仍然有很多困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家长和孩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股电子阅读的浪潮中。对此,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的内容太过绚丽动感,这对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危害的。对孩子专注力和宁静的心态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网络、电影、电视大多只能带给人们一时的感觉刺激,这种快感是感官性的、短暂的,阅读带给人们的既有丰富的感官刺激,也有感官之外的无尽想象,还有对天地人生的深入理解,这种快感是全方位的。过早"触电触网",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孩子会变得只会看不会想。
对于很多中学生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阅读的现象,朱永新说:“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
人类思想的进化,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座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惟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04
要让每个孩子方便地得到
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阅读重要,比阅读更重要的是:
给孩子读什么!
“这种方式追求的是琅琅上口,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朱永新说,但阅读的关键不是背下来,而是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朱永新说。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级,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
05
强化的高效‘悦’读
呵护孩子的成就感
本元智慧教育《全脑高效‘悦’读》
让孩子爱读书、读得快、记得牢、用的好!
改变传统“白纸黑字”的读书方式;文字转化成3D影像,看书就像看电影读书速度达到一目一行,甚至一目多行。阅读理解题,准确率提升。
稳定提升成绩。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提升。
《全脑高效'悦'读》照相阅读——一目多行
首先,开发眼脑直映潜能,即:把所读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清晰、彩色、动态和立体的影像,而且部分可以听到声音、闻到味道、有触觉感受,感官灵敏,深刻体会和领悟书中内容。
学生阅读速度:获得一目多行,甚至一目一页的阅读能力。音读障碍消除,文字成像机能开启。阅读“音声化”现象完全排除,把文字信息“形象化”,直接的映入脑中。运用了“看→大脑”的阅读模式“文字形象化”。使学生获得“照相”阅读能力。例如:阅读速度提升3-5倍,每分钟阅读大于1000字,甚至更多,而且可以正确复述70-90%内容。
快速理解的实现
即人们阅读的时候,可以不经过嘴巴,或者大脑的发音来理解文字,也就是可以绕过语言中枢的活动,经由眼睛直接识别文字符号交给右脑,经过右脑处理后直接交给左脑进行理解,即由“眼-脑-发音-理解”的途径转成“眼-脑”的直接通路,实现所谓的“眼脑直映”。这样,就摆脱了逐字发音的限制,使一目一行乃至一目十行的实现成为可能。
快速记忆的实现
阅读之后的回忆过程,从逐字发音的“背诵”式复述回忆,改成直接回忆文字形象甚至书页形象的右脑式回忆。理论上来讲,可以瞬间回忆数行,甚至整页的文字内容,从而实现阅读之后的“过目不忘”。
其实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给他创造一些精彩,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