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优化粘土地聚物凝胶配比纳米高斯材料聚合物

演讲者:克拉克森大学RoshanArachchige

概述:机器学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统计工具,现在在大多数领域都很常见。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轻松取代用于材料表征的复杂且昂贵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利用机器学习的最新发展,从统计纳米压痕结果以及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映射中预测地质聚合物糊剂(GP)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微观机械性能。我们使用K均值聚类和高斯混合模型分析了纳米压痕数据,以聚类和识别碱活化糊剂中存在的相。此外,对进行纳米压痕的样品进行了EDS映射。EDS图随后转换为RGB照片,其中颜色强度代表主要元素强度(Si、Al、Na)。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高斯过程回归(GPR)训练纳米力学数据和EDS图中的颜色强度,以建立模型来预测给定元素组成的纳米力学特性。GP是使用煅烧粘土、地面底灰、火山灰和流化床燃烧灰作为前体,以硅酸钠溶液作为活化剂生产的。统计纳米压痕和EDS图是从28天前的常温固化糊状样品中收集的。通过与不同地质聚合物凝胶的实验结果直接比较,将评估该方法的预测能力和优势。

简介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克拉克森大学的罗尚。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地聚合物凝胶的微观机械性能。

背景与动机

我将先介绍一些背景以及我进行这项研究的动机。众所周知,普通水泥(OPC)大约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8%。为了应对这一可持续性问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建议,其中之一是基于粉煤灰和矿渣的碱激活混凝土,这是一种零普通水泥的混凝土系统。然而,由于热电厂的关闭以及再生钢材使用的增加,这些粉煤灰和矿渣资源正在减少。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胶结材料,以便在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探讨了三种地下水泥和三种钙土,并将其视为潜在的胶结材料。这些材料在碱激活后表现出良好的抗压强度,范围在4000到6000PSI之间。

除了新鲜和固化性能外,我们还需要识别这些样本中的微观机械性能。我们都知道水泥材料由多个相组成,这些不同类型的相具有不同的微观机械性能。我们感兴趣的两个主要微观机械性能是减小模量和微硬度,这些可以通过纳米压痕技术轻松测量。因此,研究者们发现粉煤灰和矿渣地聚合物中存在多个相。主要的基质是钙铝水泥胶,以及在样本中可以找到的未定向颗粒和裂缝。

分析这些微观结构性能至关重要,以便我们能够理解这些相,并进一步提升地聚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使用机器学习分析底部水泥和钙土基地聚合物凝胶的微观机械性能,并试图识别其中存在的不同微观结构相。

材料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使用的两种材料是棕色底部水泥和钙土。这种底部水泥是冷燃烧的残余物,我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水泥,它们具有不同的外部成分和矿物成分。主要是根据钙氧化物含量来区分这三种底部水泥。所用的钙土主要是以高岭土为基础的,经过750摄氏度的焙烧。这三种材料也具有不同的氧化物和矿物成分。作为激活剂溶液,我使用了硅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

实验

接下来我们进入实验部分。通过使用这两种材料,我制备了这些样本,并在25摄氏度下养护28天。然后,我准备了环氧树脂浸渍的样本,并对其进行抛光以获得光滑的表面。接着,我大致将一个样本分成四个部分,并从每个位置获得200个数据点,总共800个数据点。我使用高精度纳米压痕仪进行数据收集,按照10x20的网格模式,间距为10微米,压痕负载为2.5毫牛顿。

分析

为了分析我获得的数据,我使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高斯混合模型(GMM),可应用于纳米压痕数据,假设数据服从高斯概率密度函数,并且峰的叠加是线性的。高斯分布有两个参数:均值和方差。第二种方法是K均值聚类,这是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将n个数据分成K个聚类,通过最小化每个聚类内的平方和。

聚类数量

为了使用这两种分析技术,我首先需要确定聚类的数量或样本中存在的相的数量。为此,我绘制了所有的聚类内平方和(WSS)图。当聚类数量增加时,WSS会减少。通过这种方法,我确定K=5作为聚类数量是合适的。此外,我还使用了肘部法则来计算聚类间平方和。当聚类数量增加时,聚类间平方和也会增加。基于这两种方法,我最终决定K=5为最佳聚类数。

高斯混合模型(GMM)

这是高斯混合模型的结果。我从每种材料组中选择了一种材料进行展示。来自棕色底部水泥的材料是GBA3,来自钙土组的材料是CC3。我使用减小模量数据绘制了直方图,并基于直方图绘制了其概率密度函数,将其解卷积为五个子峰。每个子峰都有权重、均值和方差。如果你观察第一个图,子峰的叠加较少且峰值分布广泛。GBA3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峰较大,具有较高的权重。同样在CC3材料中,第一和第二子峰也具有较高的权重,但与第一种材料相比,峰值高度叠加,因为数据点集中。

K均值聚类

这是我进行的K均值聚类结果。我将数据聚类为五个聚类,每个聚类都有权重、均值和标准偏差。GBA3的聚类数据范围较广,因其含有多种矿物;而CC3的聚类数据范围较窄,因为该材料是纯粘土,聚类内的变异性较低。我还观察到,第一和第二个聚类的权重最高。

阶段识别

在这一阶段,我绘制了所有材料的k均值聚类值的第一张图,以及GMM模型的结果的第二张图。

根据这些均值,我区分了五个不同的相。前两个聚类代表反应产物,其中第一个是低钙、钠和铝的相,第二个则是高钙和钠的相。第三和第四个聚类分别代表未反应的颗粒、无定形材料和晶体材料。第五个聚类则代表材料中存在的金属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

我观察到GBS的值范围较广,主要是由于这些刚性晶体材料的存在,而相1和相2的权重较高,主要是样品中的反应产物。

CC3中压痕的EDS点分析

为了验证这些数据,我进行了EDS点分析。我为每个纳米压痕获取了EDS点数据,并根据聚类计算了每个类别的铝与硅比、钠与硅比和钙与硅比,并将其平均到该组中。

根据聚类,我描绘了这些比率的变化。如果你观察聚类1,与聚类2相比,其钙、铝和钠的比率较低,这两个聚类均代表反应产物。聚类3和4在材料中含有高硅含量,它们则代表未反应的矿物。聚类5的比率最低,因为它们来自金属氧化物。

地聚合物的SEM成像

我还进行了地聚合物的SEM成像,发现样品中存在不同的相。我们发现了水合硅酸盐基质、未反应的无定形材料和晶体材料。

结论

通过研究这些微观分子性质,我在材料中识别出了五个相。反应产物在两种材料组中所占比例较高,而钙基粘土的结晶性杂质少于底部材料,因此钙基粘土比底部材料反应性更强。未来,我将利用这些数据开发模型,关联相的化学和力学性质,使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开发。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基金会FSWA、合作机构宾州州立大学、普渡大学以及我的母校克拉克森大学。谢谢大家!

中国的混凝土成像,威锴众润来解决!

混凝土造型肌理,威锴众润建材科弹性模具帮您实现!

威锴众润建材科技装饰砼材料砼画模具快报2024,12,17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砼画作为一种综合了数字处理技术、现代印刷技术、混凝土添加剂技术而诞生的新的建筑装饰技术和工艺,正踏着移动互联自媒体爆发的浪潮。和着装配式建筑的交响曲。坚实而迅疾的进入建筑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砼画能将您想表达的任何合法图案还原到水泥制品和建筑上,从此,您的建筑与众不同!图案具有和建筑同等寿命。环保安全!是建筑内外装饰的一次革命!

砼画虽然高大上,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我们每县市寻求一家合作伙伴,提供工艺技术指导,协助您成立混凝土成像工厂,将混凝土成像能力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让中国的建筑更具内涵,美丽!

THE END
1.如何在智能信息化时代加速材料科学的研发与创新如图4所示,材料科学中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为四类:概率估计、回归、聚类和分类。具体而言,概率估计算法主要用于新材料发现,而回归、聚类和分类算法用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材料特性预测。此外,机器学习方法通常与各种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例如GA,SAA或PSO算法,主要用于优化模型参数。此外,这些优化算法也可用于执行其他困难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33018
2.机器学习材料性能预测与材料基因工程应用实战然而,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瓶颈,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匮乏缺失制约着该方向的发展。以下内容可作为学习的参考 入门阶段从机器学习以及机器学习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基本概念开始讲授,让大家明确机器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势,以及有针对性的对python语言基础进行系统学习,为之后构建相应算法模型框架打https://blog.csdn.net/y2715163545/article/details/130487823
3.科学网—jyx123321的博客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进展研讨会的报告 2024-08-21 昨天我们学院年轻有为的 LONG T 老师组织了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的进展研讨会,我受邀做了一个报告《面向复杂电路结构可靠性仿真的基于 Transformer (4111)次阅读|(6)个评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集成电路行业中深入应用的期望 2024-08-13 在8 月 11 日写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553
4.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应用作为一个目前专业为材料学科,但却独自学习机器学习的小菜鸡,最理想的莫过于将俩者结合,但是这只是个想法,感觉理论上可以实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还需要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但不妨先把目前的相关的知识整理下来。 我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材料的影响,从数十亿分之一秒的硅芯片数据存储到汽车发动机的新合金,再到可再生能源https://www.jianshu.com/p/b3b3546446ab
5.材料科学加人工智能是下一个可能发生的类似Alphafold的重大变革在传统的方法中,新材料是通过实验、理论或计算来发现的(也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范式,由左侧面板上方的三个图标象征)。在数据驱动的材料科学的第四范式中,可用的数据被收集在数据基础设施中,机器学习方法发现新材料。这些方法导致了借用机器学习模型,使人们能够纯粹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快速预测,而不是通过直接实验或https://www.yicai.com/news/101121158.html
6.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维普期刊官网摘要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材料的发现是推动现代科学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源动力之一,传统的实验“试错型”研究方法具有成本高、周期长和存在偶然性等特点,难以满足现代材料的研究需求。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展开更多 Material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the discovery 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5430528
7.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招生专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左良教授。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https://yz.kaoyan.com/ustc/zhuanye/5dad13ceab77c.html
8.前沿报告机器学习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获取英文PDF报告请在本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机器学习物理科学"。 Ⅵ 化学和材料科学 机器学习方法已被应用于预测分子和固体的能量和性质,并且这种应用的受欢迎程度急剧增加。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使能量评估的计算量很大,因此,当需要进行许多此类计算时,机器方法尤其有用。近年来,ML 在化学和材料研究中的不断扩展的应用https://blog.51cto.com/u_15622928/5809397
9.智算芯闻材料科学迈向AI4Materials的关键因素:密度泛函理论图3 材料科学中机器学习的一般流程 图片来源于文献[20] 3.1、材料工程特征 把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结合起来的第一步是构建材料描述符,通常也叫做材料指纹,这个过程也叫做材料的特征工程[21]。通常一个好的分子或晶体结构描述符需要满足唯一性、平移不变性、旋转不变性、排列不变性等。材料结构的描述符通常可分为两个https://www.metax-tech.com/ndetail/1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