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1+N+1”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做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康体检”科学教学有效性素质教育

罗湖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在罗湖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监测推进工作会上讲话。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分层逐级推进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罗湖教育以“综改”转向“深改”为契机,将“教育评价改革”作为罗湖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事实上,教育评价具有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等功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2020年以来,罗湖以省重点课题研究为抓手,坚持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整体构建、统筹融合、点面结合、系统推进”为思路,以“教育评价与智慧教育、教育治理有效融合”为策略,探索建立“1+N+1”区域中小幼整体贯通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在2024年,罗湖把教育评价推向更重要的位置,将“聚焦教育评价改革”列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

“1+N+1”体系模型由导航系统、诊断系统和监控系统构成,包括1套区域评价指标体系、N项区域评价项目活动和1个区域质量监控平台。“1+N+1”区域教育评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推广性和示范性,创造性地融合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推进了区域教育质量数据共建共享共用,避免了多头评价、重复评价,有利于发挥“评价助力,数据赋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

发展引领发挥评价的导航、把脉、赋能功能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深圳市罗湖区积极探索,构建的这套具有区域特色的“1+N+1”教育评价体系,明确了教育评价的功能定位,并针对性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

罗湖区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功能定位出发,明确了三个核心目的。首先,评价是为了“发展素质教育”,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育工作的每一环节始终都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展开,即为素质教育导航。其次,评价是为了“诊断质量状况”,通过对教育教学的全面诊断,为教育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即为教育质量把脉。最后,评价是为了“服务发展指导”,通过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实现教育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推动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治理现代化,即为教育发展赋能。

罗湖区的“1+N+1”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是对教育评价的一次深入改革,更是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通过对评价功能的准确定位与评价指标的科学构建,罗湖区为教育评价的未来实践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蓝图,也为全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套体系的实施,为区域建立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体系提供了思路和范式,将有力推动区域教育向着更加公平、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深圳市罗湖区,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一种考核的形式,而是一种深入教育肌理的诊断与引导。为了确保评价工作的高效实施与成果的最大化利用,罗湖区在实施评价与用好评价上创新探索,形成了罗湖经验、罗湖做法和罗湖特色。

罗湖区在实施评价时,坚持以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为统领,统筹融合已有评价项目和新设评价项目。基本思路是:在评价项目上,罗湖区采取了“化整为零、点面结合”的策略,将学生学业监测、体质监测、艺术素养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分散的评价项目统筹为“学生评价”;将教师年度考核、教学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评价等整合为“教师评价”;将常规督导、学校绩效考核及办学水平评估等归并为“学校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实现了指标的统一与上下衔接,确保评价工作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在评价组织上,分类实施、协同推进,确保评价结果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

为了让评价结果发挥最大作用,罗湖区坚持推进建立区域教育质量大数据平台,通过“罗湖教育智脑”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这一平台已经接入了区域概况、智慧党建、信息环境、体质健康、美术素养、劳动教育、学业监测等多方面的数据,并正在推进区域教育督导、教师培训和教师考核等数据的对接。通过这一平台,罗湖区能够对教育质量发展进行动态监控,追踪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情况,为教育教学改进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罗湖区的教育评价实践,是一场统筹与融合的艺术。通过对评价的创新实施与大数据平台的有效运用,避免了重复评价、多头评价,打破了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突出了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罗湖区不仅确保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让评价成为了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强大引擎。

机制保障创设评价的协同、高效、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工作机制和深入的评价实践,罗湖区确保了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和成果的最大化。罗湖区坚持强化评价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督政、督学、监测”一体化工作机制、“党建+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区+校”评价共同体工作机制以及“实证+”结果有效应用工作机制等,实现教育各部门、区校各层级的协同联动。这些机制的建立,为区域教育评价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落地。同时,罗湖区教育评价改革在理论水平、实践效果、社会反响、示范辐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理论水平高。罗湖区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动评价改革,形成了“1+N+1”区域教育评价理论,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模型。这一理论模型的建立,为区域教育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果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教育核心期刊上,并荣获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征文一等奖。

实践效果优。在罗湖区,“1+N+1”评价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通过将该理论模型应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情况周期监测、学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提质增效教学专项评价等,实现了区域各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避免了重复评价、多头评价,得到了学校的理解、支持和认同,顺利地推动了区域评价工作的实施。2022年,“1+N+1”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建设被遴选为深圳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

可辐射性强。区域是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环节,迫切需要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和做法。“1+N+1”是一种区域评价理论模型,本身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为区域以及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打开了一种思路。评价理论在市内外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和影响。2023年,《“1+N+1”区域教育评价理论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罗湖区的教育评价实践,既是一种评价的保障,也是一种评价的赋能,打造了一个区域高质量发展“健康体检”体系。在这里,评价不再是简单的考核工具,而是教育发展的助力与引导,真正实现了评价为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

探索区域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推进新时代评价改革区域实践,罗湖教育坚持先行先试。“1+N+1”区域教育评价体系破解了体系建设中的理论、模型、特征和路径等问题,为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改革区域实践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THE END
1.潍坊:“1+N”,为科学教育做加法近年来,潍坊市将科学教育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环节、全过程,以“1+N”模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深度整合不同领域所蕴含的科学教育资源,从基地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科普教育不同方向加以突破,形成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相互叠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互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实现了育人效益指数式倍增。潍坊的https://www.sdjyxww.com/weifang/55176.html
2.高职院校“1+N”教师发展中心模式的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可采用“1+N”模式,“1”是指高职院校建设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基础平台,“N”是指结合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专业(群),选择相关企业(行业)分行业类别建设职业类(大类)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基地,形成一个以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基础平台为核心、相关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3MjQ5OQ==&mid=2247498635&idx=1&sn=d6b68720f77fcaaa0f6ef9b6d35d8a6a&chksm=9f47f917a83070011022cf134c552bcd714cf5cb870d04eea842dca56bc59fc8d58bece2dfe0&scene=27
3.华朗国际学校1+N教学法缤纷你的未来以及为各位同学们量身定制学习规划!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之下,让同学们能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解决学习难题;让学习更为高效化! 1+N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1+N?其实就是为各位同学带来团队式教学训练。为各位同学提供学管老师、班主任、学习规划师等等教学训练!让同学们的个人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所以说选择它是一个十分值得的https://m.tantuw.com/sz/Schoolnews/8284_728785
4.“1+N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1+N生本课堂 生为生师 生为师心 生为师本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SJ201802150.htm
5.云浮市委党校探索“1+1+N”教学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云浮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探索创新“1+1+N”教学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一条主线”聚思想 市委党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及时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计,在第三期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开发设计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25/c7110152.html
6.线上教学的“1+2+3+4+N”模式线上教学期间,数学组的全体教师授课教师机动应变,改变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成功的带领着全校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形成星甸小学数学课程线上教学的“1+2+3+4+N”模式,即“1个阶段(线上教学)、2个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3项方法(转播、录播、直播)、4个层面(学校、教师、家长、学生)”、N种评价方式。 https://www.meipian.cn/44n14b9n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1+N”教学模式的结合X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对概论课教学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以“大思政”教学观为理念,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等四个维度进行改革,构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概论课“1+N”教学模式,重构与整合概论课教学构成元素,让理论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机构: 信阳学院;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YJK202324001.html
8.转载: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目前国内主要的应用模式有常规慕课模式、商业慕课模式和校内私播课模式。如何将慕课的大规模开放性特征与私播课的优点结合起来,探索新的应用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校外私播课、企业私播课和“1+N”模式值得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应照搬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而应该从内容选择、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https://www.jianshu.com/p/041d773bef94
9.2024年秋季教学计划我们的听评课活动要求教师不但参与听而且要人人参与评。我们采用“N+1”评课模式(N条亮点特色+至少一条改进建议),重反思求实效,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争取把问题谈头,方法给够,让每一位参与活动者真正学有所获。(具体要求见沂水县第七实验中学小学部听评课活动方案)http://www.yishui.gov.cn/info/123275/397051.htm
10.区青年教师实践研究项目《“1+5+N”模式下两层次培养青年教师的摘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课程的执行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形成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学校开始了“1+5+N”模式下两层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研究。学校由校科研室组织牵头,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每个教研组筛选出一名成长迅速的青年教师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第一层次”,再由这些核心成员组织本学科教http://www.hmzx.edu.sh.cn/info/1017/5554.htm
11.与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以科研反哺教学,创新“1+N”人才培养模式他带领支部党员教师通过开展学习分享会、召开专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交流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学习掌握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注重科创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了一套“1+N”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N”中的“1”是指1个大学生创新研究团队,“N”是指国内的各种学生科技创新类大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5571b9ae4b022c740097096
12.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1+N”模式协同育人在“1+1+N”协同育人模式中, 学校要有较厚的实力, 专业要有好的发展前景, 能够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同时融入上下 游产业链企业和行业资源, 能够形成多方共建共享机制, 以产业学院为平台, 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学徒制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 建设、产学研培服务等多方位合作,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为https://xqhz.xcitc.edu.cn/info/1005/1089.htm
1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精选11篇)教学模式: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https://www.ruiwen.com/jiaoan/7822581.html
14.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创新12篇(全文)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这种主动学习意识还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对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日语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77o8tla.html
15.自贡开放大学:探索“1+3+3+N”综合育人新模式自贡网日前,记者在自贡开放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自贡开放大学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建强班主任队伍、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实践教育基地,落实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三个管理闭环,提供N个促学福利清单,探索开放教育“1+3+3+N”的综合育人新模式。 http://www.zgm.cn/content/6724b5a65d36c
16.7月24日&25日广州新侨学校普高补录咨询会1+1+N教学模式 第一个1是指由特高级教师组成新侨的学术委员会,对高考学习进行整体教学规划与指引,研究高考命题方向,并亲身投入参与班级教学中,做到课前指导、课中监控、课后反馈。 第二个1是指优质中青年骨干教师,用饱满的热情和耐心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状态全面跟踪,精心准备课程,因材施教、悉心教导。 https://m.ieduchina.com/guangzhou/dynamics/202407/114488.html
17.基于“1+N”模式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学生卷1. 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劳动课程? A是B否 2. 您目前所在的年级是? A 一年级B 二年级C 三年级D 四年级E 五年级F 六年级 3. 您在劳动课程中参与的活动类型有哪些? A 农业实践B 手工制作C 家务劳动D 社区服务 4. 您对劳动课程的教学方式满意吗? A 非常满意B 满意C 一般D 不满意 5. 您认为https://www.wjx.cn/xz/29531534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