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人特色工作案例——“1+N”模式创新中医药院校劳动教育路径云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党支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劳动教育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南中医药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理念,立足时代新要求、学生新特点、中医药新使命,紧紧围绕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劳动教育》必修课为主体,依托学校中医药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将生产劳动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中医药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具有高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1+N劳动教育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劳育根基

劳动教育既是新时代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应有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深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人格品德培育、医德医风树立、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发挥其重要教育价值。学校党委立足省情、校情,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高位统筹、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落实落地。按照《云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遵循,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劳动教育内容,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强化课程考核,促进劳动教育活动落实。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课程考核、职责分工、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劳动教育逐步实现课程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

二、聚焦使命任务,劳动促进成材

为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改革,也为增强劳动教育实效行和感染力,学校在坚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为主体的基础上,融合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文体娱乐活动、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探索形成“1+N”劳动教育新模式。

(一)上好“1门”理论课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劳动价值观,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劳动安全及纪律等内容讲授,让学生在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同时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打造“N+”中医药特色劳育实践课

1.“专业化”劳动,在劳动中践行“博极医源”。

2.“畅享式”劳动,在劳动中品味“橘井泉香”。

学校积极响应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着力在“绿色食品”上下功夫,并将其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护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将教学目标与劳动育人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渗透劳动价值观,开展独具专业特色的中医养生食疗课、月子餐制作等课程,邀请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药膳研究人员为学生尽心讲授、现场指点,学生悉心受教、大胆尝试,课堂氛围甚是活跃。在这里,学生们的课堂作业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学生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畅享美食,取长补短,在提升护理技能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服务水平。

云中的月饼很圆,云中的中药很甜,云中的学生可甜可咸。当月饼遇见中药,过往被贴上的高糖、油腻、易胖等标签通通消失。黄精玉竹、人参莲蓉、黄精金橘等丰富的月饼品类,每一口美味都和食品专业学生的勤奋学习和辛勤劳动分不开。每年中秋前夕,后勤服务集团的老师和食品专业学生异常忙碌,制皮、和馅、烤焙、装盒等诸多环节,为师生们订制药膳月饼。药膳月饼在展现中医的传统食养、药食两用养生理念的同时,也成为了“云中味道”的一张新名片。

3.“兴趣型”劳动,在劳动中播撒“杏林芬芳”。

为了提升学生劳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学校深入挖掘劳动活动内容,通过科普、手工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劳育实践活动转化为文化艺术,引导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培育美。

民族医药博物馆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博物馆的力量——传统医药的色与香”、“手抚幽香传承青囊”、“民族扎染与养生丸制作”等系列精品活动,在科普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活动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度。每一份作品都让同学们将劳动实践与专业特色充分结合,在欢乐中劳动。劳动教育中孕育着丰富的美育因子,劳动能发现美、培育美和创造美。在劳动教育中融入文化底色,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丰富的美育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自信,这也是高校以劳育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题中之意。

4.“服务性”劳动,在劳动中感悟“大医精诚”。

新时代青年学生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第一、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信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优势,从校内、校外两方面着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通过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一部手机做志愿”系统、电脑医院、智慧中医等多渠道、多路径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专业水平、体验专业魅力、增强专业自信,在活动中体察社会现状和民众关切。

开展“上山下乡讲健康,名医教授走边疆”、“民族医药进校园”、“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和“喜迎二十大、青春志愿行”暑期志愿活动等,学生借返乡之机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基层一线实习考察,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学习;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普法、传统功法进社区等志愿活动。通过视频记录、图文展示、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方式展现实践教育成效。将思想性、实践性、服务性在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中激发和融合,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突出价值引领和塑造,在积极主动参与和奉献中明确个人的价值和目标。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劳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劳动,更要明确育人目标,激发大学生热爱劳动的内生动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学校将继续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对学生的劳动素养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将劳动教育与学风建设、素质拓展相结合,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劳动品质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THE END
1.潍坊:“1+N”,为科学教育做加法近年来,潍坊市将科学教育理念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环节、全过程,以“1+N”模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深度整合不同领域所蕴含的科学教育资源,从基地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科普教育不同方向加以突破,形成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相互叠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互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实现了育人效益指数式倍增。潍坊的https://www.sdjyxww.com/weifang/55176.html
2.高职院校“1+N”教师发展中心模式的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可采用“1+N”模式,“1”是指高职院校建设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基础平台,“N”是指结合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专业(群),选择相关企业(行业)分行业类别建设职业类(大类)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基地,形成一个以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基础平台为核心、相关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3MjQ5OQ==&mid=2247498635&idx=1&sn=d6b68720f77fcaaa0f6ef9b6d35d8a6a&chksm=9f47f917a83070011022cf134c552bcd714cf5cb870d04eea842dca56bc59fc8d58bece2dfe0&scene=27
3.华朗国际学校1+N教学法缤纷你的未来以及为各位同学们量身定制学习规划!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之下,让同学们能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解决学习难题;让学习更为高效化! 1+N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1+N?其实就是为各位同学带来团队式教学训练。为各位同学提供学管老师、班主任、学习规划师等等教学训练!让同学们的个人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所以说选择它是一个十分值得的https://m.tantuw.com/sz/Schoolnews/8284_728785
4.“1+N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1+N生本课堂 生为生师 生为师心 生为师本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SJ201802150.htm
5.云浮市委党校探索“1+1+N”教学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云浮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探索创新“1+1+N”教学模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一条主线”聚思想 市委党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及时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计,在第三期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开发设计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25/c7110152.html
6.线上教学的“1+2+3+4+N”模式线上教学期间,数学组的全体教师授课教师机动应变,改变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成功的带领着全校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形成星甸小学数学课程线上教学的“1+2+3+4+N”模式,即“1个阶段(线上教学)、2个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3项方法(转播、录播、直播)、4个层面(学校、教师、家长、学生)”、N种评价方式。 https://www.meipian.cn/44n14b9n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1+N”教学模式的结合X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对概论课教学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以“大思政”教学观为理念,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等四个维度进行改革,构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概论课“1+N”教学模式,重构与整合概论课教学构成元素,让理论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机构: 信阳学院;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YJK202324001.html
8.转载: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目前国内主要的应用模式有常规慕课模式、商业慕课模式和校内私播课模式。如何将慕课的大规模开放性特征与私播课的优点结合起来,探索新的应用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校外私播课、企业私播课和“1+N”模式值得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应照搬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而应该从内容选择、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https://www.jianshu.com/p/041d773bef94
9.2024年秋季教学计划我们的听评课活动要求教师不但参与听而且要人人参与评。我们采用“N+1”评课模式(N条亮点特色+至少一条改进建议),重反思求实效,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争取把问题谈头,方法给够,让每一位参与活动者真正学有所获。(具体要求见沂水县第七实验中学小学部听评课活动方案)http://www.yishui.gov.cn/info/123275/397051.htm
10.区青年教师实践研究项目《“1+5+N”模式下两层次培养青年教师的摘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课程的执行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形成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学校开始了“1+5+N”模式下两层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研究。学校由校科研室组织牵头,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每个教研组筛选出一名成长迅速的青年教师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第一层次”,再由这些核心成员组织本学科教http://www.hmzx.edu.sh.cn/info/1017/5554.htm
11.与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以科研反哺教学,创新“1+N”人才培养模式他带领支部党员教师通过开展学习分享会、召开专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交流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学习掌握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注重科创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了一套“1+N”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N”中的“1”是指1个大学生创新研究团队,“N”是指国内的各种学生科技创新类大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5571b9ae4b022c740097096
12.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1+N”模式协同育人在“1+1+N”协同育人模式中, 学校要有较厚的实力, 专业要有好的发展前景, 能够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同时融入上下 游产业链企业和行业资源, 能够形成多方共建共享机制, 以产业学院为平台, 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学徒制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 建设、产学研培服务等多方位合作,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为https://xqhz.xcitc.edu.cn/info/1005/1089.htm
1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精选11篇)教学模式: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https://www.ruiwen.com/jiaoan/7822581.html
14.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创新12篇(全文)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这种主动学习意识还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对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日语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77o8tla.html
15.自贡开放大学:探索“1+3+3+N”综合育人新模式自贡网日前,记者在自贡开放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自贡开放大学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建强班主任队伍、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实践教育基地,落实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三个管理闭环,提供N个促学福利清单,探索开放教育“1+3+3+N”的综合育人新模式。 http://www.zgm.cn/content/6724b5a65d36c
16.7月24日&25日广州新侨学校普高补录咨询会1+1+N教学模式 第一个1是指由特高级教师组成新侨的学术委员会,对高考学习进行整体教学规划与指引,研究高考命题方向,并亲身投入参与班级教学中,做到课前指导、课中监控、课后反馈。 第二个1是指优质中青年骨干教师,用饱满的热情和耐心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状态全面跟踪,精心准备课程,因材施教、悉心教导。 https://m.ieduchina.com/guangzhou/dynamics/202407/114488.html
17.基于“1+N”模式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学生卷1. 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劳动课程? A是B否 2. 您目前所在的年级是? A 一年级B 二年级C 三年级D 四年级E 五年级F 六年级 3. 您在劳动课程中参与的活动类型有哪些? A 农业实践B 手工制作C 家务劳动D 社区服务 4. 您对劳动课程的教学方式满意吗? A 非常满意B 满意C 一般D 不满意 5. 您认为https://www.wjx.cn/xz/29531534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