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贻芳:高职“课堂革命”之道

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高等教育改革要坚持内涵发展,要来一次深刻的课堂革命”,他强调,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只有课堂进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要从“心灵、内容、方法和技术、服务和管理”进行一场课堂革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如何进行课堂革命?

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将企业的最新元素融进校园,实现教师、教材、教室、教案、教风“五教合一”,从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这是当前高职课堂革命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职课堂革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心灵革命”在教师

课堂是高职教育的主战场,而教师是课堂革命的第一责任人。高职院校的教师迫切需要来一场“心灵革命”,一切从学生出发,着力转变课堂观念,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工学合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能力,更需要始终确保具备对接行业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即不仅是教学专家,更应是企业专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培养的首要问题,倡导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带动”、“企业顶岗”、“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专业进修培训”等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努力把教师培养成拿起书本能讲理论、挽起袖子能干活儿的“双师型”教师。

■“内容革命”在教材

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工业4.0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高职教材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未来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课堂“内容革命”的关键在教材。目前的高职教材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脱离行业和职业发展实际、缺乏高职特色等问题,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教材应紧扣岗位性原则,尽量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教材,教材内容要针对各行业具体的岗位进行组织。一线技术人员具有很明显的职业特点,编写的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教材内容要与新岗位、新技术、新技能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教材是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内容加以选择的,只有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才能保证高职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先进性和职业性,才能够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方法革命”在教案

教案体现的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思维。高职课程的设计要体现职业需求,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走上岗位就要能胜任工作,因此高职的课程设计必须围绕典型产品、贴近职业岗位需求,融入企业生产关键技术和标准形成教学设计方案。“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高职院校要大力推广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理念,从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出发,为学生设计接近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设计的,它们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主要用于教学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教学的载体,依托这些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若干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增长学习和工作策略。

■“技术革命”在教室

高职院校的教室是“广义”的教室,即有授课教室、实训室,也包括线上线下的学习平台。“生产性”是高职教室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课堂“技术革命”关键在教室。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共建加快校内教室、实训室的“生产性功能”改造,不断加快校外生产性教室、实训室建设。依据企业生产要求布置教室、实训环境,按照课程项目需求配置设施设备,围绕“做中学”的混合式教学要求配置信息化教学设备;按照专业的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开设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室,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到紧密合作企业建设校外教学点、实训室,把课桌搬到企业,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按照“实训系统职场化、生产过程仿真化、设备运行可视化、教学活动(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立体化”的思路,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平台。同时,开放慕课、微课等网上选课系统,联合优质高校,开展跨校选课,学分互认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服务和管理革命”在教风

“以服务强质量,以管理保质量”,高职院校课堂“服务和管理革命”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教风。职业院校要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怎么保证课堂有效教学”方面重点发力,要紧扣实际工作中的技能点(模块)及要求,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顶岗实践对接,提高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常问自己“我们是否在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每节课是否都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另外,职业院校要出台加强课堂教学中心地位的有效措施,建立教学制度保障、完善教学监控、建立教学激励等运行机制,落实课堂教学中心地位,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作者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THE END
1.教师与教材范文12篇(全文)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材重构能力是教师有课程意识后的一种新的能力 所谓教材重构,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加、删减、置换及加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2a5qd4j.html
2.优化中小学教师教科书使用的几点策略章全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教科书是中小学课程的核心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也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要媒介,是影响教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值得引起关注。当下,中小学教师教科书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科书使用取向过于僵化不知变通,或者对教科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404/t20240411_2111179595_wap.html
3.教室教师教材()A.厨房厨师厨具B.舞台演员演戏C.法庭法官法律D教室教师教材()A.厨房厨师厨具B.舞台演员演戏C.法庭法官法律D.军营士兵战场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32/30988132.html
4.教室∶教师∶教材教室∶教师∶教材 A . 厨房∶厨师∶厨具 B . 舞台∶演员∶演戏 C . 法庭∶法官∶法律 D . 军营∶士兵∶战场 优质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华图教育参考解析]: 本题题干为对应关系。 第一步:快速排除 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为职业与工具的对应关系。 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790513.html
5.小学道德与法治《装扮我们的教室》说课稿“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华图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https://www.hteacher.net/jiaoshi/20211214/321701.html
6.一位语文老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山羊一位语文老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山羊》这一课。他刚走上讲台,只听教室的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警笛声吸引,呼啦离开各自的座位,趴在临街的窗户上,好奇地观看消防车,边看还不停地边议论。这位老师没有把小学生制..https://m.shangxueba.cn/P4H68C6Y.html
7.一一位语文老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一一位语文老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山羊》这一课.他刚走上讲台,只听教室的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警笛声吸引,呼啦离开各自的座位,趴在临街的窗户上,好奇地观看消防车,边看还不停地边议论.这位老师没有把小学生制止住,让他们回到各自座位上,认真学《小山羊》https://www.shuashuati.com/ti/b0208aa4725d44849e2b6467120dd551.html
8.大班手工活动教案(精选15篇)3.教师参与制作活动,巡回指导,注意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辅助材料进行制作。 四、展示作品 1、用制作好的绣球布置墙面,完成主题作品《抛绣球》。 2.将绣球挂起,装饰教室。 3.欣赏伙伴们的作品。 延伸活动: 搜集更多的制作材料进行创作。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9 https://www.pincai.com/article/2853476.htm
9.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材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四)、活用教材: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 教材作为联结师生活动的媒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局限,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地的具体情况去出发,创造性的使用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358349.html
10.水利工程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教学要求: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程教学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思政课教师及相关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完成。16学时中有4学时可与其它思政课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总评成绩=50%(课堂主旨发言、随堂小考、考勤3项目过程性考核)+ 50%(期末闭卷考试) 共计16学时,第8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 https://nxy.hnyjj.org.cn/zysz1/slg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