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操作方法

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

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

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语文课,要讲出它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生活美等;数学课,要讲出它的简单美、对称美、整齐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新收获就是新进步。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在知识的链条中,已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要真正消除拦路虎,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包括课下辅导、集中补课、同学互助等。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

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又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巩固——由堂堂欠账导致周周欠账、月月欠账和年年欠账。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心任务。

1、当堂理解的策略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应针对他们在特定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习内容理解所应该和可能达到的标准。究竟某一种知识需要强化多少次学生才能到达应有理解水平,需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2、当堂理解的标准

(1)初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识记”。一是“识”: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或叫什么,即辨认、识别以确定事物的名称;一是“记”,即巩固在大脑中,能准确地回忆和提取。文字、符合、词语的学习主要是到达这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背诵、能默写

②能描述、能说明;

③能确认、能识别、能选择、能提起。

(2)深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领会”。知道客观事物的为什么,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把握材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概念、原理、法则等的学习必须到达此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复述、能变换、能分解、能压缩、能扩展;

②能理解、能运演、能比较;

③能举例、能阐发、能分析、能概括;

④能类比、能推论、能引伸;

⑤能联系、能贯通、能探幽、能发微。

3、理解标准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各项理解指标,同时也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考评标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能复述”是一个标准。作为教学目标,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复述某一内容;作为教学方法,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针对某一内容的教学由学生复述一番;作为考评的标准,是通过口头复述或书面复述的反馈检测来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

从当堂理解的角度说,作为教学方法,这些理解标准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学习,达到应有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其认识。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三)掌握三种策略

1、当堂记忆

(1)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力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要指导记忆的思路、方法和技巧,避免空洞要求。

(3)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反馈,督促激励。

(4)课上课下相结合,有的内容当堂可做初步记忆尝试,课下再进一步强化。

(5)当堂记忆可随时进行,也可纳入课堂小结的范畴。

2、当堂运用

即在课堂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它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保持程度的基本,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当堂运用,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课堂练习。其基本要求是:

(1)练习要有针对性;要立足基础,强化基础,巩固基础。\

(3)题型要多样,完成的方式要多样,反馈的方式要多样。

(4)出示任务要规范,完成过程要规范,监督反馈要规范。

3、当堂小结

即在课堂的结束步骤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其基本任务是:第一,盘点知识,心中有数,确保学生课后能清晰回忆。第二,梳理知识,加深理解,确保学生课后能系统回忆。第三,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基本要求是:

(1)精心设计,认真落实;不能临渴掘井,随意操作。

(2)以学生为主体,切忌由老师包办代替或草草收场。

(3)整体把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框架具体。

二、复习课

(一)复习课的任务

1、复习知识

既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要点、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等知识的复习,也要注意对原则规则、方法步骤等知识的复习。前者主要是理解,也需要记忆;后者首先是记忆,其次是运用。前者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后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基本技能。

2、完善知识

在第一次学习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学习错误、学习偏颇或学习不全面、不到位等,所以需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

3、挖掘知识

有的知识靠一次学习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此在第一次学习时,不能展开也不宜展开,不能挖掘也不宜挖掘,这个工作需要在复习时进行。所以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

4、总结知识

一是总结知识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二是总结答题规范和方法技巧,提高应用水平;三是总结学习方法,进一步反思和调整自己,以便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复习课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要指导学生系统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总结。所谓系统总结,就是在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点彼此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准确的、完整的印象。

2、重点性原则

要在系统完整的基础上又重点地复习,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并对它们进行挖掘延伸,避免简单重复;要突出对薄弱环节和易错试题的分析研究与纠正。

3、针对性原则

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教学。在具体施教中,首先要采取多种方式调查学情——或先回忆、或先回答、或先测试等,让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讲解、思考探究或强化训练等。

4、主体性原则

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多思考、多实践。

(三)复习课的方法

1、系统复习法

系统复习法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方法,它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体系循序进行。

(1)导学式

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师生共同回顾,接着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研讨。这种复习方法适合于对难度较小或大家比较熟悉的知识的复习。因为,“师生共同回顾”实际上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群答,而群答就可能滥竽充数者,所以一定要是连薄弱学生都能明确理解和会员的知识才宜使用此法。

(2)自主式

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最后测试、反馈、点拨。这种方法适合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的复习,但必须指导、组织和管理到位,不得放任自流。独立学习到什么程度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到什么程度才进行反馈,都要认真对待。同时还要注意:

测试要定时定量,反馈要全面准确,点拨要精要得体。

(3)纲要式

指导学生把知识概括成纲要、表格、图示、口诀等,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适合系统归纳、总结式复习和对重点知识的强化复习。具体的编写绘制工作,可在统一指导下由全体学生集体操作,也可以独立或分组进行。集体操作的方式,有利于集中智慧,加深印象,但不利于人人参与;独立于分组的方式,有利于人人参与,但还需及时全面反馈了解,并加以认定。

(4)竞赛式

学生竞选章节主持人,然后组织全班同学竞猜、竞答、争论、研讨等。这种方法比较有趣味,易于调动学生热情,可以一用。但要注意:第一,要有具体的操作规则和激励措施;第二,对学生主持人设计的试题,要进行适当的审查;第三,要合理调控,准确评价,及时点拨。

(5)训练式

按课本结构,设计系列试题,以做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这种复习方法,以训练带动复习,适合于在系统复习之后进行。

(6)自测式

引导和启发学生出题互测。可有几种变式:一人出题全班作答,或几人出题全班作答,或我出你答或我们出你们答等。

(7)资料式

针对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编写复习资料,并进行验收、评比。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编写的过程也是研究攻关的过程。编写时要立足教材,博取多家,认真比较,择其精华。

2、专题复习法

(1)教材重组

打破教材体系,选择新的角度,整合知识,强化训练。

(2)技能为纲

以答题规范与技巧为专题进行复习,如如何审题和构思等。

(3)试题探究

以对典型试题的研究带动对知识的系统复习和深度挖掘。

(4)比较鉴别

通过比较,区分异同,加深理解,掌握规律,正确运用。

(5)错题处理

第一步,分类整理;第二步,查找原因;第三步,反复强化。

三、讲评课

(一)讲评课的基本问题

1、讲评课的地位

讲评课,即以评讲学生作业、练习、试卷为主要目的的课。典型的讲评课,是评讲阶段考试试卷的讲评课。

如果说新授课是学习知识,复习课是巩固知识的话,那么讲评课则是通过对试卷的讲评实现对前两个阶段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确认正确的学习,纠正偏颇的学习,保证后续的学习。所以,讲评课的课时虽然不多,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2、讲与评的关系

在讲评课中,讲与评是辨证统一的。评是对学生而言的,讲是对知识而言的。立足于评,才能展开来讲;评得到位,才能讲得彻底。只评不讲,评价不具体;只讲不评,讲解无方向。有的讲评课,老师只讲试卷和试题答案,这就是只讲不评的常见做法。这种方法所以不当,就在于它没有以评为前提。即使对出错较多的试题,也不能只讲不评。因为,出错的是答案,二错误原因却可能是因人而异。

3、讲与评的主体

讲与评不都是老师的事情。老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讲。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要先讲,老师要后讲。学生的讲,主要讲过程、讲方法、讲原因、讲感受、讲经验等,但也可讲知识、讲规律。学生讲的作用主要在于暴露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目标。老师的讲,主要是讲知识、讲规律、讲规范,但也可讲过程、讲方法、讲原因等。老师讲的作用不在灌输,而在确认,在点拨,在拓展,在深化,在归纳,在总结,在激励,在指导。

4、讲与评的任务

(1)知识讲解的任务

①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强化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巩固和运用;②讲知识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巩固和运用;③讲知识的难点和疑点,在提升思维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④讲知识载体(试题的题干、材料)的特点和审题思路,在深化学生对解题规律的认识中,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2)评价学生的任务

①评价学生的成绩,以表扬前进者,激励后进者,让全体学生都满怀信心地学习;②评价学习的方法,以规范学习行为,总结学习经验,让全体学生都科学高效地学习;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强化基本技能,弥补薄弱环节,纠正学习失误,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提升。

(二)讲评课的基本要求

1、基本情况介绍

介绍与本次考试有关的情况,让学生对次考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是讲评课不可或缺的内容。介绍情况就是概略地评,应在对试题正式讲评之前集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试题情况介绍

包括试题数量、内容范围、试题难度等。对于试题难度,除了说明预设的难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统计出每道题的错误率,作为具体讲评的起点。

(2)考试结果概述

包括年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

(3)存在问题说明

主要指出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规范与技巧、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扼要说明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展开剖析,重锤敲打。

(4)“亮点学生”名单

包括:总分班级前几名,单项班级前几名;总分进步较大者,单项进步较大者。获取这些信息,需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备课时将学生的姓名写在教案上,上课时给予赞许或表扬。

2、信息采集方法

(1)全面统计法

可借助电脑进行操作。其优点是:范围广、数据准、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具体。

(2)抽样调查法

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试卷,进行逐项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其优点是:了解一手材料,有助于评讲时有的放矢;不足之处是,不够精确,劳神费时。

(3)两者结合法

兼用全面统计法和抽样调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年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可以借助电脑做精细调查;对于试题难度既可以借助电脑精确分析,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前者用于了解整体情况,后者用于设计班级讲评教案;“亮点学生名单”必须用定量的方法对学生答卷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规范与技巧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宜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讲评课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要在统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评,根据试题的错误率分为不讲、略讲、详讲的等不同类型,以区别对待;不能不分主次地从头讲到尾。

2、主体性原则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认真发表、大胆质疑、细心运作等;不能不组织、不发动、不指导、不管理、不反馈,老师一讲到底。

3、理据性原则

要结合教材信息、题干信息、材料信息等提取知识、剖析试题、组织答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有效地识别信息、提取信息、迁移知识;不能离开教材考纲和题干材料等泛泛而谈。(理据性原则也叫“充足理由”原则)

4、类化性原则

要重点讲思路、讲意图、讲方法、讲规律、讲技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设计,善于读文读图读表,善于组文绘图制表,让学生感到真切、印象深刻、心领神会、触类旁通。

5、强化性原则

要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纵向贯通、深层挖掘、精细剖析或变式训练,以拓宽视野、深化理解、促其顿悟、固其技能;不能搞简单重复。

6、巩固性原则

7、灵活性原则

讲评试题是讲评课的主要任务。但要做到一题一法,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法;不能用一种方法讲到底。

(四)讲评课的基本方法

1、简单点评法

简要陈述试题的考点、思路或答案等,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其正确性。对于一些难度不大、学生出错较少的试题可用此法。

2、变换思考法

对某些难度不大的试题,在进行讲评后再进行临时变换,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探究,以检查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3、重做反思法

对某些试题在讲评之前,老师先做一些铺垫性指导、启发工作,让学生重做一遍,然后再行反馈和总结。

4、局部探究法

对于一些有特殊步骤或难点、疑点的试题,老师可先撇开部分步骤,做局部讲解或提示,然后让学生重新思考或运作。

5、分步探究法

对于某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从审题到做题将其分解为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个个地解决。

6、循环讲解法

对于某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或步骤,实行老师、学生轮流讲解的方法:老师详讲——同桌对讲——全班选讲。

7、群体诊断法

老师说明学生常犯的错误,或学生自己说明错处,全班学生为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8、发散反思法

一题多想——想运用的知识、变换的方式或新的设计角度等;一题多解——寻求多种解法,鉴别最佳解法;归类思考——为试题所用的知识归类,为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类等。

9、畅谈交流法

指导学生谈体会、谈经验、谈教训等,进行深度总结,将讲评的成果化为学生的内在收获,使学生人人有提高,个个得进步。

(摘自:李富林.课堂教学论稿.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6)

多种课型的授课研究与探讨

现如今将教师授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研究课、实验课、探究课、讨论课、辅导课、自修课、选修课、辩论课等。下面将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一论述与研究,供教师们参考。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流程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

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探究课题。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

(1)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多加观察,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情景。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情境。设法让活动出现出乎预料的现象或故意让活动失败,使学生产生疑问,激起追问原因的欲望。

2.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学生通过老师设置的情景,明确新课研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激起学好新课的迫切愿望,愉快接受研究课题,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1)要领会老师为导入课题而设置的问题情景的意图,由情景明确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此时是明确问题,而不是马上把问题解决,此时提出的问题可能要到新课学习完才能够解决。

(二)自主感悟

“对教学,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学、是体验、是内化、是生成。”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在经历中领悟,形成他们的认识、感悟。

1.启发引导点拨,调控自主探究方向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与调控者,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自主学习进程和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需要注意的是:(1)学生能够选择的事,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学生选择不当的事,教师应稍加调整;学生不会选择的事,教师应暗示启发。(2)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学生最激愤的时刻、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点拨的方法(设置合适的思维梯度)、点拨的力度(突出指导性,减少暗示性,杜绝包办性)与点拨的标准(使其明理)。(3)设疑的问题要有丰富的思维含量(要提隐性问题,不要提显性问题,突出导向性,减少随意性,杜绝习惯性)。(4)不要回避必要的讲解,该讲解的就要讲透,该探究的就要探究充分。

2.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结论

根据制订的探究方案,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探究,要实事求是地整理分析探究资料,得出初步的结论(或看法)。

(三)合作探究

1.创设互动平台,评析多元信息

合作交流过程是一种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过程。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教师可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评析,达到主体与主体、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和情感共鸣,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2.展示交流成果,合作完善结论

(四)走进生活

学生掌握知识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只是完成了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整个认识过程还未达成。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反思生活,重新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1.启发运用新知指导生活实践

反思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过去的经历,纠正过去不完全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与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用“大家谈”等形式在班内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1)要激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生活的经历与感悟。(2)联系当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启发。(3)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经历与感悟,教师适时点拨。

2.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生活真谛

(五)拓展演练

知识+方法=能力。方法是在应用当中探究出来的,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是学生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也是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法。所以,新知探究结束后,必须提供必要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1.提供演练资源

教师提供演练题目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题目功能上要有丰富的思维含量。(2)题目内容上要与新知较好地对应。(3)题目难度上要与学情相匹配。(4)题目数量上要少而精。(5)题目设置要突出主观性、开放性、灵活性。

2.自我演练升华

学生在接到老师投放的演练题目后,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主动投入,争取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1)要努力争取更多的展示演练成果的机会并把握之。(2)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中考的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逐步提升自己的做题能力。

(六)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知识主干,通过整体构建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整合时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1)要在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主干的条件下,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2)要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关系。(3)要归纳出方法、技巧和规律性的东西。(4)要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下伏笔,避免复述罗列式小结。(4)对整合归纳的格式不要搞硬性规定,学生可以根据新知识的主干,构建出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结构形式。

知识积累是能力升华的基础,新课结束时,学生主动归纳,明确解决了哪些问题、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问题等。

【二】复习课基本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抓好“复习课”教法的探索。为此,通过认真分析总结,我们认为以下的“六步”基本模式比较符合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1、出示复习目标。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目标要简洁,可检测,切忌空泛。

2、回顾梳理知识。可以通过问、说、练等多种形式来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知识点,给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要点体系。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切忌教师一讲到底,上成新授课。

3、明确考点考试。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考试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命题的角度和方式,特别要做好“一题多变”的工作。

4、经典试题示例。通过经典的试题教给学生答题的思路、角度和规范。

6、及时拾遗补缺。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补缺,特别是要注重个别辅导(此环节可以延伸到课外)。同时通过作业进行强化巩固,作业的设计既重点突出本节课的要求,又兼顾整个考试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做到反复滚动训练。

【三】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

试卷讲评教学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之间的综合互动。只要有教学就必然会有考试,有考试就必然会有反思———试卷讲评。可见,试卷讲评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讲评的原则:

1.时效性:

考后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2.实效性:

做好每次考试的分数统计工作,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条件。

为了追踪,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进展情况,作一份详细的得分统计表是有必要的。统计表可按照试卷结构来进行设计,如语文;A卷:语音、字形、句子衔接、成语运用、节奏划分、课内文言文、默写、议论文阅读、作文。B卷:诗歌鉴赏、课外文言文、名著阅读、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各项。每次考试过后由学生自己将得分情况分项填好,教师再加以整理统计出各项的平均分及得分率,并掌握最高分、最低分以及进步情况。这样做如果形成了习惯的话工作量并不会很大,却对于讲评课确定难点重点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

3.突出重难点,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

(1)知道学生在公布答案之前做好试卷分析,答错的题目进行更正,答对的题目也应理清解题的思路。一般来说,语音、字形、默写等识记类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比老师在课堂花几分钟匆匆带过的效果好的多。每次讲评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解题思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2)每次试卷讲评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采用专题式的奖品模式,宜精讲不宜多讲

4.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就考试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但命题人却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为变换情景,学生很可能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因此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和反思,即对某个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将试卷分类,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

5.突出学生主体,重在点拨

二、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考卷情况,认真填写得分统计表。

2、教师统计分析答题情况。

3、老师研读试卷,吃透试题内容,把握命题的立意,感受整个试题的难度。

4、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一堂课突出解决两三个问题,重点讲解那些技巧性强、典型性强的试题。如果平时讲课中有漏掉的知识点,这时是最好的补漏机会。

(课堂讲授)

1、介绍题型和出题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从命题意图、试卷特点(题型、难度、知识点、能力点)学生得失分情况等角度作简要评价,以求“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2、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确定矫正内容。

①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②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

③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

④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

⑤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3、分析、讲解

(1)讲错例。

教师要引导出错的学生说出出现错误时的心理,以暴露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2)讲思路

讲试题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解题突破口在哪?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

(3)讲方法

抓住典型题目,讲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突破已有思维定势,敏锐抓住试题本质,排除干扰,速解、巧解,得出结论,解题要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4)规律

即归类讲解,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格式,真正使学生分析一道题,明白一个道理;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

(5)讲变化

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

4、课堂小结

总之,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创新思维,归结技巧,才能达到真正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目的。

THE END
1.一堂好课的六大标准导入不能导而无物。无论是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的以旧导新,还是用课外情境导入教学内容的以外导内;无论是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式导入,还是曲径通幽的迂回包抄式导入……共同的追求就是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接下去的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02思维之导 教学内容的背后是人的思维,内容之导的背后,是学生的思维之导。https://edu.jixi.gov.cn/Article/48244.html
2.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共同特点》辅导讲义4 / 4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的共同特点辅导讲义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06课时数:1学科教师:植物的共同特点授课日期及时段2012年7月25日教学目的1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2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3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内容一.想一想1.举例子,写https://m.renrendoc.com/paper/127632811.html
3.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特点(精选11篇)(一)新授课的特点: 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保证新收获)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温习旧知识)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把握重、难点) (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2、引入新课: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3、呈现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3ir7a2h.html
4.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总结(通用26篇)15节课中,授课的教师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值得推介: 1、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15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他们都较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zongjie/3616485.html
5.专业实践工作总结15篇暑假期间,我校派出了十几位教师深入到多家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熟悉了解企业生产工作流程,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331736.html
6.成都文理学院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旅游与航空学院在开展了实地授课、定制班等校企合作方式后,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于2016年开始与金堂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经过多次会谈,确定了金堂县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文旅兴城”的战略目标后,双方在遵循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下,经友好协商,建立深度校地合作关系,共同为社会http://www.scnucas.com/info/1261/14000.htm
7.英语听课心得(通用21篇)在这几天的观摩优质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地道:英语教师的口语是英语课的门面。参赛教师的口语发音准确,流利,音质优美动听,课堂英语氛围浓厚。 2、教态亲切自然,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灵活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具有感染力。 https://www.fwsir.com/Soft/html/Soft_20221223191921_2157474.html
8.同课异构活动总结(通用22篇)在听课中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普通话流利规范,发音准确。粉笔字书写规范、漂亮。(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使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年轻教师普遍都会熟练操作电脑,都能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https://www.yjbys.com/huodongzongjie/3408884.html
9.广州工商学院针对实践内容的特点和目标,新道科技专业人员与广州工商学院会计学院教师共同开发数智财会类教材、案例教学改革教材,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践方面有所依据,并开展配套的教材建设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多门课程的校本教材、课程知识点素材库。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对特色课程的打造,培养出技术融合性的创新的财会人才。 https://www.seentao.com/cases/details/id/133.html
10.新授课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穿越戈壁滩时所见、所闻、所感,对沙漠中特有的景象——旋风、海市、彩虹https://www.ruiwen.com/jiaoxuesheji/5154554.html
11.第二式课程与教学1400多个省级实验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第二,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改造主义者认为,由于报纸、电视以及其他各种宣传媒介的https://blog.csdn.net/m0_63910340/article/details/129322261
12.请问周芳煜和张继光各自讲课的特色,哪个更好一些呢?对于这两个生物老师都有一个特点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来自新东方,他们在新东方的成就上,明显张继光老师是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199419/answer/1072816942
13.青年教师教师心得体会15篇最后,三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尤其是龚老师的语音语调比较标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https://m.wenshubang.com/xindetihui/2809178.html
14.小学五年级足球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2篇)3:新授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世界杯足球赛吗?喜欢足球运动吗?足球运动中最经典的什么?(点球大战)好吧,那么,我们今天就都是中国足球明星,来一场点球大赛。 (一)利用脚内侧踢、传球 教师讲解踢、传球动作要领: 要求学生用脚内侧传、踢球时,要根据球的落点,来判断击球的部位,并要控制住击球时的力量,把握球的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20223084057_4815616.html
15.登高教案分享6篇十、归纳三首诗的共同特点 登高教案(篇4)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 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https://www.liuxue86.com/a/5097890.html
16.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是()。C. 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 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地面、地下建筑稠密的广州市密实层地区,需要建设一座新建筑,你认为其桩基础采用( ) A. 锤击法沉桩 B. 静压法沉桩 C. 人工挖孔灌注桩 D.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查看完整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479aaf7972804dc3b9b050ed938f0759.html?fm=bda203b7481a571a34fa414daeeabe4196
17.学院教学工作总结3、在脱产班教学管理上,一是改变教师授课要求和方法,侧重实务知识传授;通过案例设计、制作课件、完成设计、市场调研等不同教学设计,以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学生上台主讲等多种方法,以培养学习兴趣,净化学习氛围,争取较好课堂纪律。二是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动态;针对脱产班学生好动特点,支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gongzuozongjie/16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