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周国平】:为了使听(看)课更有针对性,我们在听(看)课之前应做好:(1)思想上:如何能顺利成功地听(看)好本次课,思想是至关重要的;(2)课题上:提前了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听(看)课之前必备;(3)教学设计及教案上:初步了解教学流程是听(看)课的前提,这样在大脑里有本次课的概念。为了使听(看)课更有针对性,我们在听(看)课之前应携带一些必备的材料:记录本(表)及笔,带录像功能的相机、录音笔等。
【山东临沂·于松峰】:听(看)课主要是为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1)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自己先对教材进行分析、熟透,设计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思考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这样在听(看)课的时候可以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发现他人处理教材的亮点。(2)梳理自己希望借助听(看)课解决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怎样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结构、针对主教材应设计怎样的准备活动、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场地布置与练习队形的安排、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竞赛等。(3)了解执教教师的一些信息:主要了解该教师的专长和课堂教学特点,便于更好地观察教师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的融入。(4)设计适合自己的听(看)课记录表: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其中一定要有本阶段课堂教学的亮点记录处、突破重难点的核心教学手段详细记录处、困惑处或者不同看法处、处理不同需求与个体差异记录处、教学目标达成对比记录处。【江苏无锡·倪晓辉】:听课记录不能全盘接入,应该看闪光之处、灵动之处;简略记录上课内容,详细分析上课教师如何抓住教材,体味课的灵魂。
【山东泰安·董富秋】:记录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有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课中能突出教学艺术的关键点有一个好的“切入”、一个突发事件的巧妙处理、一个场地器材的巧妙摆放、一个巧妙的课中过渡、一个优美的示范、一个好的教法,只要是有创新、有特色就详记;同时还包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以免遗忘。
【重庆·陈岳祥】:我认为,看课应该从五种视角出发,对作课教师把握“课堂”做剖析,把课评“实”和“适”,从而推动体育课堂教学。(1)教师的视角,是教师与教材交流的过程。(2)学生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3)学校的视角,是教师与学校文化交流的过程。(4)学科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性质交流的过程。(5)功能实用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功能交流的过程。
【浙江温州·陈宗珊】: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所以首先看课的人要内行才行。对本科生而言,身处学生位,未体教师法。所以学生对教学实践还不够,在课堂中学习的东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一个毕业生对技能的掌握应该还较为表面、不深刻、缺乏体验。所以,对于本科生的看课行为,多半是在看热闹而已。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不好的,如何去评价对方的好坏。所以实践可以让本科生建立一个课堂的标准,有了标准去看课,才能有自己的评价。
个人认为,本科生的看课水平培养,可以从小到大,从细节入手,比如,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看某一个教学手段是不适合本次课堂的教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有,你觉得效果会如何,甚至可以让该生去尝试下。
【山东·王振强】:听课技能的锤炼途径主要有:(1)着力于“问题的诊断”。课堂诊断是听课的目的之一,通过听课记录,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明确问题的实质,继而研究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2)注重“经验的提炼”。听课记录,不仅记教学过程,更要进行专题式的长期观察。如,通过分析某位同事课堂教学的特点,总结其成功的原理,便于自己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智慧,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教学技能。(3)持续于“研究的深化”。听课记录可以对课堂教学中某一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比如教师的示范,可以从时机、形式、位置与实效性等切入,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研究,挖掘其中的真正内涵,以便改进自己课堂中的示范;还可以研究“人”,比如对某一名师的课堂进行专题的研究,明晰他人,更好地惠顾自我。(4)沉淀于“理念的形成”。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带领他的老师们就“为什么孩子在课堂上的语言如此贫乏”进行课堂观察的听课记录,积累了300多节课堂的观察资料,逐步发现了丰富学生语言的途径,形成了“到思维的源头去”“到大自然中去”等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陕西西安·周国平】:从点滴做起、细节做起,细节决定成败。听(看)课应从上课者的课前、课中、课后等任何一环节的教学技能技术都得听(看)着,从中不断地学习,找出这样上的理由,并加以总结,提炼其精华。观察上课的细节,特别是技能教学中的一些细节。
【重庆·陈岳祥】:我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与观者来区别对待:作为本科生,首先,听课是持有学习的心态。其次,要明白组织者的目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达到组织者意图,就需要作课教师对课进行权衡取舍。经过作课教师权衡取舍后,课的连贯性、延伸性就会受到限制。听课者必须努力在教学细节上体会作课教师的意图,否则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不了解他的心”,泛泛而论,甚至曲解活动目的。第三,了解各种作课的意义。作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围绕某项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课,二是围绕某一活动开展的展示课,三是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随堂练兵课(包括新教师入行课),四是为参赛竞技的选拔课。这些课教学侧重点都不同。切忌用运动员的心态,用书本上学到的技术动作要求来听课,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优先,但是运动员往往会把技术排在第一位。
而作为研究者,重点是对问题的探讨,针对性特别强,讲究突破性、研究性,我们听课时就直奔主题——研究的是什么,效果如何,这种思想是否可以“拿来”,如果换作我会怎样做。其他方面则次之。
如果是展示课,重点是展示教师对任务(教材)的把握,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说,展示课是比较成熟的课,听这些课,我们还是直奔主题——展示的什么,学生对这个活动产生的兴趣如何,效果如何。其他次之。
如果是练兵课,重点在教师基本功,例如讲解、示范是否简明、清楚、协调,能否提高学生练习的质量。
如果是选拔课,综合性就较强,往往是为研究课、展示课做准备,故而对教师自身素养、与学生交流能力、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