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5篇)

时至今日,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个年头,在此期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从最初的实验稿变成了正式审定发行稿,这预示着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工作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当我们反观与之衔接的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时,就会发现在新一轮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中,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具体如何培养,每所高校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发,谈谈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具体方法。

1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基本内容

2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有效策略

2.1课内、课外为学生提供用专业术语清晰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擅长且乐于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素质

2.2将美术历史与理论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扎实的史论功底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意识

2.4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真正将专业课与文化素质课有机融合在一起,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借助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可以解读不同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发挥乡土资源、民间美术、手工艺品等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美术思维,开展美术创作;此外,更要注重美术文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将美术的美融入生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一、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

1.图像识读素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图像识读这一核心素养体现了这一特征。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指识别、解读图像的能力,其中包括美术形象、色彩或其他美术元素等,还可以是数字影像、社会或生活符号、影视作品等,总之,是一些视觉可见的图像。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要让学生更好地培养这一素养[1]。

2.审美判断素养

高中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感悟能力。审美判断素养主要是学生判断获取到的“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判断能力,并引入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这种审美判断能力,进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美、解读美、运用美。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由于高中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上,而需要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表现方法,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创新实践素养

学生只有具备创意思维,才可以实现创新活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其创造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2],使美术教学可以积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价值性。

5.文化理解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文化理解素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创作者的美术作品体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美术观念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学会尊重历史和文化,积极传承、传播传统文化。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面临的问题

三、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策

1.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别、解读、判断能力。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5]。如,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蒙娜丽莎》时,将设计的问题汇总并整理成导学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收集资料,形成知识体系,从图像形式特征、艺术内涵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形成审美批判思维,进而有效地提高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素养。

2.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关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使学生形成美术造型表现意识,这是激发学生表现创造力的前提。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融入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形象、文化等。如,在鉴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演绎达芬奇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将达芬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展现出来[6]。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罗丹的《思想者》,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使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提升[7]。

3.延伸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从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看,鉴赏部分的素材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鉴赏要素、知识解析。但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往往未真正体验到美术鉴赏的魅力,自身的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美术教师需要积极作出改变。以《呐喊》为例,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创作,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8]。又如,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课程的实际情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博物馆参观,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机会,通过近距离地观看、了解,使教材内容可以延伸到实际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美术知识。同时,欣赏美术作品时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运用微课,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应用微课、慕课、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创新性的美术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知识,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讲解《清明上河图》前,教师可以将有关视频、资料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清明上河图》的概况。而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创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内容、形式到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维度视角,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化理解素养。

5.融合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离不开创作,教师可以在设计绘画教学时引入地方、民间的美术资源,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京剧脸谱的绘制过程,而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绘制具有个性的京剧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体现的美术特点,如“年年有鱼”“花开富贵”等象征吉祥的图案,而后让学生自由描绘,将自己当作设计师,发挥想象力设计美术物件,如,制作环保手提袋,利用软陶捏制一些器物模型,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美术表现素养。

四、结语

在培养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欣怡.“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152-153.

[2]谢赠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30-131.

[3]范敏.新视角下高中美术教育方法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32-33.

[4]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64-165.

[5]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9):142-143.

[6]赖意媚.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00.

二、个性化美术课程学习领域的实施

美术教学活动方式应该是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编者制定的学习方式,筛选适合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和参与者。

1.基础课程领域

这里的基础是指底线,即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应知、应会。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划分过程中形式与逻辑的严谨,而要注重实效与易操作性,将造型与表现的基本要素分解在每一节具体的绘画课中,分年级逐步提升,为学生美术学习打下学科属性的技能基础。如教材中《色彩的明度渐变》《点线面》《黑白灰》等内容都是基础性的美术素养学习,如果能得到进一步的年段分解,更能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基础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将绘画中表现的对象进行归类,如将不同的动物、植物、静物、景物、人物等进行汇编,能够使学生掌握多种绘画题材的表现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为后期创作提供形象支撑。基础型课程的确立,保证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和表现体验。

2.创作课程领域

3.拓展课程领域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理解教育信息化

一、文化理解素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基于此要求,美术学科提炼出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养既各具意义,又有所交集。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而文化理解则不然。文化理解主要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跨学科的,可以将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其中。通过信息化的美术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观大”,透过特定时代的作品感知当时的社会文化,理解具体作品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美术教育强调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式解决问题,“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学生是身处在时代之中的鲜活的人,在艺术生活中,学生在解决问题、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搜集材料等。因此,实际上,信息技术已经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教学。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艺术、体验艺术、理解艺术的机会和平台,并且为学生呈现基于多种感官的艺术体验[2]。美术教师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信息技术走入课堂时,将为美术教学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及更多优秀创作产生的可能性。

一、基于学生兴趣点的靶向式提问

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靶向式提问

三、基于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的靶向式提问

美术教学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色彩、线条、图形等形象信息为思维材料,通过联想、想象等创作或揭示事物本质与存在状态的思维活动。[5]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与想象。经常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极大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从而使学生不断构思新见解甚至是艺术创作,这也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时,其实不需要全部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有些可通过靶向式提问,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写一写,比一比,问题的答案就显示出来了。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拉斐尔的《圣母》时,教师可这样提问:从人物的造型、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动作、构图、用色等方面来看,拉斐尔的《圣母》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同时拿出另一幅中世纪前的圣母像让学生进行比较,一目了然。通过这种直观鉴赏,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总结出拉斐尔的《圣母》的艺术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美术最典型的特征———直观性来设置靶向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联想、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同时提升学生表达和交流方面的素养。

四、基于问题解决的靶向式提问

参考文献:

[1]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2]朱菊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1(6).

[3]罗珍.让教育扎根生活———试论生活经验的教育意义[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王慧儒,贾云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6).

[5]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6]王德勋.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8(8).

THE END
1.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33549-1-1.html
2.微课的心得体会范文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https://m.pixue.com/cont-282757.html
3.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只是让学生背诵各种体育知识,或者让学生不断训练,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微课的有效运用,结合微课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各种教学内容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微课内容,并通过不断的观察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促进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6775c1a058f4af3a055df0b6f76767e&id=1617394649
4.微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8篇)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2853636.html
5.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15篇微课程”这个新生事物从国外到国内仅几年间发展十分迅速,为何它如此受欢迎,通过多天的微课研究,体会颇深,也多了份见解,“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以内容短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给我们呈现的形式是“小课堂大教学”。以下是我对微课程的几点理解。 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413031.html
6.微课的心得体会(20篇)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113181755_2242504.html
7.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8篇)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 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daot3b.html
8.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通用15篇)“微课程”这个新生事物从国外到国内仅几年间发展十分迅速,为何它如此受欢迎,通过多天的微课学习,体会颇深,也多了份见解,“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以内容短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给我们呈现的形式是“小课堂大教学”。以下是我对微课程的几点理解。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xuefansi/77653.html
9.微课学习心得15篇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有时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动手的能力差,没跟上实验的步骤,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4233295.html
10.微课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292649.html
11.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学习了这么多的微课原理、微课资源、微课教学与微课设计,真的是有着太多的收获。可是如果在做好这完美的一切准备后,录制的微课并没有自己想像中的效果,该怎么办呢?在此,在23日下午—24日上午一天的时间中,培训的内容是关于微课的制作,涉及到微课录制软件,如何录制、编辑、美化等。 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718481.html
12.最新微课心得体会(范例15篇)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https://www.liuxue86.com/a/4943710.html
13.洋葱数学微课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利用洋葱微课里的《随堂小测》练习题,用积累金币和班级优化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学生积极性高,亲身体验收获的快乐,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加法交换律运用的灵活性。 五、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https://www.jianshu.com/p/a8747271ee7c
14.教师创新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比如低段教学,用“摆一摆,贴一贴”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中高段古诗教学则可以用“对对子”感受诗歌语言的巧妙,用“圈一圈、演一演、改一改、填一填”感受诗境,感悟情怀,还有xx老师对于诗歌教学的拓展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说“学一首诗,了解一位诗人;学一首诗,知晓一段历史,学一首诗,研究一个问题。”这https://m.oh100.com/a/202003/2059714.html
15.叙事护理百天微课学习总结和体会(副本)第58课讲了一个《给妈妈写封信》的故事。通过诉说,安然知道自己是孝顺的、被理解的、已经尽力为妈妈治疗了。通过诉说,安然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忠诚、思念和遗憾,放下来心结。只有被充分表达的爱才可以放手,只有被充分领受的爱才可以离开。 第59课李春老师讲了百天微课录制过程中的几个有趣现象,一是思维的有趣性,https://www.meipian.cn/2254iakw
1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教师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师生互动交流少了;没有或很少设计学生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的发展的关注等。 https://wjez.wjjy.cn/newsInfo.aspx?pkId=494
17.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20篇)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观摩了学校几位教师的专业课,她们讲得十分出色,通过观摩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准备充分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位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493233.html
18.校刊《落花有生》第九期莘县国棉学校针对本课教学,我采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及学生的评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对字词的读音、语句的节奏、句读、语调的把握,促进学生真实体验人物内心世界,正确深入解读文本,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改变学生学https://sx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821517&cid=23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