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精品(七篇)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先学”理念方针运用探析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先学”的教学体系定位,所谓先学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教师进行实际教学前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自主学习科学性较差,因此教师要从“先学”下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意识。

1.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深入体现,教师要想充分践行“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一定要科学贯彻“课前预习”方针,科学组织并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首先,就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以及以课文为基础的文科教学方式,教师要让学生们进行相应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够为课堂教学过程做良好铺垫,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率。

1.2组织学生课堂合作,解决问题

2“后教”策略分析

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后教”这一环节是在“先学”基础之上,教师针对相应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们在“先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继而部署或改进教学规划,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方向性与目的性,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收获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2.1重点知识教学

2.2组织学生讲解课文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不仅仅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还要能够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扮演教学者角色,使其对自身和同学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讲解与阐述,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课文主旨,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实际综合能力。教师能够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中,突出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标所获得的收获等等,这都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模式相结合的重要性体现。

3重视当堂训练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城市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考试成绩上,还表现在综合素质能力上,因此教师在贯彻“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当堂训练,不仅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进行当堂训练,还要能够当堂训练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课堂反馈训练来检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还存在问题与疑问,通过当堂演绎来训练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等等,这都是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

4结语

如今,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初中教学阶段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素质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城乡教育差异这一严重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锻炼其实践探索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志波.先学后教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3(S3).

[2]“先学后教”:提升初中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J].浙江教育科学,2015(04).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的含义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学校的日常学习,这种情况基本相当于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即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辅助进行教学工作。

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二)微课程资源结构设计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程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致使其在对于某些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而微课程的所具备的具象化,形象性的特点恰好能够与教材设计缺陷实现互补。

(二)应用微课,解决课文疑惑

在课堂教学之中开展师生互动问题探究活动,可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难题。应用微课程教学,将课文当中的矛盾因素同学生学习感兴趣的方面以及课文深入进行有机的结合,寻找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并通知密切相连。

(三)应用微课,培养写作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合理应用微课教学,可更为有效的激发其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并理解课文语言,促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所学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1]李军.初语课堂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5,(5).

[2]唐轶.利用微课程建构翻转型课堂初探――“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课例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

摘要:本文拟从“有效教学”这一角度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改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试图遵循初中学生阅读心理的主要规律,灵活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增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

1、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

1.1“三维”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效果虚化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新课程提出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强调突出语文教学特质:注重语言积累、理解和运用;注重情感熏陶。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抓手,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符合新课程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的要求。但现实的语文教学往往走偏了方向。提出大语文教育观,可“大语文”只剩下“大”;强调“语文教学生活化”,可只呈现“生活”;重视“探究性学习”,却成了艰深的课题研究;倡导“注重体验”,只让学生交流“思想认识”。

1.2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很好”“好极了”“你真棒”……。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最好而沾沾自喜,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忽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教学实践证明,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两手都要“抓”。

1.3强调课程整合,实际教学中却淡化了语文

多媒体手段引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这是时展的必然,多媒体的利用为教师搜集资料,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课堂上,不管教材特点,无视目标主次,竞相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展示课、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多媒体就滥用乱用了:课题的出示、教学板书的呈现、问题的出示、重难点的突破、结论的展示全部用多媒体,于是课堂上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各种声音及画面的闪烁成了扰乱学生思维的“干扰源”,把本应该通过品味研究才达到的效果变成了直观形象,把本该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变为欣赏学习画面,看似是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质上却削弱了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魅力,淡化了语文。

2、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拓展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2.2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的起点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语文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因为新知识的获得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基础。在当今社会,学生每天会接触大量信息,而语文又与社会、自然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语文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为学生主体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充要的条件。

2.3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成为创新的源泉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创新的种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认真思考并给学生创设激活其思维的环境、条件。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训练题,促使学生调动其创新因子,积极地参与学习、训练的过程,这样才可能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这是“语文课”,所有的听说读写活动都应落实到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和能力的层面上。基于此,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有一些动笔的训练,避免把课堂变成只有少数几位活跃分子发言的课堂。学生都在写,都在参与创新,都在参与表达,也就扩大了课堂上参与者的质和量。

3、结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抛锚式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策略;研究

引言:当前,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已成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主体性,要求以真实事例或者问题为基础。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建立在真实事件或者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要成为课堂教学进程的“锚”,通过“抛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根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以充分吸引学生兴趣为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中,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积极性。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在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将课堂的学习氛围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情境的过程中,为课堂知识的开展做好铺垫;第二,将课程的知识置于所创设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进入到探究解决的模式中,从而为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做好铺垫,这也为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打好了基础。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吸收,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还原于生活,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时,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尽最大能力将知识还原于生活实例或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1]。

三、设计探究问题以达到“抛锚”的目的

四、沟通交流、集思广益下实现合作探究

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能够使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事件以及问题挂钩,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最终形成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氛围,这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并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石柱乾.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J].广西教育,2012,9(06):58-62.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面临的困境

1.缺少真正的教学对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教学对话缺失的困境,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对话相对困难。随着许多遵循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语文课堂出现了照搬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情况,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如有的教师用课堂充分“对话”的形式,掩盖着不需要学生充分思考的预设,导致了满堂问的教学新问题的出现。

2.教学提问低效。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的方式,教师恰当合适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索他们想要达到目标的办法和途径,帮助学生日渐养成勤于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出现了缺乏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等问题,过多简单的提问导致学生丧失了完成提问的动力,太难的提问又无法形成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导致教学语言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师生间的信息流动是单向的。由于师生之间在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经验储备和社会阅历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学语言的设计也完全依据个人判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与教师的语言互动中显得非常被动。(2)课堂提问低效。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提问追求新颖度和趣味性,忽略了提问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虽然某些提问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在教学效果上是很低效的。另外,学生同教师之间的语言互动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不能做到合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进行消极反馈,直接抑制了学生课堂状态的发挥。这些都是造成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原因。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1.深度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在课前充分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经过自己的学习,形成一定的教学基础。只有做到这,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清晰流畅地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规范有效。教师加强自身的知识科学性是极其重要的。

2.教师需要一些教育学科知识。

在现代教学中,单方面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现在,教师需要在之前考取教师资格证,需要学习简单的心理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这样可以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讲解一些教育知识和心理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在这样的教学中,针对这种教学语言,联系实际,可以充分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3.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指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和技巧,促进传统语言教学向高水平语言教学的过渡。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教学素材的不断革新,实现教学语言设计方面的与时俱进。

4.提问语要具有有效启发性。

5.评价语要形式多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一定注意适当合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反馈,如学生答非所问,教师不能直接否定,而应巧妙地引导回归主题;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和引导。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依据评价时机、评价内容、学生特点和语言习惯等多方面考虑,做出合理评价。

三、将课堂语言主导权交还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惑;对策

一、概述阅读教学及其问题设计

想要推广初中阅读教学法,就要对其概念及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深入研究它的具体策略。

1.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基本方法。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通过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沟通。具体行为表现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整个教学材料中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各种文字形式和深层次含义。在使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只有学生真正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阅读教学法除了提高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外,更应该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发散性思维,使其不只是理解教学材料中所包含的知识、寓意。更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探索更多教学材料以外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的不只是收获课本上单一的知识,而是使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2.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及其原则。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学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想要去了解这些材料。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材料的内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就要设计一些比较优秀的问题。以下,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教学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适应能力;(2)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空间;(3)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教学材料,对教学有实际的引导作用,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所以,它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承效果。因此,本文从何如进行阅读教育、阅读教育中设计问题环节的注意原则以及现阶段阅读教育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提出了一些设计问题时的具体对策。通过这些措施,能够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本应该丰富多彩,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们“成绩纸上”的思想模式未能转变,加之一些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陷入了“重复低效”的怪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高效课堂,是应该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且能够取得很大的教育教学的影响力的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和发展,高效课堂的理念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接下来,我根据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二、高效课堂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1、根据学习心理,高效引入课堂

2、根据学生特点,高效差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总是通过标准化的考试和教案等手法来让学生们达到同一个标准。现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所谓的“统一管理”的教学模式下,同一堂语文课下来,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有的学生却为难的像是在听“天书”,课堂的效率很难达到。因此,教师需要足够正视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并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3、发挥学生主动性,高效探究

4、巧用学案导学,高效进行备课

在“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这种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中,学案作为师生共用的交流教学载体,尤为重要。所以初中语文导学方案的编写之前要有着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教师应以学案为载体为学生设置建构性的学习情境,并且一定要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和快乐,用小小的学案有效地把学生的经验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材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实现课堂学习的效益。要注意,学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实际的同时又要能够拓展和深化,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同时又要有所难度,问题的设计的难度上要体现出“磁性”,使学生并不能够简单容易的获得结果,造成他们的认知冲突和认知悬念,诱发他们潜在的解疑潜能,以问题为驱动带动学生的思维。这种以人为本的学案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效的进行备课,才能创造高效的课堂。

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意义。我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中才能构建起最符合本地教育实际的高效的课堂模式。

THE END
1.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33549-1-1.html
2.微课的心得体会范文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https://m.pixue.com/cont-282757.html
3.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只是让学生背诵各种体育知识,或者让学生不断训练,教学过程过于单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微课的有效运用,结合微课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各种教学内容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微课内容,并通过不断的观察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促进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6775c1a058f4af3a055df0b6f76767e&id=1617394649
4.微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8篇)或许像我这样傻乎乎的学员没几个,李老师点评了两个使用录屏方式制作的学科微课后,就介绍了《花儿朵朵开》,听得出,他不仅认可这个PPT,还给予很高的评价,会场反响也不错,有想拷走的,也有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之印证了,我对微课的理解没有多少偏颇。 微课带给我的启示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2853636.html
5.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15篇微课程”这个新生事物从国外到国内仅几年间发展十分迅速,为何它如此受欢迎,通过多天的微课研究,体会颇深,也多了份见解,“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以内容短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给我们呈现的形式是“小课堂大教学”。以下是我对微课程的几点理解。 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413031.html
6.微课的心得体会(20篇)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113181755_2242504.html
7.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精选8篇)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 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daot3b.html
8.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通用15篇)“微课程”这个新生事物从国外到国内仅几年间发展十分迅速,为何它如此受欢迎,通过多天的微课学习,体会颇深,也多了份见解,“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以内容短小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给我们呈现的形式是“小课堂大教学”。以下是我对微课程的几点理解。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xuefansi/77653.html
9.微课学习心得15篇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有时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动手的能力差,没跟上实验的步骤,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4233295.html
10.微课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292649.html
11.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学习了这么多的微课原理、微课资源、微课教学与微课设计,真的是有着太多的收获。可是如果在做好这完美的一切准备后,录制的微课并没有自己想像中的效果,该怎么办呢?在此,在23日下午—24日上午一天的时间中,培训的内容是关于微课的制作,涉及到微课录制软件,如何录制、编辑、美化等。 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718481.html
12.最新微课心得体会(范例15篇)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https://www.liuxue86.com/a/4943710.html
13.洋葱数学微课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利用洋葱微课里的《随堂小测》练习题,用积累金币和班级优化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学生积极性高,亲身体验收获的快乐,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加法交换律运用的灵活性。 五、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https://www.jianshu.com/p/a8747271ee7c
14.教师创新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比如低段教学,用“摆一摆,贴一贴”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中高段古诗教学则可以用“对对子”感受诗歌语言的巧妙,用“圈一圈、演一演、改一改、填一填”感受诗境,感悟情怀,还有xx老师对于诗歌教学的拓展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说“学一首诗,了解一位诗人;学一首诗,知晓一段历史,学一首诗,研究一个问题。”这https://m.oh100.com/a/202003/2059714.html
15.叙事护理百天微课学习总结和体会(副本)第58课讲了一个《给妈妈写封信》的故事。通过诉说,安然知道自己是孝顺的、被理解的、已经尽力为妈妈治疗了。通过诉说,安然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忠诚、思念和遗憾,放下来心结。只有被充分表达的爱才可以放手,只有被充分领受的爱才可以离开。 第59课李春老师讲了百天微课录制过程中的几个有趣现象,一是思维的有趣性,https://www.meipian.cn/2254iakw
1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教师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师生互动交流少了;没有或很少设计学生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的发展的关注等。 https://wjez.wjjy.cn/newsInfo.aspx?pkId=494
17.观摩课心得体会(精选20篇)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观摩了学校几位教师的专业课,她们讲得十分出色,通过观摩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准备充分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位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493233.html
18.校刊《落花有生》第九期莘县国棉学校针对本课教学,我采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及学生的评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对字词的读音、语句的节奏、句读、语调的把握,促进学生真实体验人物内心世界,正确深入解读文本,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改变学生学https://sx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821517&cid=2340209